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6个杂种小麦的亲本品系组配成36个组合,对各组合亲本、正反交一代、二代和各回交后代的种子进行穗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一代种子均偏抗,但存在母性效应;杂交一代有一定的负向杂种优势,杂交二代的负向优势又强于杂交一代,以抗性材料作母本,再用抗性亲本回交,后代抗性更高;穗发芽抗性受部分显性基因控制,而很少受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在核基因相同条件下,A型细胞质和T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为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的检测提供科学的抽样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和最佳抽样量,以达到既能真实反映田间实际发生的基因漂移频率,又能节省检测时间和经济成本。[方法]把同种常规水稻的红墨水染色种子与非红墨水染色种子按照混杂比为2.5%、1.25%、0.8%、0.625%、0.5%、0.4%、0.3%、0.2%、0.1%、0.05%、0.025%共11个比例充分混合,通过模拟转基因水稻向花粉受体(非转基因栽培水稻、普通野生稻和杂草稻)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确定抽样方法;以抽样得到的混杂比与实际混杂比的偏离系数小于0.05为标准,研究抗性基因漂移频率为0.025%~0.5%时的最佳抽样量。[结果]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随机分布;在混杂比为0.025%时,最佳检测量为40 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05%和0.1%时,最佳检测量为30 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2%、0.3%和0.5%时,最佳检测量为20 000粒种子。[结论]在检测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应采取随机抽样法抽样。根据本研究获得的不同混杂比下的最佳抽样量,建议在检测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可先检测2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若得到的漂移频率大于0.2%,则不需要增加花粉受体种子的检测量;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2%,则需再检测1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这时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大于0.05%,则不需要增加检测量;若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05%,还需再检测1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抗咪唑乙烟酸水稻,进行了水稻种子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筛选浓度,应用紫外线、叠氮化钠及复合诱变对种子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表明:抗性筛选的适宜药剂浓度为0.3mL·L~(-1);在此浓度下,经75W紫外灯照射1,2,3h的种子未筛选出抗性植株;种子经不同浓度、时间NaN_3处理后筛选出抗性植株,以NaN_3诱变剂量为8mmol·h·L~(-1)(4mmol·L~(-1)×2h)抗性比率最高,出苗率为7.14%;相比NaN_3诱变,复合诱变的种子并没有显著不同.将筛选出的植株苗期喷5mL·L~(-1)眯唑乙烟酸,筛选出4株对眯唑乙烟酸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春大豆收获前后种子劣变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芳  王丽群  田鑫  顾卫红  麻浩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637-2647
 中国南方春大豆种子易劣变,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粒用型和菜用型大豆生产的重大障碍。【目的】对中国南方春大豆种质种子劣变抗性的鉴定筛选可获得抗性种质,从而为劣变抗性机理研究、遗传育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奠定种质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甲醇胁迫法和温箱蚀化法对92份中国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进行收获前和收获后种子劣变的鉴定。【结果】经筛选鉴定获得收获前种子劣变(田间劣变)相对较抗种质(发芽率≥80.00%、活力指数≥2.64和简易活力指数≥8.61)3个,收获后种子劣变较抗(耐贮藏)种质(发芽率≥80.00%、活力指数≥1.00和简易活力指数≥7.03)3个,双抗种质1个以及双不抗种质1个。【结论】中国南方春大豆种质收获前种子劣变抗性大于收获后种子劣变抗性,而且资源中收获前种子劣变抗性种质更为丰富;与种子活力和劣变性相关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等指标间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宜联合采用活力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和发芽率作为种质种子劣变评价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番茄叶霉病菌不同菌株产生的糖蛋白毒素粗提物对番茄和茄子种子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而对黄瓜作用很小;敏感菌株对种子的萌发抑制率大于抗性菌株,并且抗性水平越高,差别越大;而对于胚芽和胚根,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没有明显的差别,毒素对胚芽的生长抑制率大于对胚根的生长抑制率。  相似文献   

6.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油菜田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对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R- methyl)的抗药性及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水平。【方法】利用种子生物测定法和整株测定法测定了江苏、安徽11个点油菜田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并用同样方法进行了相关药剂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相符。种子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江苏句容点日本看麦娘对此药剂的相对抗性倍数达61.13,整株测定结果为1 331.68,说明句容点的日本看麦娘对此药剂已产生明显抗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显示,日本看麦娘对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aryloxyphenoxypropionates,简称AOPP)其它药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水平依次为精吡氟禾草灵>精喹禾灵>精噁唑禾草灵;对具相同作用靶标的环已烯酮类(cyclohexanediones,简称CHD)除草剂烯禾啶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室内测定结果与田间实际反映情况相吻合。【结论】种子生物测定法可作为杂草抗性水平测定的方法之一。油菜田日本看麦娘对AOPP类高效氟吡甲禾灵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句容点抗性最高,对同类产品精吡氟禾草灵的交互抗性水平也最高;对与AOPP类除草剂具有不同结构、相同作用机制的CHD类烯禾啶交互抗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3~2015年的田间调查以及不同药剂、不同方法、不同浸种时间进行种子处理试验示范结果,分析了近年来机插秧恶苗病重发原因与症状特点,并提出了控制对策。重发原因包括:病田留种普遍,种子带菌量大;秧田覆膜育秧,病菌侵染有利;常用药抗性高,浸种防病效果差。控制对策包括:选用无病田留种,减少种子带菌量;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淘汰抗性咪鲜胺,推广应用高效药;提倡药剂交替使用,延缓病菌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杜仲下胚轴遗传转化效率,本研究以杜仲种子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AA浓度、种子切割方式及光照强度对杜仲萌发及下胚轴直径和长度的影响;获得筛选标记草铵膦用于杜仲遗传转化的适宜浓度,并对杜仲抗性芽生根方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AA(0.5 mg/L),正中横切,暗培养15 d,能有效的促进杜仲种子萌发及下胚轴的生长。本试验条件下杜仲种子萌发率可达95%,下胚轴直径1.21 mm,长度22.5 mm;以0.25 mg/L的草铵膦能够对杜仲转基因抗性芽进行有效筛选;成功获得转EuABP2基因表达的杜仲转基因植株12株。  相似文献   

9.
以冀中南麦区主推的1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穗发芽的抗性因品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邯麦13、石新828、邯麦17,抗穗发芽能力综合表现突出;济麦22、邯麦15、邯6172穗发芽抗性较为突出;邢麦6、邢麦7、观35、冀麦585,对穗发芽有一定的抗性;石家庄8号、石麦15、石4185穗发芽种子所占比率在50%左右,穗发芽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两种抗性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子培养皿滤纸法和盆钵土培法分别对广东省14个稗草生态型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性趋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丁草胺,两种抗性检测方法测定出的抗性水平相差最大的两种稗草生态型均是惠州龙门和佛冈烟岭,说明种子培养皿滤纸法可以作为检测稗草对丁草胺抗性程度的快速便捷方法之一;而对于二氯喹啉酸,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不一致,故仍需采用整株茎叶喷雾法检测稗草对其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因枪法获得可遗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植株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利用基因枪转化系统,将含有由CaMV35S启动子启动的bar基因的转化质粒pCB1导入水稻幼胚,经筛选、再生得到3株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植株。经PCR及Southern分析,在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均检测到了bar基因的整合;经RNA点杂交分析,检测到了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RNA水平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JY119-2的总计321株T#-1代自交后代中,有274株表现出除草剂抗性,47株敏感。从该274株抗性植株中随机选取8株进行Southern分析,结果均检测到了bar基因的整合,表明bar基因已遗传到了T#-1代植株中。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2”抗除草剂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基因枪法对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 2”进行了bar基因的遗传转化 ,共获得可育的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株系 6个。PCR检测结果表明 ,抗性转基因植株表现为阳性 ,而非转化的对照表现为阴性 ,证明T0 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整合有bar基因。转基因植株的抗性能遗传至后代 ,在T1 代中观察到了抗、感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5.
油菜雄性不育基因工程植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含有抗除草剂溴苯腈与雄性不育嵌合基因、抗除草剂溴苯腈与育性恢复嵌合基因转化油菜下胚轴组织,分化再生获得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和育性恢复植株。用除草剂溴苯腈对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和育性恢复植株进行抗性鉴定,抗性可达10-3mol/L。再以抗溴苯腈基因为探针分别对其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杂交结果均为阳性。对两种植株花器解剖表明,雄性不育植株的花丝明显比花柱短,花粉少,育性恢复植株与正常植株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以2个水稻品种J59和B9363及其转Bar基因株系TR5、TR6为材料,研究了除草剂Basta不同喷施浓度、喷施剂量及喷施时间对转基因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asta浓度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水稻叶绿素含量影响差异较大,喷施剂量和不同施药时期对其影响次之。在两叶期喷施标准浓度(3.2 g/L)Bas- ta,2个转基因株系TR5和TR6均表现良好的耐药性,在三叶一心期,TR5的耐药性好于TR6。  相似文献   

17.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导入水稻获得可遗传的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水稻品系“E32” ,获得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表明 ,转基因植株能充分表达对Basta除草剂的抗性 ;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PCR分析 ,证实bar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 ,bar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 ,并在T3 代开始分离出抗性一致的稳定株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bar基因导入恢复系提高杂交稻纯度的尝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利用基因枪轰击水稻京引119未成熟胚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B-119,经连续自交至T#-5代仍可稳定保持对Basta的抗性。采用人工杂交、回交转育等途径也可将转基因植株的bar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使用bar基因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秧苗期喷施0.25%Basta药剂,可以有效清除混杂在杂交稻中的假杂交种,从而保证大田生产的纯度。研究结果对于拓宽杂交稻特别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的应用范围,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疆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e Kar.et Kir.)遗传转化中除草剂Basta的筛选压。[方法]用新疆雪莲愈伤组织或再生苗转接于含不同浓度Basta培养基上,观察其存活状况。[结果]浓度为2~12 mg/L的Basta对雪莲愈伤组织或再生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Basta可以作为新疆雪莲遗传转化体的一种有效筛选剂,筛选压设为4~5 mg/L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Bt水稻的抗虫性鉴定及转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Basta抗性选择技术快速检测Bt转基因水稻及杂交后代群体单株。试验表明 ,阳性单株在室内和田间有良好的抗螟虫性能 ;在杂交后代中抗除草剂bar基因和目的基因cryIA(b)紧密连锁与协同表达 ;外源基因在F2和BC1群体中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 ;应用杂交、回交育种方法将抗虫基因转育到推广品种中是可行的。本研究为进一步选育双价抗虫和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