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各地已广泛采用早期断奶技术(21~30日龄),但此时仔猪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善,免疫机制不成熟,早期断奶是强烈的应激因素,极易造成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临床表现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腹泻等,部分仔猪因此变成僵猪,甚至死亡。因此,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营养调控,配制适宜饲粮是预防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维 《饲料广角》2006,(17):38-40
仔猪早期断奶已成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生产中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手段,虽然早期断奶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生产性能,也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但是伴之而来的腹泻、生长迟缓、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这一问题迄今还没有彻底解决。仔猪断奶综合症发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动物心理、环境以及营养等改变所产生的应激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营养性因素特别是饲粮蛋白质(CP)水平是引起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主要因素。本文从饲粮CP组成及水平对断奶仔猪腹泻及机体免疫的影响以及早期断奶仔猪CP需要量方面作一阐述,为养猪生产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断奶使仔猪胃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断奶仔猪消化不良、腹泻和食欲不振。建立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方案有助于断奶仔猪由母乳日粮平稳过渡到以干物质为主的日根。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早期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并就能被早期断奶仔猪高效利用的饲料原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国内规模化猪场已逐步采用仔猪超早期断奶(SEW)技术,有的甚至提前至10日龄。但仔猪早期断奶常出现腹泻、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和免疫力降低等早期断奶综合症。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也是对仔猪危害最大的问题。据报道,断奶后8~13d,仔猪腹泻率高达32%。14~17d增至41.4%,此后降,到22~28d降到8.4%,断奶后仔猪死亡率高达20%~30%(杨雪峰,2004)。如何降低断奶仔猪腹泻成为当前养猪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降低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影 《饲料研究》2001,(2):20-22
在猪生产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仔猪生产,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生产。仔猪早期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由母体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目前养猪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但仔猪早期断奶时受心理、环境和营养应激的影响,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引发的主要原因是营养应激。早期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与猪品种、日粮养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养猪生产中普遍推广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取得了显著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所谓仔猪早期断奶,是指仔猪依靠母乳生活的时间,由传统的42~60d缩短为21~35d。1仔猪早期断奶的好处长期以来,对200头能繁母猪计500窝所产5250头仔猪的生产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仔猪早期断奶  相似文献   

7.
前言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已经成为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减少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机率(切断仔猪的最初疾病感染源),从而有利于仔猪的成活及生长,提高栏舍的利用效率。但仔猪早期断奶  相似文献   

8.
早期断奶仔猪营养生理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养猪生产中,仔猪常在45-60日龄断奶。现在规模化养猪场多采用早期断奶技术,将断奶日龄缩短到21-28日龄。实行仔猪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栏舍利用率,减少疾病由母体向仔猪的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但早期断奶仔猪受心理、环境和营养应激的影响,常常发生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饲料利用率低等。其中,营养应激是限制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因仔猪自身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不完善,另一方面则由于早期断奶对消化道组织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因此应结合断奶仔猪营养生理特点,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手段,搞好日粮配制,以减轻生长抑制,减少腹泻,发挥仔猪早期断奶优势。  相似文献   

9.
《湖南饲料》2000,(1):24-25
我国大多数规模养猪场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断奶日龄一般为28日龄或35日龄,但早期断奶也给仔猪带来食欲差、消化不良、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腹泻等后果。克服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的酸化剂来观察对断奶仔猪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腹泻的影响,验证天力酸等酸化剂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1早期断奶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因1.1断奶应激仔猪早期断奶应激性主要来源于心理应激、营养应激和环境应激三方面,国外专家研究了三种应激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理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应激组和环境应激组仔猪比自然吮乳组增重快,而营养应激组仔猪出现体重、血糖、胃内容物重等  相似文献   

11.
论仔猪早期断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十多年来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仔猪早期断奶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议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猪生产中 ,仔猪生产是关键的一环。仔猪早期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 ,但仔猪早期断奶易受环境和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应激影响 ,引起“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因此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营养调控 ,配制适宜饲粮是防止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和提高仔猪成活率和育成率的有效方法之一。1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据报道 ,仔猪在早期断奶时 ,其消化道的发育情况、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及胃肠道的微生物区系等都会影响仔猪消化能力及免疫机能。1 .1 消化道发育 仔猪在哺乳期间 ,胃内因乳酸的存在而 p H值较低。断奶后由于乳…  相似文献   

13.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传统的仔猪断奶时间在8周龄左右,仔猪早期断奶是指仔猪在3~5周时进行断奶。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和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的饲养工艺,目前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是当前各养殖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本文就早期断奶仔猪营养调控方面做一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5.
《湖北畜牧兽医》2006,(8):40-40
在养猪业生产中,目前各地都广泛采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采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仔猪断奶后1周的饲养管理是保证仔猪早期断奶成功的关键,因为仔猪此阶段的生长速度将直接影响到仔猪以后的增重和出栏时间.因此,养猪场(户)应尽可能缩短仔猪断奶后的消化适应时期,以尽快提高仔猪的采食量,从而加速仔猪生长发育速度,提高饲养效益.其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早期断奶对仔猪肠道免疫及消化机能的影响因素,根据饲用酶制剂的营养性作用机理,着重阐述饲用酶制剂在仔猪早期断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仔猪早期断奶应激会造成仔猪胃肠道功能紊乱,诱发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导致仔猪生长减缓或停滞,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克服早期断奶给仔猪带来的应激,是当前生猪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仔猪早期断奶在现代的养殖生产中已被广泛采用,早期断奶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生产性能.还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缩短生产周期。但由于早期断奶而引起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营养性因素是引起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因此.仔猪饲料原料的选择及仔猪料的配制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的雷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早期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1999,(4):8-12
仔猪断奶会造成消化紊乱、腹泻以及食欲减退。研究仔猪断奶阶段的独特营养需要目的就在于尽量减缓断奶应激。仔猪断奶效果如何春将来的生产性能。本文就早期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还讨论了何种饲料原料能为早期断奶仔猪提供所需营养素以脑这种原料的最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养猪生产中,已基本普及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而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受心理、环境、营养应激等因素的影响,于是出现仔猪腹泻等病理现象。断奶仔猪的腹泻现象发生在断奶后的3~10d,第7天达到高潮。形成粥样或水样性腹泻,排泄物内夹杂物。如不及时发现与治疗,很快就会使仔猪脱水而死亡。据调查仔猪腹泻病发生率在70%~80%,死亡率达到15%~20%,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让仔猪顺利度过断奶期,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仔猪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因此防止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病的发生,便成为养猪生产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