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文曾报告了桑树多芽苗及其试管植株的诱导和继代培养的试验结果(蚕业科学,第9卷第2期).为了使成龄桑树冬芽分离培养的技术臻于完善,于1983—1984年继续进行了桑树试管植株移栽至室外的试验研究.1983年春季移栽室外的火桑、剑持二个品种的试管苗共计14株,全部成活,生长旺盛并已定干培养,1984年起开始采叶饲蚕.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为火桑、剑持二个品种,经由多芽苗而诱导的试管植株,已经盆栽成活,平均株高50厘米.移栽时间:1983年3月21  相似文献   

2.
成龄桑树的冬芽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关于桑树的冬芽培养,国外曾诱导出试管植株,但未见有移栽的报道。 本试验以成龄桑树的冬芽作外植体,从火桑、剑持、藤桑等七个品种中诱导出完整植株,移栽成活(见下图)。  相似文献   

3.
桑树叶片不定芽的快速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桑树冬芽未成熟叶和桑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均已成功地再生出完整植株。业已证实桑树叶片能够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由于桑树基因工程操作包含许多环节,又往往需要反复试验才能成功。因此,建立桑树叶片不定芽的快速诱导实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萌发桑种子在 MS 培养基上建立试管苗,取其叶片接入分化培养基后20天就得到了不定芽,为桑树基因工程研究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实验体系。材料与方法一、试管苗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正> 前报巳描述丁关于成龄桑树冬芽分离培养的试管植株的诱导(陕西农业科学1981年第六期)。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组培苗的分化系数,我们于1982年继续进行了研究,现已从火桑、剑持等品种中诱导出多芽苗与再生植株,并建立了继代培养。现将试验结果报导于下。材料与方法以20年生的火桑、剑持等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作为试验材料。于早春桑芽萌发前,  相似文献   

5.
影响桑树叶片培养不定芽形态分化主要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植物激素、pH值、糖类、琼脂含量及桑树品种、外植体六因素对桑树叶片培养不定芽形态分化的影响,明确了植物激素是控制不定芽分化的决定因素,以pH5.6、琼脂6g/L、葡萄糖20g/L为宜,桑树品种间不定芽分化率差异极显著,外植体以试管植株叶片分化率为高,田间植株叶片培养从桑树脱苞至停止生长前皆可进行。叶片不定芽分化率已达96%。  相似文献   

6.
<正> 以桑树冬芽分离培养出完整植株,日本的岗成美,大山胜夫曾于1974年9月报导。国内至今还没有以成令条的冬芽分离培养出完整植株的正式报导。我们以成令桑树的冬芽作为外植体,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配比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出了剑持、藤桑及火桑等三个品种的完整植株。本文就我们试验的初步结果作简要报导。春季三月中、下旬桑芽萌发之前,剪取成令桑树一年生的中上部枝条,以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影响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inn)移栽成活率的因素,进行了诺丽试管苗炼苗及移栽试验,为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基质珍珠岩:泥炭=1:2时,所栽种诺丽根系发达,叶片颜色油绿,植株整体生长状况较好。炼苗使诺丽成活率大为提高,以室外闭口炼苗15d,然后开口炼苗3d最佳。不同继代时间的诺丽试管苗成活率不同(90d>60d>150d)。遮荫处理和无遮荫处理对诺丽苗成活率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1 运输 试管苗采用营养袋栽培,苗木嫩弱,运输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挤压、碰伤。一般当幼苗长至7~8片叶,苗高15~20cm时,即可进行大田移栽定植,小批量购苗可用箩、箱装苗车载;大量运输须在车箱内搭架分层装苗,并加遮盖物,避免阳光照射伤苗。2 移栽 苗木移栽时,应尽量做到不松土、不伤根。如果营养袋土较干,移栽前先淋一遍透水。移栽时间最好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移栽深度与原袋土平齐为宜。定植后浇一次定根水。种植密度与吸芽苗相同,一般每6667m2种植120株左右,行株距采用3m×25m。3 施肥 试管苗植株健壮,叶片多,移栽时带土不…  相似文献   

9.
桑树试管苗生根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试管苗生根率是桑树快速繁殖的关键因素。本实验调查桑子叶试管苗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生根情况,探索桑树试管苗的最佳生根条件。实验表明,以1/2MS+IBA1或1/4MS+IBA1为基本培养基,肌醇浓度为0.15-0.3g/l,在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培养温度28℃的培养条件下,桑试管苗平均生根率可达98%,驯化后移栽的成活率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0.
羊草幼穗离体培养诱导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首次获得羊草体细胞再生植株。其方法要点是:取羊草幼穗为外植体,经0.1%HgCl2溶液表面消毒后,接种到含2mg/L2,4-D的MS培养基上,置于恒温25℃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在加有1mg/L2,4-DMS培养基上继代2次后,转移到含1.0mg/LKT和0.5mg/LNAA的MS培养基上分化培养得到再生芽。在无激素的基本培养基上获得了生根的试管苗,试管苗移栽到温室后生长正常。研究结果还表明,尽管从羊草叶片、幼穗和成熟胚在同样培养条件下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只有幼穗愈伤组织能够继续分化出再生植株。羊草试管苗的分化因基因型和外源激素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1.
桑树胚珠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桑树组织培养和其他植物一样,利用桑树离体芽、茎、叶、花药、胚等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激素和养料,诱导细胞分裂、生长、增殖和分化,从而形成新的植株.作者等从1978年开始研究桑的组织培养,曾进行冬芽、腋芽的培养,一般需经过40多天,即能获得完整植株.于1983年又开展了桑树胚珠培养,其目的是:(1)用以解决一些常规育种方法所不能解决或难于解决的问题,即远缘杂交育种中常见的胚的早期衰败.我们曾用湖桑品种(M.cathayana Hemsl.)与华桑(M.multica-  相似文献   

12.
<正> 前文报道了“成龄桑树的冬芽分离培养”(《蚕业科学》第8卷3期)。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组织培养桑苗的分化系数, 1982年继续进行了研究,现已从火桑、剑持桑等品种中诱导出多芽苗与再生植株,并建立了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13.
桑树实生苗的芽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树实生苗的芽培养,已诱导出完整的植株,移栽成活。诱导苗的培养基,以SH为基本培养基,每升附加6苄基腺嘌呤2毫克、石油助长剂1毫升、蔗糖50克。在黑暗或光照下:于28℃±2℃温度中,经25—45天可诱导出丛生苗。诱导根的培养基,以禾谷类植物适用诱导培养基,每升附加吲哚丁酸5毫克、石油助长剂1毫升、蔗糖30克,6—苄基腺嘌吟0.75毫克,经20—30天可诱导出根。组培苗移栽前用清水浸泡15—20天,可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生长、继代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的增殖分化无明显作用,但对试管苗的壮苗生长及缓解玻璃化有较大作用,本阶段培养最佳活性炭浓度为0.5 g/L;其次,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的继代培养效果明显,最佳使用浓度为0.8 g/L,保存时间能达6个月,半年存活率为86.42%;本试验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生根的促进作用,当活性炭浓度为1.0 g/L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了95.1%,根粗壮,根系密度高,长势佳,最适合移栽炼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桑树的最佳嫁接方法,嫁接时期,我们于1983—1987年在广西柳州地区蚕种场,用袋接一芽、袋接二芽、带根接(同面)、带根接(反面)、等方法进行了三年多的分期嫁接试验,现将主要结果作一简要报道。一、冬季嫁接桑树(十二月至翌年二月),随时间后移,嫁接至萌芽、展叶的天数明显缩短,但所需积温相对稳定。嫁接至展叶需>10℃活动积温350—440℃,有效积温110—140℃,变异系数10%左右。二、夏季嫁接桑树(八月份前后),随时间后移,嫁接至萌芽、展叶的天数延长,  相似文献   

16.
<正> 桑树嫁接在生产上多数主张在砧木上少接芽,当年长势旺,抽条长。但数年后,它们的效果如何,有什么相关性?对此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 1 983年冬在明星乡沙质壤土里栽植2 xl(m)的实生桑苗,1984年冬桑苗基径。.9"一zsem,用5502桑品种嫁接3行,每行10株,分别在基部芽接1芽、2芽、3芽各1行。1985年冬开始测量3种不同芽接数的桑树基部围粗,抽条数、枝长、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类型的桑树特异种质资源的冬芽为材料,分别在含有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桑树再生植株,考察桑树特异种质资源利用冬芽培养再生植株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及其用量。结果表明:供试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外植体停止生长,添加生长激素TDZ能较好地诱导和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但会抑制生长芽的再生长,而添加细胞分裂素6-BA能促进冬芽的再生,且添加3.0 mg/L 6-BA的培养基中冬芽再生率显著高于添加1.0 mg/L 6-BA的培养基;8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含3.0 mg/L 6-BA的改良培养基中培养,新疆药桑和小花叶皮桑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其冬芽的再生率均为66.7%,滇桑次之,再生率为55.5%,天目山桑和斯里兰卡的再生率分别为40.0%和25.0%;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再生组培苗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后,只有滇桑和新疆药桑分别诱导出再生根系(诱导率为分别为20.0%、14.3%)后移栽成活。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离体组织再生培养是保存和利用天然22倍体新疆药桑、渐危种滇桑等珍稀桑树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草地早熟禾的小矮人品种耐寒变异植株无性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地诱导出小矮人嫩叶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丛生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是MS BA 0.1mg/L 2,4-D 1 mg/L;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苗的理想培养基是1/2 MS BA 0.1 mg/L 2,4-D 0.1 mg/L;试管苗极易移栽成活,耐寒变异性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多倍体(2n=7x=49)种质资源云7组培苗的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处理一定时间后进行组织培养,观察、鉴定萌发多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的效果。不定芽经2 g/L秋水仙碱溶液(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渗透剂)浸泡2.5 d后,其死亡率为53.76%。以此接近半致死率的诱导条件诱导供试桑树不定芽的染色体加倍,并对其组培苗的腋芽持续多代分离筛选,经过染色体计数观察与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倍性,最终得到2株稳定的十四倍体(2n=14x=98)长穂桑植株。诱变植株移栽至室外环境后生长状态良好,由此实现了对野生长穂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人工加倍。  相似文献   

20.
在桑树栽培的生产实践中,常常采用剪伐,使之萌生嫩枝,以获取高产优质的桑叶,这与剪伐形式、剪伐时期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于1983—1986年在广西柳州地区蚕种场进行了三年多的平地剪、离地3、33、67、100厘米高等形式的分期剪伐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作一简要总结。一、冬伐桑树剪伐至萌芽、展叶所需天数依剪伐期后移而显著减少,剪伐至展叶所需积温相对稳定,变异系数10%左右。二、桑树芽萌动前为冬伐的最佳时期,广西柳州地区为十二月至翌年一月。冬伐过早,嫩芽易受冻害;冬伐太晚,树液从根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