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栗茶间作茶园主要生态因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位观测对栗茶间作园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栗茶间作能降低茶园的光照强度,有利于调节茶园的温湿度,并且改善了茶园的土壤性状。在春季和夏季,栗间茶园的光强分别为纯茶园的73.81%、58.51%。温度分别比纯茶园低0.4~2.5℃、0.9~3.7℃、相对湿度分别比纯茶园高2.03%~15.75%、4.87%~18.67%。  相似文献   

2.
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净光合速率及茶园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金寨县栗茶间作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郁闭度条件下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及茶园生态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月,露地茶园(对照)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在13∶00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有遮荫的茶园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遮荫情况下,气温、土壤温度均低于露地茶园,且郁闭度越大温度越低;而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均高于对照纯茶园,且郁闭度越大湿度越大。在郁闭度0.3的林下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板栗园季节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4种不同管理和不同生境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园节肢动物隶属于11目54科106种;板栗园以针叶小爪螨最多,占类群总个体数的98.9179%。针叶小爪螨是影响不同管理和生境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集中性指数的主要因子。板栗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针叶小爪螨的降低而降低,种群的稳定性因针叶小爪螨的降低而加强。科学合理的选择农药、管理板栗园既能维持群落一定的丰富度、多样性,又能减少害虫优势种群的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湖头苗圃开展福建柏播种育苗试验,探讨不同遮荫强度(遮光度分别为40%、60%、70%,以全光照育苗为对照)对福建柏苗木保存率、生长性状、苗木质量等的影响。1 a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遮光度为40%、60%、70%的育苗环境下,福建柏幼苗生长量、保存率、合格苗率等指标与全光照(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遮光度60%的处理与其它3个处理相比,福建柏的平均苗高增幅达6. 9%~80. 4%,平均地径增幅达11. 4%~34. 5%,苗木保存率增幅达1. 1%~85. 4%,苗木合格率增幅达4. 7%~201. 9%,Ⅰ级苗率达到79. 7%。表明福建柏育苗过度遮荫及全光照育苗均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以遮光度60%为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福建柏的播种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自然光环境下土庄绣线菊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管涔山常见野生灌木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为材料,选择10%~20%、30%~40%、50%~60%和100%4种相对光强水平,研究了不同森林光环境下生长的土庄绣线菊成年植株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比叶面积、高茎比和生物量分配特征,调查了土庄绣线菊在生理生态特征上的光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深度遮荫(10%~20%)相对于全光照下土庄绣线菊成年植株最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b降低,胞间/大气CO2浓度比、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叶面积升高。高径比、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的极值出现在中度(50%~60%)或轻度(30%~40%)遮荫下。随着遮荫的加剧,蒸腾速率、叶生物量比未发生变化。土庄绣线菊生理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可塑性均较低。土庄绣线菊对不同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说明它是耐阴兼性喜光的,对光环境的适应性强,这与土庄绣线菊分布广泛的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三峡库区端(立方)溪小流域防护林体系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针对防护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综合评价问题,采用环境生产力指数模型来具体地衡量小流域防护林综合效益的高低,提出最优防护林复合结构模式为:针阔混交林>柏林>马尾松(乔灌草)>马尾松(乔药材)〉板栗园>柑桔园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6-49
于202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杨廷苗圃,对2年生的樟树幼苗进行遮荫试验(遮荫率分别为30%、50%、85%),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在遮荫条件下樟树幼苗的生长性状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苗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均以遮荫率50%处理最大,遮荫率85%处理最小,遮荫率30%和50%处理均显著大于全光照处理;樟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以遮荫率50%处理最高,遮荫率85%处理最低,各处理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为叶>根>茎;高径比和冠根比均以遮荫率85%处理最大;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质量由高到低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综合结果表明,遮荫率50%最有利于樟树幼苗生长,建议在樟树苗期栽培时采用遮荫率50%处理,有助于樟树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2)适当加大间伐强度对林分林下植被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均以间伐强度30%为优(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矮滨菊的耐荫性,进行了30%、50%、70%、90%4个梯度的遮荫处理,以全光照处理作为对照,观察矮滨菊在4种处理下的形态指标、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矮滨菊在遮荫度为30%时形态的数值都要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时的数值,50%时光合的数值要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因此认为矮滨菊具有一定的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在遮荫度为30%~50%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三峡加区(宜昌县太平溪镇)小流域防护林体系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针对防护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综合评价总是采用生产力指数模型来具体地稀量小流域防护林综合效益的高低,提出最优防护林复合结构模式为;针阔混交林-柏林-马尾松-马尾松〉板栗园〉柑桔园。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内外的评价指标,对会泽县森林的公益(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达11.0亿元,占综合效益的92.1%,直接经济效益0.94亿元,占综合效益的7.9%,而木材收益只相当于综合效益的3.9%;森林的公益效益相当于同年直接经济效益的11.65倍,是该县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3.6%,农业生产总值的2.47倍;森林的综合效益是近20年县财政造林投入的106倍.充分说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产脂为定向培育目的的思茅松人工林高效经营模式,并对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此高效经营模式的根本在于定向培育思茅松采脂原料林,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预计该模式22年经营期的累计纯收入可达37429.5元/hm2,远远高于思茅松用材林。  相似文献   

13.
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旗的6种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调查,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治理模式下综合效益最大的种植模式。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沙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对6种治理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沙棘—苦参治理模式在经济效益方面纯收益最大,投资回收期最短;生态效益方面,化肥使用量最低,服务价值大;社会效益方面,人均纯收入最高,收益稳定,农户易理解接受;综合效益方面,通过计算相对贴近度,大小依次为沙棘—苦参模式(0.697 9)>塞外红模式(0.593 1)>沙果模式(0.493 6)>元宝枫—万寿菊模式(0.490 4)>火炬树—万寿菊模式(0.425 1)>樟子松—万寿菊模式(0.319 9)。  相似文献   

14.
抚育间伐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的关键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综合效益评价有重要的生态学、社会学及经济学意义。在简要阐述抚育间伐的作用和目的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3大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鹤峰县走马林场森林防火林带综合效益的评价 ,得出如下结论 :1、防火林带较之空白防火带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防火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防火林带的面积占整个森林面积的比例大约在 4.0 %~ 4.3%之间 ,走马林场合适的林带面积为 1 85~ 2 0 0hm2 。 3、不同防火林带模式之间存在着合适的配置比例关系 ,确定不同防火林带模式的规模 ,应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森林火灾现状 ,走马林场茶带和乔木防火林带的面积比例接近于 1∶1。  相似文献   

16.
对2006年以来岳阳县防沙治沙综合治理项目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了综合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岳阳县防沙治沙工程所带来的效益十分巨大。此外,对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选取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情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值表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在15个评价指标中,森林覆盖率权重值最大,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蓄积量权重值略次之;职工年收入增长率、自然资源开发程度、社会知名度权重值最小,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较小;三大效益评价值相差较大,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四级,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评价结果表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一级,保护区天保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生活污水杨树林地生态处理的效益,选择了3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污水林地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林地生态处理增加了杨树人工林的木材收益、污水处理间接收益,生态效益显著;污水处理后,‘中林2001’杨经济收益增加量最大,其次是欧美107杨,I-72杨最低。  相似文献   

19.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栽植大扁杏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抗风沙,抵盐碱,发展经济,农民脱贫致富都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大扁杏种植园,通过科学的种植和高度集约经营手段,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