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为探讨高原牦牛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以不同生长期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对照,对生长发育过程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变化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从1日龄的一个相对低点,到30日龄迅速增长至一个峰值,然后再逐渐下降,至成年时,胶原纤维含量降至最低。平原黄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1日龄处于峰值,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纤维含量下降,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均高于平原黄牛胶原纤维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具有适应高原环境的组织学特点,但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不同生长期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对照,对生长发育过程骨骼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和平原黄牛骨骼肌微血管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均在30日龄先降到一个相对低点,然后逐渐升高,到成年时达到最高,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骨骼肌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平原黄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微血管密度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获取氧的能力,且这种特点作为生物学性状固定下来,并且通过遗传传递给下一代。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组织学特点及对低氧的适应,以平原黄牛为对照,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通过透射电镜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平均体积等结构参数。结果显示,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显著细于1日龄平原黄牛,表面积密度明显大于平原黄牛,差异极显著(P<0.01);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平均体积小于1日龄平原黄牛,并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体积密度、面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1日龄平原黄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线粒体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降低线粒体平均体积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利用,并且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肌纤维直径小,表面积密度大的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80-484
为了探讨大通牦牛心肌组织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选取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原黄牛作对照,通过显微体视学技术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Ax)、平均体积(V)、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数目)、体积密度(VV,单位体积骨骼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密度)。结果显示,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逐渐降低的特点;而面数密度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特点;体密度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与同日龄平原黄牛比,表现为线粒体大、数量少和体密度大的特点,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在出生时已表现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良好适应性,表现为骨骼肌线粒体平均体积大、面数密度低、体密度高的特点;而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平均体积逐渐变小、面数密度逐渐增大,而体积密度逐渐增大的特点,这种变化特点可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大通牦牛肺细小动脉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组织学特点,选取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做对照,运用光镜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肺细小动脉中的平滑肌含量和肺气-血屏障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成年大通牦牛肺中直径大于100μm的细小动脉平滑肌含量逐渐增加,差异显著(P0.05),直径小于50μm的细小动脉平滑肌含量逐渐减少,差异极显著(P0.01);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明显比平原黄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要薄,差异极显著(P0.01)。大通牦牛肺脏的这种结构特点,是其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通牦牛肺血管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遗传学特点,试验选取不同海拔梯度1日龄大通牦牛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为对照,采用光镜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肺细小动脉中的平滑肌含量和肺气-血屏障结构。结果表明:1日龄大通牦牛肺细小动脉中平滑肌含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大,且差异极显著(P0.01);而1日龄大通牦牛的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均厚于1日龄平原黄牛的肺气-血屏障,且差异极显著(P0.01)。大通牦牛出生时,肺组织表现为平滑肌含量较多,肺气-血屏障较厚,这种结构特点是大通牦牛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超微结构的发育学特点,研究其是否存在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独特性,试验选取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及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为对照,利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肺气-血屏障的组织学特点,并测量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并进行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在出生时最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薄,到成年时又略有增厚。而同年龄段大通牦牛和平原黄牛相比,则表现为出生时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大于平原黄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且差异显著(P0.05);从30日龄到成年,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均比平原黄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这种特点是其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一种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高原牦牛肺血管随海拔升高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结构学特点及发育学特点,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日龄、30日龄、180日龄、成年牦牛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EGF大量分布于导气部上皮的Clara细胞胞质和伴行肺动脉内皮细胞胞质内,在导气部上皮的纤毛细胞、管壁平滑肌内也有分布,VEGF在肺动脉平滑肌中的分布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减少;在呼吸部上皮内没有VEGF分布,仅在肺泡壁有散在分布。而大通牦牛肺组织VEGF的灰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山东黄牛肺组织VEGF的灰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逐渐升高,而相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肺组织VEGF灰度值极显著高于山东黄牛肺组织VEGF灰度值。表明低氧能刺激大通牦牛肺导气部和肺动脉内的VEGF含量增加,从而对牦牛肺脏新生微血管的形成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牦牛肺脏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4个年龄组的高原牦牛肺泡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并与同日龄平原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高原牦牛和平原黄牛肺泡壁均由扁平的肺泡I型上皮细胞和立方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组成,气-血屏障均由肺泡I型上皮、基膜和肺泡隔毛细血管内皮3层结构组成,但高原牦牛肺泡I型上皮处可见一些凹陷和空泡状结构。此外,1日龄高原牦牛肺泡II型细胞明显多于同日龄黄牛;除1日龄外,其余年龄段高原牦牛的气-血屏障算术平均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均显著小于同日龄平原黄牛(P<0.05)。高原牦牛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随年龄增加不断减小,这不同于平原黄牛随年龄增加不断增大的特点。结论:高原牦牛出生后肺泡迅速发育,在超微结构方面表现出较多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68-1471
为探讨"大通犊牦牛"组织线粒体COX活性与亚基COX-Ⅰ、ⅡmRNA表达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犊牦牛心肌、骨骼肌、大脑、肝脏组织线粒体COX活性进行测定;绝对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组织中COX-Ⅰ、Ⅱ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大通犊牦牛心肌、骨骼肌、大脑、肝脏组织线粒体COX活性高于乐都犊牦牛;大通犊牦牛组织间COX-Ⅰ基因拷贝数明显高于乐都犊牦牛(P0.05);大通犊牦牛组织间COXⅡ拷贝数以及乐都犊牦牛COXⅡ拷贝数均差异显著(P0.05),大通犊牦牛不同组织中的COX-Ⅰ、Ⅱ的表达量与乐都犊牦牛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含野血的大通犊牦牛组织线粒体COX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要强于家犊牦牛;线粒体COX两种亚基mRNA变化与组织和品种有关;COX活性变化可使COX-Ⅰ、ⅡmRNA发生失调。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不同海拔牦牛骨骼肌代谢关键酶的含量及其酶活性,本试验选取3个海拔高度(4 200、3 200和1 900 m)的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海拔牦牛作为对照,运用电镜技术观测牦牛骨骼肌的线粒体相关指标,运用ELISA方法测定骨骼肌代谢关键酶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含量、酶活性和LDH同工酶类型。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肌红蛋白(Mb)和有氧代谢关键酶SDH含量和酶活性逐渐增强,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的Mb含量和SDH酶活性均高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牦牛SDH含量大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随海拔升高,无氧代谢关键酶LDH含量和酶活性逐渐降低,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LDH含量和酶活性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3个不同海拔牦牛5种LDH同工酶中LDH5占比最高,随着海拔升高,LDH1、LDH2、LDH4和LDH5含量逐渐下降,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LDH1和LDH2含量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牦牛LDH4和LDH5含量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脂肪型金华猪肉质调控相关基因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在评价肉质性状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金华猪背最长肌不同肌纤维类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和ⅡB基因mRNA表达量在30、90、150 d和180 d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华猪背最长肌中MyHCⅠ基因mR NA表达量在30 d时最高,随着日龄增加,其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30 d相比,MyHCⅡA、ⅡX、ⅡB在90、150、180 d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其中在180 d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P<0.01)。此外,MyHCⅠmRNA表达量与活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MyHCⅡA、ⅡX、ⅡB基因表达与活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呈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初步揭示金华猪背最长肌MyHCⅠ、ⅡA、ⅡX、ⅡB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并进一步证明MyHC 4种亚型的mRNA表达量与肉质性状显著相关,为深入研究调控肉质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大通种牛场1、30、180日龄、成年含野血牦牛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LDH、SOD活性和LD、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LD、MDA含量在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心肌线粒体LDH活性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骨骼肌线粒体LDH活性在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心肌线粒体SOD的活性在年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1日龄牦牛骨骼肌线粒体SOD活性最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牦牛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心肌线粒体无氧代谢和抗氧化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适应性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公母各32头大通牦牛从初生到3.5岁进行称重和体尺测量。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在出生到6月龄生长发育最快,2.5—3.5岁生长发育最慢,公牛生长发育虽然比母牛快,但是在冷季公牛掉膘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STRG.14200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SCs)成肌分化及不同类型肌纤维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3头6月龄杜洛克猪,屠宰后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背最长肌、腿肌、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STRG.14200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MSTRG.14200过表达载体pcDNA3.1-14200并转染PSCs细胞,诱导分化3 d后收集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yHC)、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肌分化因子(MyoD)、MyHCⅠ、MyHCⅡa、MyHCⅡb和MyHCⅡx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yHC、MyHCⅠ和MyHCⅡb阳性细胞比率。【结果】MSTRG.14200在杜洛克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过表达MSTRG.14200后,细胞分化相关基因MyoD和MyHC的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猪骨骼肌纤维类型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1日龄、1周龄、2周龄、1月龄、2月龄和6月龄大白猪背最长肌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blot、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MyHCs在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yHC-Ⅰ、GSK-3β、#catenin和Fz3 mRNA随着个体日龄增加表达量下降,MyHC-Ⅱb mRNA表达逐渐升高,MyHC-Ⅱa mRNA表达量在1日龄~2周龄阶段升高后又降低,MyHC-Ⅱx mRNA 表达量变化不显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快肌蛋白呈棕色,慢肌蛋白呈灰白色,在出生1日龄~1周龄时,快、慢肌呈弥散交叉分布,到2周龄时慢肌簇被快肌包被在肌束中间,随着年龄增加,慢肌簇逐渐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慢肌蛋白从出生到2周龄显著下降,在2周龄~2月龄阶段下降不明显,生长到6月龄时又显著降低;快肌蛋白随日龄增加而增加,在2周龄~6月龄期间增加极显著;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与其mRNA表达一致,而p-β-catenin在2周龄时显著高于1日龄,且随后持续上调;Tyr216p-GSK-3β蛋白表达量早期生长下调极显著;ser9 p-GSK-3β蛋白表达量则是在后期生长显著降低.上述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揭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Fz3、GSK-3β与MyHC-Ⅰ表达呈正相关,与MyHC-Ⅱ表达呈负相关,其在骨骼肌生长过程中对肌纤维类型组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常规方法对同一海拔高度不同发育期牦牛几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牦牛年龄的增长血液中Hb含量、HCT值逐渐增加,而RBC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即随年龄的增长Hb、HCT与RBC的变化呈负相关;心肌和骨骼肌Mb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心肌中Mb含量均显著高于骨骼肌,差异显著(P〈0.05)。结论:牦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血液中Hb、HCT和骨骼肌、心肌中Mb含量增强机体有氧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比色法对青海省泽库、海晏县牦牛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三磷酸腺苷(ATP)活性进行测定,并与甘肃黄牛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泽库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SDH、ATP活性显著高于海晏牦牛和甘肃黄牛(P<0.05),而海晏牦牛和甘肃黄牛差异不显著(P>0.05);泽库、海晏牦牛和甘肃黄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CCO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标志酶SDH、ATP表达量增加,肌组织有氧代谢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蒙古马骨骼肌在运动和肉质方面的特点,本研究选取2匹5岁健康未调教的成年公马全身主要骨骼肌52块(2匹×26块)作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HE染色的方法得到26个部位骨骼肌形态、快慢肌纤维分布情况、肌纤维横截面积。因不同部位骨骼肌存在差异,本研究将肌肉组织分为5组(头颈部、前肢、躯干部、腹壁侧、后肢)分别进行统计。将其中对应的24个部位与前期得到的纯血马骨骼肌快慢肌纤维比例进行分组比对。结果得到蒙古马全身主要骨骼肌的表型谱,其中颈锯肌、冈上肌、臂二头肌、腕桡侧屈肌、腓肠肌、菱形肌、胸腹侧锯肌的慢肌纤维占比较低;腕桡侧伸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臀中肌慢肌纤维占比达70%以上;且慢肌纤维占比与肌纤维横截面积呈负相关。蒙古马骨骼肌慢肌纤维占比基本高于纯血马,前肢、躯干部差异极显著(P<0.01),后肢、腹壁侧差异显著(P<0.05)。其中蒙古马与纯血马在臂三头肌、臀中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慢肌纤维的差值大于50%。结果表明,蒙古马颈锯肌、冈上肌、臂二头肌、腕桡侧屈肌、腓肠肌、菱形肌、胸腹侧锯肌具有耐力训练的潜力;腕桡侧伸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臀中肌品质好,可为...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发育期黄牛有氧和无氧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对平原地区不同发育期黄牛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酶(LDH)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黄牛年龄的增长,血液中Hb及心肌和骨骼肌中Mb含量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心肌Mb含量显著高于骨骼肌,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Hct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骨骼肌、心肌组织及线粒体LDH活性在黄牛年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中LDH活性高于组织和线粒体,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黄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血液中Hb和心肌、骨骼肌中Mb含量来增强机体的有氧代谢机制,而无氧代谢机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