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湖泊网围养殖的7种鱼类作了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探讨及研究,认为一龄鱼种其体长、体重随月龄的增长几呈直线上升。依体长生长直线,将7种鱼归为2类;依体重生长直线,则可将其归为3类.描述体重、体长关系的鱼类生长指数 b 值介于2.8~4.0间.应根据鱼的不同种类、不同年龄,使用不同的 b值计算其丰满度.计算了7种一龄鱼的体长月平均增长指数及体重月平均增重指数,分别为:鲤2.93,275.14;鲫1.92,229.89;鳊1.41,231.05;草2.59,236.53;奥尼2.69,462.94;鲢2.14,145.11;鳙2.33,152.41.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红枫湖鲢、鳙鱼年龄结构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11月,对红枫湖鲢、鳙进行调查、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红枫湖的鲢、鳙均由1~4龄组成,其中以2龄为主。鲢、鳙体长与龄径的线性函数分别为:L鲢=13.28×R+6.54、L鳙=13.94×R+6.95;鲢、鳙体长与体重拟合的幂函数公式分别为:W鲢=0.0275×L2.885、W鳙=0.0442×L2.695;鲢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80.60[1-e-0.1317(t+0.6899)]、Wt=8703.24[1-e-0.1317(t+0.6899)]2.885,鳙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6.60[1-e-0.1317(t+0.40784)]、Wt=9884.07[1-e-0.1317(t+0.40784)]2.693。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义乌市岩口水库鱼类资源现状、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鱼类的生长特性,2013年3月、5月、7月、9月和11月对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452尾,经鉴定属于37种,隶属5目8科。其中,鲤形目28种,占总数的75.7%;鲇形目5种,占总数的13.5%;鲈形目2种,占总数的5.4%;鲑形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7%。生态类型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以肉、杂食性鱼类为主。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全年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鳙、鲢、伍氏半、圆吻鲴和翘嘴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变化范围为2.09~6.05,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变化范围为0.87~1.42,种类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41~0.92。同时,构建了鲢、鳙生长模型: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0.136)0.265(t+0.136)t=73.591[1-e-0.265],Wt=5.911[1-e-]2.812,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0.318(t+0.12)t=73.256[1-e-],Wt=7.625[1-e-0.319(t+0.012)]3.070。通过分析鲢、鳙生长情况,发现岩口水库鲢、鳙体长增长速度以1~4龄较高,4龄以后逐渐降低,鲢、鳙体长生长拐点分别为3.759龄和3.327龄,为使鲢、鳙鱼最大程度地发挥洁水保水功效,建议鲢、鳙的起捕年龄为5龄。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江心水库鲢、鳙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江心水库青草沙地理位置、供排水系统特殊,主要采用鲢、鳙为主的生物操纵技术调控水质。在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共采集了鲢139、鳙59尾,以鳞片、脊椎骨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并对每个样本的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数据进行了采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库鲢由1~10龄组成,其中以3~4龄居多;鳙由1~11龄组成,其中以2~3龄居多。鲢、鳙体长和体质量回归方程分别为W=0.037 9L~(3.027)和W=0.039 0L~(2.946);鲢体长、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77.73~([1-e~(-0.183(t+0.60))]),W_t=20 024.3[1-e~(-0.183(t+0.60))]~(3.027),其中t代表鱼的年龄,生长拐点年龄在5.4龄;鳙的体长、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92.11[1-e~(-0.172(t+1.27))],W_t=23 875.2[1-e~(-0.172(t+1.27))]~(2.946),生长拐点年龄在5.0龄。建议青草沙水库中的鲢、鳙鱼以5.5龄为起捕年龄。  相似文献   

5.
2019年7—11月在滆湖采集了126尾鲢、153尾鳙样本,研究鲢、鳙年龄组成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鲢由0+~5+龄共6个年龄段组成,其中0+~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1.0%.鳙由1+~8+龄共8个年龄段组成,其中1+~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4.3%.鲢、鳙的体长与体质量符合幂指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m=0.011L3.149和m=0.0273L2.9412.鲢、鳙的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鲢的生长方程为Lt=97.55[1-e-0.2052(t+0.4577)]和mt=20203.64[1-e-0.2052(t+0.4577)]3.149,鳙的生长方程为Lt=108.48[1-e-0.16(t+1.008)]和mt=26456.54[1-e-0.16(t+1.008)]2.9412.根据鲢、鳙的生长方程计算出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方程,并得出鲢、鳙生长拐点分别为5.13、5.73龄.综合考虑鲢、鳙的生长特征、生态作用及市场需求,建议选择5+龄作为滆湖鲢、鳙的起捕年龄.研究结果为滆湖鲢、鳙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及滆湖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高关水库96尾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160尾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作常规的生物学测定和统计运算后得出,鲢、鳙鱼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体长与体重星幂函致相关。鲢、鳙鱼的生长规律符合Von.Bertalarffy生长方程。计算得鲢、鳙鱼的生长参数为:L_∞=80.884厘米、107.927厘米,W_∞=7332.75克、16334.598克,K=0.322、0.219,t_0=O.214年、0.308年,生长拐点年龄为3.627年、5.326年,拐点体重为2173.89克、4842.28克。高关水库以鲢鱼的拐点体重(2173.89克)作为捕捞规格、年捕捞强度为0.80、放养鱼种的规格在5寸以上,则鱼产量可望达到30万公斤。  相似文献   

7.
太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12月对太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鲢、鳙、鲤、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7种,隶属于15科、10目。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nasus Temminck et Schlegel)、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等;鲢、鳙、鲤、鲫的0龄和1+龄鱼的数量百分比较大;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分别为:Margalef指数为4.55,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2.44和2.39,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7和0.65。  相似文献   

8.
草鱼、鲤、鲢、鱅和尼罗非鲫淀粉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鲤、鲢、鳙的肝胰脏和肠淀粒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6.4,6.4和6.4,7.2和6.8,7.2和6.8。草鱼、鲤和尼罗非鲫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肠淀粉酶(P<0.025),而鲢和鳙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肠的低(P<0.05)。尼罗非鲫胃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的低(P<0.005)。5种鱼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鲤>尼罗非鲫>鲢>鳙。草鱼和鲤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是尼罗非鲫、鲢、鳙的2.6和7倍。肠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尼罗非鲫>草鱼>鲤>鲢>鳙。尼罗非鲫肠淀粉酶活性分别为草鱼、鲤、鲢、鳙的1.11、1.72、1.93、2.41倍。草鱼和鲤肠淀粉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逐渐升高,鲢、鳙和尼罗非鲫中肠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前肠和后肠。  相似文献   

9.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非鲫脂肪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鱼和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肠道的高(P<0.025);鲢和鳙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的(P<0.025);尼罗非鲫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性几乎相等(P>0.05),而胃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道的低(P<0.005)。五种鱼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尼罗非鲫>鲤>鳙>鲢;肠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鲢>鳙>尼罗非鲫>草鱼>鲤。结果表明:鱼类的食性与脂肪酶活性无明显相关。草鱼、鲢和鳙的肠脂肪酶活性,中肠略高于前肠和后肠;尼罗非鲫和鲤的肠脂肪酶活性由前往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草鱼、鲤、鲢、鳙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55℃,55℃和45℃,45℃,50℃,5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6℃,54℃,62℃,61℃和54℃,57℃,61℃,60℃。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35℃,35℃和30℃,30℃,35℃,3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3℃,46℃,52℃,49℃和50℃,47℃,50℃,52℃。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25℃,25℃和30℃,30℃,30℃,3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45℃,38℃,38℃,38℃和45℃,38℃,38℃,38℃和42℃,40℃,40℃,40℃。草鱼、鲤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比肠的低,而鲢、鳙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则比肠高。四种鱼最适温度下肝胰脏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肠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鲢<鳙<草鱼;肠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肠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鳙<鲢<草鱼<鲤。说明消化酶的活性与酶本身特性之一活化能高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饥饿致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观测了全长6.6~177.6 mm的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的饥饿致死时间及饥饿死亡时皮肤和肠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变化。在水温18.0~23.0℃时,这几种鱼苗50%饥饿致死时间为7.3~12.0d,耐饥饿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鲤(10.4~12.0d)>鳙(9.6 d)>草鱼(8.8 d)>鲢(7.3d)。夏花至春片鱼种的50%饥饿致死时间为15~271d。水温与鱼的饥饿致死时间呈负相关。饥饿致死的鲤苗皮肤破裂,指纹状细胞界限不清,排列散乱,粘液细胞小,神经丘萎缩;鲢、鳙鱼苗肠粘膜细胞核和细胞器或肿胀或萎缩或溃解。  相似文献   

12.
从池养鲤为主到四大家鱼的形成,是我国渔业史与我国渔业科技史上的重要突破。对于突破的原因,从本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唐代禁捕、禁食鲤的法律,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养殖种类,从而草、青、鲢、鳙养殖业逐渐兴起与形成。本文从历史文献记载,从大量史料分析与科学论证,否定了上述论断,认为这一重大突破是我国生产力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渔业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推动的结果,唐代一度颁布的禁捕、禁食鲤律并非这一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埘长鳍鲤、锦鲤和龙凤鲤3个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20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108、164、154个等位基因,各群体等位基因数2~16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496、5.695和5.606.3个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69、0.806、0.801,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03、0.761和0.757,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64、0.803和0.799,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71.结果说明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RAPD技术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群体遗传变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20种10 bp长的随机引物对草鱼、鲢鱼和鲫鱼进行RAPD-PCR扩增,从20种引物扩增出来的DNA条带中筛选条带清晰的6种引物,分析这3种鱼的遗传变异。[结果]结果表明:草鱼与鲢鱼的RAPD指纹图谱带型差别不明显,草鱼与鲢鱼、鲫鱼品种间的带纹相似系数分别为0.375和0.416,遗传距离分别为0.625和0.584;鲢鱼与鲫鱼品种间带纹相似系数为0.366,遗传距离为0.634。[结论]RAPD是一种非常灵敏的种间鉴定技术,特别是对鱼种类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天然饵料培育鲤、鲢、鳙、草鱼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1989~1991)在总面积48.4亩的12口土池塘中放养鲤、鲢、鳙、草鱼苗(12~20万/亩),采用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人工投饲(豆浆)和二者结合3种方法饲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规格适宜、营养全面、可得性强,用其培育上述几种鱼苗既经济简便,又可使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养殖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将赣昌鲫与湘云鲫夏花鱼种分别混养在草鱼+鳙鱼鱼种培育池中。试验结果显示:赣昌鲫与湘云鲫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8.75%、92.92%,赣昌鲫的群体生长速度较湘云鲫的群体生长速度快10.37%,个体增长速度快14.28%。  相似文献   

17.
州河鲤、乌克兰鳞鲤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州河鲤和乌克兰鳞鲤成鱼肌肉的粗蛋白、水分、灰分、粗脂肪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等进行对比分析,为科学评估其营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成鱼肌肉中的蛋白质(19.20%)、水分(78.76%)和灰分(1.45%)均极显著地高于州河鲤(18.52%、76.83%、1.20%;P0.01),而州河鲤的脂肪含量(3.76%)又极显著地高于乌克兰鳞鲤(1.79%;P0.01);州河鲤成鱼肌肉脂肪酸的种类、脂肪酸总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11种、2.88%、0.60%)均高于乌克兰鳞鲤(10种、0.64%、0.10%),且州河鲤脂肪酸的营养价值略高于乌克兰鳞鲤;州河鲤和乌克兰鳞鲤都含有18种氨基酸,而乌克兰鳞鲤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风味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8.3%、7.58%、20.29%)均高于州河鲤(7.53%、6.48%、17.82%),乌克兰鳞鲤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优于州河鲤。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乌克兰鳞鲤较州河鲤更具有营养学优势。  相似文献   

18.
网湖鲢,鳙生长特性及合理放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网湖鲢,鳙的生长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计算网湖鲢,鳙鱼种放养量,确定其合理捕捞规格。得出网湖14.85-16.5cm鲢鱼种放养量为66.16万尾或2.4504万kg,13.2cm鳙鱼种放养量为116.05万尾或2.7631万kg鲢,鳙合理捕规格为0.5kg。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nitrobenzene on the mortality and abnormality rate of bighead and silver carp embryos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itrobenzene to aquatic organisms and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ighead and silver carp embryos was delayed, the mortality and abnormality rates were raised when the embryos were treated with ≥0.010 mg·L^-1 nitrobenzene, and with ≥0.085 mg· L^-1 nitrobenzene, the mortality rates showed 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