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分别是影响肉鸡肌肉生长的第1-3必需氨基酸。为探讨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对肉鸡肌肉生长的潜在影响,本试验采用三因素旋转中心组合设计,研究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互作关系并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获得最佳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产量的适宜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比例。试验选择360只3日龄肉鸡,分为15个处理组,除第9组含18个重复以外其余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饲粮可消化蛋氨酸(0.416%~0.584%)、赖氨酸(0.881%~1.319%)和苏氨酸(0.532%~0.868%)分别设5个水平。试验期为3-16日龄。研究发现,饲粮可消化必需氨基酸显著影响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产量(P0.05),可消化赖氨酸对其胸肌产量的影响是可消化苏氨酸的3倍,可消化蛋氨酸和赖氨酸对肉雏鸡胸肌产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腿肌产量方面,可消化苏氨酸的效应显著高于可消化蛋氨酸和赖氨酸(P0.05),可消化苏氨酸和蛋氨酸之间存在最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获得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二阶模型。Canonical分析表明,胴体组成的驻点是一个鞍点,因此采用岭脊分析可分别获得每个最佳的可消化必需氨基酸水平。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岭脊分析发现,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5%和0.76%获得最大胸肌产量,其可消化蛋氨酸、苏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的理想氨基酸比例分别为55%和72%;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9%和0.70%获得最大腿肌产量,其可消化蛋氨酸、苏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的理想氨基酸比例分别为53%和64%。敏感性分析发现,饲粮赖氨酸和苏氨酸分别对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二阶模型最为重要。总之,提供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5%和0.76%可获得最佳的肉仔鸡胸肌产量并保证了最佳的腿肌产量,其较高的可消化蛋氨酸和苏氨酸理想氨基酸比例表明蛋氨酸和苏氨酸对胸肌的生长比腿肌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1日龄AA公雏,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2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实行单笼饲养。试验采用2因子(代谢能和赖氨酸)×2水平(低于和高于对照组)随机区组设计,设1个对照组(代谢能参照NRC,1994),2个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97、13.81MJ/kg;2个赖氨酸水平0~3周龄分别为1.0%、1.2%,4~6周龄分别为0.9%、1.1%,对照组代谢能水平0~6周龄为13.39MJ/kg,赖氨酸水平0~3周龄为1.1%,4~6周龄为1.0%。42日龄屠宰,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代谢能水平从12.97MJ/kg提高到13.81MJ/kg,肉鸡平均体重增加12.67%,饲料转化率升高7%(P<0.01);日粮赖氨酸水平提高20%,体重显著增加12.38%(P<0.05),饲料转化率升高3.84%(P<0.01);日粮代谢能和赖氨酸对饲料转化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②随着代谢能水平的提高,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相应提高,高能组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5),赖氨酸水平对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胸肌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与低赖氨酸组相比,高赖氨酸日粮组肉鸡屠体重增加12.33%、全净膛重增加12.62%、胸肌重增加28.53%、胸肌率提高3.11%,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肉鸡腹脂重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③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3.81MJ/kg,赖氨酸水平0~3周龄为1.2%、4~6周龄为1.1%时AA肉鸡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与实际生产中应用的NRC(1994)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相比,AA肉鸡多赢利1.44元/只。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测定日粮赖氨酸水平对1~21日龄AA肉鸡生长性能、主要组织器官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二次曲线模型估测其赖氨酸的需要量。将720只1日龄AA肉仔鸡雏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6个组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60%、0.80%、1.00%、1.20%、1.30%、1.40%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周。结果:饲喂赖氨酸水平为1.00%和1.20%日粮的肉鸡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赖氨酸水平为1.00%的肉鸡胸肌率极显著大于低赖氨酸组(P0.01),但与高赖氨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1.00%组的胸腺、肝脏等器官重量极显著大于其他组(P0.01);赖氨酸水平对肉仔鸡血清中的白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具有显著影响(P0.05)。分别以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和胸腺指数为目标性状,通过二次模型估测得到1~21日龄AA肉鸡日粮赖氨酸的适宜水平分别为:1.160%、1.106%、1.181%、1.126%,平均为1.14%。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不同消化能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2×3因子设计,以消化能(3500 kcal/kg 与3400 kcal/kg)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1.10%、1.25%和1.40%)为两个主效应.选用288头23日龄断奶健康的杜X长X大三元杂交仔猪[初始体重(6.64±0.39)kg],公母各半,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低消化能水平相比,高消化能组显著提高了仔猪日增重(4.6%)和饲料转化率(8.9%)(P<0.01),降低了日采食量(5%)(P<0.01).日粮消化能水平对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粮赖氨酸水平的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也相应提高(P=0.04).高赖氨酸比低赖氨酸组日增重提高12.4%,饲料转化率也提高5.3%(P<0.01).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日采食量和腹泻率影响并不显著.消化能与赖氨酸互作对试验猪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及腹泻率交互作用不明显.综合考虑,日粮消化能水平为3500 kcal/kg,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1.25%时,断奶仔猪发挥最大的生长性能,日增重最大,饲料转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15.33±2.10)kg健康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分为6个处理,采用6×6双拉丁方设计,研究低蛋白日粮条件下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氮平衡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日粮包括1个高蛋白对照组(粗蛋白水平为18%,标准可消化赖氨酸0.83%)和5个低蛋白处理组(粗蛋白水平为14%,标准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3%、0.73%、0.83%、0.93%和1.03%)。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4%后,生长猪的氮排放量显著降低(P<0.01),氮沉积率和生物学价值随着日粮赖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线性上升(P<0.01);日粮粗蛋白和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并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日粮标准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氮平衡和生长性能这两方面的影响,当日粮粗蛋白水平较《猪饲养标准》(2004)的推荐标准降低4%时,15~40kg生长猪最适日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93%~1.03%。  相似文献   

6.
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能量和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消化能(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true digestible Lys)含量对初产母猪妊娠前期(配种~妊娠第84天)生产性能、妊娠物组成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得出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能量和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采取二因子(DE和true digestible Lys)4水平饱和D-最优同归设计,选取7~8月龄、体重为(123.26±5.69)kg的渝荣Ⅰ号CB系后备母猪36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栏限喂饲养,分别饲以6种不同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日粮,试验期84 d.试验结果显示:母猪妊娠前期,随着DE水平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提高,母体增重有增加的趋势;提高DE水平显著降低母猪妊娠第84天时的活仔数(P<0.05),极显著地提高了死胎和木乃伊数(P<0.01);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不会影响妊娠物总重以及胎儿、胎盘和子宫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的含量(P>0.05);妊娠前期母猪血清中孕酮含量随DE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胰岛素含量随DE水平的提高而增加,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不会对血清中促黄体素的浓度产生影响(P>0.05).研究结果提示:为提高初产母猪的窝重,妊娠前期日粮中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的推荐含量为12.50 MJ/kg和0.69%.  相似文献   

7.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高温时不同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和粪氮排泄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蛋白质水平为18%和15.5%,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93%、0.85%和0.83%,共六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泌乳母猪。试验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5%,不影响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皮质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显著减少粪氮排泄量(P0.05)。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93%相比,泌乳母猪日粮可消化赖氨水平为0.83%时,能显著提高哺乳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P0.05),显著减少粪氮排泄量(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与高蛋白质(前期23%,后期2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母分饲肉鸡生长性能和腿部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性别)×2(饲养密度)×3(饲粮代谢能水平)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日龄罗斯308(Ross 308)肉鸡公雏1 872只和母雏2 160只,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设高、低2个饲养密度,以出栏体重计,分别为42[高饲养密度(HSD),16公/m2或18母/m2]和26 kg/m2[低饲养密度(LSD),10公/m2或12母/m2]。试验饲粮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35日龄)2个阶段配制,饲粮代谢能设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高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81和13.23 MJ/kg,中代谢能(M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8和12.60 MJ/kg,低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5和11.97 MJ/kg。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1~21日龄时,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平均日增重的增加幅度和料重比的降低幅度均小于LSD组;22~35日龄时结果正好相反。性别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公鸡平均日采食量的降低幅度大于母鸡。2)HSD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率(P0.01),母鸡的胸肌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腿肌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LSD组肉鸡的腿肌率降低,而HSD组基本不变。3)高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P0.01),公鸡的步态评分和脚垫损伤评分显著高于母鸡(P0.05),垫料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脚垫损伤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LSD组。以上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35日龄前,公鸡比母鸡的空间需求更高;提高高蛋白质饲粮的代谢能水平可以缓解HSD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脚垫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比例高赖氨酸水稻替代玉米对肉用仔鸡生产、屠宰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50只1日龄AA肉鸡,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分为前期(0~21d)和后期(22~42 d)两个阶段饲养.对照组采用玉米一豆粕型日粮;试验组分别为高赖氨酸水稻替代40%、100%玉米组,分别在21日龄、42日龄测定各组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高赖氨酸水稻替代40%玉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赖氨酸水稻替代100%玉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高赖氨酸水稻替代40%玉米组和替代100%玉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前期试验组胸肌率有显著提高(P<0.05),全净膛率、腿肌率、腹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后期腿肌率有显著提高(P<0.05),全净膛率、腿肌率、腹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前期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液指标除碱性磷酸酶含量和总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后期对照组和试验组各个血液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赖氨酸水稻部分或完全代替玉米饲养肉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赖氨酸水平饲粮对肉鸡后期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部分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赖氨酸需要量。选取22日龄AA肉鸡7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6个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50%、0.70%、0.90%、1.10%、1.30%、1.60%。结果表明:(1)不同赖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0.90%赖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不同赖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AA肉鸡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3)不同赖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AA肉鸡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肝脏指数、腺胃指数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法氏囊指数、胰腺指数、心脏指数、肌胃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90%时,22~42日龄AA肉鸡的生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3.8~8kg断奶仔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60头14日龄的三元杂交[杜×(大×长)]断奶仔猪 ,研究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Lys,1.05 %、1.15 %、1.25 %、1.35 %、1.45 %、1.55 %)对3.8~8kg 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饲粮赖氨酸水平升高 ,仔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降低(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 ,但Lys1.45 %组和1.55 %组仔猪生产性能很相近(P>0.05)。以上结果表明 ,满足3.8~8kg 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的总赖氨酸需要量为1.45 %。以回—直肠吻合术猪测定基础饲粮各种饲料的赖氨酸的回肠消化率 ,计算出表观可消化和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1.30 %和1.38 %。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实测玉米、豆粕原料净能(NE)值以及真可消化赖氨酸(TDLys),旨在研究1~21日龄黄羽肉鸡NE需要量以及适宜的TDLys:NE.基础饲粮及试验饲粮NE值测定采用析因法,沉积净能测定采用比较屠宰法,维持净能(NEm)测定采用饥饿法结合比较屠宰法,而原料NE值最后依据顶替套算公式计算所得.饲养试验选用1日龄的黄羽肉公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采用3×3因子设计,NE水平分别为8.268、8.686、9.104 MJ/kg,TDLys水平分别为0.89%、0.99%、1.09%,即低、中、高3个水平.测得的玉米和豆粕的NE值分别为11.229、7.041 MJ/kg DM.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中能组黄羽肉鸡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和氮沉积、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低能组(P<0.05或P<0.01),与高能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能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极显著低于高能组(P<0.01);2)TDLys水平对ADG影响不显著(P>0.05),中赖氨酸组ADG最高;高赖氨酸组F/G和单位增重所需NE值都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但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3)TDLys与NE对F/G、单位增重所需NE值、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和氮沉积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其中中能中赖氨酸组ADG和F/G、氮沉积与高能高赖氨酸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能中赖氨酸组氮利用率最高,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最低.因此,欲获得最佳生产性能,1~21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NE值和TDLys:NE分别为8.686 MJ/kg、1.140 g/MJ.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3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肉质性状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367.66±1.12)g]、健康的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480只,随机分为3个试验处理:网上平养、室内地面平养及半舍饲(即连接有户外运动场的室内地面平养),后两者以稻草作为垫料.每个处理设4栏,每栏为1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至49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在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半舍饲肉鸡死亡率和料重比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网上平养肉鸡(P<0.05);2)半舍饲肉鸡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处理的肉鸡(P<0.05),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肉鸡(P<0.05),胸肌肌纤维直径在3种饲养方式的肉鸡中最大,其次为室内地面平养肉鸡、网上平养肉鸡(P<0.05),肌纤维密度则与此相反(P<0.01);3种饲养方式对肉鸡胸肌pH、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及肌苷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从以上结果可知,在3种饲养方式中.半舍饲肉鸡生产性能较低,同时腹脂率减少,胸肌肌纤维较粗,肉质较坚韧.  相似文献   

15.
选用1日龄公母混合樱桃谷肉仔鸭240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鸭。试验采用2×2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代谢能(ME)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及互作效应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和胴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19日龄,代谢能水平对料肉比影响显著(P<0.05),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料肉比、日增重和19日龄体重影响显著(P<0.05);20~32日龄,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32日龄体重影响显著(P<0.05);33~45日龄,代谢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交互作用对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代谢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以及交互作用对肉鸭胴体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评定1~21日龄雄性肉鸡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1日龄雄性商品代肉雏鸡,饲喂由玉米-豆粕-棉粕-玉米蛋白粉构成的基础日粮(色氨酸含量为0.170%),添加不同水平L-色氨酸后,测定1~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血液代谢、肝脏功能指标,21~25日龄肉鸡氨基酸表观粪消化率和表观回肠消化率,计算1~21日龄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日粮色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1~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P0.01),采食量、增重和饲料增重比与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水平呈现二次曲线关系(P0.01);1~21日龄雄性肉鸡获得最大增重和最小饲料增重比的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174%(70.95 mg/d)和0.186%(78.69 mg/d);日粮色氨酸水平与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和尿酸呈现二次曲线关系,日粮色氨酸水平线性提高肝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5),线性降低肝脏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结果显示,提高日粮色氨酸水平有助于提高肝脏功能,1~21日龄肉鸡获得最大增重和最小饲料增重比的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174%(70.95 mg/d)和0.186%(78.69 mg/d)。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冬毛生长期银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性状的影响。选取70只120日龄、平均体重为(5 973±94)g的健康雄性银狐,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银狐。采用二因子试验设计,赖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蛋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基础饲粮中赖氨酸含量为1.15%,蛋氨酸含量为0.66%。试验期51 d。结果表明:1)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冬毛期银狐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营养物质采食量、排出量及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营养物质采食量、蛋白质排出量及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排出量及脂肪消化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饲粮蛋氨酸水平仅对干物质排出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3)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血清总氨基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总氨基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4)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毛皮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赖氨酸或蛋氨酸水平对毛皮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从降低饲养成本和减少排放角度考虑,冬毛期银狐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赖氨酸(实际含量1.65%)和0.25%蛋氨酸(实际含量0.91%)对银狐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大蒜素作为促生长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白羽肉鸡25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4只(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2%和4%大蒜素,试验共进行42d,分析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结果:日粮添加2%大蒜素显著提高肉鸡采食量、体增重、末重及饲料转化率(P<0.05)。各组日粮对肉鸡的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2%大蒜素组胸肌重量最高(P<0.05),而4%大蒜素组胸肌重最低(P<0.05)。大蒜素组对肉鸡法氏囊和胸腺重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和4%大蒜素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脾脏重量(P<0.05)。日粮大蒜素添加水平对肉鸡血液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占比、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肉鸡饲喂添加2%大蒜素日粮生长性能参数最好,而4%大蒜素组最低,因此,肉鸡日粮中大蒜素适宜添加水平为2%。  相似文献   

19.
红豆杉对肉鸡生产性能、肉质性状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红豆杉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肉质性状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以确定红豆杉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肉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3%红豆杉干粉,试验期67 d。结果表明:饲喂红豆杉前期(1~30 d),3%红豆杉极显著降低了肉鸡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P0.01);但在后期(31~60 d),1%、3%红豆杉显著提高了肉鸡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P0.05);从整个试验期来看,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随红豆杉添加剂量的增加分别呈升高、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随红豆杉添加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红豆杉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肌系水力(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胸肌胆固醇含量,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红豆杉干粉可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肉质性状,降低血清、肝脏及胸肌胆固醇含量。本试验条件下,红豆杉3%添加水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1~21日龄雌性肉仔鸡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及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肉仔鸡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1日龄雌性商品代肉雏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采用含0.170%色氨酸的玉米-豆粕-玉米蛋白粉型基础饲粮,分别在其中添加0、0.021%、0.042%、0.063%和0.084%晶体L-色氨酸,使饲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70%、0.191%、0.213%、0.234%和0.248%。测定1~21日龄肉仔鸡生产性能、胸肌品质、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21~25日龄肉仔鸡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表观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饲粮色氨酸水平显著影响1~21日龄肉仔鸡采食量及增重(P<0.05),采食量及增重与饲粮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水平呈现二次曲线关系(P<0.05)。1~21日龄肉仔鸡获得最大增重的饲粮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水平为0.176%,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摄入量为68.15 mg/d。与饲粮色氨酸水平0.170%相比,饲粮色氨酸水平0.213%及0.248%可显著降低肉仔鸡胸肌丙二醛含量、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饲粮色氨酸水平0.248%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屠宰后45 min胸肌pH、肠道总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A浓度(P<0.05)。由此可知,1~21日龄雌性肉仔鸡获得最大增重的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为0.176%(68.15 mg/d)。提高饲粮色氨酸水平可减轻肉仔鸡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屠宰后肉仔鸡胸肌酸度,改善肉仔鸡肠道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