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马立克氏病(MD)、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禽白血病(AL)和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都能引起鸡的内脏肿瘤,是常见的临床肿瘤病,且肉眼观察肿瘤形态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2.
本次调查针对性地选择了河南省南阳市有代表性的13个种鸡场和108个开产前后的规模场,以及16个疑似免疫抑制病的鸡场,对种鸡场分别采集不同批次的种鸡血清和商品场,以及疑似网状内皮增生症的鸡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REV)抗体,目的在于找出南阳市REV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2020年11月份,江西省宜春市某散养鸡场50日龄鸡出现消化不良、精神萎靡、死前倒地抽搐并呈"劈叉姿势"症状,部分病鸡体表存在明显肿瘤。为了对发病鸡所患疾病进行诊断,采用发病情况调查、剖检病变、病理组织学观察及PCR检测方法进行鉴定,同时对阳性条带测序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剖检病死鸡可见心脏、肝脏、肾脏、肺脏有大量灰白色肿瘤灶,脾脏明显肿大。送检病料病理组织切片符合马立克氏病的病理特征;病原核酸检测显示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为阳性;阳性条带测序比对结果显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序列与马立克氏病流行毒株有高度相似性,为假阳性结果。说明该鸡场鸡群感染了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白血病病毒,可采取改善养殖环境并结合疫苗免疫等方式科学防控,养鸡场应重视马立克氏病的实验室鉴别诊断和防控。  相似文献   

4.
为了及时监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在培养、驯化及制苗过程中其他微生物的污染,我们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送检材料进行了监测.结果在不同批次的送检材料中分别发现了支原体、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鸡贫血病痛毒等,表明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对MDV培养物的纯度进行直观快速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一)基因工程疫苗1.重组活载体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得较多,如用鸡痘病毒作为载体,表达成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就有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狂犬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艾美尔球虫等。2005年12月24日,农业部在北京  相似文献   

6.
<正>鸡群中能诱发肿瘤的病毒主要有三大类,即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它们分别引起鸡的马立克氏病、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虽然它们还分别引起各自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但都能诱发肿瘤,有时还很难鉴别。在我国的鸡群中,在同一鸡群及同一发病个体,还存在着二种甚至三种病毒的共感染,这给鉴别诊断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一类疫病2种: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 二类动物疫病18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PCR试剂盒对临床表现为消瘦和腺胃肿大为特征的患鸡病料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和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荧光RT-PCR检测为阳性,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荧光RT-PCR检测为阴性,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荧光PCR检测为阴性。结合患鸡精神沉郁,极度消瘦,腺胃肿大如球状等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表明该患鸡发病主要病因为感染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9.
鸡免疫抑制病主要包括鸡马立克氏病( M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鸡传染性贫血( CIA)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 RE)。其中,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引起的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是由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 REV)引起的另一类免疫抑制病。这些免疫抑制病均能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从而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药物的治疗效果。我市某种鸡场因鸡群感染 CIA和 RE,从而继发其它一些疾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我市某种…  相似文献   

10.
1 蛋传免疫抑制疾病 1.1 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病 1.1.1 流行特点.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病的自然宿主有火鸡、鸡、鸭、鹅、雉和日本鹌鹑,鸡和火鸡是常用的实验宿主.本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经蛋垂直传播,病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携带病毒.新生雏鸡可因接种带毒的马立克氏病疫苗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性的反转录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反转录病毒属,病毒呈球形,有壳粒和囊膜,病毒颗粒直径为80~100 nm,虽已分离到多株致病力不同的毒株,但都同属一个血清型.除了引起鸡、鸭、火鸡和其它禽类的亚临床感染到生长迟缓和肿瘤等多种的临床和病理变化外,还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严重干扰鸡马立克氏病、鸡痘等疫苗的免疫效果[1,2].  相似文献   

12.
从临床流行病学、剖检症状、病理变化、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特异基因的PCR检测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河南南阳地区某海兰蛋鸡场鸡群的疑似肿瘤疾病进行确诊。结果显示:鸡群大体正常,但零星出现死亡,死亡鸡极度消瘦,心、肝、脾、肺等脏器肿胀及个别病鸡脏器肿胀且有肿瘤结节。PCR检测结果显示:MDV阳性、ALV阳性、REV阴性,确诊鸡群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13.
<正>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是指由禽反转录病毒属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多种禽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易感宿主比马立克病或禽白血病更为广泛。鸡、火鸡、鸭、鹅和鹌鹑都可发生自然感染和发病;许多种鸟类也可感染;一些哺乳动物虽有易感性但很少发病。随着饲养规模与商品贸易交流的的不断扩大,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分布范围逐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重组禽痘病毒疫苗的保护和协同作用@盘宝进马立克氏病重组禽痘病毒疫苗的保护和协同作用盘宝进编译郑儒标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的高度接触传染性淋巴增生性疾病,MDV包括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是鸡源性致病株及其致弱株,血清2...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东省烟台地区J亚型禽白血病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流行情况,于2019年9~10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来自烟台地区8个农业县的16个种鸡场、20个商品代场和16个散养鸡群共94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有5个农业县检测到J亚型禽白血病,抗体阳性率为2.9%;8个农业县全部检测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抗体阳性率为43.9%,双抗体阳性率为2.7%。此次调查为烟台地区禽白血病的净化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禽业规模化发展,雏禽和成禽调入与调出不断,禽传染病日益复杂,尤其是以肿瘤为主的禽传染病包括鸡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等病发病率相对增高,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威胁。现针对这三种病的诊治与分辨,笔者进行如下分析。一、马立克氏病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该病主要感染鸡。出雏和育雏室的早期感染可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年龄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引起鸡群致肿瘤的病毒主要有3种: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临床上难以区分这3种病,它们均可造成鸡群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导致死亡率、淘汰率增加,生长缓慢,产蛋率低,饲料消耗增加,从而影响鸡群生产性能。以下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这3种鸡病分别进行阐述,加以鉴别。1流行病学鸡马立克氏病主要侵害鸡,通过空气传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1日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粤北地区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Transmissible viral proventriculitis,TVP)的病原学特征,于粤北地区8个有生长停滞、羽毛生长不良和消瘦等症状,疑似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的肉鸡场共采集样品420份,根据发病鸡场每10份样品混为1个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8种TVP相关病毒的总检出率为80.95%(34/42),除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未检测到阳性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7.14%、4.76%,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腺胃坏死病毒和圆圈病毒3型均为2.38%,其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均为4.76%,马立克氏病病毒和鸡腺胃坏死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和圆圈病毒3型等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2.38%;发病鸡主要集中于25~80日龄,不同日龄的TVP相关病原学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粤北地区肉鸡TVP发病率较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疾病免疫策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TVP发病规律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4只发病蛋鸡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及病原学检测,发现病鸡的心、肝、脾等器官不同程度肿大,脏器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显微镜下心、肝、脾中有大量多形态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Multi-PCR检测显示4只病死鸡马立克氏病毒均为阳性,其中有2只鸡马立克氏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同时为阳性,说明存在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本刊第七期的苏威技术专栏中我们讨论了马立克氏病(MD)疫苗的特点,如何选用马立克氏病疫苗以及马立克氏病免疫促进剂(ACMI)等问题。这一期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以提高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效果。同时对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等也进行了分析。 选用高质量的马立克氏病疫苗(每羽份疫苗含有的蚀斑数多,种毒的传代次数低,用SPF鸡胚或无其它病毒污染的细胞生产)是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的关键。但除疫苗的质量外,还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