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割对金水柑树体生长、树体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年生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品种金水柑为试材,研究了秋季不同时期(9月、10月、11月)环割对次年金水柑树体生长、树体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侧枝环割处理均明显增加了春梢营养枝的粗度,抑制了春梢营养枝的生长,并且使长/粗比值减小.环割处理显著提高了春梢结果枝和结果母枝的比例,其中9月、10月环割对提高金水柑春梢结果枝比例的作用最强,环割2圈、3圈及对错环剥这3种环割方式效果最明显.通过对金水柑叶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全氮、全碳量和碳氯比的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环割均明显降低了金水柑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程度减少了叶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氯的含量,提高了碳氮比.其中10月环割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9月、11月环割的含量高,含氮量低,碳氤比增大明显.环割处理明显提高了金水柑的成花坐果率和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9月、10月环割提高成花坐果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  相似文献   

3.
以一年生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研究新梢基部环剥对葡萄花芽分化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处理短时间内提高了植株叶片和枝段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植株叶片和枝段全氮含量,提高了C/N比,进而加快了花芽分化进程,缩短花芽分化时间,使其30~40 d完成花序第二穗轴分化。  相似文献   

4.
以3年生普通型红富士为试材,研究拉枝加环割夏季修剪对苹果树枝条内含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135°+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照(拉枝50°)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直立枝韧皮部、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最低。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部、梢部含量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拉枝90°处理韧皮部中淀粉含量最高;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韧皮部中还原糖含量最高;在拉枝135°+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还原糖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拉枝135°处理下,韧皮部中梢部、中部、基部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由此可见,拉枝角度不同,枝条中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不同;不同营养物质在枝条中的积累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5.
螺旋环剥对龙眼幼树的促花增产效应与可溶性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针对龙眼北缘区幼树易抽晚秋梢和冬梢,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导致幼树投产迟、产量低等问题,采用螺旋环剥,对三个品种龙眼幼树进行试验研究,用环割及对照作比较,探索螺旋环剥的促花增产效应及其与叶片、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大乌圆龙眼结果幼树主干螺旋环剥,可有效减少地上部可溶性糖向根部转运,增加结果母枝叶片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从而促进花芽分化,显著提高成花率、坐果率、产量和品质。螺旋环剥、环割对不同品种及不同时段秋梢的促花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螺旋剥皮,环扎,环割对板栗叶片营养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剥皮、环扎、环割对板栗实生树有明显的促进开花结果效应,同时能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还可以增加叶片的氮、钾含量,但对磷含量的影响则相反,据初步探讨,板栗螺旋剥皮、环扎和环割处理的适宜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以多年密植骏枣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开花期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环割处理对骏枣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割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果实中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含水率显著增加,果实品质明显提高。在环割程度中,环割5环较3环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在环割部位中,主枝环割对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大。不同环割处理后果实中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但不同环割处理对单果重与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为环剥对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4个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监测果实的生长发育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成成分和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个试验处理中,第1次环剥处理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对照处理大5.67%,单粒重也最大,达2.99 g。成熟期最早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 5个试验处理的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蔗糖含量相对稳定,葡萄糖的含量略高于果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67%;果糖含量最高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4%;蔗糖含量最高的是第4次环剥处理,比对照处理高29.65%;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葡萄糖和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葡萄糖与果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大,略高于葡萄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系数。蔗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小,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主干环剥有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前期(坐果后到果实膨大期)进行环剥明显可以达到增产目的,后期(果实膨大期过后)环剥有利于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明不同环割处理对猕猴桃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找出最适环割方法,为制定猕猴桃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Hort16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环割部位、环割时期及环割程度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结果蔓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①不同环割部位处理结果表明,初花期在主干嫁接口上方5~10 cm、双主蔓分支点上方2 cm或直径≥1.5 cm的结果母蔓分支点上方2 cm处环割一周均可显著提高果实纵经、横径和单果重,但主干环割还可显著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两主蔓环割可显著提高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结果母蔓环割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a、b及总量。②不同环割时期处理结果表明,主干上初花期环割比花后10、20 d环割的增产作用更显著,但主干上花后20 d环割的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最高。③不同环割程度处理结果表明,初花期主干环割1周的单果重最大,环割2周的果实叶黄素含量最高,环割3周在降酸增糖并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上效果最显著。④灰色关联度分析后的排名结果显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和结果母蔓环割1周分别位于第1、2位,而初花期主干上环割1、2、3周分别位于第8、7、6位。【结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对提高"Hort 16A"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更新修剪对刺梨树体养分状况及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年生“贵农5号”刺梨为材料,探索了更新修剪对树体的营养状况、枝梢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回缩更新修剪,能够显著促进刺梨的新梢生长,增加新梢抽生数量,提高刺梨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刺梨新梢叶片的N、P、K、Z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刺梨一年生休眠枝中N、P、K元素和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但对刺梨新梢叶中的Ca、Mg、Fe元素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主干一次和二次环剥对葡萄树体营养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方法]以“玫瑰蜜”葡萄为试材,通过对主干进行一次和二次环剥后分析对剥痕上部的叶片、枝条和剥痕下部根系的碳氮营养、矿质营养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环剥可显著提高剥痕上部的枝叶可溶性糖和淀粉等非结构碳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和氮素营养含量,使碳氮比显著提高,其中一次环剥后叶的碳氮比峰值为9.04,二次环剥为5.35,而同一时期对照仅为4.89。环剥不仅显著降低了根系可溶性糖和淀粉等非结构碳含量,还显著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氮素营养含量,碳氮比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一次环剥后其碳氮比的最低值仅为1.16,二次环剥为3.06,而同一时期对照为3.15。对碳氮营养的影响,一次环剥显著大于二次环剥。环剥还显著降低了叶片、枝条和根系中的磷、钾、铁、铜的含量。其中二次环剥对枝条、叶片中铁、铜元素的影响较大,且第一次采样的含量差异显著,叶片中的铁含量为75.05μg/g DW,而对照为85.29μg/g DW;枝条中的铁含量为76.45μg/g DW,铜含量为7.82μg/g DW,而对照分别为95.96μg/g DW 和10.74μg/g DW。[结论]该研究为树体营养调节和保障环剥技术在“玫瑰蜜”葡萄生产中安全有效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预测了生长季修剪和环剥对藤稔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和环剥促进了果实的生长发育,果肉细胞体积、果实纵横径、干鲜重均显著增加;糖酸含量的变化速率也明显加快。环剥对果实发育前期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生长季修剪对叶片的光合作用有良好影响,不仅增加了叶绿素的含量,还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导度;而环剥的影响恰与之相反。通过分析还发现,环剥和对照植株叶片光合中午降低时发生了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3.
环剥对麦香桃生长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熟桃麦香品种进行了不同时期的主干环剥处理,结果表明,麦香桃盛花期和花后15d环剥增产效果显著,株产分别较对照高27.66%和13.51%,并增大了果个,提高了座果率。环剥能显著抑制新梢和副梢的生长,环剥后降低了叶和果肉的含Ca量。对麦香桃环剥的后期效应研究表明,盛花期和花后30d的环剥显著改变了枝类组成,短果枝和花束枝比例增加,徒长性果枝明显减少,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内膛枯枝率和冬剪量.两个时期的环剥处理使花芽饱满,也提高了第2年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葡萄产量,以夏黑葡萄为试料,从生理方面研究二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的营养代谢、从理论上指导高温、多湿、寡日照地区葡萄二次结果的产期调节技术,测定了一次果坐果后不同时间促进二花形成过程中的叶可溶性糖、淀粉及全氮的含量,并计算C/N。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处理夏黑葡萄,促成二花的措施,可提高夏黑葡萄叶的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降低总氮的含量,使得C/N增加,缩短了花芽分化的时间,促进A_2(一次果坐果23d,5月20日)和A_3(一次果坐果23d,5月27日)处理花芽分化。A_1(一次果坐果16d,5月13日)处理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总氮的含量虽然变化趋势和A_2和A_3处理相类似,但含量均低于A_2和A_3处理,A_1花芽分化率低。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覆草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旱地梨树(Pyrus bretschnei deri Rehd.)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在全园覆草条件下株施纯氮1 kg(T1)、0.5 kg(T2)、0.25 kg(T3)和不施氮(T4,CK)四种处理,2011年至2012年测定了土壤和叶片养分、树体营养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麦草覆盖条件下施氮能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钙、锌含量,明显促进了梨叶片组织结构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梨树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和百叶重量、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均能提高梨果品产量,T1、T2、T3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25.4%、17.0%、11.6%。施氮后梨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水分含量等品质指标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连续2年对NJC19黄桃进行长枝修剪试验,对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短枝修剪技术相比,经过长枝修剪后的树体叶面积增大,净光合速率提高;徒长枝比例降低,优质果枝率增加;一年生枝条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提高,树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得到提高,果实着色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7.
以大兴安岭地区3种立地类型(山地、水湿地、塔头草甸)中的笃斯越桔为试材,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笃斯越桔的叶片、枝条有机营养(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特性、其与新梢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笃斯越桔基生枝、叶片中有机营养的分布规律;有机营养与笃斯越桔植株衰老、更新、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笃斯越桔植株中,除叶片蔗糖质量分数略低于枝条蔗糖质量分数外,其余有机营养质量分数(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均在叶片中较高。(2)立地类型对笃斯越桔有机营养质量分数影响显著。除蔗糖质量分数在山地类型中较高外;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在山地类型较低。(3)笃斯越桔叶片和枝条的蔗糖、可溶性总糖、淀粉质量分数均在3年(S2)~5年(S4)生枝时期较高。笃斯越桔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年龄较大的枝条中较高;枝条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年龄较大的枝条中较低。(4)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笃斯越桔新梢生长量与枝条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5)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新梢生长量与枝条年龄、叶片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有关,且与枝条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盆栽的1年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苗进行为期8周的适宜水分、中度和重度干旱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5)%、(50±5)%和(35±5)%)处理,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刺槐叶片光合能力及碳水化合物在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刺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及光合能力逐渐降低;2)叶、茎干和细根的生物量显著减少,粗根的生物量也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根苗比增大;3)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保持不变,但淀粉含量显著减少,同时,茎干、粗根和细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升高;4)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总量在叶片和茎干中显著减少,在粗根和细根中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在干旱条件下,刺槐光合能力降低,有限的碳水化合物优先分配给非光合器官,特别是根系,引起根苗比的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鸡爪槭(Acerpalmatum)的光适应生长策略,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CK、60%光照与40%光照)下鸡爪槭根、枝与叶中非结构性碳积累、分配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增加,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SCs)及其组分增大,枝与叶的NSCs及其组分减小,叶N、P含量增大,C:N、C:P减少,枝N含量、N:P先减小再增大,P、C:N和C:P先增大再减小,根N、P含量先增大再减小,N:P、C:N和C:P先减小再增大。在全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为叶>枝>根,N含量为叶>根>枝,N:P和C:N为根>叶>枝;60%的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为叶>枝>根,N含量与N:P为叶>根>枝,C:N与C:P为枝>叶>根;40%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根>叶>枝,N、P含量为叶>枝>根,C:N与C:P为根>枝>叶。相关性分析表明,叶可溶性糖、淀粉、NSCs含量与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N和C:P呈显著正相关(P <0.01);枝NSCs含量与N和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