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红  郑鸿培 《畜禽业》2004,(1):56-57
猪精液常温保存技术是实现猪人工授精的重要环节,研究适宜的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有效延长猪精液保存时间并维持其有效活力在0.5级以上,对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葡柠液基础上设计了8个猪精液常温保存的稀释液配方,通过测定精子有效存活时间、总存活时间、存活指数等项目筛选出3号、9号稀释液配方,14~18℃恒温下精子0.5级保存时间分别达93.0±19.0h和101.0±11.0h、总存活时间为126.0±12.0h和134.8±18.2h、生存指数为70.4±11.2h和76.8±15.0h,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6,(8)
正精液冷冻保存(Semen freezing)是利用液氮(-196℃)、干冰(-79℃)或其他冷源,将精液经过适当处理后,保存在超低温下,以达到长期保存精液的目的。1采精及精液品质检查做好采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应尽可能做到精液品质纯净而不受污染,同时要认真熟练进行采精技术操作,力争做到采得的精液质高量多。特别是精子活力要高,密度要大,因为精液品质与冷冻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9)
恩诺沙星为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将其加到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中,能延长精子的存活时间,对猪精液的保存效果优于青霉素等抗生素。试验还考察了其浓度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猪人工授精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康 《畜禽业》2010,(7):49-49
<正>猪的人工授精技术(AI),是现代国内外养猪业中一项先进的生猪繁殖技术,它是利用器具或徒手,人工采集公猪精液,经过试验室检查、稀释处理和保存,再输入发情母猪子宫内的一种辅助配种技术。这一技术是以种猪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9)
为探讨藏獒细管冻精最佳冷冻曲线,利用全自动细管精液程控冷冻仪控制冷冻温度变化,测定藏獒精液在不同冷冻曲线下冻精品质。结果表明:冷冻曲线4~-10℃(降温速率3℃/min)、-10~-100℃(降温速率40℃/min)、-100~-140℃(降温速率20℃/min),冻精解冻后精子活力最高,冻精精子顶体完整率最高,冻精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冷冻保护剂在猪精液冷冻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翔 《畜禽业》1999,(9):18-19
本实验采用一定浓度的甘油、EG、DMA、DMSO及其两两组合物作为冷冻保护剂。用含冷冻保护制的稀释液将精液稀释后,常温保存,观察精子活率,比较精子生存指数。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对精子毒害作用最大的是DMSO,其次是甘油,EG和DMA对精子毒害作用最小。以一定浓度的10种冷冻保护剂将对精液冷冻后观察解冻活率,发现EG和DMA混合保护剂解冻后精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草鱼、鲢鱼、鳙鱼、鲮鱼冷冻精液授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草鱼、鲢鱼、鳙鱼、鲮鱼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试验。对33尾雌鱼的部份卵子进行了授精。各种鱼的平均受精率和最高受精率(括号内是最高受精率)分别是:草鱼44.21%(71.79%),鲢鱼32.55%(49.78%),鳙鱼16.55%(46.34%),鲮鱼31.03%(91.13%)。试验用的冷冻精液一般在液氮中保存60-90天,最长保存时间超过700天。试验表明,在液氮中保存一年甚至两年的冷冻精液,受精能力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祖昆  陈魁候 《淡水渔业》1989,(3):27-28,33
介绍草鱼、鲢、鳙、鲮、鲤精液冷冻方法和授精试验.冷冻稀释液配方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为基础液,用DMSO(二甲基亚砜)和甘油混合剂或DMSO作抗冷剂.用冲解法或湿解法解冻,分别计算受精率和胚动发育率.用于授精试验的冷冻精液在液氮中保存1~700天.在液氮中保存7年的冷冻精液,解冻活力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的关键,并不在于精子能否长期忍受低温,而是在于如何防止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精子在安全地降温至-196℃,以及回升到常温时,不受或少受温差(冷、热)袭击,仍能保持精子的正常受精能力。本实验对鲢、鳙、鲤、鲮等几种家鱼精液的冷冻保存、解冻技术及授精育苗进行了研究。于1980年4月至1981年7月,共进行81批次实验。其中对鲢鱼进行了27批次,  相似文献   

10.
采集上海白猪精液进行5mL细管冷冻,比较冷冻密度分别为0.5×109个/mL、0.7×109个/mL、1.0×109个/mL的冻后精子质量。结果表明:3种密度冷冻猪精子,解冻后精子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鲤、鲢、鳙精子低温短期保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鲤(Cyg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精液在2—4℃的短期保存进行了实验研究。筛选出了几种较为理想的稀释保护液配方;确定了精液与稀释液的适宜稀释比例为1:1;研究了抗冻剂二甲亚砜(DMSO)对低温保存条件下精于活力的影响,确定了DMSO的适宜添加浓度为6%左右。鲤精在2—4℃保存10天,活力仍高达70%,少数精子存活时间长达12天;鲢和鳙精子在2—4℃保存7天后活力仍高达60%,达到了生产应用的水平。为水产养殖和鱼类育种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精液短期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虾夷扇贝精子的最适盐度为23.2~32,最适pH 7.0~8.5.4℃,未稀释精液样品保存5 d后,精子仍有(26±4)%的活力,而经海水稀释后的精液保存70 h后,最高活力仅为(11±1.41)%,用抗冻液稀释的精液,4℃保存5 h后,得到最高的精子活力仅为(24.7±4.16)%.添加抗冻剂后,-18℃的保存效果明显低于4℃保存的未稀释样品.用4℃保存的未稀释精液与栉孔扇贝卵子进行杂交试验,保存3 d内的精子获得的授精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组的幼虫可以正常发育至D形幼虫,与自交组无区别.  相似文献   

13.
<正>达兰配套系猪是由荷兰达兰国际种猪公司利用优秀的大白猪、皮特兰、长白等猪种作为选育材料,经过30多年的系统的性能测定、选择淘汰和配合力测定等选育成功的三系配套猪种。中荷农业部-北京畜牧培训示范中心1997年、2000年2次从国外引进达兰种猪以来,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和系统选育,适应了我国的饲养环境。作为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3,(5):27
<正>猪高热病(1)免疫预防:制定并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做好猪场基础免疫,尤其是猪瘟,蓝耳(蓝克清),伪狂犬(清伪灵)。(2)药物预防:在夏季猪群饲料中每吨添加瘟克舒2kg+肝毒宁2kg,连用7d,驱除猪体内湿热。(3)饲养管理:加强管理,定期用戊迪-25彻底消毒。猪乙型脑炎(1)免疫预防:疫苗接种最有效,每年蚊虫出现前1~2月,全群种猪普遍接种乙脑弱毒疫苗。(2)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尤其是越冬蚊虫。  相似文献   

15.
给7尾体质量325~520g的成熟海捕野生大黄鱼人工催产后采精液,在20℃(室温)和4℃(冰箱)下保存0、1、3、6、12、24、36h,以砂滤海水为激活剂,观察大黄鱼精子活力,以精子的激烈运动、摇尾运动、缓慢运动和寿命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4℃和20℃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活力逐渐减弱;4℃下保存24h、20℃下保存12h,精子仍具有激烈运动的能力;4℃下保存的3个运动阶段和寿命较20℃下均有所延长,4℃保存大黄鱼精子更佳。  相似文献   

16.
有资料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7℃,持续时间超过1周以上时,公猪的性欲明显减退,精液品质明显下降,采精量明显减少,精子体外存活时间即精液的体外保存时间明显缩短。公猪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生活环境下,还可导致精子发育不良和精子受损,睾丸生精机能发生障碍,进而造成种猪种用年限缩短和种用价值降低,严重时还可诱发发生睾丸炎,造成睾丸生精机能永久性丧失。因此,重视高温季节对种公猪环境温度的控制,减轻热应激对公猪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对提高猪场的整体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搞好猪舍隔热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屋顶,易将辐射热传到舍内,因…  相似文献   

17.
张能适  黄平 《畜禽业》2005,(8):38-39
贺州市八步区是广西的养猪强区,去年存栏母猪85269头,外调肉猪1092095头。我区很重视猪的良种推广工作,首先在农村全面推广猪人工授精,建立猪人工输精网络,实行统一供应优良猪精液。在推广这一技术中应用猪精液井水(14~20℃)保存方法尤为必要和实用。为此,笔者从2002年4月开始至2003年10月,对公猪精液井水保存添加咖啡因的保存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本实验采用多种精子稀释液分别在冷冻前和冷冻后进行激活,结果表明祁连山裸鲤精子在D-15与Kurokura-1中活力较好,达到了(72±5)%,较为接近鲜精的活力。利用10%抗冻剂(DM)来进行裸鲤精液的超低温保存研究,发现D-15保存后的精子活力较高,达到了(35±5)%。  相似文献   

19.
集约化猪场的种猪淘汰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管理手段的提高,生产者为了追求猪群生产的高效率,对猪群质量(品种、生产性能、健康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下,进行满负荷的生产运转,使得基础猪群自然淘汰和异常淘汰的比例有所增加,而且自然淘汰的比率相对减小,异常淘汰的比率相对增加.过高的猪群淘汰率将会给正常的生产带来压力,增加种猪群和后备猪群的生产成本,同时对整个猪群生产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实践中管理者应根据猪群的情况,掌握猪群的淘汰原则,尽量减少和避免种猪异常淘汰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后备母猪,是指仔猪育成到初次配种前留做种用的母猪。养殖生产中,为了使一个猪场繁殖(生产)猪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需要不断更新母猪,即在淘汰年老体弱、发情迟缓、泌乳能力差及有繁殖障碍母猪的同时,及时选留优良后备母猪补充生产,使种猪群保持以青壮年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在养猪实践中,挑选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