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木耳主要产地在东北地区,以段木栽培为主,但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我县近年来在东北黑木耳栽培的基础上,结合南方的气候研究总结以袋栽香菇模式科学采用北耳南栽,  相似文献   

2.
脐橙栽培生产中,有许多果农习惯于培养圆头型中偏平型树冠,对早结、稳产起着一定的作用,这是一种传统的栽培模式,也是在生产实践中已确认能早结果、早投产、能稳产的模式,但随着科学发展的进步,对株产要求的提高,果品市场对果品果个等质量要求的增强,根据本人的工作生产实践,就怎样矫正脐橙平矮树冠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宁波地区气候特点,为进一步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于宁波地区的最佳草莓栽培模式,特开展高架基质栽培和起垄土壤栽培对白色系草莓新品种梦之莹物候期、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起垄土壤栽培相比,高架基质栽培的缓苗速度快;现蕾期、始花期、初果期及盛果期等迟;叶片纵横径和株高更大,且2个处理间的叶片横径、株高、根冠比和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高架栽培的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起垄土壤栽培,且畸形果率显著降低,但2个处理间的果形指数差异不显著;高架基质栽培的总收入、纯利润、投入产出比和采摘体验都明显高于起垄土壤栽培。  相似文献   

4.
以从汝城朝天椒中新选育的优良株系SYT20为材料,开展了SYT20栽培行株距及单双株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汝城朝天椒SYT20株高、主茎高在单双株栽培模式下,双株栽培显著高于单株栽培,单株栽培的主茎粗大于双株栽培,但株(穴)距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单株(穴)结果数双株栽培大于单株栽培,株(穴)距越大结果数越多;单株栽培的产量以35单株最高,折合产量为1 127.45 kg/667 m2,双株栽培的产量以30双的平均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 196.85 kg/667 m2,但30双与35单、35双、40双和45双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栽培密度、种苗用量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建议SYT20株系采用株行距35 cm×60 cm单株栽培为宜。SYT20株系栽培密度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汝城朝天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推广更多优质的葡萄品种,进而引进‘浪漫红颜’葡萄开展区域试验。株行距为1.0 m×2.6 m,采用露地和设施模式进行栽培,标准化整形修剪及花果管理。由物候期、生长习性、果实性状等方面,展开科学观察。通过对田间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该技术涵盖了建园、定植、修剪、花果管理等,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品种"富勒"为试材,设置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测定了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研究了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番茄根际温度的影响,以期为沙漠地区沙质土壤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纺布种植袋栽培模式根部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平作栽培最小;黄沙垄作栽培模式下番茄根最长,土壤栽培最短;番茄株高、茎粗在土壤栽培下较黄沙栽培模式下大;667 m2产量、单果质量和株产量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平作最高,其次是黄沙垄作栽培、黄沙平作栽培、无纺布基质袋栽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无纺布基质袋栽培模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最低.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探究常规栽培和篱架栽培模式下南北栽植、东西栽植方向对枸杞生长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篱架栽培模式对枸杞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枸杞株高、冠幅、地径和结果枝长度均显著增加,其中南北栽植方向的促生效果优于东西栽植方向;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其中南北栽植方向对叶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优于东西栽植方向,东西栽植方向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提升效果优于南北栽植方向;不同栽培模式和栽植方向的叶片胞间CO2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多糖、甜菜碱、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多酚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其中南北栽植方向的果实内在品质优于东西栽植方向;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鲜果百粒重较常规栽培模式均显著提高,其中南北栽植方向优于东西栽植方向;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产量显著增加,南北方向篱架栽培模式较东西方向篱架栽培模式、南北方向常规栽培模式、东西方向常规栽培模式分别提高11.6%、21.8%、32.8%。综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9.
全套袋,是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即一个苹果园,对每一株苹果树,都进行严格疏果的基础上.然后给所有的苹果进行套袋。  相似文献   

10.
陈萍  翁爱群  张洁 《蔬菜》2022,(7):54-55
摘要:对秦岭北麓葱属野生蔬菜——天蒜进行 引种栽培研究,采用塑料中棚栽培、5—8月份遮阳 网覆盖栽培、露地栽培、树林下栽培等模式,通过 观察其植物学生长特性,并与野生种进行比较分 析,总结出了5—8月份遮阳网覆盖形式栽培为最佳 模式,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分株繁殖,一次定植可 采收多年,栽培过程基本无病虫害的产生,667 m2 经济效益5 000元以上,为野生蔬菜进行人工栽培提 供了栽培管理经验和依据,也为葱属蔬菜新品种的 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更适合苏州地区家庭模式下栽培铁皮石斛的基质,以松树皮、水苔、火山石、刨花4种基质,按不同配比配制成P_1、P_2、P_33种基质,在相同条件下栽培,称量或测量铁皮石斛的重量、蘖生苗数量、芽数量、茎高和叶片数,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栽培100d后,P_1、P_2、P_33种基质中铁皮石斛栽培前后,重量增长率分别为9.61%、19.58%、-6.85%;萌芽数分别为6.57个、2.33个、2.17个;蘖生苗数分别为3.17株、4.07株、0.97株;茎高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9%、10.82%、15.29%;叶片的平均保存率分别是56.25%、65.38%、45.46%。得出P_2基质(火山石∶松树皮∶刨花=10∶4∶1)更适合苏州地区家庭模式下栽培铁皮石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柰李早结丰产的栽培模式,于1992年春我们从湖南省浏阳引仰毛桃砧油亲苗560袜(其中利用衰老桔园改种奈李260株,新开垦建园种植300株),建立“来李速生早产丰产稳产优质栽培模式”试验基地。实现了一年冠幅超1m.第2~5年单产(667m2)分别为436.8kg、1596.0kg、3320.8kg和2559.2kg(1996年花期低温阴雨,区域性小年);第三年除赚回了建园和抚育投资D3O80o元外还有盈利。75g以上的商品果达92%以上。在我县的亲李栽培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一、高标准建园等高开垦种植,行距4m,株距3m,穴深80cm宽100cm,每种植穴分2~3层填入…  相似文献   

13.
<正>1推广现代栽培模式一是变大冠稀植为小冠密植。为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提倡采用宽行密株栽培模式,控制树高、缩小冠幅,将行距拉大至4~5 m,株距缩小至1~1.5 m,使667 m2株数由30~50株增加到100~130株,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提高单位面积的枝叶量和光能截获量,从而实现丰产、稳产。二是变平地栽培为起垄栽培。六月鲜桃根系浅、好氧性强,再加上大黄乡地下水位较高,必须起垄栽培,起垄宽度1~1.2 m,起垄  相似文献   

14.
银杏速效、高效、久效的栽培模式张研(江苏省滨海县坎北乡科协224500种植银杏要形成产量,一般栽根蘖苗需7~9年,嫁接苗8~12年,实生苗25年左右。根据目前的科学水平,有两种可使银杏速效、高效、久效的栽培模式,现介绍如下。1密植栽培采取每666.7...  相似文献   

15.
山东寿光市侯镇一带,大棚葡萄有一种新的栽培模式:一株一蔓,株高1.6~1.7m,每667m2可栽2300株,每667m2产4000kg,每年5月份上市,今年售价为6.5元/kg,栽培模式看上去与蔬菜种植一样,然而却比大多数蔬菜的效益高.这就是寿光独有的大棚葡萄"菜式"栽培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大棚里像蔬菜种植一样栽培葡萄,目前,这项管理技术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并获得了专利证书.那么,与传统大棚葡萄相比,该栽培模式具有哪些优势?与蔬菜种植有哪些相似之处? 枝蔓间是怎样布局的?以下内容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宽行密株省力化栽培模式是当前世界各国在梨、苹果等树种上广泛采用的果树栽培模式,具有结果早、丰产性好、果实品质好、树相园相好、适宜机械化操作和省工省力等诸多优点。1株行距安排宽行密株模式采用细长圆柱形树形,行距较宽,果园通风透光好,便于机械作业,还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北方地区如河北、陕西等地区,树体生长量小,行距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草莓品种‘艳丽’为试材,分别进行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调查不同栽培模式下草莓植株的物候期、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促成栽培模式下草莓开花期、结果期均比半促成栽培模式早60 d左右;而半促成栽培模式下草莓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干鲜重,都不同程度高于促成栽培模式,生长更旺盛,果实单株产量比促成栽培模式下高21.83%,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二者差异不明显;果实品质方面,促成栽培模式好于半促成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恩施地区作物种植结构一般都是采用两熟制栽培模式,经济效益较低,近年来将两熟制改成三熟制,即“一瓜两菜”栽培模式,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番茄通常采用单株栽培,今年,越夏露地番茄采用双株栽培单干整枝试验,667m~2产番茄5106kg,而单株栽培双干整枝667m~2产番茄3500kg。1双株栽培的优点1.1结果早,提前上市价格好双株栽培采用单干整枝比双干整枝成熟期可提前半个月。1.2节约支架,减少投资双株栽培,667m~2栽2500蔸,比单株双干整枝667m~2栽3000株,少500根支架,比单株单干整枝667m~2栽5000株少2500根支架,分别节约投资50元和250元。1.3改善了群体结构,通风透光条件好越夏番茄要度过高温多雨的…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O4 0.15%+MgSO2 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