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石鲽外周血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探讨其外周血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条件方法。用RPMI1640全血培养基进行培养,从血液保存时间、刺激源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和ConA(刀豆蛋白A)等方面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其染色体制备条件进行探讨,建立较成熟的石鲽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方法。结果表明:血液于4℃保存3d后用全血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仍可正常生长;在16℃培养温度下,ConA和PHA两种刺激源均能促进石鲽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培养时间以72h最好;从培养的血细胞形态和白细胞数目来看,以ConA为刺激源的作用效果好于以PHA为刺激源的作用效果;5ml培养基中加入0.2ml全血,16℃下用终浓度为0.1mg/ml的ConA为刺激源培养72h,在结束培养前4h加入终浓度0.6μg/ml秋水仙素,0.075mol/L的氯化钾低渗35min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分裂相。  相似文献   

2.
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远远优于PHA体内注射法,使用冻血省力省功。由于外周血培养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技术,该文就鲤鱼血液保存方法、细胞培养温度、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及滴加时间、低渗温度、固定处理次数等条件进行分析,得到较好的鲤鱼全血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可为鲤鱼分子细胞遗传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温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6-12887,12918
[目的]探究杀虫双、杀虫单有机氮农药对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革胡子鲶仔鱼置于不同浓度的2种杀虫剂溶液中72 h并观察其中毒症状,对革胡子鲶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革胡子鲶幼鱼对杀虫双和杀虫单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杀虫双24 h LC50为272.367 mg/L,安全浓度为96.640 mg/L,属于低毒级;杀虫单24 h LC50为59.688mg/L,安全浓度为7.360 mg/L,属于中毒级。[结论]为安全合理地进行人工育苗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合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胚胎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方法]利用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产生的囊胚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将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囊胚分别在含有0.11、.0和10.0μg/ml浓度秋水仙素的CR1aa培养液中继续培养4或6 h,以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中期。处理后的囊胚移入柠檬酸钠低渗液中,室温下处理15~20 min。将低渗后的单个胚胎转移至载玻片上,固定并用体积分数为25%的Giemsa溶液染色1~5 h,蒸馏水冲洗脱色,于室温干燥。显微镜下计算胚胎细胞数和有丝分裂指数以及标本制备质量。[结果]结果表明,1.0μg/ml秋水仙素处理6 h后的染色体标本制备效果较为理想。[结论]该研究为制备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囊胚染色体标本提供适宜的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5.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鱼鳍为组织来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其短期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所需的消毒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和低渗处理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以鳍组织培养法提供材料制作黄颡鱼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种制备黄河鲤鱼染色体方法的比较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鲤鱼为材料,采用体外肾细胞培养及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通过对不同培养时间,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获得的染色体分裂指数的比对,以期获得最佳的染色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一定时,培养时间3d后分裂指数最高,为1.46%,且分裂相在前3d逐渐增多,第4d开始减少;同时发现,在培养时间一定时,秋水仙素处理时间为2h时分裂指数最高,为1.49%.因此认为最佳染色体制备条件为:培养时间3d,秋水仙素处理2h;与传统的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相比,体外肾细胞培养法制备的标本背景清晰,染色后形态可辨,且染色体分散良好,彼此间没有交联,放大后染色体的测量较易完成,可以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二倍体、杂交三倍体(4n♀×2n♂)和天然四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鳍组织为材料,对短期培养的消毒方法、秋水仙素的浓度(1.0、1.5、2.0μg/mL)与处理时间(2、3、4 h)和低渗处理时间(30、40、50 min)等细胞培养技术,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100 g/L的碘伏溶液杀菌效果良好,对于细胞生长影响较小,尤以处理15 min时的效果最明显,细胞迁出迅速;在终止培养前3 h加入秋水仙素至终浓度为1.5μg/mL,天然二倍体、杂交三倍体和天然四倍体泥鳅鳍细胞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众数最高,分别为93.33%、90.00%、70.00%;25℃下低渗处理40 min时,可以获得大量图像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染色体数目完整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本研究中初步建立了以鳍组织培养法作为材料来源快速制备不同倍性泥鳅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选育金银花优良品种提供材料。[方法]以当年生银翠蕾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培养,对获得的不定芽采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和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法诱导多倍体,并进行染色体鉴定。[结果]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7:30 a.m.取材,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3 h,用1.0 mol/L盐酸溶液在60℃下处理18 min的材料中,中期细胞多,染色体分散和着色均较好,而且可以看到清晰的点状染色体。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李浓度对多倍体诱导率有显著影响,用0.4%秋水仙李浸泡16 h的诱导率为50.0%,在秋水仙李浓度为1.0 g/L的培养基中培养8 d的诱导率为43.8%。[结论]该研究为金银花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人胎儿肺间质干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5代细胞培养44 h,第15代细胞培养42 h,经终浓度0.025μg/mL秋水仙素作用2 h,0.075 mol/L KCl低渗25 min,正常核型比率最高,分别达到85.1%(171/201)和80.0%(172/215)。  相似文献   

10.
徐敏  王晓梅  季延滨  王存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72-12274
[目的]研究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体重(30.71±0.89)g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测定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养殖60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革胡子鲶终末重、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5 kg/m3与65 kg/m3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密度处理组间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处理组(35 kg/m3与65 kg/m3)与高密度处理组(95 kg/m3与125 kg/m3)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补体C3、C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65 kg/m3可推荐为革胡子鲶的最佳养殖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11.
改性膨润土的制备和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膨润土的脱色效果。[方法]采用膨润土为原材料,先加碳焙烧活化,再负载壳聚糖制备改性膨润土,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焙烧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200~600℃,加碳量为4%左右时,脱色率较高,达到90%以上。滴入15ml壳聚糖溶液后,脱色率达到了90%以上。改性膨润土在1539.15和2895.07/cm处出现了壳聚糖中的N—H键和C—H键的振动峰。改性膨润土在酸性条件下脱色效果优于碱性条件。改性膨润土和原土分别在40min和1h达到稳定状态,脱色率分别为90%和32%。[结论]改性膨润土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时间2h,加碳量4%,焙烧温度500℃,壳聚糖:膨润土为0.07。脱色40min,废水色度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贺婷  郭成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374-1376
[目的]对金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金耳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中酶体系、菌龄、温度、时间、渗稳剂的最佳用法。[结果]金耳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有3种类型:酶解初期的顶端释放、侧位释放和后期的原位释放。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3 d的菌丝体,在1%纤维素酶+1%蜗牛酶+1%溶壁酶的混合酶液中,以0.6 mol/L蔗糖为渗稳剂,36℃酶解4 h,得到原生质体制备率达1.76×107个/ml;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5 d的菌丝体,在1.5%溶壁酶的酶液中,以0.6mol/L蔗糖为渗稳剂,33℃酶解3 h,得到原生质体再生率达0.22%。[结论]为金耳的原生质体融合、紫外线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研究等提供了有益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对和随体。梭鲈核型公式为2n=48,2m+10sm+12st+2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60。  相似文献   

14.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金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金耳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中酶体系、菌龄、温度、时间、渗稳剂的最佳用法。[结果]金耳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有三种类型:酶解初期的顶端释放、侧位释放和后期的原位释放。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3d的菌丝体,在1%纤维素酶+1%蜗牛酶+1%溶壁酶的混合酶液中,以0.6mol/L蔗糖为渗稳剂,36℃酶解4h,得到原生质体制备率达1.76×107个/ml;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5d的菌丝体,在1.5%溶壁酶的酶液中,以0.6mol/L蔗糖为渗稳剂,33℃酶解3h,得到原生质体再生率达0.22%。[结论]为金耳的原生质体融合、紫外线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研究等提供了有益支持。  相似文献   

16.
曹伟  王晓雪  贾斌  陈龙  钟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95-9498,9634
[目的]探讨鸭粪作为活性炭制备原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方法]以鸭粪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以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评价指标,研究鸭粪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固液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活化温度等因素对活性炭产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鸭粪活性炭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固液比为1∶2.5、KOH浓度为40%、活化时间为45 min、活化温度为800℃,其活性炭产率、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32.3%、388 mg/g和53 ml/g.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添加25%的锯木屑,能明显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鸭粪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组培苗根尖和茎尖为材料,明确了适合欧洲黑莓优良品种‘冬福瑞’(Rubus fruiticosusvar.‘Thorn-free’)染色体观察的去壁低渗法主要条件参数,即:根尖在0.02%秋水仙素和2 mmol/L的8-羟基喹啉混合液(1∶1)中预处理2 h,用2.5%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1∶1)酶解去壁2 h,后低渗30 min,以确定冬福瑞染色体数。确定了欧洲黑莓‘冬福瑞’为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