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检测33份来自上海地区的蠕形螨病犬毛囊样品,其中能成功检测出几丁质合成酶基因16株,与参考序列比对结果显示,16株样本株出现6类序列,其中9株没有发生突变,所有序列之间同源性在99.7%~99.9%,与其他参考株同源性在98.2%~100%之间。基于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6类序列分为2组,其中第3类序列单独为1组,第1、2、4、5、6类序列与日本、印度、陕西株为1个组。利用Cfr13I、BSPT1、HinfI、Eco131I对6类序列的扩增产物进行酶切,Cfr13I酶切可将第3类序列与其他序列区分开来,HinfI和BSPT1酶切可将第2类序列区分开来,而第1、4、5、6类序列由于序列之间同源性较高,除了突变的位点无法找到特异的酶切位点之外,即使存在酶切位点也无法准确地将不同序列区分开。由于Genbank关于蠕形螨的序列研究较少,已有序列之间同源性较高,可供RFLP序列分析的基因较少,本次试验将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成功应用于蠕形螨研究,蠕形螨几丁质合成酶测序和酶切结果可用于蠕形螨的物种鉴定、亲缘关系及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PRRSV全基因组分6段克隆,构建获得6个重组质粒,先由A1和A2片段或B1和B2片段连接构成A片段或B片段,然后D、C、B和A片段依次亚克隆入pOKq载体。在基因组5′端和3′端分别加上CMV启动子序列和BGH终止信号肽,全基因组510位核苷酸突变引入遗传标记位点FseⅠ。测序正确的全基因组质粒命名为pOK-A2BCD。再将pOK-A2BCD质粒转染BHK-21细胞,拯救病毒通过PCR、酶切、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结果表明拯救病毒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RRSV致病性等相关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杂交株F2[F1(JL×HB)×SD]的总RNA中扩增了651 bp的SO7基因ORF。通过T-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中,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经PCR及酶切鉴定确定阳性克隆pMD18-T-SO7,然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成功克隆SO7基因ORF。经DNAStar软件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扩增出了完整的SO7开放阅读框架,含651个核苷酸,富含AGC重复序列,编码216个氨基酸。与国外株SO7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7%,有15个核苷酸发生突变,其中9个为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9%。将获得的重组阳性克隆质粒pMD18-T-SO7与融合型表达载体pGEX-6p-1均以BamH I和EcoR I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与克隆鉴定。将阳性克隆pGEX-6p-SO7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可见约43.8 Ku融合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E-tenella抗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制E.tenella杂交株F2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PCR方法,成功扩增出国内分离株禽流感病毒H9N2型非结构蛋白(NS1)基因cDNA,并将该片段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转化TGI感受态细胞,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获得了NS1基因全长,约700bp.该片段的核酸序列与已知A/Chick/HongKong/1074/99(H9N2)、A/Chick/HongKong/1073/99(H9N2)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皆为94.3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91%和93.48%.  相似文献   

5.
6.
应用PCR技术,从小鼠基因组中克隆了1.6kb乳清酸蛋白(WAP)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经酶切和测序证实与已知序列基本一致。为了证实此调控序列能否指导外源基因在乳腺中的表达,将此序列与报告基因CAT融合,构建了pWAP—CAT—polyA乳腺定位表达载体,脂质体包裹后,经乳导管将其注入到妊娠中后期家兔乳腺中进行暂时表达。分别于家兔分娩后1—10d采奶,用ELISA检测乳汁中CAT含量。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载体在家兔乳腺中能够表达,表达水平在家兔分娩后1—5d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已克隆测序的家蚕微孢子虫 (镇江株 ,Nosemabombycis)的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SUrRNA)编码基因(12 0 5bp)为模板 ,用随机引物合成法标记的探针 ,在与 9种微孢子虫及家蚕基因组DNA的 6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产物的Southern杂交图谱中 ,9种微孢子虫基因组DNA酶切产物的杂交图谱极为相似 ,而与家蚕基因组DNA的任何一种酶的酶切产物均无杂交信号 ,表明微孢子虫和家蚕的SSUrRNA基因同源性很低或没有同源性。同时还证实了已克隆的SSUrRNA基因来源于微孢子虫基因组DNA ,不是从家蚕基因组DNA扩增而来。在酶解较为完全的酶切产物的杂交图谱中 ,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中SSUrRNA基因的拷贝数至少在 15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根据已知新城疫病毒L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引物 ,引物 1(L1)、引物 2 (L2 )、引物 3(L3)、引物 4(L4)。以L1/L2为引物可以扩出 40 5 0bpF4 8E9株L基因的A片段 (LA) ,以L3/L4为引物可扩增出 35 0 4bpF4 8E9株L基因的B片段 (LB)。LA和LB 2个片段经特异性双酶切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F4 8E9株L基因并克隆到pMD18_T载体中 ,对克隆后L基因 5’端、3’端和连接点处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 ,经DNASIS软件分析表明为NDVL基因 ,证明我们获得了F4 8E9株L基因  相似文献   

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是影响毛囊周期性活动及毛发生长的重要生长因子。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n系统靶向编辑绵羊成纤维细胞中FGF5基因。首先利用Gibson Assembly法将U6启动子引导表达单导向RNA(sgRNA)的原件构建至pX461质粒中,获得pX461-U6质粒;再将设计并合成好的1对靶向FGF5基因第3外显子的sgRNA及其互补链,经退火连接形成sgRNA-sg1和sgRNA-sg2双链后,分别克隆至带有BbsⅠ和BsaⅠ黏性末端的pX461-U6质粒。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X461-U6-sg1+sg2经测序鉴定后,以电转染的方式转入绵羊成纤维细胞,72 h后收集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经T7E1酶切检测分析表明,成功获得1对具有靶向效果的sgRNA,PCR扩增的FGF5基因片段经TA克隆后进行测序鉴定,结果sgRNA-sg1+sg2在靶位点的打靶效率为100%;缺失的核苷酸数从10到64个不等;基于预测的3D模型和RT-PCR结果显示,FGF5基因的突变将会影响FGF5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导致FGF5蛋白失去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构建了可以在同一载体中同时表达...  相似文献   

10.
猪巨细胞病毒(PCMV)四川株g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巨细胞病毒(porcine cytomegalovirus,PCMV)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FJ870563.1)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确诊为猪巨细胞病毒的阳性样品中扩增gB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T-PCMV-gB,经PCR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与GenBank上gB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2580 bp,与其他参考株gB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8.0%~99.6%;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疱疹病毒6型和7型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其同源性分别为42.9%~43.6%和40.5%~40.6%。这些氨基酸差异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已知的鸭肠炎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RTLT1、RTLT2,取基因组自连产物进行PCR反应,分别得到全长16071、978 bp的序列。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将阳性质粒测序,结果显示2对引物扩增的重叠序列部分完全一致。该段序列G+C含量高达75%,含有大量直接和反向重复序列,并发现4个末端特征序列,分别为具有回文结构的α序列、包含两测末端接合位点的β序列、高度保守序列的γ序列和AnTn序列。将该序列与马疱疹病毒Ⅰ型(EHV-1)、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猪伪狂犬病毒(PRV)末端序列进行比较,证实所得到的序列为鸭肠炎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这些特征序列的发现对进一步了解DEV复制机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伪狂犬病病毒Fa株g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含有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Ea株gD基因BamHI 6.6Kb片段的重组质粒pUCB7中分别亚克隆gD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并对上游片段进一步改造,去掉gD基因上游的非编码序列,构建了含完整gD基因编码区的重组质粒pBRgDI,并利用基因内部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用内切酶KpnI和SalI酶切分析,证实了gD基因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构建了测序质粒pSKgDSB和pSKgDS,并用双脱氧终止法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的Rice毒株进行比较,发现Ea株gD基因核苷酸序列有多处点突变和一处插入突变,在编码氨基酸残基水平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皖西白鹅BMP4基因部分cDNA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鸡BMP4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从12胚龄皖西白鹅背部皮肤中提取总RNA作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首次扩增出鹅BMP4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将其克隆进pGEM-T easy vector中,经限制酶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鸡、大鼠、小鼠、人和黑猩猩的BMP4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多处突变。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后发现鹅BMP4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也有多处不同。分析这些突变可能是导致禽类羽毛和哺乳动物毛发之间形态学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知的BLG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克隆同源臂序列,5′端同源臂2 264bp,包括外显子1,3′端同源臂4 461bp,包括全部的外显子3、4、5、6、7,分别连入克隆载体pMD18-T Simple载体中并测序。然后以含有正负筛选标记基因的ploxpⅡ载体为基础,将5′端和3′端同源臂片段先后连入其中,进行酶切、PCR鉴定。将构建好的基因敲除载体转化组成型表达Cre重组酶的大肠杆菌BM25.8,验证Loxp位点的活性。结果表明,构建了奶山羊BLG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的基因敲除载体pBLG2T,且pBLG2T载体中的正选neo基因可以被Cre重组酶去除。为获得BLG 1条等位基因缺失型细胞株以及培育高产优质奶山羊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湖南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来源及与其他地区毒株的关系,从湖南省疑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 S)猪群中分离PCV2毒株1株(PCVHunan),提取病毒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与酶切鉴定,获得1.7 kb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与Genbank中已知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该序列与国内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3.0%~97.7%,其中与美国株(AR145609)及澳大利亚株(AY424405)同源性最高,为97.7%。2个主要阅读框(ORF1与ORF2)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8.4%~99.4%和88.0%~95.7%。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技术,从小鼠基因组中克隆了1.6kb乳清酸蛋白(WAP)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经酶切和测序证实与已知序列基本一致.为了证实此调控序列能否指导外源基因在乳腺中的表达,将此序列与报告基因CAT融合,构建了pWAP-CAT-polyA乳腺定位表达载体,脂质体包裹后,经乳导管将其注入到妊娠中后期家兔乳腺中进行暂时表达.分别于家兔分娩后1~10 d采奶,用ELISA检测乳汁中CAT含量.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载体在家兔乳腺中能够表达,表达水平在家免分娩后1~5 d较高.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构建鸡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趋化因子受体5(CCR5)真核表达系统,并瞬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观察其表达情况。以鸡基因组DNA为模板,PCR克隆出鸡的CCR2和CCR5基因的编码序列(CDS),将克隆出的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CCR2、pc DNA3.1(+)-CCR5,酶切鉴定后测序。加Kozak序列和myc分子标签后,瞬时转染CHO-K1细胞,用反转录PCR(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转录、翻译水平鉴定重组质粒是否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鸡CCR2、CCR5的CDS序列,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pc DNA3.1(+)-CCR2-myc、pc DNA3.1(+)-CCR5-myc构建成功,RT-PCR、Western blot证实转染的重组质粒能在CHO-K1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本试验成功构建出鸡CCR2和CCR5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CR2、CCR5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检测ActRⅡB基因多态性与河北小尾寒羊脊椎数变异的关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小尾寒羊ActRⅡB基因片段,选取不同胸腰椎数表型个体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在扩增片段的85位点发现C/T的单核苷酸突变,该突变引起MspⅠ酶切位点消失。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在群体中得到3种基因型,即AA、AB和BB型,其中BB基因型为纯合型突变。经过卡方检验,不同表型个体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P0.05)。纯合突变型仅分布在表型为13胸椎6腰椎(T13L6)和T14L5个体中,在T14L5表型个体中频率最高。由结果推断该突变可能对于小尾寒羊第1腰椎变异为第14胸椎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了绵羊该基因内含子4上的一个点突变对小尾寒羊脊椎的发育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克隆PCV2 SY株ORF2基因序列,对N端细胞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区域11个氨基酸进行点突变,突变后的ORF2基因先后克隆至pUC57和转移载体pBacF,经PCR及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在Hi5细胞进行感染及cap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在Hi5细胞28 kDa处有一可被PCV2阳性血清识别的外源cap蛋白高效表达;Hi5细胞中的cap蛋白产量比sf9细胞中产量高,而且比较稳定,均达到350~550μg/mL;同时经蛋白测序得出,上述蛋白序列与NCBI数据库PCV2病毒cap序列配对率达93.59%以上。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和VP2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基因组序列,设计了扩增CIAV VP1和V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发病鸡肝组织DNA中扩增得到VP1、VP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核苷酸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发表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8%.将VP2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并对Vp3基因起始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得到突变基因mVP2.将mVP2、VP1先后克隆至pIRES载体,并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提取质粒通过酶切鉴定显示,成功获得了共表达质粒pIRES-VP1/mV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