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不同模式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模式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氯仿熏蒸提取法,研究15种施肥模式对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细菌放线菌真菌,对微生物量的影响:MBPMBNMBC;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1(有机肥)处理,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2(有机肥)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1NP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MBC和MBN最大值均出现在M1处理,MBP最大值出现在M2NP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MB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机肥的施入可明显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中,化肥的减量可增加MBC、MBN含量。氮、磷肥在合理范围内的施用可明显促进微生物对氮、磷的吸收,显著增加了MBN、MBP含量。氮肥的施入可明显加速土壤肥力的流失,使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施用有机肥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酒糟配施微生物肥逐步取代烟草专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对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区试验,设置10个有关酒糟有机肥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并配施微生物肥的处理,于烤烟成熟期采集烟叶样品和土壤样品,分析烟叶化学成分、土壤基本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当酒糟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时,配施微生物肥在一定程度上均能降低烟叶烟碱(尤其是下部叶,降幅0.00%~0.60%)、总糖(降幅0.67%~5.91%)、还原糖(降幅0.24%~5.46%)、氯含量,小幅度增加烟叶氮素含量(P0.05),而对钾素影响不大(P0.05)。与对照相比,大部分优化施肥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烟叶化学成分,且当酒糟部分取代专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时,需配施少量沃土沃或时科竹炭微生物肥,而当其全部取代专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时可不配施微生物肥(P0.05)。所有施肥处理下,土壤细菌均以变形菌(平均占总细菌群落的19.0%)、放线菌(16.5%)、酸杆菌(14.1%)和绿弯菌(13.7%)占优势,且优化施肥后土壤细菌优势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能保持稳定,以维持原有土壤生态功能。【结论】基于分析烟叶化学成分、土壤基本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采用喀斯特山区低廉且易获得的酒糟配合少量微生物肥替代价格高昂的烟草专用有机肥以及日渐匮乏的农家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不同化肥减量比例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与烤烟青枯病的关系。【方法】通过连续5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稀释平板计数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试验目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与常规施肥(100%化肥,CF)相比,化肥减量10%配施100 kg生物有机肥(BOF1)和化肥减量20%配施200 kg生物有机肥(BOF2)烤烟产值分别增加18.50%和27.35%,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13.05%和18.14%。与CF相比,BOF1和BOF2细菌数量分别增加41.38%和89.66%,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85.06%和286.21%,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41.27%和89.73%,真菌数量分别降低32.07%和51.25%,青枯病病原菌分别降低53.41%和57.04%,土壤微生物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明显提高。相关分析表明:烤烟青枯病发病率与病原菌和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烤烟产量和品质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青枯病病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连续5年化肥减量条件下,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持续提高烤烟的产值和品质,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降低病原菌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20%配施精制有机肥(ROF)、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F,100%化肥)处理对设施菊花土壤微生物区系、代谢活性及设施菊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基于田间小区试验,以切花菊主栽品种‘优香’为材料,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方法。【结果】与CF处理相比,BOF处理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3.7%、85.6%和70.1%,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降低了63.9%;Shannon(H)和Mc Intash(U)指数分别显著提高了4.8%和27.0%,同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并显著提高了设施菊花观赏性状。ROF处理的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降低了48.4%,Mc Intash(U)指数显著提高了18.2%,糖类碳源的利用显著提高了11.5%。与ROF处理相比,BOF处理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4.1%、51.3%和35.0%;聚合物类、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3.7%、84.9%和22.5%。PCA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聚合物类和羧酸类。【结论】在全生育期化肥减量20%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肥处理能够保证设施菊花产量,且配施生物有机肥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5.
有机基质中微生物数量随番茄生育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基质配方中微生物数量在番茄不同生育期的变化,为进一步揭示有机基质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以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等农业生物质为原料,将其腐熟后配成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2∶5∶3,基质B:V(稻壳)∶V(玉米芯)∶V(菇渣)=5∶2∶3,基质C:V(稻壳)∶V(玉米秸秆)∶V(菇渣)=5∶2∶3,基质D:V(稻壳)∶V(玉米芯)∶V(菇渣)=3∶2∶5,基质E:V(玉米芯)∶V(麦糠)∶V(菇渣)=2∶3∶5,同时以常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V(泥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2009-07-25将番茄幼苗定植于装有上述不同配方基质的基质袋中,定期取样采用平板法测定各基质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在番茄生育期内,不同配方基质中的微生物数均以细菌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基质A、B、C的细菌和真菌数均在番茄结果前期达到峰值,分别为每g干样中5.17×107,6.53×107,6.64×107个和26.80×104,18.00×104,19.33×104个;基质D、E和CK中的细菌和真菌数均在番茄结果中期达到峰值,分别为每g干样中5.34×107,5.06×107,2.54×107个和8.00×104,7.73×104,27.73×104个。所有基质的放线菌数均在番茄结果中期达到峰值,峰值以基质B最高,达每g干样11.27×106个;其次是基质C,为7.81×106个;对照基质(CK)最少,为5.30×106个。【结论】不同配方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在番茄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控释肥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控释肥不同用量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确定其适宜的控释肥施用量.【方法】采用基质槽栽培方式,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CF)、控释肥处理(CRF与CF总养分量相同)、N减量20%控释肥处理(CRF20)、N减量40%控释肥处理(CRF40)及N减量60%控释肥处理(CRF60).【结果】与CF相比,CRF20、CRF40的番茄各生育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大,胞间CO2浓度显著减小;CRF20、CRF40较CF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0.1%、15.4%,9.7%、12.5%和6.1%、10.0%,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增加24.62%、27.09%,44.84%、57.84%和12.31%、20.21%,分别增产10.68%、36.03%;CRF40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和有机酸含量.【结论】以控释肥替代尿素,在施N量减少40%的情况下在获得最高产量的同时,显著地改善了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施肥措施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关系密切。本文的目的在于探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应用Biolog技术分析了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LOM)、60%有机肥+40%化肥(HOM)、无肥对照(CK)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成熟期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从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MF、LOM和HOM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RF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低于CK处理。在大麦成熟期,Richness和Shannon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HOMLOMRFCKMF,Mc Intosh指数均以HOM和LOM处理为最高,其次为RF和CK处理,MF处理最低。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碳源主要为氨基酸类和糖类,不同施肥处理间碳源利用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不同影响,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维持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布置了生物有机肥定位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数量统计.【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其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出对照22.2%~46.9%,且以100%生物有机肥的T3处理变化幅度最大;20~40cm土壤有机质高出对照14.5%~48.8%,施用生物有机肥的T3、T4处理变化幅度大致相同;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区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凡是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T3和T4)在大多数生育期内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T1)和化肥处理(T2)(P0.05),增加幅度分别达到了66.1%~118.8%和13.0%~50.3%,以有机无机配施的T4效果最大;土壤中施入生物有机肥减少了可培养真菌的数量,减少幅度分别达到了31.7%~66.7%和30.2%~89.6%;施用生物有机肥增加了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4.1%~79.1%和15.6%~50.6%;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的效果与细菌结果非常一致,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芽孢杆菌数量高于对照(T1)和化肥处理(T2),增加幅度分别达到了56.4%~91.5%和25.4%~64.6%,且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在整个生育期内,对照(T1)和单施化肥的处理(T2),芽孢杆菌优势度成降低趋势,而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T3、T4)芽孢杆菌优势度成升高趋势.【结论】只要向土壤施入生物有机肥,就可提高表层和深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减少了真菌的数量;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土壤更有利于芽孢杆菌增殖,从而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化肥减量、保障作物产量,开展稻麦轮作肥效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肥对稻麦氮磷钾元素吸收量、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2个减少化肥处理,分别为减肥10%和减肥20%;3个微生物肥添加量处理,微生物肥添加量分别为1 200、1 500、1 800 kg·hm-2,以及空白处理和常规施肥对照,共计8个处理。结果表明,化肥减量10%同时配施微生物肥1 500 kg·hm-2可以显著提高稻麦氮磷钾的吸收量,显著增加稻麦的周年产量。此外,按此模式施用,还可以提高稻麦收获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因此,按该施肥模式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中耕地地力保育和产量提升,减少化肥污染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复合基质在大棚番茄无土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发酵后的部分农业有机废弃物替代草炭在大棚番茄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番茄品种"金棚朝冠"为试材,采用金宝贝基质营养土发酵助剂发酵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与自然腐熟的牛粪和河沙按体积比组配成4种复合基质(基质A:60%玉米秸秆+20%河沙+20%牛粪;基质B:50%玉米秸秆+10%玉米芯+20%河沙+20%牛粪;基质C:50%玉米秸秆+10%稻壳+20%河沙+20%牛粪;基质D:40%玉米秸秆+10%玉米芯+10%稻壳+20%河沙+20%牛粪,以上均为体积分数),并配施烘干鸡粪和三元复合肥,以50%草炭+25%珍珠岩+25%蛭石(CK1)、常规土壤栽培(CK2)为对照,研究不同基质对春夏季大棚番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栽培前,已添加等量基肥的4种复合基质,其容重、总孔隙度、pH值和EC值都在番茄无土栽培适宜的理想基质范围之内;在番茄定植后的整个生育期内,4种复合基质中只有基质B番茄的株高和茎粗接近于CK1和CK2;拉秧时基质B中番茄的根冠比最大;基质B的栽培效果在4种复合基质中最优,番茄产量仅比CK1和CK2分别减少1.1%和1.9%,番茄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与CK2相比分别提高72.3%和13.0%,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与CK2相比极显著降低26.1%。【结论】复合基质B可以代替草炭用于大棚番茄的无土栽培,从而达到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解决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土壤盐渍化和连作障碍问题及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丛山  孙瑶  王志典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20-122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肥用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能性,以确定在设施番茄栽培上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酸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设施番茄施用该菌肥后可增产,处理(3)(微生物菌肥用量为1 200 kg/hm2)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7.98%。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微生物菌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番茄单果质量和Vc、可溶固形物、番茄红素含量。另外,该菌肥能明显增加土壤p H和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结论]微生物菌肥用量在1 200 kg/hm2时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土壤状况较优。  相似文献   

12.
郭全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08-2709
[目的]解决安康市设施蔬菜栽培的不合理施肥问题。[方法]根据安康市设施番茄栽培的施肥现状,增施不同量的钾肥,研究钾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氮、磷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的产量和效益相应增加。钾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时,番茄的平均产量为86 000 kg/hm2,比不施钾的提高50.9%,单位钾肥成本增产为80.6 kg/元。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酸度,改善番茄品质。[结论]在安康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中应该适量增加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果园不合理的施肥现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果品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研究了不同配比 有机无机肥用量对金秋梨果园的影响。试验在等施氮量条件下设置了4 个处理,分别为100%化肥(CK)、20%有机 肥+80%化肥(T1)、40%有机肥+60%化肥(T2)、100%有机肥(T3)。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金秋梨的产量,其中 以T2 产量最高。在品质方面,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总糖和Vc 含量增加,硬度和总酸含量逐渐降低。此外,土壤微 生物、微生物量与有机肥间有正相关关系,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量量 碳、氮含量亦有增加的趋势。金秋梨根系主要集中在0~3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须根数量逐渐减少。当有机肥用 量加大时,各土层的根数量均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新型叶面肥爱谷素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新疆加工番茄主栽品种里格尔87–5为试材,设置爱谷素喷施与对照2个处理。全生育期喷施6次,对其生育进程、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收获产量和青果率进行调查。[结果]喷施爱谷素叶面肥,可使加工番茄的生育进程提前2~3 d,可在前4 d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达29.3%,可使加工番茄产量提高22.8%,同时使青果率在同一时期降低24.7%。[结论]爱谷素叶面肥可提高加工番茄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短期内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赤红壤的微生物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室盆栽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试验,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的赤红壤为对照(CK),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与蚓粪等NPK量的化肥(HF)、牛粪(NF)和蚓粪(YF),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施NF处理较施HF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呼吸、代谢熵、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了70%、96%、1 239%、699%、300%、1 155%和272%,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61%、37%、36%、119%、259%、1 973%、175%和550%,YF处理较施HF处理的相应微生物指标分别显著提高了80%、130%、1 458%、773%、295%、324%和285%,相应土壤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66%、40%、52%、128%、302%、1 641%、182%和428%(P0.05)。【结论】短期内,施NF和YF的有机肥处理比施HF处理更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提升工程建设损毁土壤的综合质量;施NF和施YF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大。添加有机肥是快速修复工程建设损毁土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有机氮肥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该区水稻生产的氮肥减量技术。试验共设不施肥(CK)、无机氮肥(100%N)、沼渣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RO)、微生物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OF)、秸秆替代20%无机氮(80%N+SW)5个处理。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80%N+BOF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CK和100%N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7.21%和2.72%;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放线菌先升高再降低;80%N+BRO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量,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B/F值、降低真菌数量,并减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水稻籽粒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为适宜于汉中盆地稻田化学氮肥减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面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叶面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设置施用100%化肥、70%化肥+30%芝麻饼肥、30%化肥+70%芝麻饼肥、100%芝麻饼肥4种试验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和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产质的影响。[结果]除100%芝麻饼肥处理外,随着施用处理中芝麻饼肥比例的提高,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和叶面分泌物数量逐渐增大;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例的协调性逐渐增强,烤后烟叶的单产、均价、产值及上中等烟比例逐渐增大。[结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烤烟叶片表面分泌物的形成及烟叶产质的提高,其q-30%化肥+70%饼肥配施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8.
唐超  刘润进  刘永举  王宝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81-17583,17622
[目的]为了研究微生物含量随保护地连作年限、土层深度及番茄生长期变化的规律.[方法]对番茄保护地连作5、10、20年以及连作10年中0~20、20~40、40~60 cm3个层次的土壤微生物含量进行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样微生物含量.[结果]所有土样中,细菌含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茵,真菌最少.保护地连作20年土壤细菌含量显著下降;连作10年土壤放线菌含量显著下降;连作10、20年土壤真菌含量差异不显著,且有上升趋势.0 ~20 cm土层微生物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20~40 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含量下降明显;3个土层真茵含量间差异不大.在同一连作年限或同一土层中,不同番茄生长期显著影响微生物含量,苗期、开花坐果期番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结果期.[结论]连作年限、土层深度及番茄生长期显著影响根围土壤微生物含量,并且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