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生物信息数据库NCBI中搜索并下载最新有关番茄萎斑病毒属Tospovirus各种间SRNA片段全长序列以及该片段上NSs、N的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着手,运用DNAstar和DNAMAN以及NPSA等生物信息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以NSs蛋白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CCSV和TZSV之间的同源性为85.8%,IYSV和TYRV之间的同源性达90%,MYSV和PSMV间的同源性为97.5%;通过N蛋白序列分析显示,Tospovirus属中有7组同源性较高的种;在Tospovirus属病毒中非极性氨基酸含量最高,极性酸性氨基酸最少,比较TSWV中抗性破坏RB株系与普通株系在NSs、N核酸、蛋白质序列、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之间的差异,发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是布尼亚病毒科唯一的植物病毒属,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引起许多作物和花卉严重病害的发生.该研究利用DNAstar、DNAman等软件对其RNA-M编码G1G2蛋白和NSm非结构蛋白的核酸和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发现Tospovirus属病毒的G1G2蛋白和NSm非结构蛋白序列的长度和GC含量在不同病毒种间变异不大,同时得出序列比对图和一致性(Identity)的值、同源性(Homolog tree)的值和系统进化树(Phylogenetic tree)的值,并发现根据NSm蛋白质序列划分的2个相似性组与前人划分的血清组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3.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病毒。到目前为止,该属已报道了至少28个Tospovirus病毒种或分离物,但少数分离物之间关系不清楚,甚至同种病毒的不同分离物被命名为两种不同的病毒。本文从种类、血清学、寄主范围、地理分布、传播介体以及核壳体蛋白基因(N)核甘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等方面分析了所有分离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N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了Tospovirus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最后推测Tospovirus病毒起源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马铃薯Y病毒株系分子鉴定及其RT-PCR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马铃薯Y病毒(PotatovirusY,PVY)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田间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的RNA,进行cDNA合成及PCR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800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本试验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PVY检测的方法。将RT-PCR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上,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由80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7个氨基酸组成的理论分子量为29kD蛋白,与PVY外壳蛋白的大小一致,与基因库登记的代表性株系相比,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 6%~98 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3 3%~98 5%,说明PVYCP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记为PVY-HBEI),与国内报道的PVY-CHU、PVY-ZHJ和PVY-ZHOU株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 6%、98 5%和97 8%,与PVYN和PVYO株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 6%和97 8%,从分子水平上确定PVY-HBEI归属于普通株系(PVYO株系)。  相似文献   

5.
克隆测定12条PRV不同毒株的gD全序列连同Genebank中登录的9条gD基因全序列共21条基因序列,使用生物软件对它们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突变区域的定位、遗传进化关系、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蛋白质亲水性、抗原表位分析、三级结构预测等生物信息学的内容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PRV-g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的核苷酸长度在1197~1215nt之间,氨基酸长度在399~405个之间,核酸同源性在97.3%~100%之间,氨基酸的同源性在89.8%~98.8%之间,在核酸820~837位有个高变重复区。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将我国PRV流行分为四川、华北、东南三个区域。该结果说明PRV-gD基因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
将猪细小病毒NJ-1株在PK-15细胞上传代到35代,利用PCR及序列测定对01代、07代、14代、21代、28代及35代的VP2序列进行了测定,并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对不同代次的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代次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其中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100.0%、99.2%-100.0%,核苷酸的差异呈现有一定的规律性,随着代次之间的间隔增大其差异也相应增加,但氨基酸序列差异不明显,猪细小病毒核酸呈现较强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布尼亚科病毒(Bunyaviridae)是一类医学和农业上的重要病毒。本文从NCBI数据库下载具有完整基因组序列的布尼亚科病毒的5个属20种病毒的序列,用生物学软件DNAman,DNAstar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布尼亚科病毒属中的植物病毒在核酸序列及蛋白结构上与动物病毒有很大差异:(1)只有植物病毒的M基因组能编码NSm运动蛋白;(2)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在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长度均有差异,表明该科病毒是进化速度较快的病毒;(3)植物病毒核酸序列的GC含量低于动物病毒;(4)通过SMART网络软件进行蛋白质拓扑结构分析发现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在糖蛋白GnGc的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5)植物病毒糖蛋白结构较为复杂,有较多的紊乱区域,除INSV外,其他病毒都具有N端信号肽。这将对以后分子生物学检测中引物的设计及病毒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貂肠炎病毒B株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貂肠炎病毒基因组分4个重叠片段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定基因组近全长序列。其中编码水貂肠炎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S1基因)全长为2 007 bp,编码668个氨基酸;编码结构蛋白基因(VP2基因)全长为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水貂肠炎病毒B株与犬细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NS1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8%~99.2%和98.8%~99.2%,与其他细小病毒毒株VP2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5%~99.8%和97.8%~99.5%,与MEVantigenic type 2株在亲缘上有着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 ClYVV)是马铃薯Y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侵染多种豆科作物并造成严重危害。为明确从江苏省盐城市采集的蚕豆样品中检测出的ClYVV全基因组序列以及基因组结构特征,通过分段扩增的策略对ClYV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后拼接获得江苏蚕豆三叶草黄脉病毒(ClYVV-JS)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全长9 585 bp,编码11个蛋白质。NCBI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与已报道的日本ClYVV No.30分离物(AB01181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6.37%,其中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06%,而与中国合肥ClYVV分离物(KU922565)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相对较低(94.74%)。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ClYVV-JS归入三叶草黄脉病毒分支,与马铃薯Y病毒属其他成员分别归入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10.
参照已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核蛋白基因(N)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从发病狐、貉中分离的MS01、SC01、ZD01三株CDV的N基因进行扩增,并分别将其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3病毒分离株N基因阅读框架全长均为1572bp,编码523个氨基酸。利用DNAstar的MegAlign生物软件,将3病毒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现有的CDV毒株的N基因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3病毒分离株与强毒参考株A75/17等野毒株高度同源,核苷酸同源为96.2%~99.1%,氨基酸同源为96.0%~99.8%,而与疫苗株Onderstepoor相对较远,核苷酸同源为93.6%~94.0%。N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3病毒分离株均归为强毒株,并且与中国新疆的TN株、中国台湾的Kaohsiung株基因型最近,表现出一定的地理位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RV)广西分离株与常用疫苗株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将从广西某鸡场分离获得的2株ARV(R1、R2)分离株的σ2蛋白基因经RT-PCR扩增后,连接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株ARV分离株的σ2蛋白基因已成功克隆到质粒载体上;经序列分析发现,2株ARV分离株与ARV标准株S1133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9.2%和99.3%,其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8.1%和98.4%;两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7%,其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5%,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Insavc 1株核蛋白基因(M)序列,用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V1野毒株进行了RT 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PCR片段纯化后与pGEM 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M,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789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与CCV标准毒株Insavc 1M基因相比,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2.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9%,差异主要发生在该蛋白的N端前1/3区域内。在推导的M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发现了3个明显的疏水区,提示该蛋白可能是一个反复跨膜的蛋白;在N端15~17,38~40,234~236位氨基酸存在3个潜在的N 联糖基化位点,可能是形成该蛋白表面抗原决定基的位点。另外,推导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Insavc 1株M蛋白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者免疫原性可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首次对犬冠状病毒V1野毒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 Insavc-1株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 V1野毒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阳性PCR片段经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1,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CCV标准毒株Insavrc—1 N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146bp,编码382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1.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2%,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在V1野毒株推导的N蛋白N端156-179位存在一个SRXX富集区,与小鼠肝炎病毒相应区域相同,推测可能是RNA结合区。另外,推导的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其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标准毒株Insavc-1 N蛋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氨基酸组成上,该蛋白丝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高达9.84%,提示该蛋白具有高度螺旋和缠绕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eBank中报道的NDV融合蛋白基因(F)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该引物对NDVLN-SN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PCR片段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GEM-F,用于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该基因ORF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将LN-SN毒株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NDV毒株进行比较,F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3.4%~99.9%之间,推导的F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8.4%~99.8%之间。  相似文献   

15.
核衣壳蛋白(N)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 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IBV-ZJ971毒株以引起腺胃肿大为特征,IBV-X和N毒株以引起肾炎为特征.为了探讨不同组织嗜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基因的变异,我们依据已发表的IBV- Beaudette 毒株N基因的序列设计和合成引物,RT-PCR扩增IBV-ZJ971、N、X和H52的核衣壳蛋白基因,并测序、分析和在E.coli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IBV-ZJ971、N、X和H52毒株的N基因的ORF由1230 bp组成,编码409个氨基酸.与来源于GenBank中的IBV毒株比较,IBV-ZJ971、N、X和H52与其它IBV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是87.0-98.6%、86.6-99.7%、86.3-99.7%、87.2%-98.5%,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是90.0-97.8%、 90.5-98.8%、 90.0-98.8%、 91-98%.IBV-ZJ971毒株的N蛋白不同于其他IBV的独特变异是111,117, 142, 171 和 401位点上的氨基酸改变,IBV-N和X毒株的N蛋白不同与其它IBV的独特变异是46, 48, 189,190, 220, 223, 236, 237, 240, 286, 299, 301 334, 335, 336 and 351位点上的氨基酸改变.说明IBV嗜腺胃毒株(ZJ971)和嗜肾毒株(N和X)的N基因以散在的点突变为特征.将IBV-ZJ971毒株的N基因在E.coli中表达,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IBV-ZJ971的N蛋白是一分子量约为45 kD的蛋白.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偏好影响细菌直系同源蛋白质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婧  孙超  陶士珩  韩岗  杨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48-15854
从KEGG数据库中获得69种细菌的139组直系同源蛋白质序列,对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及全基因组GC%含量与氨基酸组成关系进行各种分析。结果表明:核酸组成偏好对直系同源蛋白质的组成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功能类型的直系同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均受核酸GC%含量影响,氨基酸的组成受到选择压力与突变压力的双重影响。同时还指出,亲缘关系近的物种之间具有比全基因组GC%含量相近的物种之间更相似的直系同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在各种研究中使用直系同源序列进行各种生物信息等相关分析,选择合适的物种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A病毒云南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马铃薯病毒A(Potato virusA,PVA)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引物,以带病毒植株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长约800 bp的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得全长为807 bp的PVA CP基因。测序结果与PVA其他分离物CP基因序列比较,其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可达98.5%。根据GenBank中PVA CP氨基酸序列建立了病毒的系统进化树并对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X病毒黑龙江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是重要的马铃薯病毒之一,几乎分布于全国所有马铃薯种植区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对其建立RT-PCR分子检测体系以及对其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尤为重要。根据已报道的PVX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带毒植株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克隆了PVX黑龙江分离物(P2)全长CP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2CP基因全长711 bp,编码237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中17个不同分离物的C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5.5%~96.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4%~99.2%。依据PVXCP氨基酸序列建立系统进化树,将PVX不同分离物划分为两大类群,P2与PVX中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类型Ⅱ,表现一定的地域相关性。同时,应用该RT-PCR分子检测体系进行马铃薯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子延伸序列,克隆并分析了猪脂肪特异性蛋白27基因.各种组织提取总RNA,利用设计的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与pMD19-T连接后转化E.coli JM109,检测阳性克隆并测序.猪FSP27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745bp,开放阅读框为11-72Top,编码有238个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表明,猪FSP27的核酸序列与人、小鼠和牛的同源性分别为86%、77.6%、82.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2%、74.4%、79.3%.组织分布结果显示:猪FSP27基因在多种组织均有分布.克隆的猪FSP27基因并注册GenBank(Accession.EU3957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