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0年4月从河南省某疑似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场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SPF鸡胚致侏儒实验,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试验和RT-PCR试验确认该病毒为一变异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该病毒尿囊液凝集鸡红细胞的HA价为0,经胰酶处理后为27;EID50(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0-5.5/0.1 mL;能够显著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致SPF雏鸡出现肾脏肿大,呈花斑肾。其S1基因全长为1617 bp,经序列分析发现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Massachusetts株、T株、4/91株亲缘关系较远低于78%。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南京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人工感染、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扩增鉴定等,证实了该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从病料中分离到了纯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证实该毒株的毒力较强,具有标准毒株的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从临床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别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H03、JG04和QJ04株,对4周龄未免疫鸡的攻毒致死率分别为92%、83%、67%,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6.8/0.2ml、10-5.4/0.2ml、10-4.6/0.2ml;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IBDV VP2基因高变区(vVP2)及其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序列共有492个核苷酸,编码164个氨基酸。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变化特征:第一亲水区P222A、疏水区的K249Q和S254G、N279D和T284A,与超强毒参考株UK661﹑HK46﹑OKYM和CH1-97极为相似,而与致弱株Cu-1)及变异毒株Var-E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IBDV分离株均属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4.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死鸡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SPF鸡胚连续传代、血凝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鸡新城疫干扰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C0911株。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HQ0806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阜新近郊某鸡场数群 15 日龄左右的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纯化、动物回归、血清学检测、病毒形态观察等检测, 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并命名为HQ0806。研究表明:该病毒效价达到10-5.8/ 0.2ml,在动物回归试验中其引起发病率为100%,死亡率达83%,剖检可见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胸腺萎缩,骨髓脂肪化等病变,表现了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一、病毒特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股RNA病毒科,禽双股RNA病毒属,病毒含单层衣壳,无囊膜,病毒粒子直径55~65纳米。该病毒能在鸡胚内繁殖,7~8日龄胚做卵黄囊接种,或9~11日龄胚做绒毛尿囊膜或尿囊腔接种,接种后鸡胚通常在感染5天左右死亡,出现胚体发育停滞,水肿及出血。病毒在外界环境较为稳定,圈舍内可长期存  相似文献   

7.
从暴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死亡率63.51%的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IBD病毒901株,经检测,901株是一株IBDV超强毒株,可使31日龄健康雏鸡71.4%死亡,10日龄SPF鸡胚和30日龄SPF雏鸡100%死亡。死亡鸡再现了自然暴发IBD的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离鉴定河南漯河、郑州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于2011年用SPF鸡胚从河南漯河、郑州疑似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料中分离出2株病毒,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确定为AIV H9亚型;用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分离的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别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SPF鸡,然后再用上述4株病毒对免疫鸡群进行交叉攻毒,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测定其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用2001年分离毒株所制备出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后,试验鸡体内抗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效价均明显上升,平均HI效价均大于11log2,不同毒株所诱导产生的HI抗体效价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时期及地点分离的H9亚型禽流感流行毒株间均产生了较好的交叉保护,且同一地区的保护率更高,2001年的分离株对目前的流行毒株仍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2005-2006年采集自天津地区猪群样品中分离出3株猪流感病毒,测定了分离病毒的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3个猪流感病毒分离株均能凝集1%鸡红血球,将其制成琼脂扩散抗原与猪流感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均出现清晰白色沉淀线;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系统鉴定,3个毒株均为H1N1亚型,分别命名为A/Swine/...  相似文献   

10.
从山西省主要养鸡区分离疑患鸡肾型传支病鸡的气管,肾共39份,经SPF鸡胚传代,电镜观察,对NDV的干扰试验,乙醚敏感性,耐热性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初步鉴定出10株为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  相似文献   

11.
摘要:将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接种9日龄SPF鸡胚尿囊腔(0.2 mL/胚)进行增殖,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并分别运用CELD50法和TCID50法测定DHV的感染力。结果表明,DHV-Ⅰ在SPF鸡胚内成功增殖,致死鸡胚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表特征,所增殖病毒的CELD50和TCID50分别为10-5.6/0.2 mL和10-5.12/0.1 mL。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囊病变异株病毒BK912的培育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有昌  刘爵 《华北农学报》1998,13(3):132-136
用由国外引进的IBD变异株鸡胚适应毒经CEF传代适应后所获得的BK912F。毒液进行了病毒理化特性试验和形态学观察,并与标准I型毒CJ801BKF株进行了抗原相关性检测。实验证明,BK91具有IBDV的基本特性且与标准1型毒CJ801BKF株处于不同血清亚型,以2000TCID50/0.2ml的BK912冻干活疫苗免疫SPF鸡后能完全抵抗美国标准弯异株强毒1084A的攻击,一系列试验有BK912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1C7株的全基因组cDNA,确定其分子进化关系。以IBDV J1C7株细胞培养液为材料,用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提取IBDV基因组dsRNA,利用特异性引物将基因组A、B节段分两段进行RT-PCR并通过融合PCR方法将具有部分重叠序列的A、B节段的上、下游基因组进行拼接,从而构建出完整的A、B节段基因组,利用pMD-18T载体快速克隆PCR产物。结果表明:获得了3260 bp的A节段全长(Genbank登录号EF646854)和2827 bp的B节段全长(Genbank登录号EF646853)。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J1C7株与弱毒疫苗株CEF94(芬兰)、P2(德国)、JD1(中国)、HZ2(中国)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同源性为VP5:99.3%;VP2:99.3%~100%;VP4:97.9%~99.2%;VP3:96.4%~98.1%;VP1:99.2%~99.9%)。BDV J1C7株属于弱毒疫苗株,且与欧洲和中国的弱毒疫苗株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在进化树上归为一簇。本研究为构建IBDV的感染性cDNA,了解IBDV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药紫草注射液对鸡胚接种后抗新城疫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紫草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试验,测定了4组试验中药紫草对鸡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第Ⅰ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中药紫草混合液,HA滴度0;第Ⅱ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盐酸金刚烷胺混合液,HA滴度4 log2;第Ⅲ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HA滴度8 log2;第Ⅳ组不接种病毒尿囊液、不给药、HA滴度0。第Ⅰ组与第Ⅲ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Ⅱ组与第Ⅲ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紫草对鸡胚无毒性作用;紫草与病毒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鸡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使用SPF雏鸡进行鸡传染性囊病二价活疫苗的攻击保护滴度的测定。SPF雏鸡14日龄免疫,于免疫后7d、8d、9d、10d、12d、14d采血进行IBD中和抗体的测定,同量分别进行标准I型强毒CJ801株和标准变异株强毒1084A株的攻击,建立抗体滴度与攻击保护率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二价苗免疫后14dIBD中和抗体滴度达到2968(GMT),其对CJ801株和1084株的攻击保护率分别为89.21%和  相似文献   

16.
根据喉、痘病毒易在上皮细胞中增殖这一共同特点,分别进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弱毒适应鸡胚皮肤细胞(CES)和对CES致细胞病变效应(CPE)试验.掌握其规律之后,选择病变快、含毒量高的第三代喉气管炎细胞毒(LTVCES_3)及第三代鸡痘细胞毒(APVCES_3)以1:1的比例同时接种CES细胞,并分别用鸡胚和细胞对喉、痘鸡胚毒、CES细胞毒及混合细胞毒进行毒价测定.喉、痘细胞毒的毒价平均高于同株鸡胚毒0.7—1个滴度,混合细胞毒毒价平均低于同株细胞毒0.25—0.3个滴度而高于鸡胚毒0.5—0.7个滴度,从而达到在同一细胞上同时增殖喉、痘病毒之目的,为研制喉、痘二联苗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评估不同代次IBV M41株种毒是否可以作为生产用种子。将M41株种毒用SPF胚连传8代,从中选出第3、第5、第7代,测定其EID50。并用此3代M41株鸡胚尿囊液制毒的油乳苗免疫易感鸡,以HI试验检测其抗体水平。3种疫苗免疫鸡均保护9/10以上,对照鸡全发病;对免疫后与免疫前HI抗体水平的比较表明,免疫后抗体平均滴度提高3倍以上。不同代次的M41毒株的免疫原性仍然保持良好,可以正常用来制造疫苗和建立种子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