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伴性赤蚁基因(sch)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夏芳X秋白”是由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蚕业研究所等单位采用杂交育种方式育成的一对优良夏秋用蚕品种.绵阳市游仙区自1995年春引进原种,同年秋季开始较大面积的品比实验,至1997年秋季共推广54000余张,均取得较好成绩,尤其是1997年正秋全区共发蚕种33570张,其中“夏芳X秋白”31670张,占发种量的94.34%.尽管正秋气候反常十分恶劣,整个蚕期都处于34℃以上的持续高温,加之久旱无雨,桑叶枯萎老化严重,桑叶质量极差,但该季养蚕单产却达到了多年少见的好成绩,经对全区11个蚕茧收购站蚕农交售蚕茧后的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生产所用的秋用蚕种 ,多为当年制种经冷藏、浸酸等技术处理后的冷藏浸酸种 ,其孵化率的高低 ,除蚕种本身的内在质量外 ,还与蚕种的冷藏保护、浸酸技术处理的效果密切相关。为探讨秋用蚕种的入库冷藏时期、浸酸与孵化成绩的关系。笔者于 2 0 0 2年对蚕种的冷藏保护、浸酸处理进行了试验和调查。现将试验及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方法1 1 供试蚕品种菁松×皓月 (正反交 )、夏芳×秋白 (正反交 )。1 2 试验方法1 2 1 制种当日的蚕种 ,每个样抽取 0 .5张 ,按同品系、同品种、卵面基本一致的重复取样 ,共抽样 4 8个 (其中 :菁松×皓月 30…  相似文献   

4.
李政 《蚕学通讯》2001,21(4):36-37
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生产者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在不增加或减少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加强管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获取更多的产出.因此,在灾年能提高夏芳×秋白公斤茧制种量,就意味着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就意味着新品种推广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5.
经过小区试验,夏芳×秋白比(苏_3·秋_3)×(苏_4·苏_12)在结茧率、万头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等成绩方面略优于苏字号.夏芳×秋白与黄鹤×朝霞的试验成绩,经方差分析,其结茧率、克蚁产茧量、万头蚕收茧量在品种间差异极其显著,全茧量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中试成绩显示:无论是1994年秋还是1997年秋,夏芳×秋白的单产成绩大大优于(苏_3·秋_3)×(苏_1·苏_12),两年单产分别增产57.6%和46.1%.通过对中试控制点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品种间和季节间的单产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尤其是品种间的差异大大超过了极显著水平.干茧的缫丝成绩是:夏芳×秋白的光折比(苏_3·秋_3)×(苏_4·苏_12)少8.05公斤,出丝率高3.19%.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4,(2):24-25
<正>川蚕27号(芳·绣×白·春)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在引进育成高品位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的基础上,利用其亲本0801、0802,与强健性蚕品种夏芳、秋白组配成的四元杂交种组合,该组合充分利用0801、0802的高品位细纤度茧丝特性,夏芳、秋白的强健性特性,同时克服了原亲本品种蜀绣×渝春、夏芳×秋白繁殖较难的问题。该品种2012-2013年参加  相似文献   

7.
蔡晓明  朱勇 《四川蚕业》2006,34(1):10-16
为了探寻已经进入滞育状态的蚕种的利用方法,对夏芳×秋白、洞庭、碧波等蚕品种,在蚕卵产下后,放置于室温下6~50d,其间用盐酸、硫酸进行浸渍处理、发现滞育卵可以解除滞育而孵化。对滞育卵浸酸发现:含多化性血缘品种的孵化率明显优于不含多化性血缘的品种;浸酸处理后,蚕卵胚胎发育开差较大,孵化明显不齐。对滞育卵进行浸酸时间与孵化率回归相关分析发现,其最佳浸渍时间为24min,在6~24min范围内,蚕卵孵化率随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超过24min时,蚕卵的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延长而减小。蚕卵在47℃浸渍42min和46min后,明显有死卵的发生。根据回归分析,夏芳×秋白的最高孵化率为62.7%,虽然试验中部分蛾区有100%的孵化,但群体总体孵化并未达到80%,若要在生产实际中应用,滞育卵浸酸方法尚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温度、光线对蚕卵滞育解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明  朱勇 《四川蚕业》2005,33(1):10-12
对蚕种进行同浓度、同浸渍时间的处理,由于浸酸液温的不同,蚕卵孵化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用871×872、夏芳蚕种试验发现,保持明暗规律变化的蚕种有孵化现象,而完全黑暗保护的蚕种均未见有蚕卵孵化,说明蚕卵保护中明暗规律性对蚕卵孵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方法,将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夏秋用素斑(姬蚕p)家蚕品种夏芳、秋白改育成2个斑纹限性家蚕品种,从而可依据2个品种雌、雄幼虫差异明显的斑纹,使蚕种生产过程易于鉴别雌雄。经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育成的2个斑纹限性家蚕新品种蜀63、限16的主要经济性状超过夏芳、秋白,并组配成春秋兼用双限性杂交组合蜀63×限16。经四川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蜀63×限16具有健康好养、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春季虫蛹率96.65%,茧层率23.76%,万蚕收茧量20.02 kg,茧丝长1 206 m,解舒率76.11%,洁净93.1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11%、3.77%、2.07个百分点,洁净也优于对照品种。秋季虫蛹率94.07%,茧层率23.10%,万蚕收茧量18.31 kg,茧丝长1 140 m,洁净93.0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与对照品种夏芳×秋白相当,解舒率、洁净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02个百分点、4.69分。蜀63×限16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四川省及西南蚕区的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0.
添食壳寡聚糖对家蚕茧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芳、秋白品种为对象,研究添食壳寡聚糖对家蚕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龄蚕和5龄雄蚕添食壳聚糖与对照相比,蚕的生长和茧质指标均无明显差异;5龄雌蚕添食壳聚糖与对照相比,解舒率显著增加,平均粒茧落绪次数显著减少,而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几种绢丝昆虫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选用重复性较好的 10个引物对 6种绢丝昆虫 2 3个个体进行扩增 ,共得到 2 45个RAPD标记。RAPD分析结果表明 :家蚕及野桑蚕种内各品种材料的遗传距离较大 ,天蚕、蓖麻蚕及柞蚕较小 ;家蚕与野桑蚕两者之间遗传距离小 ,反映出家蚕和野桑蚕亲缘关系较近 ;而天蚕、蓖麻蚕和柞蚕三者之间以及分别与家蚕和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亲缘关系远。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之相同。并且对家蚕的起源及绢丝昆虫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家蚕耐氟种质的创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将耐氟主产基因导入性状优良的实用品种,并纯合固定,创建了一批耐氟种质,其2~4龄耐氟200ppm以上,保持了原型品种的特性,并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多元杂交方法,育成蚕卵无胶着力兼斑纹限性基础品种9357、9214等,其综合经济性将达到实用水平,并配成四元杂交种在农村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液中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研究--品种间的多态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染色,对9个家蚕品种血液中CI种类的分布进行了调整。结果:在碱性电泳条件下可检测出12种以上的CI,品种间CI分布存在多态型,根据结果筛选出作为分离纯化家蚕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理想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家蚕个体发育中酯酶同工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尔.  S 克里.  NB 《蚕业科学》1997,23(2):109-113
研究了PM,Dz和KA三个家蚕品种个体发育中α-酯酶和β-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类型。综合酶谱揭示了三个品种的α-酯酶同工酶出现在16、21、19区带。三个种在个体发育中的卜酯酶出现在15、19、15区带。一些同工酶在发育阶段出现、消失、再出现。而幼虫期酯酶的异源性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中、西蜂纯种及其不同品系蜂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P8(5‘-CCCACCCTTG-3‘)和W2(5‘-CGGCCCCGGT-3‘)随机引物,通过P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遗传学分析,分别对中、西纯种蜂的不同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中、西纯种蜂的不同品系的DNA多态4性图谱均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为中、西纯种蜂的品系之间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家蚕夏芳、长灰A和大造各品种血液、消化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及家蚕秋白、夏芳、长灰A和大造各品种天冬酰胺酶性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血液、消化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天冬酰胺酶活性变化随发育呈现较强的规律性,血液中,4龄第3d、5龄第3d这两种酶均出现峰值,4龄眠前活性较低,消化液中,5龄第3d这两种酶活性均较高,不同品种这两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有差异;各品种血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天冬酰胺酶性均明显高于相应品种消化液中这两种酶活性;各品种之间血液、消化液中这两种酶活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家蚕保存系统广食性种质的检出与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终龄起蚕用甘蓝型白菜饷食的办法,对600多个家蚕保存系统进行了广食性检测。不同系统对检测食物的摄食反应差异很大,共在50个品系的饲育区中观察到了取食个体。分别采集摄食个体自交继代,经过筛选,从中建立了10个广食性资源品系。优先对表现优良的GS01进行连续多代复选,获得了摄食率达到或接近100%的蛾区。该系统对人工饲料具有优良摄食性,进行全龄人工饲料育能顺利结茧、羽化;而用同样的人工饲料饲育不取食甘蓝叶的12-010则在l龄中死亡。将显性遗传的GS01广食主基因导入实用品种,进行了广食性基础蚕品种的初步培育。  相似文献   

19.
采用1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tricin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剐对家蚕血液中低分子Kunitz型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13的分子量进行了检测,SDS—PAGE结果为12.5kDa,而tricine SDS-PAGE结果为7.3kDa。另根据CI-13的氨基酸组成,算出分子量为7,113Da,这表明tricine SDS—PAGE的结果与氨基酸组成测定值接近,是适用于家蚕低分子Kunitz型抑制剂分子量鉴定的电泳方法。  相似文献   

20.
Twenty epidemiologically unrelate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s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animals, locations and on different dates in Japan were classified into 18 types by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 with four primers. Further, seven epidemiologically related L. monocytogenes strains isolated from raw milk and a bulk tank on a dairy farm represented the same RAPD type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all of the same origin. Therefore, RAP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alysis, which is rapid, simple and inexpensive to perform, can be used in surveys as a convenient epidemiological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