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为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沿海滩涂甘紫菜为材料,将新鲜藻体晒干、粉碎,作为样品。测定样品中氨基酸、Vc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样品中共检测出15种游离氨基酸和16种水解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24.35%,水解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39.81%;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种类多、含量高,样品中含Vc 17.2mg/100 g、VE4.08 mg/100 g;微量元素中Na的含量最高,样品中含356.7 mg/100 g,其次是Ca、Mg和K,Pb和Cu的含量远低于指标值。[结论]沿海滩涂甘紫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池塘养殖模式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方法]研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高密度精养模式和山塘不投饵养殖模式3种池塘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3组草鱼的脏体指数为10.81%~12.28%,肝体指数为2.16%~2.68%,肥满度为1.61%~1.92%;3组草鱼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均测得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70.0~203.3 g/kg,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69.6~84.1 g/kg,占氨基酸总量的40.93%~41.80%;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39%~36.64%。[结论]该研究可为草鱼池塘养殖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源调节剂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物源调节剂中可能起作用的成分。[方法]将300 ml某植物源调节剂提取液分成150 ml有机层溶液和150 ml水层溶液,测定植物激素、总黄酮、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分析植物源调节剂的成分。[结果]植物源调节剂有机层溶液中含有GA3286.1μg/ml,3-IAA 121.6μg/ml,ABA 29.5μg/ml,总黄酮251.00μg/ml,游离氨基酸130.3μg/ml,蛋白质1.001×103μg/ml;水层溶液中含有总黄酮19.72μg/ml,蛋白质12.32μg/ml,氨基酸忽略不计。[结论]该研究为新型植物源调节剂的研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苦荞发芽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荞不同发芽时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苦荞的综合利用及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黔苦5号、沽源苦荞、西荞1号、川荞1号4个苦荞品种种子发芽0,3,6,9,12 d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氨基酸间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判断发芽过程中氨基酸总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特征氨基酸;应用聚类分析,研究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苦荞发芽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大,发芽12 d后,黔苦5号、沽源苦荞、西荞1号、川荞1号总氨基酸含量分别由发芽前的5.40,5.31,4.03,3.82 mg/g增加至16.26,19.27,17.91,15.79 mg/g;苏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变化与多种氨基酸呈相反趋势,丝氨酸、天冬氨酸等9种氨基酸是苦荞发芽过程中含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特征氨基酸,发芽6,9,12 d时4种苦荞芽的氨基酸含量不能明显区分。【结论】苦荞发芽前后氨基酸变化较大,可根据产品需要选择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金针菇在煮制过程中如何使其蛋白质利用充分且滋味突出,测定了金针菇在不同煮制时间下[0 min(鲜样)、0.5 min、1 min、3 min、5 min、10 min]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通过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评价其蛋白质营养价值,根据呈味游离氨基酸的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评价其呈味特性。结果表明:金针菇鲜样(新鲜对照品)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35.76 mg∕g,煮制会增加水解氨基酸含量,但煮制3 min后总量增速有所下降。金针菇中富含必需氨基酸,其中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最高,缬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金针菇鲜样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为87.85 mg∕g,煮制后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现急速下降后又缓慢回升的趋势,煮制3 min时含量最低,仅为12.31 mg∕g。金针菇鲜味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及TAV值均最大。由此可知,金针菇在煮制3 min时蛋白质营养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呈味游离氨基酸大量释放出来,满足了营养与感官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6.
虞梅  高桂枝  苑姗姗  韩锋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70-4572
[目的]分析艾蒿提取物的特点。[方法]以艾蒿为原料,对艾蒿的石油醚提取物中所含植物激素、总黄酮、游离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该提取物应用于有机水稻生产。[结果]300 ml 1%艾蒿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GA3286.1μg/ml,3-IAA121μg/ml,ABA29.5μg/ml,总黄酮270.72μg/ml,游离氨基酸130.3μg/ml,蛋白质1 012.06μg/ml。在有机水稻秧苗期、孕穗期、始穗期各喷施100 mg/L该提取物1次,可以增产15.6%,总营养指标提高10.34%,对水稻螟虫、稻飞虱无明显作用,有机水稻糙米中无GA3残留。[结论]艾蒿含有多种促生成分,含量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侗族腌鱼整个发酵阶段的生物胺与游离氨基酸的相关性及生物胺的形成机理,为腌鱼生产的发酵环境、发酵工艺及产品的质量调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腌鱼传统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侗族腌鱼发酵过程中生物胺与游离氨基酸的相关性.[结果]腌制后鱼肉中不同生物胺含量及生物胺总量较新鲜鱼肉升高,...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对半干旱农田土壤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于肥料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土样的测定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酸解性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施用化肥,特别是在配施秸秆和厩肥后,酸解性氨基酸氮含量大幅度增加,以施高量秸秆和厩肥最为突出。从中性氨基酸(平均216.7μgN/g),碱性氨基酸(106.9μgN/g),酸性氨基酸(79.0μgN/g)到含硫氨基酸(1.9μgN/g),含量依次下降。施肥影响最显著的是中性氨基酸(施肥平均增加82.6μgN/g),其次为碱性氨基酸(48.2μgN/g),最后是酸性氨基酸(16.4μgN/g),对含硫氨基酸影响不大,施肥仅平均增加1.6μgN/g。游离氨基酸不仅在数量上低,而且在种类上也比酸解性氨基酸少。总体上看,施肥也会增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随秸秆用量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卤制小龙虾使用的卤水为研究对象,取不同卤制次数的卤水为样品,考察卤水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含量、味精当量及亚硝酸盐残留量在卤制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加,卤汤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亚硝酸盐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新鲜卤水相比,第9次卤制卤水中的总游离氨基酸从147.47 mg/100mL上升2 986.52 mg/100mL;呈味核苷酸 5'-GMP、5'-IMP、和5'-AMP分别从0.31、0.36、0.16 mg/L升高至32.43、397.66、353.56 mg/L;味精当量从0.009 6 gMSG/100mL升至10.68 gMSG/100mL;同时,卤水中的亚硝酸盐也不断累积,从0.51 mg/kg增至1.43 mg/kg,但仍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各层次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游离氨基酸与土壤其他理化性质的关系,以黄土丘陵区恢复19a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耕作相同年限农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游离氨基酸(TFAA)含量的影响以及其随季节波动情况。结果表明,除杏树林外,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农田,年平均含量排序为沙棘林(34.31μg·g^-1)>刺槐林(31.87μg·g^-1)≈草地(29.74μg·g^-1)>农田(25.86μg·g^-1)≈杏树林(24.11μg·g^-1)(P<0.05),平均来看,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增加趋势,0~10、10~20cm和20~40cm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64、29.04μg·g^-1和29.86μg·g^-1。不同季节之间同种植被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随季节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土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各土壤基础指标无显著相关;在10~20cm土层与土壤有机质显著正相关;在20~40cm土层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20~40cm土层相对干燥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作为植物有机氮源其含量随着植被类型、土层深度和季节变化,可考虑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中硒、钙元素及鲜味和药效氨基酸的含量,为选育和推广富硒、高钙菜用黄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和蔬菜主要营养成分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分析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鲜嫩茎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VB1、VB2、VB3、VC和VE)、钙和硒等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叶菜类蔬菜相应指标的标准含量,其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100 g鲜样中硒含量分别为11.00和15.00μg,达富硒蔬菜的上限要求,为普通蔬菜的7.97~45.45倍;钙含量分别为145.0和182.0 mg,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16和3.17 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08和5.18 g。此外,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43和4.35 g/100 g FW,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34%和42.30%,药效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6.66%和57.70%,接近鲜样淮山药中鲜味氨基酸(47.66%)和药效氨基酸(52.34%)所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结论】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是富硒、高钙且具有保健功能的蔬菜,生产上可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陈帅  陈卫  赵建  刘振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43-5346
[目的]以植物乳杆菌SP-3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于半硬质干酪的生产,研究SP-3对干酪成熟和风味的影响。[方法]分析原料乳和干酪的组成及微生物,测定干酪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氮(WSN)、12%三氯乙酸溶液中可溶性氮(12%TCA-SN)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并对干酪进行电泳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添加植物乳杆菌SP-3对半硬质干酪的正常生产工艺和产品指标无显著影响;试验组干酪在成熟60 d时,SP-3浓度达到最大值3.4×108cfu/g;SP-3对干酪的成熟具有促进作用,成熟60 d后,添加SP-3组干酪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干酪产品感官评定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SP-3对半硬质干酪的风味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干酪奶香风味和坚果风味的形成。[结论]植物乳杆菌SP-3对半硬质干酪有促熟作用,也有利于干酪奶香风味和坚果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冰鲜鸭肉加工特性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生产高品质鸭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并比较番鸭、高邮鸭、荆江鸭3种鸭肉中的水分、粗脂肪、蛋白质含量、pH值、失水率、剪切力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结果]3种鸭肉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失水率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品种鸭肉的剪切力差异显著(P<0.05)。一般来说,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剪切力值越低。鸭肉肌内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其在番鸭、高邮鸭和荆江鸭的提取脂肪中含量分别为7.65、16.10和12.80 mg/g。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也较高,而棕榈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较低。肌内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0%~50%。[结论]肉鸭的脂肪酸组成与地方鸡种和肉鹅类似。  相似文献   

14.
贵州金沙方竹笋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44-4446
[目的]测定贵州金沙方竹笋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为其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及2,4-二硝基氟苯法进行柱前衍生,HPLC测定了金沙县金佛山方竹笋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试验得出,方竹笋中检测出14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46.21mg/g(干重);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4.05%和58.90%.[结论]金沙县金佛山方竹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深入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吉安红毛鸭胸肌和腿肌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吉安红毛鸭的胸肌和腿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吉安红毛鸭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FAA)含量分别为215.52、85.53和101.07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68%,与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质模式[EAA/TAA为40%]接近,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80.73。[结论]吉安红毛鸭鸭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两个指标衡量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的肌纤维差异。【结果】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背部白肌、腹部白肌及背部红肌的基本结构相同。脆肉鲩背部白肌的肌纤维直径(67.6μm)显著小于普通草鱼(109.4μm)(P〈0.05,下同),肌纤维密度(249条/mm2)N显著大于普通草鱼(121条/mm2);在腹部白肌和背部红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方面,脆肉鲩与普通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肉鲩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及密度与其肌肉硬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纪韦韦  徐银  洪文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19-10921
[目的]评价雪山草鸡的营养价值。[方法]以雪山草鸡为材料,对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雪山草鸡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质含量的95.34%,且种类齐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达1.096 g/kg。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97%、17.86%和7.07%,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均衡,比值系数分(SRC)为76.91。在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结论]该研究可为雪山草鸡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郭永军  白东清  朱国霞  吴旋  宁博  杜红梅  张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74-14475,14489
[目的]分析工厂化养殖丁鱥肌肉营养成分。[方法]以18尾平均体重82.8g,平均体长15.84cm丁鱥为试验对象,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和氨基酸测定方法,测定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丁鱥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7.44%、1.94%、1.16%、79.31%和0.15%。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2.64g(鲜样),其中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5.30g,占氨基酸总量的41.93%。丁鱥肌肉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高于WHO/FAO提出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3.94;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4种风味氨基酸总含量为4.61g,占氨基酸总量的36.47%。[结论]从常规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比例上看,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丁鱥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较好的了解评价河流网箱养殖与普通池塘养殖鲤鱼鱼肉的营养品质及特点,分别对2种养殖方式的鲤鱼肉的感官、色泽、肌苷酸(IMP)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模拟消化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蒸煮得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感官评价表明河流网箱养殖鲤鱼与池塘养殖鲤鱼相比,生肉清香味更强、土腥味和鱼腥味更低,熟肉具有更好的质地和口感,河流网箱养殖鲤鱼生、熟肉总体可接受度均更高;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亮度值L*和白度值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2)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3)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质质量分数(18.16%)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17.43%),水分与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