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规模化养殖的肉鸡在进出养殖场、转群、集中屠宰前都需要运输,运输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应激。强烈应激严重影响肉鸡的生理和代谢功能,从而使肉品质下降,甚至导致疾病、死亡。本文综述了影响宰前运输应激的相关因素,运输应激对肉鸡理化指标、物质代谢以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讨论了热应激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酶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为研究运输应激相关机理和指导肉鸡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鲁海军  许丽 《饲料工业》2005,26(22):25-27
1 前言  热应激是指动物受到超过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过高温度刺激时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热应激会造成动物体内血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在热刺激下出现热喘息、呼吸次数增加、血中CO2排出过多、pH值升高.为了保持平衡,通过肾排出血液中Na^+、K^+等离子来降低血液pH值,引起血中钠、钾离子水平下降,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  相似文献   

3.
高温热环境会导致肉鸡的呼吸、心跳加快,采食量显著降低,饮水量增加,精神萎靡不振,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肉品质下降,导致肉鸡的整体生产性能明显降低,甚至引发鸡群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降低饲养密度,或者日粮添加抗热应激剂能够降低热应激环境对肉鸡的不良影响。本文简单阐述了肉鸡在热应激环境中的表现,以及热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几点预防肉鸡热应激的建议,以供养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污染玉米对肉鸡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饲料工业需要采取防霉措施缓减霉菌毒素的不利影响。本试验目的是探讨在屠宰前饲料中添加藻类源抗氧化剂或酵母细胞壁酯化甘露聚糖对热应激暴露前后肉鸡霉菌毒素中毒的作用效果。1225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5个饲粮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基础饲粮组饲喂未污染玉米饲粮(对照组,CON),第2组饲喂玉米天然污染霉菌毒素饲粮(污染饲粮组,CC),第3组在CC基础上添加酯化甘露聚糖,第4组在CC基础上添加藻类抗氧化剂,第5组在CC基础上添加酯化甘露聚糖和藻类抗氧化剂。42-44日龄期间所有肉鸡经过宰前热应激处理(32℃48h)。霉菌毒素污染饲粮显著降低了0-42日龄阶段肉鸡饲料转化率(P0.05),但补充抗氧剂能部分改善饲料转化率。霉菌毒素污染降低了肌肉的肉色b*值,宰前热应激也对肉色b*值有不利影响。宰前高温降低了肌肉蒸煮后水损失、提高了TABRS值,降低了宰后肌肉0、6、12、18小时的pH值(P0.05)。总之,玉米分级是降低毒素摄入的有效措施,抗氧化剂添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饲喂霉菌毒素污染饲粮肉鸡的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和热休克蛋白(Hsp)108mRNA表达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的热应激处理。宰杀后测定鸡胸肉的pH值、滴水损失、肉色和剪切力,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宰前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肌肉、心脏和肝脏中hsp108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宰前热应激明显降低宰后肉鸡胸肉的pH30min、pH24h和a*值,明显提高宰后肉鸡滴水损失、L*值和剪切力;随热应激温度升高,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活性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逐渐降低;hsp108mRNA表达水平大部分呈现下降的趋势,除了心脏33℃组表达量明显增高,其他应激组表达量均有所降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符合检测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水平的要求,表明热休克蛋白可作为热应激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矮脚黄鸡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屠宰日龄对胸肌屠宰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屠宰日龄对胸肌肌肉pH值的影响很小,对肉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日龄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增加,肌纤维直径变粗,肌纤维密度下降.为保证肌肉品质的一致,应保持恒定的上市日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铬(丙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品质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2×3两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CLA水平(0、1%)和3个铬水平(0、0.2、0.4 mg/kg)。选用216只1日龄科宝(Cobb)500白羽雌雏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环境温度保持在32~34℃,每周末进行1次肉鸡体温(肛温)的测定,以确保其处于热应激状态。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CLA和铬以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CLA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腿肌率(P0.05),并有提高屠宰率的趋势(P=0.071),但对胸肌率、全净膛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铬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胸肌率的趋势(P=0.099)。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胴体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CLA降低了热应激肉鸡胸肌和腿肌黄度(b~*)值和胸肌亮度(L~*)值(P0.05),对其他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0.2 mg/kg铬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胸肌pH24 h(P0.05),饲粮中添加铬对腿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胸肌和腿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添加CLA显著降低了热应激肉鸡的腹脂率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铬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腹脂率的趋势(P=0.097),但对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CLA和铬互作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腹脂率的趋势(P=0.071),其中,1%CLA+0.2 mg/kg铬组合降低腹脂率效果最好。5)饲粮中添加CLA和铬均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肝脏铬含量(P0.05),且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肝脏铬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LA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改善了肉鸡的胴体性能并促进了肝脏中铬沉积;饲粮中添加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胸肌pH24 h,并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CLA和铬互作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以1%CLA+0.2 mg/kg铬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羽。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的热应激处理。宰杀后测定鸡胸肉的pH、滴水损失、肉色和剪切力,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的方法,检测宰前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宰前热应激明显降低宰后肉鸡胸肉的pH30min、pH24h和a*值,明显提高宰后肉鸡滴水损失、L*值和剪切力值;随热应激温度升高,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活性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慢性热应激对肉鸡胸肌肌肉品质的影响及甜菜碱的缓解作用,试验选择1日龄肉鸡60只,随机分为3组,预饲1周后,对照组按正常标准饲养,热应激组和甜菜碱组饲养温度为(32±1)℃,分别饮用自来水和0.2%的甜菜碱水溶液,于肉鸡28,35日龄时进行胸部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28日龄时,与对照组比较,热应激组红度值、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滴水损失、剪切力极显著升高(P0.01);与热应激组比较,甜菜碱组红度值、滴水损失极显著升高(P0.01)。35日龄时,与对照组比较,热应激组剪切力极显著升高(P0.01),红度值、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热应激组比较,甜菜碱组红度值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滴水损失与剪切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饮水中添加0.2%甜菜碱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肉鸡胸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选择6周龄健康AA肉仔公鸡50只,研究屠宰致晕方法对其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麻醉(二氧化碳、电)处理后屠宰的肌肉的pH1和pH24;ORP1值和ORP24相差较小,其ORP1值和ORP24值也均低于其他处理,剪切力也显著低于未经麻醉直接屠宰的处理,对滴水损失没有太大影响。致晕屠宰法对肉质有一定的影响,相对于直接屠宰,致晕后屠宰可以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三种慢性应激因素包括社会隔离饲养,高密度饲养和频繁干扰饲养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分别于饲养期的第6、7、8、9周末早8∶00对所有鸡进行胫长、胫围及体重的测量;于饲养期的第9周末屠宰所有鸡只,测定以下肉质指标:pH值、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应激因素对肉鸡体重有一定影响。6周龄时各处理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7周龄时频繁干扰组和散放组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社会隔离组和高密度组,8周龄时频繁干扰组和散放组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9周龄时散放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其它三组,社会隔离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应激因素对肉鸡胫围没有影响;应激因素对肉鸡胫长有一定影响。6、7、8周龄时各组间胫长差异不显著,9周龄时散放组胫长显著高于其它三组。(2)应激因素对肉鸡肉质有一定影响。各处理组肉鸡的pH值、剪切力、粗蛋白含量和肉色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社会隔离组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其它三组;散养组肉鸡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  相似文献   

12.
以黄羽肉鸡胸、腿肌为原料,研究宰后成熟对其理化品质及肌肉蛋白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对两部位肌肉的保水性与色泽有显著影响(P0.05),宰后2 h蒸煮损失均达最小值。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两部位肌肉的p H值均呈下降趋势,且鸡胸肉p H值降幅要显著高于鸡腿肉(P0.05)。屠宰2 h后两部位肌肉的僵直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并于宰后5 h达最大值。宰后成熟导致鸡胸肉与腿肉的剪切力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有效改善了肌肉的嫩度。宰后成熟对肌肉蛋白的热性质影响显著(P0.05),鸡腿肉的热变性温度均略高于鸡胸肉,且宰后成熟一定时间有利于促进肌肉蛋白的热变性。  相似文献   

13.
只有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日粮的组成、饮水和添加剂的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应激,?提高肉鸡生产力。夏季气温较高,同时肉鸡生长快、体型大、皮厚且皮下脂肪多,造成肉鸡热应激发生普遍,容易引起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免疫机能下降、发病死亡率升高等现象,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死亡,给肉鸡饲养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此,肉鸡养殖场户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热应激对肉鸡生长的损害,从达到效益快速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4周龄肉鸡在热应激中出现的呼吸性碱中毒及其治疗的潜在效益进行了研究。热应激中喘气鸡的血液PH值(7.395)比非喘气鸡(7.28)或饲养在24℃环境中的鸡(7.28)高(P<0.5)。而急性热应激(即把舍温从32℃提高到41℃,应激20分钟)使肉鸡的血液PH值升得更高(7.521),P<0.5)。肉鸡受慢性热应激时,喘气期间出现间歇性呼吸性碱中毒;急性热应激时,出现持续性喘气而产生碱中毒。在慢性热应激肉鸡的饲料中加入0.5%碳酸氢钠,虽然无喘气的肉鸡血液PH值有升高的倾向,但可使肉鸡增重9%。日粮中加入0.3%或1%氯化铵,则血液PH值降到7.194(P<0.1),体重分别增加9.5%和25%。饲料中加入1%氯化铵时,其效果与剂量成线性关系;但是加入3%氯化铵时,由于使非喘气的肉鸡产生酸中毒(PH7.09),所以肉鸡仅增重8%。在含1%氯化铵的饲料中加入0.5%碳酸氢钠,可使体重再增加9%。通过饲料中加入氯化钙来调节钠:氯比率,可使体重增加8%,并使碱中毒的程度略有减轻。本研究的数据表明,在慢性热应激环境中所产生的血液碱中毒限制了肉鸡的生长率。由热应激所造成的呼吸性碱中毒和体重下降,可通过饲料中添加某些成份得到部份的缓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评估急性高温下肉鸡的热应激反应、体温调节和代谢变化及其潜在激素调节机制。选取900只1d的公雏(Ross 708)饲养至31日龄;然后,随机分成热应激和无热应激2个处理中。于热应激开始前收集血液样品;随后将一半的笼子移入2个高温房间(35℃)处理8小时;其余笼子留在常温房间(22℃)。热应激处理5小时后收集血液样品,屠宰并收集下丘脑和垂体样品(每个处理16只肉鸡),保存至-80℃,比较下丘脑和垂体中关键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基因的m RNA水平。结果发现:HS组肉鸡采食量和体重及血浆碳酸氢根离子、钾离子、CO_2和T_3水平显著降低(P 0.05),而其死亡率及血浆葡萄糖、p H、T4和皮质酮水平显著增加(P 0.05)。HS组中肉鸡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基因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0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基因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热应激提高了垂体甲状腺激素受体β(P=0.01)(2.8倍)和甲状腺刺激激素β(P=0.009)(1.4倍)基因m RNA表达;而对下丘脑相关基因m RNA水平无影响。结果表明:热应激显著影响促甲状腺激素轴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轴激素分泌反应,期望通过营养策略调节此通对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16.
热应激期的肉鸡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营养代谢过程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中热应激与肉鸡营养关系最为密切。肉鸡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5─21℃,超过28℃便引起明显的热应激反应,热应激不仅使肉鸡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和紊乱,使采食量下降,还导致饲料能量在体内分配和效率的改变,最终导致肉鸡对各种营养物质需求与能量比率的改变,使生产性能下降。Teeter(1994)报道,热环境中饲养的肉鸡平均增重比适温中的鸡低53%,饲料报酬下降45%,可给养鸡业带来严重损失。近年来,为缓和热应激对肉鸡生长的影响,从禽舍建筑到饲养管理等方面都作了一些研究,本文着重探讨肉鸡…  相似文献   

17.
研究37℃热应激对肉鸡试验性大肠杆菌病发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感染大肠杆菌肉鸡比单纯感染大肠杆菌肉鸡的临床症状出现晚、持续时间短,脏器病变率降低,死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10%,55%),体温和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37℃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断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黄立  陈廷国 《中国家禽》2006,28(12):27-29
由于肉鸡生长快、体型大、皮厚、皮下及腹部脂肪多,对热应激的抵抗力较差,在炎热夏季因高温造成的肉鸡热应激较为突出,特别是高密度饲养的肉鸡发生热应激更为普遍,由此导致的生产性能降低,免疫机能下降,发病死亡率升高,甚至引起大量死亡,给肉鸡饲养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应引起养  相似文献   

19.
160只商品代AA肉仔鸡于29日龄时随机均分为常温对照组、热应激对照组、常温感染组和热应激感染组.研究了37℃热应激对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肉鸡肺动脉压和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37℃热应激1~3d极显著降低(P〈0.01)肉鸡感染大肠杆菌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肺动脉压分别下降了34.78%、45.83%、40.48%。热应激3、7d,感染大肠杆菌肉鸡右心室收缩压显著下降(P〈0.05,P〈0.01),分别下降了26.60%、28.00%,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77.50%,50.77%和75.00%、50.58%。结果表明,37℃热应激可以拮抗肉鸡感染大肠杆菌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降低感染肉鸡死亡率,但使右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急性热应激(38℃,6h)条件下日粮不同脂肪类型对鸡肉品质与机体过氧化状态的影响。选用480只1日龄Arbor Acres(AA)商品代肉公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常温对照组(A)及高温对照组(B),饲喂基础日粮,6个高温处理组C、D、E、F、G、H分别添加5%牛油,5%玉米油,5%共轭亚油酸(CLA),5%牛油 400mg/kgVE,5%玉米油 400mg/kgVE,5%CLA 400mg/kgVE。42日龄时进行38℃,6h的热应激处理,随后屠宰鸡只测定肌肉品质和机体脂质过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热应激降低肌肉pH值,增加滴水损失,其中尤以玉米油处理组为甚(P<0.05),肌肉剪切力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VE的处理组较未添加VE处理组情况有所改善。血清、肝脏及肌肉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显著变化,以添加玉米油组活性最低,应激对照组、牛油组、CLA组依次居于其后,添加VE使TSOD及GSH-PX活性较未添加VE处理组显著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各组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含量与TSOD及GSH-Px活性变化规律基本相反,以玉米油组含量最高,添加VE使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急性热应激导致机体发生脂质过氧化,鸡肉品质降低。该条件下,添加玉米油显著加重了应激所产生的负面效应。CLA组和牛油组可不同程度的缓解应激反应,减少肉质损失。日粮中添加VE可有效地改善热应激过程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使肉质获得改善。热应激过程机体脂质过氧化是肉品品质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