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茵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lO.、5×107 cfu/mL,剂量0.1 mL/尾)、灌喂(4×106 cfu/mL,0.5 mL/尾)和创伤浸泡(4.7×105 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和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l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2.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nzoa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为抗原,从免疫家兔体内获得高免疫血清,建立快速检测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的间接ELISA技术。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7个/mL和1:20000;最低检测菌浓度为10^4个/mL;抗血清与其他细菌标准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优化后检测了19尾人工感染出血性败血症并发病的大菱鲆和19尾健康的大菱鲆,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9.5%和的10.5%。同时在间接ELISA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竞争ELISA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0^7个/mL,兔抗血清的工作浓度为1:20000,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0,可测最适范围为2&#215;10^5~2&#215;10^8个/mL,最低检测菌浓度为2&#215;10^5个/mL,得到回归方程y=-0.3811x+2.2335,R^2=0.992。  相似文献   

3.
实验使用自来水双层检测法与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的保护液、保藏温度和保藏载体的选择对蛭弧菌长期保藏的影响,以及对优化保藏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并且对保藏期限内宿主菌的存活情况与蛭弧菌的存活情况的相互影响做了首次的报道。结果表明:以1/100NB等低营养液体为保护液、琼脂为载体、加入适量宿主菌于4qc,蛭弧菌保存可达2年以上,保存期内蛭弧菌的复苏率和出斑数目较对照组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P〈0.01)。宿主菌与蛭弧菌浓度在保藏期内呈下降趋势,在宿主菌浓度下降到10^6 cfu/mL之前,蛭弧菌浓度下降至10^3 pfu/mL;在宿主菌的浓度下降到10^4 cfu/mL之后,蛭弧菌的数目下降至1.0&#215;10^2 pfu/mL。实验结束时,二元保藏中宿主菌/蛭弧菌浓度比保持在10^4/10^2。  相似文献   

4.
以溶藻弧菌外膜蛋白为模式抗原,制备其ISCOMs,免疫大黄鱼,进行安全和免疫力试验测定,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安全、纯净;免疫组菌体凝集效价比对照组高,但免疫组个体间有差异,而免疫组的血清ELIS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试验组(O.3&#215;10^7个&#183;尾^-1)存活率可达100%,对照组(0.3&#215;10^7个&#183;尾^-1)存活率为20%;试验表明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安全,免疫大黄鱼后可产生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5.
噬菌蛭弧菌BDF-H16长期简易保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使用自来水双层检测法与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的保护液、保藏温度和保藏载体的选择对蛭弧菌长期保藏的影响,以及对优化保藏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并且对保藏期限内宿主菌的存活情况与蛭弧菌的存活情况的相互影响做了首次的报道。结果表明:以1/100NB等低营养液体为保护液、琼脂为载体、加入适量宿主菌于4qc,蛭弧菌保存可达2年以上,保存期内蛭弧菌的复苏率和出斑数目较对照组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P〈0.01)。宿主菌与蛭弧菌浓度在保藏期内呈下降趋势,在宿主菌浓度下降到10^6 cfu/mL之前,蛭弧菌浓度下降至10^3 pfu/mL;在宿主菌的浓度下降到10^4 cfu/mL之后,蛭弧菌的数目下降至1.0&#215;10^2 pfu/mL。实验结束时,二元保藏中宿主菌/蛭弧菌浓度比保持在10^4/10^2。  相似文献   

6.
几种糖业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几种糖业有机物料(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和酒精废液)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8次采样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酒精废液、对照(不加物料)处理的细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75&#215;10^6、8.01&#215;10^6、11.99&#215;10^6、59.55&#215;10^6、14.3&#215;10^6、1.09&#215;10^6个/g干土,放线茵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6&#215;10^6、1.138&#215;10^6、1.096&#215;10^6、6.349&#215;10^6、3.433&#215;10^6、0.185&#215;10^6个/g干土,真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3&#215;10^6、2.312&#215;10^6、2.015&#215;10^6、1.973&#215;10^6、0.487&#215;10^6、0.069&#215;10^6个/g干土。说明糖业有机物料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相比,施用糖厂有机废料(滤泥或酒精废液)能使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而对真菌的影响则以蔗根和宿根蔗头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215;1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215;10^4ind/m^2,每日2次投喂时的饵料密度应控制在20&#215;10^4ind/mL。  相似文献   

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的甲萘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介质中硫酸铈与甲萘威作用,有微弱的发光现象,基于罗丹明B对该发光反应有明显的增敏效果,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甲萘威的简便快捷灵敏的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6&#215;10^-9mol/L,线性范围是2.0&#215;10^6~1.0&#215;^10^-4~mol/L。对1.0&#215;10^-5mol/L的甲萘威进行了11次连续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对饮用水源中甲萘威的测定,回收率为95.4%~104.0%,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215;1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215;10^4ind/m^2,每日2次投喂时的饵料密度应控制在20&#215;10^4ind/mL。  相似文献   

10.
江云  龚兰  夏晴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4-194
1病例 患者,女,40岁,因“腹胀、纳差、肝功能异常”来诊。有血吸虫病史。化验检查:直接胆红素28.3μmol/L,间接胆红素40.8μmol/L,总胆红素69.1μmol/L,总蛋白54.7g/L,白蛋白27.3g/L,A/G比例1.0,白细胞2.08&#215;10^9/L,红细胞2.36&#215;10^12/L,血小板28.6&#215;10^9/L。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主要研究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对异育银鲫鱼种血液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600尾异育银鲫鱼种,随机分成9个试验组,一个对照组,每组设一平行。试验组在水中添加不同浓度(5&#215;10^8、5&#215;10^9、5&#215;10^10 CFU/m^3)的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及两种菌1:1的混合制剂,饲养49d后,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数目、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等各项免疫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及其1:1的混合制剂均能提高异育银鲫鱼种血液中白细胞的免疫机能,其中混合制剂作用效果最佳,其次芽孢杆菌,效果最差的是光合细菌,且在5&#215;10^8、5&#215;10^9、5&#215;10^10 CFU/m^3。浓度范围内,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效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生防菌sf-628对油菜菌核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高效菌株,利用不同剂量的N^+对sf-628进行离子注入诱变。经过初筛、复筛和定量筛选,从500个诱变处理的菌株得到10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sf-628提高15%以上的突变菌株。对筛选出的高效菌株进行室内抑菌和盆栽防病测定,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拮抗菌sf-628的最适剂量为100—150&#215;5.3&#215;10^13N^+/cm^2;突变菌株的拮抗能力比sf-628提高了18.5%-41.7%;防病效果比sf-628提高了1.14%-14.80%。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主要研究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对异育银鲫鱼种血液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600尾异育银鲫鱼种,随机分成9个试验组,一个对照组,每组设一平行。试验组在水中添加不同浓度(5&#215;10^8、5&#215;10^9、5&#215;10^10 CFU/m^3)的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及两种菌1:1的混合制剂,饲养49d后,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数目、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等各项免疫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及其1:1的混合制剂均能提高异育银鲫鱼种血液中白细胞的免疫机能,其中混合制剂作用效果最佳,其次芽孢杆菌,效果最差的是光合细菌,且在5&#215;10^8、5&#215;10^9、5&#215;10^10 CFU/m^3。浓度范围内,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效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针对白色念珠菌,根据白色念珠菌ITS1-ITS2部分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检测方法。试验表明,本方法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25&#215;10^3CFU/mL,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猪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及气载葡萄球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Andersen-6空气微生物收集器,选用血-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采样介质,对两个不同猪场8个猪舍环境空气中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总数进行了检测,并对葡萄球菌的菌群组成进行了分析,评价气载需氧菌和气载葡萄球菌对猪舍环境的污染及对饲养人员健康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2个猪场气载需氧菌的浓度分别为2.87&#215;10^4、12.65&#215;10^4CFU/m^2,葡萄球菌的浓度分别为1.94&#215;10^4、5.74&#215;10^4CFU/m^3。猪舍空气中葡萄球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猪葡萄球菌、木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占葡萄球菌总浓度的24%和27%,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从葡萄球菌菌在Andersen-6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层级上的分布规律来看,主要分布在B—E级(36.9%),气溶胶颗粒直径在0.2—6μm之间,可以进入到人、畜的气管、支气管,甚至细支气管,对养殖人员和动物呼吸道存在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获得更为有效的水稻纹枯病化学防治药剂,使用30%苯醚甲环唑&#183;丙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30%苯醚甲环唑&#183;丙环唑乳油225mL/hm^2、300mL/hm^2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6.69%与71.37%,分别比清水对照增产10.4^和12.4%,与对照药剂井冈霉素的平均防效(71.52%)及增产率(13.1%)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可作为水稻纹枯病防治中的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17.
养殖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从全身弥漫性出血合并腹水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腹水、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编号为L-49231、L-59231、L-59232。选用L-49231菌,通过注射、浸泡和灌喂3种途径分别对两种规格(全长(12±2)cm,体重(30±2)g;全长(18±2)cm,体重(125±5)g)的养殖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此菌可经上述3种途径造成该病的发生,注射和浸泡方式的感染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100%和66.7%;灌喂方式未见死亡,感染率为85.7%。该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状,大小为2~3μm×1~1.2μm,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为阳性,氧化酶为阴性,V.P试验为阴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爱德华氏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L-4923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相似文献   

18.
将E.coli O157:H7(EHEC—O157:H7)用甲醛灭活、超声破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7株分泌抗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5、B8、E7、G9、G11、F1和C3,Ig亚类分别是IgG2ak、IgG2aK、IgG1K、IgMK、IgMh、IgMK和IgG2aK。用间接ELISA检测,E7和F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6&#215;10^3,腹水效价均为1&#215;10^11;C3、F5、B8、G9和G1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215;10~2&#215;10^2,腹水效价均为1&#215;10^3。相加ELISA结果显示,F1、G9和G113株mAbs对应相同的抗原表位,而其它4株对应不同的抗原表位。用间接ELISA分析特异性,7株mAbs与某些其他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有交叉反应。Westernblotting表明,c3、E7和F13株mAbs在蛋白分子量28&#215;10^3处有特异性条带,而其它4株mAbs则未显示蛋白带。  相似文献   

19.
虫生真菌是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从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oblita(Fald.)分离出一株真菌,并采用浸渍法初步研究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虫生真菌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随金龟子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升高,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孢子浓度为2.1&#215;10^4、1.9&#215;10^5、2.2&#215;10^6、2.0&#215;10^7、1.8&#215;10^8个/ml时,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0%、65%、90%、100%和100%。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说明该菌株对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标记基因构建复制缺陷型慢病毒载体生产病毒,以病毒感染不同来源、不同分化特征的细胞,并进行鸡囊胚注射,观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类型细胞中均可检测到EGFP较高水平的表达,其中在HeLa、293F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约1&#215;10^8TU&#183;mL^-1(TU:转染单位),在C127细胞中为5&#215;10^7TU&#183;mL^-1,在鸡胚胎成纤维细胞(CEF)中约为1&#215;10^6TU&#183;mL^-1,病毒在鸡原生殖细胞(cPGC)中转染效率最低为1&#215;10^2TU&#183;mL^-1。病毒的感染可引起细胞表型的不利改变。用该病毒载体注射鸡囊胚获得了可直接活体观察绿色荧光信号的转基因鸡,转基因效率约53%;外源基因在鸡体不同组织如表皮、消化道等器官中检测到不同水平的表达,并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