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黄海近海海水和海泥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筛选,获得1株蛋白含量较高的海洋酵母菌Yd-15,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营养成分分析。通过形态学和生化试验,鉴定其为红酵母属的海洋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经测定,该菌株的粗蛋白含量为49.7%,碳水化合物为32.5%,脂肪含量为5.6%,灰分为7.2%。该菌具有较高的蛋白含量和优良的脂肪酸、氨基酸组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水产动物饲料蛋白源。  相似文献   

2.
从海南洋浦近海分离到5株海洋酵母,利用生理生化结合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解脂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红酵母(Rhodotorula sp.)、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guilliermondii)、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耐盐性分析表明,在NaCl浓度为3%时,5株酵母的生长均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和26S rDNA D1/D2区序列特征,确定一株胡杨内生酵母菌的分类学地位.[方法]通过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纯化胡杨树干部内存液样品中的内生酵母菌;检测分离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一步对酵母菌株的26S rDNA D1/D2区序列进行扩增以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A -7与Rhodotorula minuta (FR870029)相近,相似率为99.4;,存在4个碱基的差异.[结论]从胡杨树干液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尚未从植物中分离到的内生酵母菌,并将该菌株鉴定为Rhodotorula minuta的近似种.  相似文献   

4.
酸马奶中酵母菌5.8 S rDNA及ITS的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将两株从酸马奶中分离提纯的酵母菌,提取单菌株基因组DNA,用一对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 PCR 扩增它们的5.8S rRNA和ITS基因,连接入pMD19-T载体,克隆鉴定后,测定序列,将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进化树.结合系统发育树及5.8 S rDNA和ITS的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J14和S33判定为Kluyveromyces marxianus(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酸马奶中传统的酵母菌分类主要依靠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鉴定方法,实验首次利用5.8S rRNA和ITS基因扩增和测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石河子和吐鲁番2个地区酿酒葡萄园可培养酵母菌的种类鉴定及分布进行研究,旨在明确酿酒葡萄园主要酵母种类及分布规律,为酵母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对酿酒葡萄园果实表面和土壤进行稀释后平板划线分离纯化,挑取单菌落,并对菌落和细胞显微特征进行形态观察。对分离获得的酵母菌株进行WL培养基培养观察,区分聚类,选取其代表菌株进行糖发酵及碳源利用试验,且对其26S rDNA D1/D2区序列测序鉴定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发现,从酿酒葡萄园土壤及果实表面中共分离获得41株酵母菌株,其中在石河子地区分离获得28株,经鉴定属于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毕赤酵母属(Pichia)、棒孢酵母属(Clavispora)、红冬孢酵母属(Rhodosporidium)、红酵母属(Rhodotorula)、假丝酵母属(Candida)、Rhodosporidiobolus和Kazachstania等10属13种,在吐鲁番地区共分离获得13株,经鉴定属于棒孢酵母属(Clavispora)、假丝酵母属(Candida)、红酵母属(Rhodotorula)、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Kazachstania和Rhodosporidiobolus等6属6种。结果表明,新疆酿酒葡萄园的酵母菌组成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其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腐败浓缩苹果汁中分离、纯化高渗酵母,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为浓缩苹果汁中高渗酵母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腐败浓缩苹果汁为材料,先用YPD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株,之后用高糖琼脂培养基筛选高渗酵母,观察菌落形态、细胞形态,测定生理生化指标,以ITS序列分析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立其分类学地位;并进一步研究了其耐糖性、厌氧性和产气性。【结果】从腐败浓缩苹果汁中分离获得了1株高渗酵母菌株,将其命名为BLCC-12-01,其能够在含650g/L葡萄糖的环境下生长,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可初步确定其属于异常毕赤酵母属;ITS序列分析表明,菌株B-LCC-12-01与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的同源性达到100%,进一步确定其为异常毕赤酵母。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00~650g/L时,B-LCC-12-01可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并产气,从而影响了果汁的品质。【结论】获得的高渗酵母菌株B-LCC-12-01可以在浓缩苹果汁中生长,对浓缩苹果汁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7.
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环境中水池边红色附着物、公共浴室红色附着物、空气、果园土壤、汽车修理厂土壤、醪糟、葡萄汁为红酵母菌株初分离材料,采用酸热破壁法提取菌株类胡萝卜素,根据单位体积发酵液类胡萝卜素产量确定了一株高产红酵母(Rhodotorula sp.)菌株R3-2,进一步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最适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3-2菌株为红酵母(Rhodotorula sp.),其所产色素主要为β-胡萝卜素,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5 g/L,酵母粉5 g/L,装瓶量30 mL/250 mL,起始pH 6.5,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6 h。在此发酵条件下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17.6 g/L、639.8μg/g,11.3 mg/L,较原始培养基生物量有所降低,但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44.0%和31.39%。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4℃保鲜贮藏7 d的菠萝果肉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为人们安全食用菠萝果肉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固体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方法,对经稳定态Cl2O2溶液浸泡杀菌处理,并于4℃保鲜贮藏7 d的菠萝果肉进行微生物数量及种类调查,采用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主要污染菌株进行分类地位确定。【结果】贮藏期间菠萝果肉主要感染的菌种为酵母菌,带菌量为3.44×107cfu/g;霉菌较少,仅有1.0×103cfu/g;没有检测到细菌。检测到的酵母菌M5-1和M5-3为红酵母属胶红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M5-4为孢汉逊酵母属孢汉逊酵母菌(Hanseniaspora uvarum),P5-3可能是该种的另一小种;M5-1、M5-3、M5-4、P5-3的带菌量分别为4.0×105,1.6×106,1.9×107,1.34×107cfu/g。【结论】4℃保鲜贮藏7 d后,菠萝果肉所感染的胶红酵母菌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威胁,建议菠萝果肉不要贮藏食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定来自果蔬中的产红色素的内生菌菌株。[方法]以来源于果蔬中的内生菌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菌细胞卵形,单极芽殖;在液体培养基中有沉淀且有菌环;在固体培养基中,菌落红色,表面平滑、暗淡,边缘整齐,质地粘稠;无子囊孢子;无假菌丝形成。葡萄糖发酵为阴性;能同化硝酸钾;尿素分解呈阳性;明胶液化呈阴性;37℃呈阳性生长;DNA纯度较纯,核酸浓度为2 899 ng/ul。该酵母菌的18 S rDNA序列与粘性红圆酵母同源性达99.9%。[结论]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粘性红圆酵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西藏拉鲁湿地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开展城市湿地酵母菌多样性研究。结合经典分类法及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获得的酵母菌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并进行产胞外酶活性菌株的皿内初筛。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83株酵母菌分属于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假丝酵母属Candida、原囊菌属Protomyces、红酵母属Rhodotorula及孢囊线黑粉酵母Cystofilobasidium等5个属16个种,其中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相对丰度最高,约26%,其次为维多利亚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victoriae和山杨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spenensis;多样性分析表明,LhWS6样点的酵母菌多样性最丰富,LhWS9样点则最低;产胞外酶活性菌株初筛结果表明,25℃下产脂肪酶活性菌株比例最高,为67%,而4℃下产淀粉酶活性菌株数最多,为49株。另外,低温条件下产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菌株比例均高于常温条件。结果表明拉鲁湿地土壤酵母菌总体种类较丰富,但每个样点的种类相对单一,说明湿地生境或人为活动一定程度影响到该生态环境酵母菌的种群分布,开发青藏高原耐低温、产胞外酶等活性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周鲜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45-8847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海洋红酵母类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海洋红酵母HN-3为材料,考察温度、pH、盐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红酵母类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结果]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 6、盐度3%、培养时间48 h。该培养条件下海洋红酵母摇瓶发酵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588.6μg/g,比初始发酵条件下的类胡萝卜素产量(478.8μg/g)提高了22.9%。[结论]为确定海洋红酵母累积类胡萝卜素的培养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洋红酵母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富含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等天然色素,能显著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净化环境和减少抗生素用量,是生态养殖的优良添加剂,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文章就海洋红酵母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赵山山  石楠  张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55-4957
[目的]介绍了红酵母分离纯化的方法,菌株系统发育分析及发酵产物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从土壤及落花样品中分离纯化出7株红酵母,对其进行18S rDNA序列分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株野生菌株的胞内色素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鉴定。[结果]18SrDNA序列分析可初步鉴定这7株菌分别属于红冬孢酵母菌属和红酵母属。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7株菌种胞内抽提物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发现仅有菌株06944的胞内抽提物中含有番茄红素。将菌株06944发酵产番茄红素的HPLC图谱与番茄红素标准品的对比,可初步鉴定所筛出的菌株06944产番茄红素,产量为2.96μg/ml。[结论]菌株06944为红冬孢酵母属,无致病性,可直接作为工业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4.
冉治霖  朱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37-6139,6161
[目的]鉴定1株阿特拉津(ATZ)降解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驯化培养,分离能够降解除草剂ATZ的菌株;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室内降解效果进行优化。[结果]试验分离到1株能降解ATZ的菌株L-1,该菌株与Arthrobacter菌株基因相似,同源性达99%以上,结合生理生化方法,确定该菌株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L-1降解ATZ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加入量为3 g/L。在此条件下,将L-1接种于阿特拉津无机盐培养基(ATZ浓度为500 mg/L)96 h后降解率达94.8%。[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TZ降解菌株及其在ATZ微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产类胡萝卜素的海洋红酵母的培养条件。[方法]以海洋红酵母Z44为试验菌株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同时,研究了添加物及培养条件对细胞量及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结果]得到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5.0 g/L,酵母膏20.8 g/L,草酸铵4.2g/L,KH2PO44.0 g/L,Na2HPO44.0 g/L,MgSO4.7H2O 0.2 g/L,CaCl20.2 g/L,氟化铵10 mg/L,柠檬酸30 mg/L,L-亮氨酸30 mg/L,L-缬氨酸40 mg/L。在培养基中加入氟化铵、柠檬酸、L-亮氨酸及L-缬氨酸时,红酵母的类胡萝卜素产量是对照值的1.5倍。对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为:装液量为250 ml三角瓶中装60 ml的培养基,接种量8%,培养温度30℃,初始pH为5.5,培养结束时间为66 h,培养条件优化后,红酵母的生物量及类胡萝卜素产量分别为28.2 g/L和6.72 mg/L,分别是未优化时的1.26倍和1.87倍。[结论]研究可为海洋红酵母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对槟榔根腐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以发病槟榔园健康植株根及根部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3种槟榔根腐病菌的拮抗菌株进行筛选。从分离到的247株细菌中,获得了1株对尖孢镰刀菌、可可毛色二孢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拮抗效果好且稳定性高的菌株brj-21,抑菌率分别为68%、73.66%和74.33%。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brj-21被鉴定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拮抗菌(brj-21)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2.5 g、葡萄糖1 g、七水合硫酸镁0.4 g、水100 mL。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rj-21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株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美洲大蠊肠道筛选获得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株,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及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的室内防治效果,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美洲大蠊肠道为材料,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及平板对峙法筛选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 rDNA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