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疑似心包积液综合征的病死鸡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活性,提取其核酸经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偏肺病毒和包涵体肝炎病毒特异引物扩增均为阴性,而经禽腺病毒4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则将其暂命名为禽腺病毒4型FJ1674株。将其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经序列测定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国内外禽腺病毒4型毒株的同源率为99.4%~100%;经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与禽腺病毒4型关系密切,共处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禽腺病毒4型的禽源细胞感染模型,并考察细胞培养毒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将实验室2014-2017年间分离的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并盲传,选取各病毒的LMH细胞培养物,按一定剂量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4周龄SPF鸡;记录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剖检采集发病或死亡鸡的脏器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并分析病毒细胞培养物感染SPF鸡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在LMH细胞上盲传至第4代时开始出现I群禽腺病毒所致的特异性细胞病变,提取培养物中病毒核酸并进行PCR鉴定,均能扩增出大小约564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表明病毒能在LMH细胞上稳定增殖。选取各病毒第10代细胞培养物进行SPF鸡回归试验,发现细胞培养上清接种4周龄SPF鸡后第3天开始,有部分鸡开始精神沉郁,食欲消退、卧地不起瘫痪并迅速死亡,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B-1、HB-2、HB-3和SD-1毒株保持对4周龄SPF鸡的致病性,病死鸡中能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对照组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LMH细胞可用于禽腺病毒增殖传代,是开展禽腺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3.
试验应用自行分离鉴定的Ⅰ群4型禽腺病毒HY株,制备了3批Ⅰ群4型禽腺病毒卵黄抗体,并进行了性状、装量、无菌、支原体、外源病毒、安全、效力、甲醛和辛酸残留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试制的3批卵黄抗体呈淡黄色澄明液体;装量符合规定标准要求;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安全性好,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高致病性血清4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 V-4)六邻体蛋白(Hexon),本研究通过PCR从高致病性血清4型禽腺病毒基因组中扩增到hexon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 Fast Bac-1,获得重组转移质粒p Fast Bac-hexon,将其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并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r Bacmid-hexon,将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 BV-hexo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Sf9细胞中的Hexon蛋白能够与血清4型禽腺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蛋白质分子量约110 000,表明Hexon蛋白在Sf9细胞中获得良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禽腺病毒是家禽常见的传染病原之一,在宿主体内一般处于潜伏状态,当宿主受到外界其他压力或免疫力下降时,腺病毒就可能引起相应症状甚至死亡[1]。2015年6月以来,我国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鸡群出现一种可以引起鸡心包积液和包涵体肝炎为特征的I群血清4型腺病毒感染,且容易与传染性贫血病和传染性法氏囊并发于禽,该病多呈急性感染,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多发于3~5周龄雏鸡。近几年来,在国内报道的主要流行株是血清4型和8b型禽腺病毒,其中血清4型毒株占据主导地位。腺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复杂的传播方式使其快速传播与流行,给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经济损失巨大,加强对该病的研究对保护和促进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禽腺病毒是家禽养殖的一项重大疾病,对禽腺病毒Ⅰ群4型系列疫苗的研发,将极大提升科技供给质量,对产业发展和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江苏省专利信息检索分云平台、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平台,运用专利布局的理念和方法,对主题技术专利授权和产品开发情况进行检索分析。研究得出主要竞争主体、总体研发进度、当前研究空白和后期可开发、具备较高开发价值领域,为禽腺病毒Ⅰ群4型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提供精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六安、郭河、宣城、肥西某养殖户送检的疑似腺病毒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鉴别、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采集病例中鸡的肝脏,提取病毒DNA,根据Genbank已登录腺病毒的hexon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检测病料中腺病毒,对扩增的序列进行连接转化和阳性克隆子筛选,并对扩增到的序列进行测序鉴定,最后将获得的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确定安徽省部分地区禽腺病毒血清型。[结果]临床中疑似腺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心包积液和肝脏肿大,用设计的引物均检测出大小为599 bp的目的基因条带,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此次检测的腺病毒均为4型腺病毒。[结论]试验建立了快速检测禽腺病毒的方法,为安徽省地区禽腺病毒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5—2016年,西南地区多个养鸡场发生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病例。实验从发病鸡场采集肝组织,利用鸡胚肾细胞(CEK)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出16株Ⅰ群禽腺病毒(FAd V)。通过对hexon基因L1环临近的保守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发现16株FAd V分属4个血清型,其中13株为FAd V-4型,FAd V-8a,FAd V-8b和FAd V-2型各占1株。选取不同血清型的4个代表毒株CH/SCDY/1604(FAd V-4)、CH/GZXF/1512(FAd V-2)、CH/CQBS/1504(FAd V-8a)、CH/CQBS/1512(FAd V-8b)进行鸡的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感染CH/SCDY/1604(FAd V-4)的死亡率达80%,CH/CQBS/1504(FAd V-8a)感染组死亡率为20%,而CH/GZXF/1512(FAd V-2)和CH/CQBS/1512(FAd V-8b)组的鸡只有发病没有死亡。FAd V-4是西南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且其致病性极高,其致病性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综合征(HPS)。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7,(9)
<正>2015~2016年,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省份暴发了鸡安卡拉病,主要特征为鸡肝炎和心包积液。安卡拉病也叫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病原是腺病毒1群4型毒株,该病原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多危害3~6周龄肉鸡。禽腺病毒为无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分为Ⅰ、Ⅱ、Ⅲ亚群,禽腺病毒Ⅰ群有12个血清型,且有共同的群抗原,不同的血清型或相同血清型的不同毒株,其致病能力也不同,1群4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国内I群禽腺病毒疫苗的防控能力,防止I群禽腺病毒蔓延。【方法】优化I群禽腺病毒的增殖条件,以I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V-4)及血清8型(FAV-8)的抗原液制备油乳剂单价及双价灭活苗,比较甲醛及β-丙内酯(BPL)的灭活效果,并检验疫苗性状、监测免疫抗体水平及进行免疫攻毒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疫苗灭活以1.00 mL/L终浓度的甲醛或0.500 mL/L终浓度的BPL为宜;3种疫苗均为白色状乳液,4°C下保存期均可达12个月,单价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 μL/羽,双价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250 μL/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后第4周抗体水平达到峰值,且在免疫后第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3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100%,能完全抵抗病毒攻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免疫初期3种疫苗抗体均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在6个月以上,在生产中使用双价疫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结论】FAV-4、FAV-8双价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效果好、保存期长、安全性好,为净化I群禽腺病毒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