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苦瓜性别分化程序表达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苦瓜的性别分化过程要先经过一个两性期,再分别向雄性或雌性的方向发育. 对两性期和雄,雌花早期发育的3个典型时期的花蕾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一种分子量为11 kD的蛋白质在雌花发育的3个时期都存在,并且含量变化很小,很可能是雌花程序表达中的一种"关键蛋白";类似地,一种分子量为30 kD的蛋白质很可能是雄花程序表达中的一种"关键蛋白".此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抑制离体两性花的体外性别分化,而核酸合成抑制剂3-脱氧腺苷则不影响两性花的体外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2.
苦瓜性别分化的形态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蜡切片法研究苦瓜性别分化的形态学.苦瓜的性别分化首先要经过两性期,然后再分别向雌或雄的方向发育.以显微分光光度法分析两性花及典型发育时期的雄、雌花中雄蕊和雌蕊组织的RNA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得出两性花的发育方向与相应组织中的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强弱有关.在苦瓜的性别分化与表达中,雄蕊组织和雌蕊组织的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总是一强一弱,从而保证了性别分化的结果是某一性别的单性花  相似文献   

3.
苦瓜性别分化的形态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石蜡切片法研究苦瓜性别分化的开矿学。苦瓜的性别分化首先要经过两性期,然后再分别向雌或雄的方向发育。以显微分光光度法分析两性花及典型发育时期的雄、雌花中雄蕊和雌蕊组织的RNA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得出两性花的发育方向与相应组织中的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强弱有关。在苦瓜的性别分化与表达中,雄蕊组织和雌蕊组织的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总是一强一弱,从而保证了性别分化的结果是某一性别的单性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析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lisL.)与天冬(A. cochinchinensis)性别分化的特征。【方法】利用石蜡切片结合镜检技术对芦笋品种紫色激情雌雄两性3种性别6个时期的花蕾;同属植物天冬雌、雄、两性株早、晚2个发育时期的花蕾以及芦笋两性花的花药进行形态发育解剖与观察。【结果】芦笋雌花在时期2 (1 mm≤长度2 mm)雄蕊败育,雄花的时期3 (2 mm≤长度3 mm)柱头停止发育,且两性花中成熟花粉呈育性状态;同时对天冬的解剖学结果显示:天冬雌花有明显败育雄蕊残留,雄花中有柱头退化痕迹,两性花的结构与芦笋两性花相似。【结论】从形态学上确定了芦笋性别分化的关键节点,雌花花蕾直径在1 mm之前的阶段是其性别决定关键时期,雄花花蕾直径小于2 mm的阶段为其性别决定的关键,天冬单性花形成过程与芦笋存在一致性。本研究为阐明天门冬属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奠定了基础,为芦笋与天冬全雄育种中优良材料的寻找提供了解剖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S195柴油机技术状态参数与排烟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GA3和CCC处理可以调节株洲长白品种苦瓜的性别表现.外源GA3有促雌作用,使第一雄花形成推迟,第一雌花形成提前.植株总的雌花数和雌、雄花比值较对照明显上升.低浓度的CCC(50~200mg/L)表现出促雄作用,高浓度的CCC(500mg/L)则表现为促雌作用.GA3在0.04~4mg/L对苦瓜离体两性花的性别分化有促雌作用,0.4~40mg/L的CCC则有促雄作用,高浓度的CCC具有促雌作用.核酸合成抑制剂3′-脱氧腺苷不影响离体两性花的性别分化,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则抑制两性花的性别分化,激素对性别分化向雌或雄的程序表达的调控发生在翻译水平上  相似文献   

6.
甜瓜性别分化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分化和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甜瓜花芽分化先要经过1个两性期阶段;在两性期之前,雌、雄、两性花花芽不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两性期之后,雄花原基体积快速增大,雌花和两性花原基中心开始凹陷形成下位子房,此时是最早出现形态差异的时期;在此之后,雌、雄蕊沿着不同的发育程序分化,直至形成成熟的性器官;在发育过程中,雌、雄花从两性期到产生大、小孢子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雌花较长,雄花较短;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直径花芽的显微结构观察及各个发育时期花芽特征的描述,对雌、雄、两性花的发育步骤进行了精细划分.  相似文献   

7.
内源激素及其受体在板栗雌花分化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板栗雌花分化期是花芽性别分化调控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板栗花芽性别分化的调控增加雌花数,降低雄花数是解决板栗低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比较完全混合芽和雄花芽发育过程中重要激素含量变化及受体表达,研究重要内源激素在雌花发育时期的作用.[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形态,采用酶联免疫法和GPC-HPLC-MS/MS法测定花芽中的内源激素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时期板栗内源激素受体基因TIR1、CRE1、GID1的表达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完全混合芽可划分为:休眠后花序原基分化期、休眠后花序原基分化中期、花序原基分化后期、花簇苞片原基形成期、花簇原基分化期和花簇原基形成期6个发育时期.板栗雌花发育过程中花芽中内源IAA的启动时间早于ABA,且在以后的发育时期IAA都高于ABA,混合芽与雄花芽的IAA/ABA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混合芽中IAA/ABA的峰值出现较早,所处的时期与IAA在混合芽中的启动时间一致.在雌花分化末期,IAA含量明显高于GA3和ZR,且在混合芽与雄花芽中IAA含量差异较大.板栗内源激素受体基因TIR1、CRE1、GID1在板栗雌雄花分化的前3个时期表达量变化较大,分化前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后期,且CRE1、GID1在混合芽内的表达水平高于雄花芽.[结论]说明内源激素作用板栗雌雄花分化的关键时期可能在前三个分化时期,且IAA可能在雌花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BORTED MICROSPORES (AMS)基因是调控绒毡层和花粉壁发育的关键基因。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中与AMS同源的基因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基因表达量的综合分析,预测了芦笋的AMS候选基因并命名AoAMS;进一步以四倍体‘紫色激情’两性株自交后代中两性株花蕾为材料,通过RT-PCR分别扩增并获取AoAMS及与拟南芥DEFECTIVE IN TAPETA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1 (TDF1)同源的基因( AoTDF1)全长CDS序列,开展AoAMS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与AoTDF1 间的互作分析及不同性别的芦笋花发育早期的无性别分化期(T1)、性别分化早期(T2)和晚期(T3)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oAMS是具细胞核定位特征且与AoTDF1有互作的蛋白;AoAMS基因在雄花和两性花早期T1、T2、T3期发育的花冠、花药绒毡层、以及花粉中均有表达,但在雌花中相应时期及部位均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AoAMS是专一性地在芦笋雄花或两性花中表达,并且可以与AoTDF1形成互作复合物,通过调控绒毡层及花粉正常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在芦笋性别分化中行使促雄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瓜、甜瓜等植物性别决定的研究,发现植物性别决定的基本规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被子植物有1个、2个或3个发育花器官的基因座。花器官基因座上的雌性启动基因激活雄性抑制基因,抑制1对雄性启动基因的表达;花器官基因座上的雄性启动基因激活雌性抑制基因,抑制1对雌性启动基因的表达。具有2个或3个花器官基因座的植物,上游花器官基因座发育两性花时,将下游花器官基因座分化的雌花发育成两性花,两性花发育成半子房两性花或雄花。上游花器官基因座的雌性启动基因激活雄性抑制基因,将下游花器官基因座分化的部分两性花或全部两性花发育成雌花;上游花器官基因座上的1对雌性启动基因(雄性抑制基因不存在时),激活下游花器官基因座上的1对雄性抑制基因,抑制1对雄性启动基因和1对雌性抑制基因的表达,将下游花器官基因座分化的雄花发育成雌花。  相似文献   

10.
对黄瓜花芽发育过程中雌、雄性器官进行了显微形态学研究及雄花发育晚期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黄瓜雌、雄花的发育可细分为10个时期,黄瓜单性花的形成首先经历两性期,之后再分别向雌或雄的方向发育,在两性期(时期V)之前,雌、雄花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进一步考察雌、雄花中相反性别的性器官(雌花中的雄蕊和雄花中的心皮)的发育命运,发现在雌花的形成过程中,雄蕊生长停滞,但不退化.在雄花的形成过程中,心皮不断生长.雄花心皮的SDS-PGAG分析表明,发育后期雄花的心皮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具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油棕雌、雄花序的发育规律及在形态学和细胞组织学水平上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油棕花序性别分化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取油棕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序,测量其长度和质量,制作石蜡切片后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组织学特点。【结果】油棕花序的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雌雄未显性期和雌雄显性期,且雌雄未显性期发育时间比雌雄显性期长得多,约占总时期的80%。雌雄未显性期与雌雄显性期间存在一个花序长度和质量呈指数式迅速增长的时期,即花序发育指数增长期(EGSI)。油棕花性别分化之初,花序开始迅速发育,进入EGSI。油棕雌、雄花序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同之处表现为:雌花有一个两性期阶段,由一个有功能的雌花及两侧的伴随雄花组成,伴随雄花选择性败育,雌花成为单性花;而性别分化后,雄花不存在两性期阶段,直接进入单性期阶段。油棕雌、雄花序每个小穗轴上花原基分生组织数目明显不同,雄花花原基的数量远多于雌花花原基,具有数量级差别。【结论】油棕花序发育过程中存在EGSI。幼嫩雌、雄花序的花原基分生组织数目显著不同,根据花原基分生组织的数量可判断尚未从叶片基部露出的幼嫩花序性别。  相似文献   

12.
李建科  张兰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632-2636
 【目的】比较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浆蜂)与原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原种意大利蜜蜂)工蜂卵期3 d发育阶段蛋白质组。【方法】采用双向电泳的方法比较两个蜂种卵期发育蛋白质组。【结果】结果显示,两个蜂种卵期3 d所得6张胶图检测到的蛋白点均具有相同的分子量与等电点范围,分子量范围为11.00~94.00 kD,等电点范围为3.40~8.60。在工蜂卵3 d的发育过程中,浆蜂分别检测到502、523和516个蛋白点,而原种意大利蜜蜂分别检测到349、361和354个蛋白点。同时,卵期3天发育过程中,两个蜂种分别检测到180、151和197个共有的表达蛋白。此外,浆蜂还检测到322、372和319个特有蛋白,而原种意大利蜜蜂也分别检测到169、210、157个特有蛋白,这些蛋白90%以上都是低表达量蛋白。【结论】在工蜂胚胎发育过程中,浆蜂有更多的基因参与表达调控,特有蛋白可能与调节王浆产量相关的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与芦笋性别分化相关的蛋白,为揭示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芦笋雌株、雄株、雄性两性株两性分化期的花蕾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结果】通过双向电泳3次重复试验发现,雌、雄花蕾相比,雄花蕾特异蛋白点25个,上调蛋白点5个;雌花蕾特异蛋白点13个,上调蛋白点12个;雄性两性花蕾与雄花蕾相比,特异蛋白点19个,上调蛋白点8个。经过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雄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6个,包括1个促进α淀粉酶合成的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 P);3个参与糖代谢的蛋白,分别为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1个与质体相关的脂连接蛋白PAP fibrillin和1个未知功能的Os02g0634900蛋白;雄性两性花蕾和雌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16个,包括2个参与糖酵解过程的蛋白,即烯醇化酶1和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2个维持细胞结构的蛋白,即肌动蛋白亚型B和肌动蛋白;2个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即ATP合成酶CF1α亚基和ATP合成酶β亚基;2个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蛋白,即小GTP结合蛋白和GTP结合蛋白,1个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失活蛋白,1个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的蛋白,即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1个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蛋白,即核苷二磷酸激酶,1个脂质相关蛋白,1个与光合作用(光系统Ⅱ)有关的蛋白,即放氧增强蛋白1,1个允许离子、糖和氨基酸被动转运穿过外膜的蛋白,即细胞外膜孔道蛋白,2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即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和假想蛋白。【结论】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P)、PAP fibrillin和Os02g0634900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与芦笋雄性器官发育相关;烯醇化酶1、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肌动蛋白亚型B、肌动蛋白、ATP合成酶CF1α亚基、小GTP结合蛋白、GTP结合蛋白、核糖体失活蛋白、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脂质相关蛋白、放氧增强蛋白1、细胞外膜孔道蛋白和假想蛋白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ATP合成酶β亚基、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与芦笋雌性器官发育相关。放氧增强蛋白1和细胞外膜孔道蛋白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可能为雌性器官发育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14.
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卵期发育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对中国特有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工蜂的3 d卵期进行蛋白质组研究,以探明该蜂种卵期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一些特点。【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法对王浆高产蜜蜂工蜂卵期蛋白质组进行研究。【结果】卵期发育的3 d中,按顺序分别检测到160个、195个、176个蛋白,这些蛋白的分子量在17~80 kD之间,等电点范围在4.00~8.40之间。其中44个蛋白在3 d的卵期中均有表达,36%的共有蛋白随卵期发育呈上调趋势,而14%的共有蛋白随卵期发育呈下调趋势,另有39%的共有蛋白表达量在2日龄达到顶峰。结果还显示每天分别有89个、77个和80个特异的蛋白表达。除共有及特有蛋白外,还有24个蛋白在1日龄和2日龄表达而在3日龄关闭;49个蛋白在2日龄和3日龄表达而在1日龄关闭;仅有3个蛋白斑点是在2日龄关闭,而在1日龄和3日龄表达。【结论】卵期发育是一个动态有序的基因调控与表达过程,且发育第2天的卵蛋白表达最活跃;卵期3 d中共有的表达显示这些蛋白是调控王浆高产蜜蜂卵期发育必需的保守蛋白;不同阶段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说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需要特异的蛋白来调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组织匀浆、PBS缓冲液浸提从大鲵皮肤中提取蛋白质活性成分,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浸提物进行蛋白质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大鲵皮肤浸提液含有多种蛋白质活性成分,分子量分别约为68 kD、44 kD、30 kD、25 kD、20 kD和15 kD,根据分子量大小及其他两栖类研究结果,这些蛋白推测应与蛙皮抗菌肽蛋白(26 kD,32 kD)、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剂血清白蛋白(68 kD)、LPⅡ蛋白多肽(63 kD)、β-microseminoprotein蛋白(12 kD)、竞争性抑制剂(22 kD)以及serpin类不可逆抑制剂(50 kD)等为同类活性蛋白;大鲵不同部位皮肤蛋白质活性成分的表达有较大差异,其中腹部皮肤蛋白活性成分含量最高,背部次之,头部和尾部较低,头部和尾部皮肤蛋白活性物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麻疯树(Jatropha carcas L.)花性别分化、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特点。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麻疯树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官进行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麻疯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不同时期的花药和子房的石蜡切片。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雄花发育无须经历一个两性过程,雄花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成熟花粉粒为双核型;麻疯树雌花发育要经历一个两性花过程,在3枚心皮形成的同时,10枚雄蕊也形成;当心皮完全愈合后,雄蕊停止发育,最后退化;雌蕊心皮完全愈合后,胚囊开始发育;胚珠为倒生胚珠,具有珠心喙和珠孔塞;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  相似文献   

17.
苦瓜种子发育过程中水溶性蛋白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在果型和果色上具典型性的4个苦瓜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的可溶性蛋白提取物进行了SDS-PAGE和IEF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种苦瓜种子均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蛋白(14.4~116.0 kD),其中以分子量为27.6,47.4和43.4 kD的蛋白含量较高,有3种蛋白的分子量在30 kD左右,不同品种之间在小分子量蛋白的表达上有一定差异;所有品种种子均含有4种以上的碱性蛋白,但不同品种之间碱性蛋白的含量和积累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MYB基因家族,初步探索MYB基因家族与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盛花期(花冠已脱落)的‘北醇’葡萄两性花、‘520A’葡萄单雄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为试材,每个样本设置3组生物学重复,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从而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4个基因在不同性别花器官的基因组中均表达且VIT_14s0066g01090基因的表达量最高。VIT_13s0067g01630基因和VIT_12s0059g00700基因在‘520A’葡萄单雄花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北醇’葡萄两性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且在‘北醇’葡萄两性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VIT_19s0015g01280基因在‘1316C’葡萄花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北醇’葡萄两性花,与在‘520A’葡萄单雄花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通过系统进化树发现,VIT_19s0015g01280与AtMYB80聚为一支。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4个MYB基因均含有多个光响应调控元件、参与胚乳表达的顺式调控作用元件、与分生组织特定激活有关的顺式调控作用元件以及多种诱导响应元件等与性别分化相关的顺式元件。[结论]初步确定MYB基因家族部分基因参与调控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形成,是调控花器官性别分化的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房宇  李建科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793-3800
【目的】对原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1806)(意蜂)雄蜂的3 d卵期发育进行蛋白质组研究,以探明该蜂种雄蜂卵期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一些特点,从而揭示其发育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法对意蜂雄蜂卵期蛋白质组进行研究。【结果】3 d的卵期发育中,按顺序分别检测到200、242、233个蛋白,这些蛋白的分子量在12.42~169.60 kD,等电点为4.50~9.00。164个蛋白在3 d卵期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其中79 个蛋白在3 个日龄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7个共有蛋白表达量随卵期发育呈显著上调(P<0.05)趋势,而4个共有蛋白呈显著下调(P<0.05)趋势。同时卵期3 d分别有11、18和18个特异的蛋白表达。除共有及特有蛋白外,还有17个蛋白在第1 日龄和第2日龄表达而在第3 日龄关闭;43个蛋白在第2日龄和第3日龄表达而在第1日龄关闭;仅有8个蛋白在第2日龄关闭,而在第1日龄和第3日龄表达。【结论】结果初步表明意蜂雄蜂卵期发育过程中第2日龄蛋白表达最为活跃;卵期3 d所表达的共有蛋白,可能是调控意蜂雄蜂卵期发育所必需的保守蛋白,这些蛋白的表达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日龄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需要不同的特异性蛋白来调控。同时也表明雄蜂卵期发育较工蜂卵表达的保守蛋白更多,这将给蜜蜂的基因改良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4℃低温胁迫下,墨茄和紫星茄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热稳定蛋白质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钙处理可减缓下降幅度。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钙可诱导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其中,墨茄出现分子量为25kD、111kD、118kD的3种特异蛋白,紫星茄出现分子量为118kD和111kD的2种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