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  相似文献   

2.
液相阻断ELISA在口蹄疫病毒抗体水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别利用口蹄疫病毒Asia-I型和O型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健康猪、牛、羊血清,O型、Asia-I型免疫血清,以及人工感染Asia-I型FMDV的猪、羊血清和人工感染O型FMDV牛血清进行了抗体水平检测,同时利用3ABC-I-ELISA对液相阻断ELISA方法所选的部分阴性血清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利用Asia-I型和O型液相阻断ELISA方法筛选的阴性动物,在免疫和攻毒后,血清抗体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该法可完全用于口蹄疫阴性动物筛选及口蹄疫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等面体对称,无包囊,是引起人畜发病的病毒,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口蹄疫疾病的病原。分为7个主型: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口蹄疫。其中以O型和A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在我国主要流行O型、A型及亚洲1型。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流行病学及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娟 《北京农业》2007,(12):43-49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有多种血清型及其亚型,目前主要引起动物致病的就有7种,即A、O、C、SATⅠ、SATⅡ、SATⅢ和亚洲Ⅰ型(AsiaⅠ型)。病毒通常在细胞受体的参与下才入侵宿主细胞,进行扩增生命循环,感染宿主细胞,使得该病得以广泛流行。但由于口蹄疫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适应性而在流行中出现新的特点,以及被发现的病毒在动物体内和细胞中长期存在而引发FMDV的持续感染等问题,使得本病不能有效被控制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重新暴发和流行。为此本文将口蹄疫病原学、流行病学、病毒细胞受体及其病毒在体内持续感染形成的原因方面进行的论述,为口蹄疫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猪O型口蹄疫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昌海 《农家致富》2010,(16):44-44
猪O型口蹄疫(FMD)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感染猪外,还可感染牛、羊等偶蹄动物。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报告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政府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不但引起幼畜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严重影响家畜及畜产品流通和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几年来,口蹄疫疫情时有发生,对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我区实行了已春、秋两季为主,进行全覆盖强制免疫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免疫间隔期长,部分牲畜免疫后期抗体效价达不到抵御外界病毒侵袭的水平,不能使畜群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为使畜群免疫抗体水平能始终保持在有效保护的状态,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和次数,我们应用口蹄疫O型、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进行每年2次和3次免疫对比试验,检测牛体内免疫抗体水平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最佳免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的是偶蹄动物。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播很快,甚至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 E)一直将本病列为发病必须报告和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在我国,口蹄疫O型灭活苗因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程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FMD)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偶蹄动物疾病,包括牛、猪、羊和许多野生物种。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是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目前已鉴定出七种不同的FMDV血清型和许多变种。一些血清型在地理上分布有限,例如Asia1型,而另一些血清型,特别是O型,出现在许多不同的地区。当FMDV入侵没有发生过该疾病的国家或地区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动物生产力下降和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限制,它还会对流行该病的国家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准确诊断和确定正在流行的病毒对于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建立可持续的口蹄疫控制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文章概括了目前诊断口蹄疫的三类主要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草药红茶菌在动物体内对口蹄疫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健康猪20头,喷雾和口服中草药红茶菌3d后,进行O型口蹄疫毒株(猪O型O/China/99株鼠毒)攻毒试验;攻毒后,继续对猪群进行喷雾和口服给药,观察中草药红茶菌对攻毒猪的保护作用及体内抗口蹄疫病毒的作用。[结果]攻毒结果显示,低剂量给药猪3/5保护,中剂量给药猪1/5保护,高剂量给药猪0/5保护:在低剂量给药条件下,攻毒保护效果优于中剂量和高剂量;从攻毒后的第1天到第7天,陆续从试验猪全血中检测到口蹄疫病毒,其中中草药红茶菌高浓度预防组猪的口蹄疫病毒的复制水平最高,中剂量组较低,低剂量组复制水平最低。[结论]给药合适剂量的中草药红茶菌对猪体内的口蹄疫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与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一类新兽药——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正式发布,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家口蹄疫防控技术的空白,有力支撑了国家口蹄疫的防控工作。由于O型和A型口蹄疫在猪群中长期、反复流行,因此,猪用口蹄疫疫苗往往只能免疫一种病毒,针对性不强,疫苗稳定性及保护效力欠佳。"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无论是发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还是病毒借助气溶胶及污染饲料都可以使易感动物发病,这是口蹄疫流行的突出特点。此外,口蹄疫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其传播具有蔓延式和跳跃式,一般呈流行性,但也可形成大流行。一般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口蹄疫病毒在机体组织内快速扩增,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从发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已排出病毒,这些都促使该病能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过去俗称口疮、蹄疮、鹅口疮。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舌部、蹄部和乳房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烂为主要特征。口蹄疫病毒有七种主型及多种亚型,近年来在我国以O型、A型、亚I型为常见。该病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和扑灭,所以我国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本文主要分析了口蹄疫的病原特性和临床症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检疫要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肠杆菌p ET-30a表达系统表达口蹄疫病毒(FMD)O型野毒株完整的VP1蛋白,并以Western blot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VP1蛋白以可溶性表达,大小约为25 ku,可与标准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由此说明,口蹄疫病毒VP1原核表达蛋白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构建口蹄疫病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和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资兴市州门司镇家畜口蹄疫的免疫状况与流行情况,对2016年州门司镇采集的126份牛、羊、猪血清样品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资兴市州门司镇牛、羊、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8.11%,牛、羊、猪口蹄疫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说明资兴市州门司镇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整体较好,暂无口蹄疫病毒野毒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以猪抗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SPA蛋白(葡萄球菌蛋白A)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方法。结果表明,IFA最佳工作条件为,一抗最适稀释度为1∶50,FITC标记的二抗的最适稀释度为1∶800,最适孵育时间均为1h。特异性试验表明,用建立的IFA检测方法只能检测O型FMDV,而A型、AsiaⅠFMDV型和猪水疱病病毒(SVD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建立的检测O型FMDV抗原的IFA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FMD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其在感染机体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16.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畜主要在口腔粘膜、乳房、蹄部发生水泡和溃烂为主要症状. 1 病原 口蹄疫病毒主要有七种血清型,即O型、A型、C型,南非1、2、3和亚洲Ⅰ型,各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反应.家畜耐过某型病毒的口蹄疫后,其它血清型的病毒仍可对其进行感染.我国主要发生的是O型、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虽然血清型众多,但患牛表现的症状基本是相同的. 2 流行病学 本病以黄牛和奶牛易感性最强,其次是猪和羊.幼龄家畜比成年家畜较易感.  相似文献   

17.
猪口蹄疫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又称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侵害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临床分为O型,A型,C型,亚洲型,南非1、2、3型等7个血清主型,70多个亚型.牛、猪、绵羊和山羊等偶蹄兽易感,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庄娟  尤永进  陈波  饶忠  潘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22-10624
[目的]为预防口蹄疫与幼畜腹泻、生产安全高效的基因工程联合疫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O型口蹄疫病毒VP1双拷贝21-40(20aa)与141-160(20aa)表位肽基因——2020VP1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LTB连接到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具有抗O型口蹄疫病毒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双重作用的融合蛋白。[结果]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r2020-B-2020。转化宿主菌BL21(DE3)RIL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1 kD,表达量较高。动物实验表明,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兔体产生较强的抗FMDV中和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融合蛋白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抗FMDV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融合蛋白能够与霍乱毒素CTB抗体特异结合,免疫雌鼠能够抵抗一定强度的大肠杆菌毒株攻击。[结论]融合蛋白可以同时诱导机体产生较好的抗FMDV及ETEC免疫应答反应,具有开发成为FMDV与ETEC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家顾问》2013,(1):7-7
<正>农业部公布《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意见》,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重点防治计划。对口蹄疫,按照"分型控制、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原则,对于A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采取全国同步控制和消灭策略,最终达到全国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的目标。对于O型口蹄疫,在防疫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建设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区域,最终达到全国部分地区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大部分地区达到稳定控制目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基于流行率和病毒变异的动态变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其中以猪、牛感染多见。该病毒有7个主型,65个亚型,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