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实施与发展,以重庆市綦江区Y镇为例,对该镇老年人从个人、家庭、经济、精神和意愿特征等进行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村老年人对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影响因素中,年龄、居住情况、生活幸福感、对互助养老的了解情况、理想收费情况等5个因素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经济收入、村庄老年活动参与率等7个因素虽然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温州地区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训需求情况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影响温州地区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训意愿的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等因素,得出年龄、受教育程度、参加培训经历、能够承受的费用、培训时间的选择以及培训满意度等因素对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培训意愿有较为显著影响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济宁市农村居民的327份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t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对借贷政策的认知三个方面对影响农村居民借贷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等因素对其借贷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居民家庭人口数、全家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农村居民对现行农村信贷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借贷意愿有显著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引导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主体缺失、促进城乡人才流动的可行途径。通过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1034名农村青年的调查发现,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就业创业环境制约青年返乡,信息不对称影响青年返乡积极性,农村青年返乡意愿受个人择业观影响较大。利用SWOT分析影响辽宁省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的因素,给出S-O、W-O、S-T和W-T共4种策略。乡村振兴,既要留住绿水青山,也要留住青年人才。  相似文献   

5.
基于武汉市3区196名农村残疾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参保意识、残疾类别和政府宣传程度等因素对其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就业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丰富参保渠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48-4350
利用江苏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小额保险投保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水平、保险认知与风险状况等因素对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郑州市金水区104个城中村村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个人和家庭特征、改革认知和组织信任3个方面对村民参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村民对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认同度较高,但参与股份合作制经济管理的意愿并不高,其中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家庭年收入、是否提过建议,财务是否定期公开等5个变量对村民参与改革的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与村民参与改革意愿的影响呈U型变化;非农就业的比在农业就业的更支持改革;家庭年收入、是否提过建议,财务是否定期公开等3个方面的因素与改革意愿呈同方向变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农村五保老人对供养方式的选择意愿。方法:除搜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信息外,运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江苏省内310名五保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经过逐步回归分析,五保老人的性别、收入来源、身体状况、当地有无敬老院这些基本信息对他们供养方式意愿的影响显著(P 0.05);老人对生病没钱医治的担忧、对生活来源的担忧以及是否了解养老机构这几个因素的影响也显著(P 0.01)。在心理因素中,幸福感以及客观支持维度对五保老人供养意愿的影响显著(P 0.01),孤独感的影响同样显著(P 0.05)。结论:五保供养应尽量做到物质供养和精神供养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9.
生育意愿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育行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居民的生育决策。基于2010年CGSS数据发现,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的意愿大于城市居民;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已有孩子数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产生了不一致的影响。城市居民中年龄越小越倾向于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而农村恰好相反;另外,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还受到个人养老观念和家庭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年安徽省残疾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因素、残疾人就业政策和相关认知因素等方面分析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生活自理情况、劳动能力情况等个体特征因素对残疾人就业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享有就业扶助政策情况、对就业保障金了解度以及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满意度等反映残疾人对残疾人工作认知的指标对就业也具有显著性影响。因此,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体系、加强残疾人教育与培训工作、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服务政策以及加强残疾人便利服务设施建设等,以促进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11.
徐玉龙  支玲  王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05-8206
在对我国城市就业部门细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对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悦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195-9196,9199
基于对武汉市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个人就业意愿和工作待遇因素主要影响了农民工就业状况.因此提出加强农民工宣传教育、完善政府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增长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机理复杂.文章通过建立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1985-2009年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与流通业相关数据,分析农村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机理及数量关系,得出结论:农户就业结构、农村资本投入、农村劳动力投入、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都对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和农户就业结构对于目前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而农村劳动力投入和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结合国外农村流通研究和实践经验,浙江省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需要加强和改进,据此文章提出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着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方式和农村现代采购和配送中心等促进浙江农村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炎  任兆昌  何洋  朱海礁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22-17925,17928
基于对云南省4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访谈材料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首先,从宏观上说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及影响教师流动因素的总体情况;其次,借鉴已有的关于农村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变量,并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最后,运用SPSS 17.0软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流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师个体特征中,年龄、不同类别学校、教龄对教师的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民族、学历、职称对教师流动意愿无明显影响;在任职学校情况中,到校交通工具、到校所用时间、学校所处的地区对教师流动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教师工作调动情况中,在现任职学校工作时间、调动次数、调动后的工作地点对教师流动意愿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水平3个层面入手,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投入水平因素中,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影响程度最大;在产出水平因素中,土地产出率影响最大;在农村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因素中,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影响程度较大.根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为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7个阶段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进程、第三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教育与培训制度、国外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效需求视角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有效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失业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5点建议,即增加财政建设资金支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开展金融支农活动、进行制度创新和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沿海农村妇女就业的特点、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受阻的情况下,促进沿海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于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妇女的就业具有与农村男劳力显著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就业灵活,就业成本低,工资报酬要求低,就业技术含量低等;但在就业中存在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差、就业性别歧视、就业渠道狭窄等问题.为了促进农村妇女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建议:政府督促相关企业实行男女同工同酬,落实农村妇女就业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改善农村妇女就业的社会环境,以不断拓宽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依旧停留在"候鸟式"迁移阶段,没有真正实现市民化。测度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上海市1 184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测算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探讨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总体处在半市民化状态,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略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其市民化程度分别为52.38和51.40。极低市民化状态农民工占比较低,仅为0.08%;较高市民化状态农民工占比较高,达54.48%;完全市民化状态的比例偏低,为1.69%。经济状况和基本素质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可能,心理认知和社会接纳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障碍因素。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基本素质、消除就业歧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