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渔业生态经济学是研究渔业生态系统与渔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的一门边缘综合科学。它以渔业生态系统与渔业经济系统作用构成的渔业生态经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渔业生态系统的运转为基础,研究渔业经济系统与渔业生态系统的协调、制约关系,以获得最大的综合生态经济整体效益,从而达到对自然渔业生态经济资源的最优生态经济配置。  相似文献   

2.
我国渔业生态环境养护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渔业发展的命脉。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根据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2006年的监测结果和近年在渔业水域开展的生态环境养护研究工作,概要分析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养护研究现状,提出中长期内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应围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诊断与评估技术、渔业污染生态学和环境安全评价技术、清洁养殖与退化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苏萌 《水产学报》2015,39(8):1264-1272
考虑到生态系统状态对渔业的重要影响,渔业生态系统方法(Ecosystem Approach to Fisheries,EAF)把对生态的关注加入渔业管理框架中,并以生态系统管理和渔业管理2个理论为基础,扩展了传统渔业管理的框架:以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福利的依存关系为基础,关注多物种管理,均衡生态、人文和制度3个维度的目标,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介绍了EAF的由来、定义、基本原则以及功能要素,概述了EAF的实践基础和模型构建的技术路径,对比了EAF与EBFM的异同。虽然EAF的理论和实践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但确为渔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介绍EAF对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欧洲、亚洲等国及美国共19个渔业研究机构,内容包括:机构性质,人员结构,资金来源,研究内容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5.
科研机构设置,涉及的研究方向与任务,是当前科技改革深层次的一个问题,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探讨科研机构设置、方向与任务的运行机制,是当前渔业科技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作者数十年从事渔业科技管理研究工作,根据实践与体会,对我国渔业研究机构设置、方向与任务的模式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倪汝凤  黄能耿 《水产学报》1997,21(4):398-403
介绍了应用灰色理论,对鬲湖渔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进行灰色动态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还介绍了应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对鬲湖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的发展变化态进行网络模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灰色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鬲湖渔业经济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其渔业资源繁殖保护及劳力等投资不能低于渔业产值的15%。  相似文献   

7.
陈欣然  钱妤  杨秀英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2):106-111, 120
为了解中国渔业史研究的现状,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出的来自69个机构的118位作者撰写的150篇渔业史研究论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论文主要分布于水产养殖、捕捞、资源生态与环境、渔文化等14个主题,合著率(16.7%)及基金支持率(7.53%)较低。发文量在20世纪80年代最高,90年代锐减,至2000年之后有所回升,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机构分布来看,上海师范大学发文量最高(12篇),其后依次为上海市水产养殖总场、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上海交通大学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从论文的地区分布来看,在渔业研究发达的省份如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广西,渔业史的研究力量相对较强。从期刊分布来看,渔业史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古今农业》这3本期刊上。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渔业史研究领域的学者有邢湘臣、余汉桂、李挺、施鼎钧、杨瑞堂、张震东等;2000年以后较为活跃的新一代渔业史研究者有李玉尚、尹玲玲、陈亮、夏方胜、蒋高中等,这些作者的特点是个人的研究内容较为集中,研究深度和研究方法也与前人大有不同。从发文来看,目前渔业史研究的热点有海洋生物种群历史研究、古代渔业文献和鱼类分类学史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滆湖渔业资源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应用灰色理论,对滆湖渔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进行灰色动态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还介绍了应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对滆湖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的发展变化态势进行网络模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灰色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滆湖渔业经济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其渔业资源繁殖保护及劳力等投资不能低于渔业产值的1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湖渔业经济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苦草生物量、轮叶黑藻生物量和水生植物总生物量。人工智能模拟结果表明:要充分利用水草资源,提高滆潮草食性鱼类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就要增加团头鲂的放流量,优化放流鱼类的品种结构。最后讨论了应用神经网络模拟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技术进行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复杂系统的动态仿真与智能控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个体生态模型在渔业生态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军  李曰嵩 《水产学报》2012,36(4):629-640
近年来, 基于个体的生态模型(individual-based model, IBM)被广泛应用到海洋生态环境中, 被认为可能是研究鱼类生态过程的唯一合理手段。基于个体生态模型以众多的生物个体为模拟对象, 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环境条件的时空变化对个体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 以及资源补充量预测分析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IBM的基本概念, 以及在渔业上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总结了IBM在鱼类输运、生长死亡和捕食相关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IBM在渔业上未来发展趋势, 并对IBM在渔业上应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论文的总结与分析将为国内开展我国近海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 以及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评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服务卩在宾夕法尼亚州正迠立一个现代化的渔业研究中心,它是美国第一个联邦的渔业研究机构。这个机构将进行有关冷水性和温水性鱼类养殖的多学科研究。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还将大大有助于全国各研究机构的协作。  相似文献   

11.
  • 1 A history of marine research on the Azores is outlined. Until two decades ago most oceanic and littoral marine studies had been carried out by foreign scientists. Studies by Azorean scientists started to increase in the early 1980s when the University of the Azores was created.
  • 2 Ocean circulation in this part of the Atlantic is described as a background for biogeography and diversity. The picture emerges that Azores is a ?meeting point’? for shallow water marine fauna and flora of different origins.
  • 3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one of the best studied groups of organisms, the fish, is compared between loca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Atlantic. The work on fish is also compared with other well studied groups (algae and hydroids) to highlight the interest of the Azores as a natural biogeographical experiment.
  • 4 Studies of marine resources began less than two decades ago. The development of demersal fisheries is described focusing on the switch from small-scale artisanal fishing to more commercial fisheries.
  • 5 Conservation of species and legislation in force for molluscs, crustaceans, fishes, marine turtles, seabirds and marine mammals are summarized.
  • 6 Protected marine areas already designated are defined, as well as new areas recommended.
  • 7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current threats and future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2.
牙鲆属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及养殖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介绍了世界牙鲆属鱼类的主要特征及种类,主要介绍了养殖品种褐牙鲆、犬齿牙鲆、漠斑牙鲆以及实验研究品种北美牙鲆、多耙牙鲆、小眼牙鲆、黑斑牙鲆、巴南牙鲆和巴塔戈尼牙鲆的生物学及养殖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热带牙鲆、四斑牙鲆、河口牙鲆和伍氏牙鲆等生物学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环境DNA技术在象山港水域鱼类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象山港水域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结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阐述象山港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探讨了环境DNA技术在典型海域鱼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共从象山港水域环境DNA样品中检测到26个常见鱼类物种,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的7个目中的2...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鱼类资源正在急剧下降,开展鱼类监测对于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鱼类监测方法因具有破坏性、调查者也要专业形态学知识、调查工作量大等弊端,故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法进行辅助补充。环境DNA (eDNA)技术的发展使得鱼类调查更加的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无损伤,目前在鱼类的监测中广泛使用,然而eDNA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方法。eDNA技术包含了样品的采集及处理、eDNA提取、eDNA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几个主要步骤,在整个流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非常必要,对单个步骤又有不同的实验方案,选择不同对鱼类eDNA的检测效率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外对于eDNA技术应用于鱼类监测所研究的问题较为丰富而全面,如生物多样性监测、入侵物种检测、濒危物种检测和生物量的估算等,虽然国内的起步不晚,但国内对此研究方向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的细胞培养,是研究对虾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国内外已有不关于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不同作者对不同对虾细胞原代培养的结果,比较了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异同;描述了研究尝试多种方法对原代细胞的传代培养,其中一些方法对对虾细胞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介绍了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对虾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尤其是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6.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海洋捕捞业专家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分为4部分:海洋渔业资源系统,海洋捕捞生产系统,海洋捕捞管理服务系统和海洋捕捞辅助系统。每个部分又分为相应的子系统,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并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对主要的3个子系统进行了初步的预报、检验和评估,得出建立海洋捕捞业专家系统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同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忠义  林群  李娇  单秀娟 《水产学报》2019,43(9):1870-1880
本文对中国海洋牧场自建设以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牧场建立的背景与必要性,介绍了我国海洋牧场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状况。阐述了国外海洋牧场研究内容与研究经验,特别是日本在海洋牧场研究方面的经验总结,国外研究者提出海洋牧场建立的终极目标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我国海洋牧场当前的研究侧重于牧场本身的建立与增殖种群数量恢复方面,对于牧场生态系统的研究虽有所涉猎,但多停留在研究初级阶段,研究精度与深度不够。提出我国海洋牧场今后研究重心应集中于牧场生态系统实时食物网结构与能量传递方面,在此基础上提高海洋牧场生产力,并建立海洋牧场与周边水域的自然营养通道以逐步改善与恢复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于Rabah Amir模型、SCP范式,建立了由海洋市场结构以及规模经济决定的海洋产业市场绩效模型。并且认为海洋产业绩效评价准则应通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以及企业的规模及状况等方面来分析,同时在海洋产业的发展总体状况、产业发展特点、产业结构以及技术进步贡献率方面作了一定的实证统计分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破除市场壁垒等提升海洋产业运行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