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动物营养中NSP‘s酶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的消化道中,酶的产生能促进饲料的消化作用,饲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在动物的消化系统中是能够很容易被消化的。然而很多其它的一类物质如植物细胞壁的多糖类物质,单胃动物(如猪和鸡)只能消化其中一部分;反刍动物则不同,可以在瘤胃中由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使植物细胞壁的多糖类物质受到降解,而单胃动物只能在其大肠部分对这些  相似文献   

2.
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淀粉多糖 (NSP)是饲料纤维的主要成分 ,这些纤维将饲料营养物质包围在细胞壁里面 ,部分纤维可溶解于水并产生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抑遏动物的正常消化功能 ,妨碍动物吸收营养。如将这些NSP去除 ,营养物质就从细胞壁里释放出来 ,从而增加了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玉米、小麦中均含有大量的NSP ,许多植物蛋白源 ,如大豆粕 ,同样含有NSP。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 ,可将这些NSP去除 ,如大豆粕中被细胞结构包围的淀粉和蛋白就可释放 ,因而提高了大豆粕的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大部分谷物的NSP是水溶性的 ,在单胃动物的小…  相似文献   

3.
<正>β-葡聚糖是一类非淀粉性多糖(NSP),作为谷物类植物细胞壁成分之一,在大麦、燕麦、小麦等胚乳细胞壁中含量尤为丰富。因为畜禽体内缺乏分解由β-葡聚糖的酶,β-葡聚糖在消化道中吸水膨胀,变得黏稠,使其难以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对饲料中各种养分的消化利用具有明显的干扰和抑制作用,成为麦类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而β-葡聚糖酶属于外源性酶,虽然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饲料前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可以消化利用单胃动物不能或不易消化的饲料。这是因为反刍动物与定居在其前胃中的微生物处于共生状态 ,可以分解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合成动物易吸收利用的挥发性脂肪酸(VFA) ,也能合成微生物蛋白 ,消除许多抗营养因子 ,同时生成B族维生素。但也存在饲料中蛋白质和易消化糖也被降解 ,一些能量以甲烷 (CH4)和发酵热形式丢失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对饲料在反刍动物前胃和小肠的消化情况及调控手段越来越重视。研究者多集中于研究解决两个不平衡问题 :1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不平衡 ,导致氨从瘤胃中丢失 ;2…  相似文献   

5.
乙型甘露聚糖酶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甘露聚糖广泛存在于饲料中,是植物细胞壁最基本的构成成分,单胃动物对其消化吸收利用率极低,而且对其它营养素的消化有严重封阻作用。因此它存在于饲料中,严重地影响饲料的消化利用。美国ChemGen公司研制的乙型甘露聚糖酶,能将细胞壁中的乙型甘露聚糖分解成葡萄糖,同时解除了细胞壁对其它营养素的封阻,从而提高其它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 目前乙型甘露聚糖酶在美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经中国农垦进出口公司介绍,农  相似文献   

6.
植酸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酶能够将存在于植物性饲料原理中的植酸分解,从而不仅解决了植酸对单胃动物的有害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利用率和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小肠可利用淀粉代谢调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能量代谢与单胃动物有根本的区别,其采食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进行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只有数量很有限的淀粉和其他糖类不被瘤胃消化而进入小肠。因此,反刍动物从消化道吸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VFA,而葡萄糖很少。但与单胃动物一样,葡萄糖对于反刍动物体内某些组织和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作用。如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的合成和转化,某些杂合多聚糖的合成、睾丸、精子以及红细胞中的代谢都需要葡萄糖。反刍动物体内的葡萄糖主要由VFA在肝脏中经糖异生合成。虽然,瘤胃内发酵生成的VFA产量很高,然而VFA中只有丙酸才能在肝脏…  相似文献   

8.
发酵饲料在当前养殖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发酵饲料 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代谢活动,将一些动物性、植物性和矿物质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者转化成更容易被动物采食、消化和吸收的饲料原料。并且这些经过分解和转化的物质能被吸收的养分更高,同时没有毒害作用。利用微生物对饲料进行发酵,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是多胃的草食动物,因胃内有丰富的微生物区,可以发酵和消化许多单胃动物无法利用的副产品。奶牛的这种消化特点又催化了许多工业副产品的饲料开发途径。各种农作物的副产品是奶牛饲料的重要原料。谷物加工业、糖业、植物油工业和发酵工业都有很多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是很多商品奶牛日粮和自制混合饲料的重要原料。如果奶农计划在日粮中加入副产品饲料,首先应该测定该副产品的水分含量、相对的饲喂价值和适当的饲喂量。副产品的饲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然固态发酵技术,使动物高效生产成为可能. 由于饲料是动物生产系统中最大的单一成本,生产效益会依赖于可用饲料原料的相对价格和营养价值. 遗憾的是,配制的动物日粮的消化率往往会受到动物消化某些饲料原料(特别是纤维)的生理能力所制约. 在单胃动物中,该消化过程通常是不完全的.如在猪所采食的饲料中,通常有15%~25%的部分不能被其所消化.这种无效性在生产者水平上会直接转化为较高的食品生产成本,并且这些增加的成本会传递给食品公司,然后转嫁给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彭小华  孙华伟 《猪业科学》2023,40(12):34-35
<正>众所周知,发酵饲料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产生酸香味,而且饲料经发酵后蓬松、均质。此外,饲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泌的酶类可以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率。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将饲料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降低饲料对动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1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 单胃动物包括猪、马属动物及家禽。以猪为例,猪对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胃和小肠,在各种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把饲料蛋白质降解为小肽和氨基酸后被吸收、利用。其消化过程为猪食入的饲料蛋白质在胃内,少部分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降解为结构简单的蛋白胨,分解的蛋白胨随同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一起进入小肠,在小肠中再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氨基肽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寡肽和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谭会泽 《广东饲料》2004,13(2):35-37
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约70%,节约饲料成本就意味着提高经济效益。配合饲料中,植物性饲料原料占据绝大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植物的结构多糖,占整个植物细胞壁成分的大约70%,(Ladisch et al.,1983)。对于单胃动物而言,由于消化道内缺乏消化该类物质的相应的酶,这些都  相似文献   

14.
用酶作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这是因为幼畜(如雏鸡、仔猪、犊牛)的消化酶功能还不发达,而且动物的消化酶功能是由自身酶和肠道中微生物的酶共同实现的,因此,幼畜和成年畜日粮中都可以加入酶添加剂,使消化道能较早地(时间和空间上)获得消化功能,或者给动物一个新的功能。可用作添加剂的酶有多种,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植酸酶和多糖酶。现以多糖酶的应用来说明酶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动物不能合成可分解植物性饲料细胞壁的酶,只能依靠其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很发达,消化道前段里的微生物即可将植物性物质分解,而这在家禽和单胃动物则要在较后段。在禽和猪饲料中添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拥有大量糠麸、加工农副产品、草粉、树叶、秸秆等饲料资源 ,由于纤维含量高 ,营养价值低 ,消化利用率低 ,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目前 ,随着人们对多纤维饲料的代谢与生理效应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对动物消化生理及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的深入 ,在单胃动物日粮中提高纤维性饲料含量的可能性己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综述纤维性日粮对单胃动物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为今后研究单胃动物利用粗饲料提供参考。1 纤维的定义纤维的定义尚未统一 ,一般泛指饲料中那些来源于植物 ,但又不能被动物胰腺或小肠消化酶所消化的细胞壁成分。Trowell…  相似文献   

16.
新型酶制剂在肉用小鸡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的酶制剂仅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酸等,这些酶一般辅助消化道的内源酶的消化降解,在体内内源酶充足时.添加的意义不太大。近年来.芬兰等国家通过基因编码再进行克隆等先进的高科技生物技术,已开发并商业化生产饲料使用的阿拉伯木聚糖酶、a一葡聚糖酶等新型饲料复合酶制剂。常规饲用谷物,尤其是麦类及其糠教副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含有阿拉伯木聚糖(戊聚糖)、R一葡聚糖,这两种水溶性非淀粉多糖(NSP)是谷物的重要抗营养因子.是细胞壁的成分。NSP不能被猪与禽等单胃动物的内源酶所消化分解.引起抗营养效应(Friesen等1992)。这…  相似文献   

17.
羊瘤胃臌气由羊过食易于发酵的大量饲草引起,如露水草、带霜水的青绿饲料、开花前的苜蓿、马铃薯叶及已发酵或霉变的青贮饲料等。也有的是由于误食毒草或过食大量不易消化的豌豆、油渣等,这些饲料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因而引起急剧膨胀,引起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发酵可使饲料营养成分转化为更易被动物直接消化吸收的养分。研究对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进行总结。饲料发酵后能提高单胃动物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但目前发酵菌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发酵效果不稳定阻碍发酵饲料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今后应加强饲料发酵标准研究,以期提高其在畜牧生产中的直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正>1饲料中为什么添加酶制剂?1.1补充内源酶的不足(主要针对幼龄动物),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1.2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可消化利用性。抗营养因子是指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存在以不同机制影响动物对其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物质的总称。由于这些抗营养因子通常都是多聚糖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因此又称为非淀粉多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NSP。2关于酶制剂效果的问题当前饲料中使用酶制剂已经是非常普  相似文献   

20.
前言酶在饲料方面的应用,最近受到世界性的瞩目。最初只是作为幼小动物的消化剂加入饲料中使用,而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过去动物不能利用的饲料成分或原料的加工改制;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让牧草转化为糖;在饲料投给动物前,进行预消化以提高消化利用率;促进反刍动物前胃内的微生物的活性,以提高纤维物质的消化。上述多方面的应用,现在已经进入实用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