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猪的肥育性状,通过连续7个世代的选育,每个世代随机抽取24头猪作肥育试验。结果表明:大约克夏猪的断奶体长增长了7.66%,6月龄体长增长百10.19%;断奶体重增长了5.83%,60日龄体重增长了16.84%;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27.50g,科肉比下降了16.47%。  相似文献   

2.
双肌臀大约克夏猪属国家“948”引进项目,并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科院牵头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联合育种组合作开展选育工作。为了观察双肌臀大约克夏猪的肥育性能,我场从1999年2月份开始进行了饲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和屠宰测定情况予以报导。1 试验内容1.1 试验猪的选择 随机选择出生日期较近的双肌臀大约克夏仔猪3窝23头,采取整窝肥育的方法,仔猪35日龄断奶,25kg(70日龄)时进入试验,试验猪公母分圈饲喂,100kg结束试验。试验前进行驱虫、防疫等准备工作,并将部分公猪进行阉割,试验结束时进行屠宰测定。1.2 饲养管理 试验猪舍为单列式带…  相似文献   

3.
饲粮中添加稀土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胎次、体重和日龄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其中断奶仔猪58头,育成猪56头,肥育中猪34头,公母各半,随机将其分别分成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饲粮中添加0.1%稀土饲料添加剂,有机稀土水剂,饲粮稀土氧化物含量为75mg/kg。结果表明,断奶仔猪试验组平均日增重0.477kg,比对照组(0.388kg)提高了22.90%(P<0.05);育成猪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67和0.464kg,分别比对照Ⅰ组、Ⅱ组提高了20.27%(P<0.05)和18.07%(P<0.05);肥育中猪试验组日增重0.720kg,比对照组提高了13.03%(P<0.05);各试验组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各对照组,生产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大汉梅猪母本系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汉梅猪母本系是以我国繁殖性能高的梅山猪作第一母本,与国外种猪汉普夏猪和大约克夏猪进行杂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经过7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的优良的瘦肉型母本系。第7世代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13.32头,活产仔数12.63头,21日龄泌乳力53.17 kg,35日龄断奶头数11.40头、窝重87.34 kg、成活率90.26%。14~16个乳头的比例为91.2%。  相似文献   

5.
选择24头英系大约克猪和24头英加系杂交猪进行肥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英系大约克夏猪的日增重及料重比,分别比英加系杂交猪高8.5个百分点和低5个百分点;英系大约克夏猪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英加系杂交猪,即高11.44cm2──21个百分点,胴同体瘦肉率高近2个百分点;而皮率却明显低于英加系杂交猪,即低12.7个百分点。两组猪的其他性状指标则无表现出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统计132头次(情期)配种记录,受胎111头次,返情21头次,情期受胎率84.09%。其中互助猪·大约克夏×互助猪·大约克夏情期受胎率为87.10%,互助猪·大约克夏×长白为100%,互助猪·大约克夏×杜洛克为80.00%,互助猪·大约克夏×大约克夏为61.11%。  相似文献   

7.
不同芽孢杆菌微生物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50头长白×荣昌杂交猪,用1×4+1试验设计,比较了四种不同芽孢杆菌微生物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芽孢杆菌制剂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有差异(P<0.25),同一菌种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明显优于平均日增重。生长期最高可提高饲料转化率6.0%,肥育期提高8.2%。  相似文献   

8.
沈彦锋  盛清凯 《猪业科学》2010,27(8):108-109
<正>鲁莱黑猪品种育成是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利用我国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与国外生长性能高、繁殖性能也较好的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建系、横交固定、定向培育而成。育种素材为莱芜猪和大约克夏。经过国家"七五"、"八五"期间等课题选育,莱芜猪核心群已达150头,生产群8 000头规模,母本莱芜猪就是从这150头核心群中选择具备繁殖性高、哺乳力强、耐粗抗病的优秀个体。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添加甜味剂和一种新型诱食剂(商品名:美食佳)对断奶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剂组和美食佳组日采食量分别提高7.04%和10.54%,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剂组和美食佳组均显著提高日增重(P〈0.05),降低料肉比(P〈0.05);但在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方面。甜味剂组和美食佳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甜味剂和美食佳都有提高生长肥育猪日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趋势,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选用35日龄断奶,60日龄转群的杜长嘉肥育猪08头,在饲喂大江552全价料的条件下,分别添加5%鱼粉和0.25%赖氨酸。试验表明,在肥育猪饲粮中添加适量鱼粉和赖氨酸,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均有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龚克勤  孙宗炎 《养猪》1991,(2):21-25
湘白Ⅰ系猪血缘组成为大约克夏62.5%,长白猪18.75%,苏白猪6.25%,大围子猪12.5%。经6个世代选育,近交系数10%以上,毛色纯白,母猪初产9—10头,经产12头,适应性好,遗传稳定,肥育猪176—184日龄达90千克,瘦肉率59%。与杜洛克作父系配套生产商品瘦肉猪为最佳组合,146—165日龄达90千克,料肉比3.14—3.42,胴体瘦肉率62.09—63.73%,肉质良好。目前在湖南省19个县有可繁殖母猪3000余头。  相似文献   

12.
大约克夏猪繁殖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性状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其优劣不仅影响母猪的繁殖力,而且直接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畜牧科技工作者十分重视对繁殖性状的选育。繁殖性状通常包括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断奶头数、断奶重、断奶窝重等指标。本文通过对大约克夏猪繁殖性状进行通径分析,以揭示繁殖性状间的真实关系,为大约克夏猪的进一步选育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杜洛克猪(SI系)父本系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繁殖性能和肥育及胴体性能、肉质等方面论述了杜洛克猪父本系的选育效果。初产母猪的产仔数已从零世代的8.01头提高到6世代的9.15头,达到90千克体重的日龄从零世代到6世代已缩短45.6天,日增重提高28.48%,料重比下降10.39%,瘦肉率提高3.9%,肉质性状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对引进的英系大约克夏猪母猪40头、公猪3头进行了3年的扩繁生产,经测定,英系大约克夏猪年产胎次2.2胎,初产10.81头/胎,经产12.63头/胎,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分别为17.34kg、1.48kg,35日龄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分别为10.60kg、108.54kg。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对两组断奶仔猪分别实施了断奶-保育—肥育与断奶-肥育的不同饲养方式的研究,对增重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猪70日龄时平均体重为29.48kg,平均日增重511.19g,比对照组分别高17.9%和26.0%(P〈0.01),料重比比对照组低11%。试验组幼猪体重从70日龄至100kg左右需要84d.日增重为865.36g,比对照组提高4.7%。且试验组比对熙组商品猪出栏时阍提前6d。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复方中药“猪康散”对断奶仔猪细胞免疫功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2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27-31日龄时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110%、2.0%“猪康散”。在35、45、55、65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相关免疫指标。1.0%中药组在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细胞亚群方面均显著优于0.5%中药组、2.0%中药组、对照组(P〈0.05或0.01)。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0%“猪康散”能增强仔猪细胞免疫功和提高仔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丹麦长白猪是世界上著名的腌肉型猪种,1980年我国首次引进。为了观察研究其引进后在我省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品种特性和种公猪的生产性能,为长白猪的选育及开展杂交改良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1982年春繁的仔猪进行了肥育性能及肉质测定。材料与方法测定猪的选择:从4个血统公猪的后裔中,选择了原种1 代两窝猪,原种2代两窝猪,每窝中挑选生长发育中等,体重相近的1公1母断奶健康仔猪8头,另外有两头隐睾仔猪,共10头供测定。断奶后1星期内进行防疫注射、驱虫,公猪去势,母猪不阉割。  相似文献   

18.
在杂种化猪群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基础上,选育临夏白猪作为当家品种,以便进一步开展猪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养猪生产的需要。我县1978年开始该猪种的培育研究,目前除断奶窝重外,产仔数、生长发育和肥育性能等主要经济性状已基本上达到了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9.
鲁莱黑猪品种育成是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利用我国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与国外生长性能高、繁殖性能也较好的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建系、横交固定、定向培育而成。育种素材为莱芜猪和大约克夏。经过国家“七五”、“八五”期间等课题选育,莱芜猪核心群已达150头,  相似文献   

20.
采用群体闭锁式核心群选育法,测定川乡黑猪世代种猪生产性能,根据综合指数高低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留优秀个体。完成了7个世代生产性能测定,旨在研究和提高川乡黑猪的生产性能,为养猪生产提供优秀黑种猪。结果表明:经过0~7世代的选育,其产仔数达10.27头,产活仔数9.58头;G7世代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公猪、母猪分别达160.22 d、160.09 d,校正活体背膘厚公猪、母猪分别为9.95 mm、10.89 mm;G7世代肥育性能达100 kg体重日龄、活体校正背膘厚、料重比分别为160.56 d、10.25 mm、2.55。研究结果表明,川乡黑猪经世代选育后,生产性能良好,是一个优秀的黑色种公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