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系、英系、新丹系长白猪繁殖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乐平  詹应祥 《养猪》2002,(4):11-12
为了解美系、英系、新丹系长白猪在繁殖性能上的特点和差异 ,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所饲养的长白猪繁殖成绩 1 1 1 4窝 ,其中美系 481窝 ,英系 45 5窝 ,新丹系 1 88窝 ,就妊娠天数、产仔数等 1 2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 ,新丹系母猪平均妊娠天数为 1 1 5 .3 5天 ,比英系多 0 .46天 ,差异显著 (p <0 .0 5 ) ,比美系多 0 .2天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三个品系的繁殖间隔 1 66.2 6~ 1 67.0 7天 ,新丹系的总产仔平均每窝1 0 .44头 ,比美系多 0 .82头 ,比英系多 0 .5 2头。 3 5日龄断奶仔猪数 ,英系最多 ,平均每窝为 8.86头 ,比新丹系多 0 .0 6头 ,比美系多 0 .3 3头。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比较新丹系、美国、英系三个品系的肥育性能差异,用新丹系20头(公12、母8),美系27头(公17、母10),英系26头(公16、母10),采用群养单饲法,在一致的条件下试验猪从25kg体重养至90kg体重结束。结果表明:25-90kg平均日增重新丹系为920g,美系824g,英系820g;饲料报酬新丹系2.512、美系2.930、英系2.823;达90kg体重日龄新丹系145.5天、美系150.5天、英系152.5天。  相似文献   

3.
美系和丹系长白猪性能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种猪质量,江西东乡良友畜牧有限公司于1994年从美国引进的长白猪饲头(公母比1∶2),经过2年多的观察,与80年代初从丹麦引进长白猪进行比较,在体质外形上有一定的差异,生产性能也有所不同。美系体质更为健壮、结实,前躯更宽深,四肢较粗壮,肢蹄病和繁殖障碍发生率要低得多。产仔数美系和丹东分别为10.03头和9.3头,美系要多0.73头,同时泌乳性能也要好些。肥育猪美系和丹系日增重分别为722g和684g,料重比分别为2.86∶1和3.02∶1,美系日增率季高5.7%.料重比要低5.2%。两品系胴体品质都很理想,胴体瘦肉率都在65%以上,其它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测定了鲁育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差异不显著,达100kg活体瘦肉率长白猪最高,为65.22%,比大约克、杜洛克分别提高2.31%(P〈0.01)和2.48%(P〈0.01)。3个猪种胴体性能差异不显著,肉质性状差异显著。杜洛克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最高,滴水损失最低,肌内脂肪含量最高,肉质良好。每100g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大约克最高,但3个猪种差异不显著;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也以大约克最高,且与长白猪差异显著,比杜洛克和长白猪分别提高0.94%(P〉0.05)和1.00%(P〈0.05)。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3个猪种差异显著。棕榈酸和油酸含量都以大约克最高,分别比杜洛克和长白猪提高4.48%(P〉O.05)和16.73%(P〈0.05)、23.89%(P〈0.05)和56.19%(P〈0.01),杜洛克油酸含量比长白猪提高26.07%(P〈0.05);亚油酸含量长白猪最高,比大约克和杜洛克分别提高183.08%(P〈0.01)、63.94%(P〈0.01)。  相似文献   

5.
1加系、瑞系、美系长白猪的特点?(四川读者张明)答:长白种猪原产丹麦,其被毛白色,耳大且向前倾,覆盖面部,嘴直且较长,头肩轻,胸部窄,体躯长,背平直稍呈弓型,腿臀部肌肉发达;窝产仔数11.9头,产活仔11.4头;日增重1038g,145日龄即达lOOkg体重,公母猪背膘厚度均在12mm以下,瘦肉率64%,屠宰率73.65%。长白种猪目前有丹系、加系、英系、瑞系、美系等。  相似文献   

6.
台美系杜洛克种猪测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台系、美系、台美系杜洛克514头进行测定且校正至100kg日龄和背膘厚,两亲本达100kg日龄,美系比台系少6.4天(P<0.01),台美系比对照组(台系、美系)少3.5天(P<0.01);达100kg背膘厚,台系比美系少0.2mm(P>0.05),台美系比对照组少0.15mm(P>0.05)。比较说明,美系有生长优势,台系膘薄,杂交后代达100kgt日龄较对照组下降1.99%,且有显著差异(P<0.01);达100kg背膘较对照组下降0.9%,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用台系改良美系观察杂交后代生活力强。  相似文献   

7.
该文资料取自1992-1999年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所进行的长白猪SⅣ系选育工作中的5个世代肥育试验和146头猪的屠宰测定记录,采用公畜模型REML等方法估测了长白猪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达90kg日龄、饲料转化率等3个肥育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40、0.68、0.48。多数胴体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少数性状较高,范围在0.20-0.70之间。 肉质性状的遗传力中等 ,范围在0.25-0.42之间,肌肉干物质含量的遗传力达0.88。平均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及背腰厚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24、-0.74;平均日增重与胴体瘦肉率的遗传相关达0.97;背腰厚与pH1及系水力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8、-0.14。  相似文献   

8.
李家骅  程国彬 《养猪》1997,(2):33-34
江西东乡良友畜牧有限公司于1994年从美国引进的长白猪,经过两年多的观察,与80年代初从丹麦引进长白猪进行比较,在体质外形上有一定差异,生产性能也有不同。美系体质更为健壮、结实,前躯更宽深,四肢较粗壮,肢蹄病和繁殖障碍发生串要低得多。产仔数美系和丹系分别为10.03头和9.3头,美系要多0.73头,同时泌乳性能也要好些。肥育猪美系和丹系日增重分别为722克和684克,料室比分别为2.86和3.02美系日增重要高5.7%,料重比要低5.2%。两品系胴体品质都很理想,胴位瘦肉率都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健肽风味速肥散对育肥猪的生产性能、胴体肉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选用(60.25+03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肉猪60头,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和试验组(基础日粮+06%中草药健肽风味速肥散),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栏,每栏(3m×3m)6头,饲养周期为55d。研究结果显示,添加0.6%健肽风味速肥散试验组的三元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肽风味速肥散的添加对育肥猪的胴体参数和肉质也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屠宰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的瘦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4.81%和4.5%(P〈0.05).脂肪率、板油重和背膘厚分别降低了3.09百分点、0.28kg和0.45cm(P〈0.05);添加0。6%健肽风味速肥散组的肉质嫩度、风味、多汁性和大理石纹也有明显改善(P〈0.05),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背肌蛋白含量和肌间脂肪含量也显著增加,总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蛋白质比例也显著提高(P〈0.05),有效地改善了育肥猪肉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常州瘦肉型猪原种场于1999年通过中国畜禽进出口总公司从加拿大引进长白猪。经过2年时间的饲养观察,与本场自己所培育的中东牌长白(以下简称丹系长白)进行比较,不仅在体型上有一定差异,而且生产性能也有所不同。加系长白猪更为健壮、体躯较长、臂部较方、蹄病和繁殖障碍发生率较低。产活仔数(初产)加系为10.83头/窝,丹系为10.11头/窝,加系要多出0.72头/窝,同时泌乳性能较好,在育肥性能上,加系校正到100日龄上比丹系所测定群平均少3.95天,30~100kg阶段料肉比差异不显著。两品系猪胴体品质较理想,胴体瘦肉率都在66.00%以上,且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进行氟烷敏感基因检测,都无阳性猪(nn)存在。  相似文献   

11.
12.
规范饲料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饲料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年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 ,饲料产品的安全问题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饲料安全工作十分重视 ,国务院领导多次指示要加强饲料安全管理。国务院 1 999年 5月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农业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2 0 0 0年 1 2月已开始启动饲料安全工程。这无疑对提高我国饲料产品质量、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将起到积极作用。狠抓饲料管理 ,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3.
窦红  田雨泽 《中国奶牛》2006,(12):58-58
养牛者经常被告知在犊牛出生后12h内应尽快尽早饲喂初乳,而且饲喂的时间越早越好;然而初乳究竟是如何对犊牛起到保护作用的呢?在这里笔者拙见,仅供养牛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不喜欢动物的人眼里,狗是一种低等动物,可他们根本不知道狗是怎样对待生活的。  相似文献   

15.
胡文辉 《饲料广角》2006,(21):18-19
近10余年,预混料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企业数量已达3064家,为饲料企业总数的19.7%。同时,产量上升也很快,2001年才228.6万t,2005年就有了473.8万t,平均年增幅约20%,并且势头不减(表1)。相比同期配合饲料(6.1%)、浓缩饲料(15.1%)的表现,其风光远盖过后者。表12001-2005年预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昆明犬作为一个新型的工作犬犬种已推广应用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军队、公安、武警、海关、企业、农场等部门广泛应用,使用方向主要是追踪、鉴别、缉毒、搜爆、巡逻、守侯、警戒、护卫、消防、地震救援等。一、昆明犬的应用情况(一)推广与应用1、专业  相似文献   

17.
Antibodies are critical in protection against extracellular microbial pathogens. Although antibodies also play a role in transplant/tumor rejection and in autoimmune disea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defense against bovine infections. Effector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bovine isotypes, subisotypes and allotypes are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antigen specificity is also stressed.  相似文献   

18.
19.
20.
Viruses as vec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aditional vaccines against diseases caused by viruses are based on live attenuated viruses or killed virus preparation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it is now possible to consider several new approaches to making vaccines, which may combine increased efficacy with greater safety. One of these approaches is to manipulate genetically a virus so that it carries and expresses a foreign gene (or part of a gene) which codes for a protective antigen for another disease. Adeno-, polio- and herpesviruses have been engineered to act as vectors in this way but vaccinia virus remains the main candidate for a recombinant virus vector for vaccine use. The broad host-range of vaccinia virus has made it an effective vector for the analysis of expression of "foreign" antigens as well as a tool for the dissection of the host animal's immune system. For practical purposes in veterinary vaccines, recombinant viruses based on other poxviruses, with more restricted host-ranges, may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binant avipoxviruses and capripoxviruses as prototype vaccines for use in poultry and ruminants, respectively, is discussed and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