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引起湖南省永州市山羊皮下脓肿的病原种类,从3个规模化养殖场的患病山羊采集病料,同时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检测两种方法,对引物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主要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发现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现象,未发现其他病原。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头孢噻吩敏感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苯唑西林、丁胺卡那和头孢噻吩的敏感性最高。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参照已发表的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此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对羊链球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对比,确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病料,检测结果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确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7.1%;检测17份病料,阳性率为70.6%,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95-2199
为同时检测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绿脓杆菌,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3种病原菌的nuc、ef-tu和et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巴氏杆菌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多重PCR检测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检出限为10~(-3) mg/L。应用该方法对1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8.7%(43/1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4%(21/150),无乳链球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1.3%(17/150),3种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9/150)。应用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分离培养诊断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均能检测出样品中的病原菌,2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2.6%,无乳链球菌91.3%,绿脓杆菌94.6%。该检测方法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控、临床监测及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多种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化脓隐秘杆菌ISR基因、无乳链球菌cfb基因、大肠杆菌phoA基因、副乳房链球菌23S rRN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了5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方阵法对多重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快速检测5种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对各菌种随机组合后利用该多重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快速检测奶牛乳腺炎乳样中5种主要病原菌,而其他病原菌则呈阴性结果,具有较强特异性。分别将化脓隐秘杆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副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0倍倍比稀释后,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进行检测,确定该方法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5种病原菌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25×10~4cfu/mL,大肠杆菌2.95×10~6cfu/mL,化脓隐秘杆菌2.95×10~5cfu/mL,副乳房链球菌4.3×10~5cfu/mL,无乳链球菌3.15×10~5cfu/mL。对临床送检及人工模拟的乳样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符合率及灵敏度。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对包括副乳房链球菌在内的奶牛乳腺炎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为快速检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羊伪结核病又叫干酪性淋巴结炎,是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菌是假结核棒状杆菌或称羊棒状杆菌,该病主要侵害羊,引起淋巴结化脓或干酪样病变,也可感染其他畜禽,人偶尔也有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笔者从2002~2004年肉检工作中的统计出,绵羊伪结核病的检出率达0.9%,山羊伪结核病的检出率为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检测无临床症状的山羊是否感染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根据Gen Bank中伪结核棒状杆菌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基因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测定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建立山羊伪结核病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5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在20μL扩增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20μmol/m L,探针浓度为0.45μmol/m L,退火温度59℃时最佳;最低可检测出4.6×102个拷贝数的细菌DNA,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是0.996。同时,对Taq Man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进行了比较,前者的敏感性是后者的1 000倍;对5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出的阳性率为68.5%(37/54),常规PCR检出的阳性率为53.7%(29/54)。研究表明: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率较高,有特异、敏感且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灵敏、快速、可视化的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根据GenBank公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核苷酸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一组特异性LAMP引物,分别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并用优化后的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在64℃反应60 min,得到清晰的梯状条带;反应产物经10×SYBR GreenⅠ染色后,肉眼直接观察或是紫外线照射之后均可判定结果;敏感性试验表明,与常规PCR相比,该方法检测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浓度为1×10~1 CFU/mL,灵敏度提高了100倍;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伪结核棒状杆菌均无交叉反应;31份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检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PCR检测结果一致。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良好,可用于临床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诊自然感染疑似化脓隐秘杆菌引起的山羊淋巴结炎病例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rRNA鉴定、动物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该病原菌染色镜检为革兰阳性的丝状、杆状或棒状细菌,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可信度为88%,16SrRNA鉴定与化脓隐秘杆菌相似性高于99%,判定该病原菌为化脓隐秘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有高度的敏感性,对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病理切片观察到病羊心肌纤维变性,肺和肾小管管腔内有浆液-纤维素性变性,肝有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肝炎,肩前淋巴结脂肪变性,脾呈浆液-化脓性炎症。结果表明,本次致使山羊淋巴结炎的病原菌为化脓隐秘杆菌,且病羊病理组织学变化为主要脏器的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11.
根据NCBI上已收录的链球菌ef-tu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沙门菌hut基因和大肠杆菌23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4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以及4种细菌的混合物中扩增出4条大小分别为197、278、495和652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4种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量分别为链球菌25.6pg、金黄色葡萄球菌33.2pg、沙门菌35.7pg、大肠杆菌52.1pg;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特异地检测出4种病原菌。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检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又称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陕西省石泉县陕南白山羊饲养量较大,羊群也存在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感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筛选对当地伪结核棒状杆菌敏感的药物和研制灭活疫苗,本研究从疑似伪结核病患羊采取多份新鲜的脓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1株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其研制灭活疫苗。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色、干燥、扁平、不透明、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革兰染色阳性,经16SrRNA检测和序列分析,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中度敏感。以该分离菌为种子菌制备的灭活铝胶疫苗无菌检验合格,试验接种山羊无不良反应,目前已经在采样羊场进行临床应用,进一步评价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来自北京某奶牛场死亡奶牛肺脏的1株疑似病原菌CVCC 3982,并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疑似病原菌,采用Biolog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CD-1小鼠测定了其致病性,合成引物对其主要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疑似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β溶血,Biolog鉴定结果显示其为化脓隐秘杆菌,其16S rDNA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模式菌株NCTC 5224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化脓隐秘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腹腔注射该菌可致小鼠死亡。分离菌株基因组中含有溶血素(PLO)基因,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菌毛基因(fimA、fimC和fimE),但缺失胶原结合蛋白(CbpA)基因和菌毛fimG基因。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化脓隐秘杆菌且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波尔山羊干酪样淋巴结炎的病原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波尔山羊场羊群患有以淋巴结肿 大、化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怀疑为山羊干酪 样淋巴结炎。从一患病羊只的淋巴结脓肿中 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对该病原菌分别进行 病原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等 方面的鉴定,初步确定为致病性假结核棒状 杆菌。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甘肃省山丹地区马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一种病原菌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检测方法。根据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选取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S.equi)进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提取3种标准菌株基因组并基于nuc、phoA、fneB的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扩增预期核酸片段分别为1 319,385,109 bp,进行引物特异性MPCR验证同时对扩增条件中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优化,建立检测3种病原菌的多重PCR,完成样品检测评估。结果表明,山丹地区马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马链球菌,设计的引物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肺炎链球菌(Pneumococcus)无交叉反应,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退火温度在59.4℃时最佳;在引物为0.3~...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青海省某奶牛场顽固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本试验采用细菌分离、16SrDNA序列分析、细菌基因分型等方法对病牛乳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试验从15份乳样中分离到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和2株化脓隐秘杆菌,其中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荚膜多糖5型分离株;所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头孢氨苄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100%、90%、10%和1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氨嘧啶耐药,而对其他14种抗菌药物敏感;化脓隐秘杆菌对四环素和甲氧苄氨嘧啶耐药,对强力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敏感。该牛场顽固性乳房炎是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所致,但以荚膜多糖5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不同的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同,故而治疗困难,建议使用恩诺沙星治疗病牛并加强隐性乳房炎的筛查与防治,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某羊场送检病死羊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能够引起小鼠肝脏和肺脏发生病变,PCR扩增出长为1 434 bp的目的序列,已被Gen 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为KJ842125,将该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所得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登陆编号为HQ712123)同源性高达98%,将该序列与其相关性较高菌株的16S r RN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化脓隐秘杆菌聚为一簇。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疾病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波尔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的病原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铜川市某波尔山羊场从2004年2月开始,在部分羊中发生一种以体表淋巴结化脓坏死,并在颈部形成较大的、触摸有坚硬感脓疱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此病发病率高但病情发展迟缓。经实验室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确定病原菌为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该病为干酪性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鉴别牛支原体、巴氏杆菌A型和化脓隐秘杆菌的多重PCR方法。分别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特异的hyac-hvaD基因区段、化脓隐秘杆菌的16SrRNA基因上保守区段和牛支原体的Uvr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多重PCR的最佳扩增条件确定为:95℃ 10min预变性;95℃ 1min,56℃ 50s,72℃ 1min,循环30次;72℃ 210min延伸。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出以上三种致病菌的特异性片段,不能扩增出其他病原菌的相关片段;对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化脓隐秘杆菌和牛支原体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8×10^5CFU/mL、8×10^5CFU/mL和4×10^6CFU/mL。同时用该方法检测了牛支原体肺炎患牛的鼻拭子与肺组织,发现12h预增菌后,肺组织检测与牛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符合率为92%。对临床样本进行牛支原体分离培养需要3-4d时间,而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2h预增菌则能在24h内出结果。该多重PCR方法显著加快了临床诊断速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Pseudotuber-culosis,CP)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和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lymphadenitis,CLA)[1],多发于山羊和绵羊群体,导致病羊呈进行性消瘦、繁殖功能障碍且生产性能低下,发病迟缓难以察觉。一旦羊群感染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就很难彻底清除,因此对养羊业的危害极大[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