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华鲮烂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患有烂尾病的华鲮(Sinilabeo rendahli)体内分离到两个优势菌株(编号:BB090516C-1和BB090516C-2),对分离菌株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鉴定后测定其16S rRNA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对华鲮有较强的致病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指标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 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维隆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维隆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表明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用22种抗菌类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菌对头孢曲松、硫酸庆大霉素等9种抗菌类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等6种药物中敏,对氨苄青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
养殖鲟鱼暴发病病原菌分离及药敏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濒死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心、肝、肾、脾等组织中分离到细菌性病原20株,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分别包括致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6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c)5株、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5株、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16种常见药物的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株均对多粘菌素B、妥布青霉素等6种药物较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仅有部分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敏感度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养殖鲟细菌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细菌继发性感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锦鲤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患暴发性出症的锦鲤体内分离出2株细菌-052202和052203,应用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法国Biomerieux FRC公司的AP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052202株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052203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生物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可使健康锦鲤死亡,引起体表出血,肝,肾,脾,胆囊发生病变,有致病性;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引起健康锦鲤死亡,无致病性,28例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对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吩,头孢曲松的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强或较强。  相似文献   

4.
对患出血病斑点叉尾鮰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以期为斑点叉尾鮰出血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斑点叉尾鮰血水、腹水及重要组织器官中分离纯化病原菌,并进行分离株理化特性测定、gyrB序列分析及回归感染实验,并通过K-B法进行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感染实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并经细菌再分离获得相同分离株,表明分离株是引发本次斑点叉尾鮰疾病的病原菌。分离株理化特性与温和气单胞菌基本一致,gyrB基因序列分析分离株与温和气单胞菌同源性达100%,故分离株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西环素及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分离菌株是斑点叉尾鮰病原菌,紧急时可选用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常见细菌病的病原鉴定及药物体外拮抗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华鳖疖疮穿孔病、腐皮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细菌性肝水肿病与白点病等5种常见鳖病的1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与抑菌效果测定,其中温和气单胞菌6株,类志贺邻单胞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6株,豚鼠气单胞菌3株。各分离株对中华鳖与实验小鼠均具强毒力。对16株病菌的体外拮抗结果统计表明,不同鳖病致病菌的药物拮抗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病症一致采集地各异的中华鳖病菌其体外药物敏感性亦有所不同,以丁胺卡那、氟嗪酸、环丙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的抑菌效用最为显著,中高敏频次≥10。  相似文献   

6.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均最高,达99%以上;分离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舒伯特气单胞菌聚为一族,进一步确认分离株为舒伯特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后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从发病鱼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舒伯特气单胞菌是杂交鳢内脏类结节病的致病菌。药敏实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7.
2017年4月,四川省西昌某养殖场养殖的长丝裂腹鱼暴发一种以体表、内脏器官出血及角膜浑浊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探究此次疫病的病因,自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XP170412,在脑心浸液琼脂上28℃培养48h,形成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的圆形菌落,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了其病原性;通过表型特征特性测定、16S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LXP170412为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LXP170412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敏感,对头孢拉定、新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恩诺沙星、青霉素、罗红霉素等耐药。试验证实,温和气单胞菌为此次流行病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鱼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病金鱼(Carassius auratus)内脏组织(肝脏、肾脏、性腺)中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共分离了8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3株细菌(菌株LK-T、PL-R和PK-T)具有致病性。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K-T和菌株PL-R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菌株PK-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这3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对奈替米星、头孢呋肟、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先锋必等药物均高度敏感。其中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等常规渔药可作为防治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各种养鳖池中的水体进行细菌分离,共获得四种优势菌,经细菌学鉴定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和费氏枸椽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各水体中均存在此四种优势菌,且其对小鼠的毒力反应一致,24h内供试小鼠全部死亡。此四菌株亦可诱发中华鳖发病死亡,当感染菌数为5×107个/只,7d内幼鳖发病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发生败血症的齐口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株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实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死亡鱼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头孢三嗪、庆大霉素对其高度敏感,红霉素、羧苄青霉素、氮苄青霉素和磺胺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次引发中华鳖病害的病原菌,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4.48×106CFU/g。HD01株理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D01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苯唑西林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分离菌株HD01是中华鳖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及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14年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溃疡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和中草药抑菌、杀菌试验。实验从杂交鳢脾脏中分离到一个菌株S8,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直、两端钝圆。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和gyr B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此致病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CFU/尾时,能引起杂交鳢100%发病死亡。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S8对阿米卡星、头孢拉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不敏感。应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8种中草药对温和气单胞菌S8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显示:石榴皮、五倍子、黄芩对温和气单胞菌S8的抑菌杀菌效果最佳,其次为山茱萸、地榆和芦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中华鳖红底板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菌体DNAGC mol%的测定以及毒性试验等,确定了致病菌为气单胞菌属;通过药敏试验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气单胞菌(Aeromonas)是一类人和水产经济动物的严重致病菌,本文从青岛某中华鳖养殖场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病灶部位分离一株病原菌HBJY01,对该菌进行鉴定。采用传统鉴定方法结合HBJY01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克隆的方法,鉴定该菌的属种(Aeromonas)。结果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HBJY01感染健康中华鳖,死亡率100%,症状与不明原因死亡的中华鳖大体相同。取其病变肝脏分离到相同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暗纹东方tun“脱粘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患“脱粘病”河tun的体表粘膜及内脏器官中共分离到3株细菌(HT1、HT2、HT3),动物实验显示HT1和HT2 2株细菌为致病菌,HT3株细菌为非致病菌。进一步对HT1和HT2株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抗原性系统鉴定,确定HT1株菌为温和气单胞菌,HT2株菌为假单胞菌,但之2种致病菌在“脱粘病”致病过程中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药敏试验表明:2种致病菌仅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3种抗菌素敏感,而对其它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对健康斑点叉尾的回归感染实验发现,与原感染鱼发病症状相似,且分离鉴定得到相同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温和气单胞菌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本研究还探讨了4种芽孢杆菌对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该病原的拮抗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从患病甲鱼、河蟹、牛蛙、鲫体内共分离到14株气单胞菌属细菌,对它们进行了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1株嗜水气单胞菌(J50503-1)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NT712-10)作了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和人工感染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上述细菌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鮰)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对健康斑点叉尾(鮰)的回归感染实验发现,与原感染鱼发病症状相似,且分离鉴定得到相同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温和气单胞菌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本研究还探讨了4种芽孢杆菌对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该病原的拮抗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9.
暗纹东方鲀几种常见病原菌防治药物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预防和治疗暗纹东方鲀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细菌性病害,从各地养殖的患病暗纹东方鲀的肝脏、脾脏等部位及腹水中分离出10株不同种属的病原微生物,分别属于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脆弱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霍乱弧菌、海鱼弧菌、副溶血弧菌、梅氏弧菌、肺炎克雷伯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并对致病菌进行防治药物的筛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和氟嗪酸等对暗纹东方中存在的病原菌具有普遍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0.
鳖保宁对中华鳖气单胞菌病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常规方法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常见病害进行细菌学检查,测定了鳖保宁及相关单味药对中华鳖主要病原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观察鳖保宁预防鳖病害的效果,结果表明:20例患病鳖中共分离到28株细菌,其中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分别占32.14%和21.43%;鳖保宁及相关单味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鳖保宁的作用最强;鳖保宁预防鳖病害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