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感官评吸的方法,对从陈化烟叶上初筛分离获得的224株产淀粉酶菌株进行复筛,得到3株能显著改善烟叶品质的产淀粉酶菌株A-7、A-8和A-9。对不同浓度酶液改善烟叶品质的分析表明,0.29 U/m L的酶液A-7、80.67 U/m L的A-8、213.33 U/m L的A-9对烟叶评吸指标有所改善。以菌株A-8为进一步研究对象,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A-8在37℃、p H 6.0的条件下,震荡培养36 h生物量达到最大,60 h酶活达到最高,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使其单位酶活力提高2.7倍。  相似文献   

2.
朱德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49-152
以葛根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在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初始pH和接种量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h、发酵温度29℃、发酵初始pH5.5、酵母菌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α-淀粉酶活力为33.56U/mL.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发酵的传统酸面团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评价其产酸性能。结果表明:共筛选到7株乳酸菌,经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面包乳杆菌1株、短乳杆菌1株、植物乳杆菌3株、白面粉乳杆菌2株;供试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具有菌种及菌株特异性,其中植物乳杆菌L2-2产酸能力最强,37℃发酵24 h发酵液pH值可达3.81。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苎麻脱胶共生菌群RAMCD407中分离高效脱胶菌种,利用苎麻发酵物培养基分离筛选高效脱胶菌株;形态、生化结合16S rDNA分子方法鉴定菌株;水解圈法结合酶活力测定验证入选菌株产酶能力;苎麻脱胶试验核实入选菌株脱胶能力;分离出K30和L11两个菌株。K30和L11都能在果胶和木聚糖平板上形成水解圈,K30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238.47 U/mL和 98.36 U/mL,L11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 170.79 U/mL和 64.11 U/mL;K30和L11进行苎麻生物脱胶时,能使纤维残胶率由32.3%下降为1243%和15.70%, 纤维强力均超过5.5 cN/dtex。VITEK系统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都一致表明,K30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相似性高达99%,L11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相似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分离结合刚果红染色法从野生苎麻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果胶酶产生菌Lys-5304。经形态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该菌株鉴定为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该菌产果胶酶的最优条件为:葡萄糖3.0 g/100 m L,菜子粕0.2 g/100 m L,接种量1.5 m L,培养基起始p H 8.0,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为72 h,培养温度为37℃。在此条件下,该菌的果胶酶活力达到1 021.33 U/m L,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从含废弃物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同时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放线菌,并对其产酶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筛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高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GT-B-S001为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该菌株产蛋白酶活力为161.3U/毫升、产纤维素酶活力为135.5U/亳升.GT-B-S001有较强的产...  相似文献   

7.
耐冷冻酵母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自然界中筛选出耐冷冻酵母菌 ,从土壤、谷物、果蔬、空气等不同来源筛选分离得到 6 0多株酵母菌 ,通过模拟面团预发酵进行耐冷冻酵母菌的初筛选 ,并通过普通面团预发酵进一步筛选 ,得到了 3株耐冷冻酵母菌 ,编号为 FTY2 8,FTY 31和 FTY 5 6。这 3株耐冷冻酵母菌冷冻 7d后存活率和相对发酵力均超过80 ,且海藻糖质量分数大大高于耐冷冻性较差的酵母菌 ,其质量分数最高达 16 .2。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海洋生物和环境中分离鉴定出产消化酶代谢产物的芽孢杆菌,为微生态制剂的研制提供益生菌种。【方法】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采集样品,用高温处理、富集培养和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分离菌株;通过菌落形态、细胞结构、染色特征、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淀粉-碘比色法和橄榄油乳化法测定分离菌株代谢产物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从22份样品中初步鉴定出疑似芽孢杆菌43株,筛选3种消化酶综合活性最强的8株,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有蜡样芽孢杆菌3株、暹罗芽孢杆菌3株、特基拉芽孢杆菌1株、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1株。其中,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BC1产脂肪酶活力最高,为52.13 U/mL;蜡样芽孢杆菌BC3产蛋白酶活力最高,为4.78U/mL;暹罗芽孢杆菌BC6产淀粉酶活力最高,为2.35 U/mL。【结论】成功筛选出产消化酶代谢产物的海洋源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酶高产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夷山森林腐烂枯叶及附近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CS-7。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对菌株CS-7所产纤维素酶的相关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CMC酶活为7.91 U/m L,FPA酶活为2.40 U/m L;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 H分别为60℃和6;在40~50℃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在p H 5.0~7.0范围内p H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CS-7菌株是能产生耐高温中性纤维素酶的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从百色大王岭原始森林生态环境的土壤和水中采样,进行了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驯化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分离筛选出了能够降解多环芳烃——萘的A、B 2种微生物菌种,其中,菌种A菌落形态为光滑,乳白色,边缘整齐,呈乳状微粘性菌落,显微镜下观察为杆状;菌种B菌落形态为发散毛状,白色,显微镜下观察为丝状。并对筛选出的A、B2个菌种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优化驯化试验,最适生长代谢环境条件为:最适温度25~28℃,最适转速120~150r/min,最适多环芳烃萘的浓度为300~320m L/L,最适p H值6.0~7.0,最适降解菌接种量10~15m L/100m L无机盐培养液,培养液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可提高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HM菌剂对餐厨垃圾堆肥的发酵效果,以国内主要商品菌剂为材料,筛选出三株适用于堆肥发酵的菌株:产淀粉酶D6(Bacillus Cohn,1872)、产脂肪酶Z4(Bacillus Cohn,1872)、产纤维素酶X4(Brevibacillus shida,1996)。结果表明:D6体外淀粉酶活达26.48 U/mL,Z4体外淀粉酶活达6.67 U/mL,X4体外淀粉酶活达4.05 U/mL,且菌株之间及菌株与HM菌剂之间拮抗作用不明显。混合菌剂以D6∶Z4∶X4=1∶1∶1时产酶效果最好,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分别达到12.00 U/mL、1.83 U/mL和76.93 U/mL。与HM复合菌剂混合堆肥效果优于HM菌剂单独堆肥。  相似文献   

12.
从罗非鱼养殖系统(水体、底泥和肠道)的优势菌中筛选到了15株产淀粉酶的菌株,其中9株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力(>50.0U/mL),分别为D17、D11、D38、D41、D45、D47、D51、D52和D55,D51 和D52的产淀粉酶活力最强,其最高酶活力分别可达267.86(±29.41)U/mL和190.52(±42.33)U/mL。对以上9株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结果显示,菌株D17和D11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D45、D51、D41、D47和D52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菌株D55为气单孢菌(Aeromonas sp.),菌株D38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  相似文献   

13.
酸面团酵母菌Sy22的分离与发酵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面团发酵菌株,本试验从来自内蒙古的发酵酸面团中分离获得5株酵母菌株,分别对其发酵性能进行测定,最终选取性能优良菌株Sy22进一步研究。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以及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综合测试结果,菌株Sy22被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30℃下发酵12h,分别对单独添加该菌株面团的发酵性能以及该菌株与类食品乳杆菌412联合发酵面团的发酵性能、活菌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单一酵母菌株发酵后,面团pH由6.07降至5.36,滴定酸度由3.6°T增加到5.02°T,发酵力为0~1.32%;联合菌株发酵后,酸面团pH由5.58下降至3.85,滴定酸度由5.24°T增加到14.02°T,发酵力为0~1.79%,酸面团中的酵母菌活菌数为8.2×108 CFU/g,乳杆菌412活菌数为9.6×109 CFU/g。由此得出,菌株Sy22可单独作为面团发酵菌株使用,能很好的参与面团的发酵;与类食品乳杆菌412联合后发酵能力好,并表现出良好共生性。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从农田土壤中分离得到67株细菌,并从中选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将这些菌株接种到纤维素培养基上,在p H 5.5和28℃的条件下,利用刚果红染色溶液进行染色后,测其水解透明圈与菌落的比值的大小,进行初步筛选。将这些初筛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摇床培养后,制得粗酶液,并分析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活力测定和滤纸酶(FP)活力及β-葡萄糖苷酶(BG)。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对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最终筛选出曲霉A25(Aspergillus sp.)这一株菌株,最适酶活温度为50℃。产纤维素酶酶活力分别为:CMC酶活达2 340.92 U/m L;FP酶活达2.66U/m L;BG酶活达164.72U/m L。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宋河酒曲的制曲过程和发酵进程,对宋河酒曲中产淀粉酶芽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研究筛选菌株的产淀粉酶特性。结果表明:从宋河酒曲中共分离到12株产淀粉酶芽孢菌,均属革兰氏阳性杆状菌,初步鉴定归为1个属5个种,即芽孢杆菌属(Bacillus)、坚硬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中,坚硬芽孢杆菌是宋河大曲产淀粉酶芽孢菌的数量优势菌群,获得1株地衣芽孢杆菌SQ2为中温型高产淀粉酶菌株,其液态发酵产酶特性为37℃培养,前24h产酶较弱,此后,酶活力迅速上升,72h达到最大值为89μg/(mL.min),产酶旺盛期发生在菌体成熟期和衰亡初期,产酶过程pH值先稍偏酸性后接近中性。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室前期从红曲米中筛选的高产淀粉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35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对M-35菌株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摇瓶发酵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种类和含量、氮源种类和含量、金属离子种类和含量等。采用Minitab 17软件的P-B试验设计法,筛选对淀粉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淀粉含量、蛋白胨含量和NaCl含量。根据P-B试验结果,运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M-35菌株产淀粉酶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淀粉含量7.5%,蛋白胨含量4.0%,NaCl含量0.5%;在此条件下,淀粉酶活最高为276.14 U/m L,较优化前提高约1.57倍。利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和条件进行5L发酵罐发酵试验,结果表明,M-35菌株发酵80~116 h,淀粉酶活可稳定在296 U/m L左右。  相似文献   

17.
普鲁兰酶是一类淀粉分支酶,在淀粉加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平板涂布法从淀粉加工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普鲁兰酶的细菌H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分类鉴定,确定该细菌为一株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 H4)。对该菌株培养基成分及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即2%土豆淀粉,1%蛋白胨,0.5%牛肉膏,0.1% KH2PO4,0.05% MgSO4·7H2O和0.0001% FeSO4,初始pH 7.0,发酵温度37℃,摇床转数200 r/min,发酵72 h后胞外产生普鲁兰酶的活力可达6.35 U/mL,比复筛的产量3.02 U/mL提高了11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纤维素粉对纤维素降解细菌筛选结果的影响,为废弃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CMC-Na和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废弃菌渣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降解性能的细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通过酶活力测定和滤纸崩解试验对各菌株的纤维素降解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CMC-Na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的34株细菌中有7株具有较好的纤维素降解性能,经鉴定主要是芽孢杆菌(Bacillus sp.)、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而从纤维素粉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的36株细菌中有7株具有较好的纤维素降解性能,经鉴定主要是高山芽孢杆菌(B. altitudinis)、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 methylotrophicus)、解淀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植物亚种(B.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沼泽芽孢杆菌(B. vallismortis)、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和芽孢杆菌。通过酶活力测定试验和滤纸条崩解试验发现,g31菌株在7 d内能将滤纸崩解成糊状,该菌株具有最高的滤纸酶(FPase)和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活力,分别为33.14和394.41 U/mL,而C23菌株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β-Gase)活力,为118.12 U/mL,g29菌株具有较高的外切葡聚糖酶(Cex)活力,为1.22 U/mL。【结论】以纤维素粉为碳源分离筛选得到的纤维素降解细菌种类更丰富,具有更好的滤纸崩解效果和更高的酶活性能,可为纤维素降解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淀粉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从选取的140株芽胞杆菌中初筛出8株具有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复合酶芽胞杆菌,经酶活力测定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Bacillus amyloliquef aciens)具有较高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通过研究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的生长、产酶曲线以及酶学特性,确定在发酵28 h后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培养44 h时发酵液中活菌数达到最大为4.41×109 cf u · mL -1,在36 h时纤维素酶、淀粉酶均达到酶活最高峰,酶活分别为135.8、1543.3 U · mL -1;纤维素酶反应最适p 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0℃,Vmax为5.14×10-3 mg · mL -1· min-1、 Km值为7.71×10-1 mg · mL -1;淀粉酶反应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Vmax为3.35×10-2 mg · mL -1· min-1、 Km值为6.03×10-3 mg · mL -1。采用3因素7水平,即U 7(73)均匀设计法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产酶条件,确定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最优条件均为:初始pH值6.2、培养温度37.5℃、转速180 r · min-1,优化后解淀粉芽胞杆菌 FJAT-8754纤维素酶活力为202.9 U·mL -1、淀粉酶活力为2392.9U·mL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