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是用结核菌素作抗原,用绵羊红细胞作载体,将抗原吸附到红细胞表面,来测定血液中的抗体。通过对60头牛的初步试验研究,其阳性效价在1:8以上,与结核菌  相似文献   

2.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是用已知血凝抗原检测未知血清中抗体的试验。抗原与其对应的抗体相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但这种复合物的分子团很小,肉眼看不见。将抗原吸附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红细胞表面,只需少餐抗原就能大大提高抗原和抗体的反应灵敏性,这种经过口蹄疫纯化抗原致敏的红细胞与口蹄疫抗体相遇,红细胞便出现清晰可见的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3.
用过碘酸钠改良法制备酶标抗体,建立了从血液中检测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结果表明:抗体最适包被量为156μg/mL;酶标抗体最适工作浓度为1∶400;抗原及酶标抗体的作用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7℃、1 h;封闭液为5%犊牛血清;底物显色时间为15 min;对温氏附红细胞体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6.64μg/mL;全血及带有附红细胞体的红细胞与纯化抗体反应的最大稀释倍数分别为1∶160和1∶40,可按照此浓度检测血液中的附红细胞体抗原。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阻断试验、交叉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法是一种特异、灵敏、快速的诊断方法,并适合作群体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不同种禽红细胞对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经20%鸡红细胞吸附处理后和不进行任何处理的鸡、鸭和鹅的禽流感阳性血清,分别用1%的鸡红细胞、鸭红细胞和鹅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发现,用鸡红细胞检测水禽血清会出现非特异性的凝集,经20%鸡红细胞吸附处理后能去除水禽血清中部分的非特异性凝集因子,而选用相应的禽红细胞进行禽流感抗体检测则不存在非特异性的影响。因此,进行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时应选用各自对应的禽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绵羊用多头蚴抗原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消长规律,为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提供依据,本试验应用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囊液粗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对绵羊免疫3次及虫卵攻击感染后的血清抗体进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原头节抗原免疫组,囊壁抗原免疫组,囊液抗原免疫组及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在首次免疫后1周,抗体滴度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周达到峰值,虫卵感染后开始下降,到感染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分别利用鸽红细胞悬液和鸡红细胞悬液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鸽血清中的禽流感H5抗体和新城疫抗体水平,比较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血凝试验中,对于无论是禽流感抗原还是新城疫抗原,鸽红细胞检测的血凝价均小于鸡红细胞检测的结果。在血凝抑制试验中,鸽红细胞检测鸽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大于鸡红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7.
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鸭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粗提DHV经Sephadex G200柱层折纯化后作为致敏用抗原,戊二醛法固定绵羊红细胞、BDB法致敏抗原红血球,建立了检测DHV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其最佳致敏条件为:50%醛化红血球0.1ml、BDB2ml、DHV抗原0.5mg、37℃15min。本试验还对不同鸭血清的IHA抗体及免疫雏鸭的抗体水平等进行了检测,经与中和试验比较,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4.6%。  相似文献   

8.
用马动脉炎病毒(EAV)免疫SPF豚鼠,4周后采血做血凝抑制试验(HI),其抗血清可以抑制血凝抗原对小鼠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抗原和抗血清在4℃感作24h后可以检测到最高的HI抗体效价,同时结果显示HI抗体与中和抗体产物呈正相关。对561份来自新西兰、吉尔吉斯、沙特阿拉伯及内蒙古、新疆的马血清用HI试验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NT)进行EAV抗体检测,HI和NT阳性符合率为94.7%,血凝抑制抗体与中和抗体效价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单一株双芽巴贝斯虫高染虫率红细胞,经有控制的低渗溶解获得完整裂殖体,超声裂解和高速离心获得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本研究提供了用这种抗原作小量法补体结合试验的程序。检查人工感染12天的牛血清,补反抗体已达到1:10的效价。研究初步证明了这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鸡血清中禽败血霉形体抗体,发展了一种简单的粘附-血液吸附抑制(AHAI)试验,该试验不需要大量抗原、特殊试剂或仪器、或对待检血清作预先吸附处理,故可作为检测禽败血霉形体的一种简单的血清学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绵羊用多头蚴抗原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消长规律,为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提供依据,本试验应用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囊液粗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对绵羊免疫3次及虫卵攻击感染后的血清抗体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结果表明,原头节抗原免疫组、囊壁抗原免疫组、囊液抗原免疫组及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在首次免疫后1周,抗体滴度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周达到峰值,虫卵感染后开始下降,到感染后30周接近正常水平。多头蚴3种抗原对同种抗原免疫组血清检测敏感性、特异性优于其它抗原,原头节免疫组、囊壁免疫组、囊液免疫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改良ELISA法检测激光照射前后抗大肠杆菌血清抗体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完整菌体作抗原包被进行ELISA试验,完全符合一般可溶性抗原的ELISA规律;并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凝集反应进行了比较。激光照射穴位后使血清中抗体的含量增加,提示激光照射后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以塑料板作固相载休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在许多人畜传染病的抗体检测中应用。以后Havkes(1986)报道了用硝酸纤维薄膜替代塑料板的斑点免疫吸附试验(DIA),定量检测血清中抗体。硝酸纤维薄膜具有吸附抗原能力强,抗原  相似文献   

14.
间接血凝技术是本世纪40年代建立的一种血清学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直接吸附或化学偶联的方法把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动物的红细胞上,当其遇到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时,即发生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把抗原联结到红细胞上检测抗体称之为正向间接血凝;把抗体联结到红细胞上检测抗原称为反向间接血凝。该法以其试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准确、快速、灵敏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人医和兽医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ELISA检测兔出血症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O”型红细胞吸附解脱法提纯制备的兔出血症病毒抗原,成功地建立了ELISA检测兔出血症病毒抗体的方法。实验证明,该ELISA方法敏感、特异,与HI试验结果有极好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方法对78份白鸭免疫血清进行H5亚型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试验共分6个组:血清经20%的同源禽种红细胞或鸡红细胞进行吸附处理、或不经吸附处理,再用1%的同源禽种红细胞或鸡红细胞作为指示细胞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进行鸭禽流感HI抗体检测时,可采用1%同源禽种红细胞悬液作指示细胞进行测定,并将结果降低1log2后作为测定结果。此方法可以有效排除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因子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求减少宠物临床中犬因血型错配发生的输血反应,本试验以DEA1.1阳性红细胞膜作为抗原建立能检测DEA1.1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以犬DEA1.1血型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取犬红细胞膜,以DEA1.1阳性红细胞膜作为抗原,用醛化技术包被抗原,优化间接ELISA反应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固定剂为浓度0.062 5%和0.125%的戊二醛,最佳抗原包被量为4~8μg/孔,最佳封闭液为5%的脱脂奶粉,最佳温度为37℃,最适反应时间为90 min。与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相比,优化后的间接ELISA法有更高的灵敏性,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对犬DEA1.1血型抗体进行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一个更为简单和敏感的方法,以作为不使用试剂红细胞检测犬DEA1.1血型抗体的替代方法,从犬DEA1.1阳性红细胞中分离出细胞膜。将携带DEA1.1阳性抗原的膜置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加入初级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级抗体,采用TMB显色试剂盒检测。对照试验采用凝聚胺抗球蛋白试验检测DEA1.1抗体。用DEA1.1阳性和阴性血型抗原检测Dot-ELISA的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用158只犬的血清样本检测Dot-ELISA的准确性。结果显示,Dot-ELISA方法比凝聚胺抗球蛋白试验灵敏8倍以上。即使细胞膜反复冻融20次,其抗原稳定性也不受影响,并且可在-20℃时长期稳定保存。在对158只犬血清检测的过程中,该方法展现了与凝聚胺抗球蛋白试验较高的相关性。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犬DEA1.1血型抗体Dot-ELISA检测方法,并且方法稳定、灵敏、无需试剂红细胞,可以作为输血前传统抗体检测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载体(红细胞)表面,此吸附抗原的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发生的肉眼可见的凝集性反应.充分理解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对整个试验的操作和结果判定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实验室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常在96孔110° V型血凝板上进行,操作步骤可简化为:①稀释液→②待检血清→③对倍稀释→④血凝抗原→⑤震荡静置→⑥结果判定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原因 公畜红细胞的抗原决定簇也就是血型因子遗传给胎儿,促使母体形成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种大分子抗体不能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初乳中含量很高,当出生仔畜哺食含有高效价的初乳后,抗体经肠道黏膜进入仔畜血液,与红细胞上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引起仔畜红细胞的破坏溶血所致。 正常情况下,马胎儿的红细胞不能通过胎盘进入母畜循环与其免疫系统接触。只有少数母马胎盘破损时,少量胎儿红细胞漏出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产生相应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