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建立稳定表达乙型脑炎病毒(JEV) NS1蛋白的真核细胞系,本研究将编码JEV NS1蛋白的人工合成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TK-neo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opti-NS1.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RK-13细胞,以含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选择培养,经细胞克隆纯化,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EA)筛选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结果表明,转染的RK-13细胞经G418加压及IFA筛选后,获得表达JEV NS1蛋白的阳性RK-13细胞系.经RT-PCR、western blot和IFA鉴定,该细胞系在传代至第15代后仍然可以稳定表达NS1蛋白.本实验获得了能够稳定表达JEV NS1蛋白的细胞系,为进一步开展JEV相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猪瘟病毒(CSFV)的E2蛋白是引起猪体产生针对猪瘟保护性抗体的主要抗原,构建可稳定表达CSFV E2蛋白的细胞系,可为E2蛋白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猪瘟疫苗的研制提供物质基础。本研究将CSFV E2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pCDH-E2。将pCDH-E2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将该慢病毒感染BHK-21细胞,经嘌呤霉素抗性筛选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出可表达CSFV E2蛋白的BHK细胞系。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组细胞系传至第10代仍能稳定表达CSFV E2蛋白。该细胞系的建立为研制猪瘟新型重组疫苗及其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CBL蛋白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调控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PCR扩增CBL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EGFP-C1载体中,经Bam HⅠ、HindⅢ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载体pEGFP-CBL。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重组载体pEGFP-CBL在BHK-21细胞中成功表达。病毒增殖试验结果证实,日本脑炎病毒(JEV)强毒株感染转染pEGFP-CBL重组载体的BHK-21细胞,3 d内未见明显细胞病变。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EGFP-CBL成功构建,且重组表达的CBL蛋白能够抑制早期JEV增殖,从而为深入研究CBL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稳定表达T7 RNAP的BHK-21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能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T7RNAP)的BHK-21细胞系以研究RNA重组疫苗,本研究从BL21(DE3)大肠杆菌中扩增T7 RNAP基因,定向克隆于质粒pcDNA3.1(+)中,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T7 RNAP。用该质粒转染BHK-21细胞,经G418筛选14d后获得阳性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建立了稳定表达T7 RNAP的BHK-21细胞系,并且在不同代次的阳性细胞中能稳定表达目的基因和蛋白,该研究为RNA病毒感染性质粒在细胞内转录及病毒拯救技术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构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VP2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VP2基因的BHK-21细胞系。利用RT-PCR方法扩增Asia 1型FMDV的cDNA,获得VP2基因完整的编码区,构建可表达VP2的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pIRES2-EGFP-VP2重组表达载体。经鉴定正确后,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P2蛋白的瞬时表达;然后再转染BHK-21细胞,通过G418筛选,形成单克隆细胞系,经荧光筛选到表达EGFP的抗性单克隆细胞,扩繁培养克隆细胞,再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VP2的表达,最终筛选到稳定表达FMDVVP2基因的BHK-21细胞系。结果表明,VP2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IRES2-EGFP-VP2构建正确,能够在293T细胞内瞬时表达;转染BHK-21细胞,经G418筛选到表达VP2基因的BHK-21细胞克隆,经长达60d的传代,获得了稳定表达VP2基因和EGFP的BHK-21细胞系。上述结果表明,我们建立了稳定表达VP2基因的BHK-21细胞系,为进一步探讨VP2基因在FMD...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稳定表达施马伦贝格病毒(SBV)核衣壳(N)蛋白的BHK-21细胞系,本研究在SBV-N蛋白编码基因的C端加入6个组氨酸(6×His)标签,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 LV-EGFP-C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 LV-EGFP-SBV-N,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 Helper1.0和p Helper2.0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表达SBV-N蛋白的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在聚凝胺(Polybrene)的介导下感染BHK-21细胞,采用嘌呤霉素(Puromycin)法和细胞有限稀释法筛选出一株稳定表达SBV-N蛋白的BHK-21细胞系,命名为BHK-21-EGFP-SBV-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表明,该细胞系能够被SBV抗体阳性动物血清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C8识别。稳定表达SBV-N蛋白的BHK-21细胞系的建立,为SBV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035-2041
为了研究牛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bIFITM3)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将表达bIFITM3的重组质粒pLV-bIFITM3和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对照质粒pLV-EGFP分别转染BHK-2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抗性筛选获得能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系。用O型FMDV感染稳定细胞系,通过观察细胞病变、噬斑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评价bIFITM3对O型FMDV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成功筛选获得稳定表达bIFITM3与EGFP的BHK-21细胞系,bIFITM3表达后显著抑制FMDV感染BHK-21细胞,且抑制作用在病毒感染循环的早期阶段就已显现。本试验证明bIFITM3在FMDV感染中具有抗病毒作用,为口蹄疫的防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PCR方法分别从含有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衣壳蛋白(Cap)基因和猪,γ-干扰素(PoIFN-γ)基因的重组克隆载体pMD18-PCV-2Cap和pMD18-PoIFN-γ中扩增出Cap和PoIFN-γ的基因,将两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构建重组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IFNPCV。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进行Zeocin~(TM)抗性筛选建立细胞系,阳性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cap和PoIFN-γ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试验中筛选出1株Zeocin~(TM)抗性阳性BHK-21细胞,cap和PoIFN-γ均在该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这将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9):76-80
日本脑炎是一种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经虫媒传播并可导致母猪流产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JEV的M蛋白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且能诱生具有轻度中和作用的抗体。本研究提取JEV上海分离株的基因组RNA,反转录合成cDNA,RT-PCR扩增该病毒的prM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JEV-prM,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重组his-JEV-prM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获得分子量大小为24 ku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明,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30%以上,纯化后获得高纯度重组蛋白,占总蛋白比例达60%以上。纯化蛋白his-JEV-prM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小鼠抗JEV-prM抗体,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抗JEV-M抗体的特异性。纯化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并且该抗体能特异识别原核、真核和病毒表达的prM。本研究表达纯化的prM蛋白和小鼠抗prM抗体,为基于M蛋白的疫苗开发、检测JEV的方法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0.
旨在构建稳定表达绵羊NYD-SP27基因的BHK-21细胞株,对NYD-SP27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NYD-SP27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本研究克隆绵羊NYD-SP27基因,并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DsRed1-C1中,利用猪捷申病毒2A肽(P2A)将NYD-SP27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连接以实现共表达,将重组质粒pDsRed-P2A-Flag-NYDSP转染至BHK-21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基因细胞株,利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Western blot对NYD-SP27基因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表明,NYD-SP27基因稳定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NYD-SP27蛋白能够在BHK-21细胞中正常表达,分子大小约为63ku;在NYD-SP27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翻译过程中,P2A成功自我剪切。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绵羊NYD-SP2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表达绵羊NYD-SP27基因的BHK-21细胞系。  相似文献   

11.
乙脑病毒prM/E基因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一步法扩增prM/E基因的全长cDNA(约2kb),将其克隆至pMDl8一T栽体,获得了克隆质粒pTprM/E,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报道的SA14强毒株和SA14-14-2疫苗株的核苷酸比较,prM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100%,E发生了4个点突变,其中1个为回复突变,并导致了3个氨基酸的改变。以伪狂犬病病毒Ea株TK^-/gG^-/LacZ^ 突变株为栽体,构建了1株乙脑病毒prM/E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TK/gG^-/ΓrM/E^ 。乙脑病毒prM/E基因的克隆及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成功构建,为开展乙脑病毒分子生物学及猪伪狂犬病-乙脑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乙型脑炎病毒SAl4—14—2株prM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我国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SA14-14-2的基因组RNA为模板,设计1对包含prM基因完整编码区的引物,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其prM基因,扩增出大小约558bp特异性带。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我国疫苗株SA14-14-2的pr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完全一致。prM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免疫原性以及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SA14-14-2的基因组RNA为模板,设计1对包含prM基因完整编码区的引物,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其prM基因,扩增出大小约558 bp特异性带.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我国疫苗株SA14-14-2的pr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完全一致.prM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免疫原性以及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