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缓解青海湖南岸日益严重的草地退化问题及优质豆科饲草缺乏的基本现状,笔者通过在该地区开展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三叶草、柠条5种豆科牧草的补播试验,测定牧草产量、牧草品质等指标,选择出该地区较为理想的补播豆科牧草品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柠条补播草地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提高(P0. 05),同时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 05);紫花苜蓿补播翌年饲草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 05)。说明紫花苜蓿是该地区较为理想的退化草地补播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暖季补饲矿物元素复合舔砖对放牧牦牛生长性能及产奶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牦牛140头,按年龄、性别组成相同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补饲组,每组70头。补饲组在归牧后可自由舔食矿物元素复合舔砖,对照组不补饲,试验期为60 d,测定牧草中矿物元素含量、牦牛生长性能、泌乳母牦牛产奶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组犊牦牛和青年牦牛总增重和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 01);青年牦牛和成年牦牛日增重显著高于犊牛(P0. 05)。与对照组相比,补饲组泌乳牦牛产奶量无显著变化(P0. 05),7,8岁泌乳牦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5岁以下泌乳牦牛(P0. 05)。说明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给牦牛适当补饲矿物元素复合舔砖能提高牧草的利用率和日增重,而犊牦牛和青年牦牛的补饲效果优于成年牦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试验选用30日龄,体重(26±2.6)kg犊牛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犊牛,每组公母各半,Ⅰ、Ⅱ组分别饲喂高蛋白含量代乳粉、高脂肪代乳粉,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母乳喂养。结果表明:饲喂代乳粉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增重和日增重(P0.05);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没有显著影响(P0.05);犊牦牛早期断奶能显著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P0.05),缩短牦牛生产周期,显著提升代乳粉饲喂阶段的经济效益(P0.05)。综合分析,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无论在犊牛生产性能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选用赤峰市超越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紫花苜蓿、燕麦草、玉米胚芽粕、玉米秸秆、DDGS、天然牧草等饲草原料,配制4种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TMR)。挑选羔羊(5月龄)20只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分为5组,每组4只,前4组饲喂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第5组饲喂传统日粮。通过63天饲喂试验,分析4种全混合日粮配方(TMR)对育肥羔羊增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羔羊的体重均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TMR3日粮配方对试验羊的日增重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在屠宰性能上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饲喂饲草型全混合日粮配方(TMR)的羔羊体内各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TMR4的羔羊肉质中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肉质更加鲜美。  相似文献   

5.
选用赤峰市超越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紫花苜蓿、燕麦草、玉米胚芽粕、玉米秸秆、DDGS、天然牧草等饲草原料,配制4种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TMR)。挑选羔羊(5月龄)20只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分为5组,每组4只,前4组饲喂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第5组饲喂传统日粮。通过63天饲喂试验,分析4种全混合日粮配方(TMR)对育肥羔羊增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羔羊的体重均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TMR3日粮配方对试验羊的日增重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在屠宰性能上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饲喂饲草型全混合日粮配方(TMR)的羔羊体内各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TMR4的羔羊肉质中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肉质更加鲜美。  相似文献   

6.
选用赤峰市超越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紫花苜蓿、燕麦草、玉米胚芽粕、玉米秸秆、DDGS、天然牧草等饲草原料,配制4种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TMR)。挑选羔羊(5月龄)20只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分为5组,每组4只,前4组饲喂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第5组饲喂传统日粮。通过63天饲喂试验,分析4种全混合日粮配方(TMR)对育肥羔羊增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羔羊的体重均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TMR3日粮配方对试验羊的日增重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在屠宰性能上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饲喂饲草型全混合日粮配方(TMR)的羔羊体内各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TMR4的羔羊肉质中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肉质更加鲜美。  相似文献   

7.
选用赤峰市超越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紫花苜蓿、燕麦草、玉米胚芽粕、玉米秸秆、DDGS、天然牧草等饲草原料,配制4种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TMR)。挑选羔羊(5月龄)20只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分为5组,每组4只,前4组饲喂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第5组饲喂传统日粮。通过63天饲喂试验,分析4种全混合日粮配方(TMR)对育肥羔羊增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羔羊的体重均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TMR3日粮配方对试验羊的日增重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在屠宰性能上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饲喂饲草型全混合日粮配方(TMR)的羔羊体内各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TMR4的羔羊肉质中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肉质更加鲜美。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牦牛育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 :天然草地不同牧草利用率下 ,牧草利用率为 3 0 %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和日增重比 5 0 %和 70 %的分别高 2 2kg和 8 1kg、2 3 4%和 8 5 1%、0 0 2kg和 0 0 7kg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处理内不同放牧期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上不同年龄组条件下 ,天然草地上绝对增重和日增重分别高于人工草地上的 ,0 5岁犊牛组的相对增重高于对应的 1 5岁犊牛组 ,日增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日增重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在暖棚舍饲条件下 ,高精料组 (第一组 )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低精料组 (第二组 )和对照组高 5 9kg、4 94%、0 9kg和 3 1 44kg、2 6 5 9%、0 49kg ,低精料组 (第二组 )比对照组高 2 5 5 4kg、2 1 65 %和 0 4kg ,两处理之间同一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高精料舍饲下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生长期健康阉牦牛18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全舍饲试验,预试期40d,正式试验期210 d.结果表明:中能量组和高能量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牦牛平均日增重与饲喂时间呈显著的线性...  相似文献   

10.
高寒牧区牦牛冬季暖棚育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 :在暖棚舍饲条件下 ,第 1组牦牛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分别比第 2组和对照组高 5 .9kg、4.94%和 3 1.44 %、2 6.5 9% ,第 2组比对照组高 2 5 .5 4kg和 2 1.65 % ,两处理之间同一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且牦牛的日增重与采食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Y =-aX +b ,(a >0 )。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玉米混合饲草对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试验设置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玉米(折算为干物质)分别为1∶0(Ⅰ组)、7∶3(Ⅱ组)、3∶2(Ⅲ组)、1∶1(Ⅳ组)、2∶3(Ⅴ组)、3∶7(Ⅵ组)、0∶1(Ⅶ组)的7组混合饲草。选择体况中等、发育良好、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3~4月龄小尾寒羊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不同比例的混合饲草,每组每天饲喂混合饲草30 kg,同时补饲精料8 kg,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Ⅳ组羊只均日增重0.198 kg,经济效益143.83元,较Ⅰ组分别增加8.79%(P0.05)和97.63元,较Ⅶ组分别增加54.69%(P0.05)和82.97元。说明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玉米按适宜比例混合饲喂肉羊,可显著提高其日增重和经济效益,其中以1∶1配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设置青贮燕麦与青贮苜蓿的质量比分别为1∶0(A组)、7∶3(B组)、1∶1(C组)、3∶7(D组)、0∶1(E组)的5组混合饲草,研究不同比例的混合饲草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的饲草搭配比例。结果:青贮燕麦与青贮苜蓿混合饲喂育肥羔羊,均有较好的育肥效果,羔羊的采食量显著增加,但综合采食量、增重和经济效益等指标,认为D组是青贮燕麦与青贮苜蓿混合饲草组合中的最佳组合,只均日增重0.184 kg,经济效益159.08元,较饲喂裹包青贮燕麦A组的0.123 kg、53.68元分别增加49.59%、105.4元,较饲喂裹包青贮苜蓿E组的0.161kg、120.81元分别增加14.29%、38.27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明青海省主要牦牛饲养区海晏县牦牛的营养状况,为制定添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09—2016-08跟踪测定了青海省海晏县牧户草场天然牧草产量以及牦牛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分析平均日增重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然牧草可食草产量7月份高于其他月份;春季牦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秋、冬季(P0.05),秋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1月份、2月份、3月份、10月份、11月份、12月份牦牛平均日增重呈现负增长,4月份后逐渐上升,6月份、7月份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血清葡萄糖(GLU)的含量7月份显著高于除6月份、10月份外的其他月份(P0.05);2月份、3月份血清尿素氮(UN)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低于其他月份;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平均日增重与血清U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综合得出,青海省海晏县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饲草供给不足,牦牛平均日增重呈现负增长,4月份后平均日增重逐渐上升,因此,建议轮牧的放牧形式下,10月份至次年3月份,采用天然草场配合补饲饲料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取胎次相近(2~3胎)和分娩日龄相差7d左右的长×大二元母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各处理组哺乳仔猪从5日龄开始补料,分别饲喂A、B、C和D4种教槽料。结果表明:母猪从分娩到断奶期间总采食量个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1~4d和4~21d.仔猪日增重和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4~28d和全程(1+28d)仔猪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21~28d生长阶段,B组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A、C和D组(P〈0.05):B组公猪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母猪日增重显著高于A、C和D组(P〈0.05);负增重比例,B组较其他3组最低。仔猪在各阶段腹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断奶后7d.B和C组腹泻仔猪与D和A组差异显著(P〈0.05)。B和C组的仔猪皮毛光滑程度高于A和D组。以上结果表明B组教槽料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减少腹泻情况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能量精补饲料对舍饲幼年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挑取24头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1岁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作四个重复,精补料增重净能水平分别为低能组、中能组和高能组,分别饲喂三个处理组,粗饲料为燕麦青干草,预饲15d,试验期45d,观察各组幼年牦牛的生产性能变化情况.经过饲喂之后各组牦牛体重分别提高了10.65%、16.06%和18.50%,中能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三组牦牛粗料采食量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低能组牦牛总料重比和精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肉牛冬季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肉用改良杂交牛18头,其年龄、体形基本一致,公母各半,体重范围(201±21.46)kg,将18头供试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每天饲喂紫花苜蓿青草10 kg、混合精饲料2 kg,玉米秸秆自由采食;试验2组每天饲喂紫花苜蓿青草2 kg、黑麦草青草8 kg、混合精饲料2 kg,玉米秸秆自由采食;试验3组每天饲喂紫花苜蓿青草5 kg、黑麦草青草5 kg、混合精饲料2 kg,玉米秸秆自由采食。结果表明,试验1组与试验2组相比,试验期总增重、头均日增重、日增重收入和毛收益均为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相比,4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3相比,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用试验2组的饲喂方法,其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7.
串叶松香草引种栽培与饲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三个不同水肥条件的区域栽培串叶松香草并以此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串叶松香草在我省中部干旱地区适应性强、产草量高、抗病力强。栽种当年产草量不高 ,第二年鲜草量可达974 49kg/hm2 ,高于同区域紫花苜蓿 ;饲喂试验 ,试验 1组 (串叶松香草添加组 )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试验 2组 (添加甜菜组 )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试验 1组与 2组差异极度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舍饲条件下牦牛和犏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等特性的差异,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选取10头体重为(167.15±5.01)kg、年龄为4周岁左右的麦洼公牦牛和F1代公犏牛,分别设为牦牛组和犏牛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两个处理组饲喂相同日粮。结果表明:犏牛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日增重(ADG)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牦牛组(P0.05),犏牛组屠宰率有高于牦牛组的趋势(P=0.065);犏牛组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牦牛组(P=0.046),但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有低于牦牛组的趋势(P0.10);犏牛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牦牛组(P=0.011),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有高于牦牛组的趋势(P=0.073);犏牛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牦牛组(P0.05)。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犏牛的生产性能和CP的表观消化率优于牦牛,而纤维类物质的消化率则低于牦牛,两者在瘤胃发酵特性上无明显差异,而犏牛的体液免疫应答强于牦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福利散养与笼养模式对肉兔生产性能、兔肉理化指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断奶伊拉商品兔97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笼养和福利散养模式饲养。对照组为笼养组,共有48只试验兔;试验组为福利散养组,共有49只试验兔,饲养在7 m2的散养空间。两组试验兔饲喂相同的饲粮,试验期为45 d,测定体重、死亡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屠宰指标及兔肉理化指标等,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散养组试验兔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笼养组(P0. 05)。散养组试验兔死亡率高于笼养组,与笼养组相比,散养组试验兔死亡率提高了14. 03%。散养组与笼养组试验兔血液生理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散养组试验兔血液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 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 05)。屠宰指标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 05)。散养组与笼养组兔肉化学指标差异不显著(P0. 05),散养组兔肉p H值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 01),肉色较笼养组鲜红;散养对试验兔肉质TPA指标影响不显著,但散养有改善兔肉口感的趋势;散养组兔肉鲜味氨基酸含量低于笼养组。另外,经计算福利散养的经济效益较笼养高16. 33%。说明福利散养不仅为家兔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使家兔能够充分表达其生活习性,还有利于养殖者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防止天祝高寒牧区天祝白牦牛犊牛寒冷季掉膘损失和生长发育缓慢,于2011年11月10日~2012年4月10日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寒草甸区对天祝白牦牛犊牛进行补饲试验,考察不同饲喂量燕麦籽实对犊牛增重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d试验期内,各处理组犊牛日增重比单一放牧组分别提高192.39%、228.32%、214.58%、35.35%,且补饲燕麦籽实处理组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传统补饲组和纯牧组(P0.01),纯收益较放牧组分别增加404.92、500.96、422.76和94.00元/头;0.2 kg/(头·d)的补饲方式可达到最佳犊牛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