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探究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基因在不同品种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58头)和大约克猪(60头)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与基因分型,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分别采集肝脏、背脂、心脏和背最长肌组织,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了ACADM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其背膘厚和背最长肌组织中肌内脂肪含量。结果显示:在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存在C-101G和C-569G这2个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藏猪与大约克猪的肝脏、背脂、背最长肌和心脏组织中ACADM基因表达趋势完全一致,藏猪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经ACADM基因表达量与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ACADM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以上结果推测这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调控ACADM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位点,从而导致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ACADM基因对猪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视黄醇结合蛋白5(RBP5)是视黄醇结合蛋白家族新成员,在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为探索RBP5基因在猪生长发育、脂肪代谢性状中的相关性,本实验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夏猪,在mRNA水平上对藏猪、大约克夏猪的肝脏、肾脏和腹脂组织中的RBP5基因表达量进行了RT-qPCR检测,在DNA水平上对藏猪、大约克夏猪RBP5基因3’侧翼区、5’侧翼区和CDS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2个品种猪肝脏、肾脏和腹脂中RBP5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趋势基本一致,藏猪肝脏、肾脏中RBP5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腹脂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表明RBP5基因可能与脂肪沉积能力呈负相关;RBP5基因在3’侧翼区有’G274A、’T278C和’C346T 3个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约克夏猪存在极显著差异。本研究中RBP5基因的’G274A、’T278C、’C346T位点的多态性与mRNA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藏猪与大约克夏猪Mx1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 CDS)多态性,试验选择健康的成年(180日龄以上)大约克夏猪20头和藏猪30头为试验动物,采用PCR法扩增两个猪群的Mx1基因CDS区,测序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x1基因CDS区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疏水性、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分析SNPs位点对Mx1基因编码蛋白的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藏猪Mx1基因CDS区存在C867G、A923C、A1241G和C1324A 4个SNP位点,在大约克夏猪中存在A1241G和C1324A 2个SNP位点;其中C867G、A923C和A1241G位点属于错义突变,分别使第289位由天冬氨酸变为谷氨酸,第308位由谷氨酸变为丙氨酸,第414位由赖氨酸变为精氨酸;C1324A为同义突变。Mx1基因CDS区共编码66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呈酸性、亲水性,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共有55个磷酸化位点,其中有37个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13...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ELOVL6基因在猪肌肉生长、脂肪沉积等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实验对藏猪、滇南小耳猪、大约克猪的背脂、背最长肌和肝脏组织的ELOVL6基因进行了RT-qPCR检测,并对ELOVL6基因Intron 3区域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ELOVL6基因在3个猪种背脂和背最长肌中的趋势完全一致,即藏猪滇南小耳猪大约克猪,两两之间差异极显著;在肝脏组织中,藏猪、滇南小耳猪与大约克猪ELOVL6基因的表达量与在背脂和背最长肌中一致,但藏猪与滇南小耳猪差异不显著。在ELOVL6基因Intron3区域,'G~(99954)A、'T~(99793)C、'C~(99650)T3个位点存在连锁突变,且国内脂肪型藏猪、滇南小耳猪均与外来瘦肉型大约克猪呈极显著差异,而藏猪与滇南小耳猪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ELOVL6基因'G~(99954)A、'G~(99793)A、'G~(99650)A位点的多态性与mRNA表达差异性显著相关,推测这3个连锁突变位点可能是调控ELOVL6基因表达的关键功能位点,为下一步开发肉质性状的遗传标记及利用分子标记实现优质猪肉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藏猪和大约克猪肌节线粒体肌酸激酶2(creatine kinase,mitochondrial 2,CKMT2)基因多态性位点及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50头)和大约克猪(60头)CKMT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000 bp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筛选与基因分型;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分别采集心脏、背脂和背最长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KMT2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CKMT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000 bp区域,筛选到5个SNPs位点:G-357A、T-469C、G-649T、A-784G和A-953G,且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明显。转录因子预测发现,这些SNPs位点与骨骼肌生长发育、肌肉能量代谢、抗缺氧有关。藏猪CKMT2基因在背最长肌和心脏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在背脂中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1),推测CKMT2基因具有正向调控抗低氧和肌肉组织生成、负向调控脂肪生成的作用,该分析结果与藏猪和大约克猪的品种特性相吻合。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猪生长发育、脂肪沉积和低氧适应性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EDN1基因在猪脂肪沉积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实验利用RT-qPCR技术对藏猪及大约克猪心脏、背脂及背最长肌组织中EDN1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和大约克猪EDN1基因3'UTR和5'UTR区域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与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猪中,藏猪心脏组...  相似文献   

7.
将82头藏猪和84头其他品种猪屠宰后测定背膘厚,采集背部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采集血样提取DNA,利用PCR-RFLP分析ADD1基因的基因型,发现藏猪和其他猪种中均能检测到三种基因型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的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存在差异(P<0.05),而背膘厚不存在差异(P>0.05)。ADD1基因在藏猪和其他猪种中存在多态性位点,可以作为肌内脂肪选育的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MALDI-TOF-MS技术对雪山鸡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 14(THRSP)α基因5′-侧翼区候选SNPs位点进行扫描,对SNPs的存在与否进行进一步验证,并对其与肌肉品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雪山鸡THRSPα基因5′-侧翼区中存在G637A突变,得到3种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67和0.433,适合性检验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pH值、肉色和嫩度等常规肉品质指标并无显著差异;但GA型个体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AA型的个体(P0.05)。GA个体腿肌的C16∶0含量、C18∶1n9c含量、C18∶2n6c含量均显著高于GG和AA型的个体(P0.05),GG和AA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初步可以认为THRSPα基因应是肌肉脂肪性状含量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旨在探究猪NT5C1A基因组织表达特征、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关系,为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分子标记。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NT5C1A基因在16个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在硒都黑猪群体中对NT5C1A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SAS 8.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SNPs位点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T5C1A基因在腰大肌表达量最高;在硒都黑猪中存在3个SNPs位点,分别为rs81390049 C>T、rs81390048 A>G和rs339707155C>T突变。性状关联分析表明,3个SNPs位点均与猪胴体或肉质性状显著相关。这3个SNPs位点紧密连锁,形成3种单倍型,并且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显著关联。综上,NT5C1A基因3个SNPs位点可作为猪肉质性状遗传改良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SIRT1和SIRT2基因的多态性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系,寻找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DNA测序和PCR-PFLP方法检测秦川牛SIRT1和SIRT2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了单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SIRT1基因3′侧翼区检测到两个多态位点(G25764A和A25846G),同样在SIRT2基因3′侧翼区也检测到两个突变位点(C19501T和C19518T)。关联性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所选取的505头秦川牛样本中,G25764A位点上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1);A25846G位点上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与AB和BB两组基因型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极显著性差异(P0.01);C19501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影响显著(P0.05),优良基因型为AA;C19518T的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AB-BB-AA-BB的各个肉用性状表现最优(P0.01或P0.05)。以上结果提示,SIRT1和SIR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秦川牛肉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秦川牛肉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通过PCR-SSC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共计574头母猪的VEGF基因进行多态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探讨猪VEGF基因多态性对其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EGF 5′调控区内有2个突变位点。P1产物第191位点处由A突变为G,在3个猪品种中只发现AA、AG 2种基因型,其中AG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长白猪第1胎中AG型的TNB和NBA比AA型分别高出1.34头和1.44头(P<0.01),杜洛克猪所有胎次中AG与AA的TNB差异显著(P<0.05),NBA差异极显著(P<0.01)。P2产物第103位点处由C突变为T,在3个猪品种中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T为优势等位基因。TT、TC分别比CC型的TNB高出2.63头(P<0.05),在杜洛克所有胎次中TC比TT的TNB和NBA分别高出0.84头和0.94头(P<0.05)。P1位点和P2位点能否作为产仔性状的标记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ZP4基因的SNP在群体中的选择压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性。收集大白猪、长白猪、长大二元猪3个群体共计328头母猪的产仔数记录,利用直接测序法克隆ZP4基因中的SNP位点,采用广义显性模型分析ZP4基因SNP与产仔数的关联性。采用lositan软件,Tajima′s D检验和Fu and Li′s D检验来检测ZP4的选择压。结果发现,ZP4中共检测到27个SNPs,关联分析表明A268T在3个猪群体中均与总产仔数显著关联(P0.05),A268T在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中与产活仔数显著关联(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T2950C位点受到了正选择作用,虽然该位点突变与产仔数关联不显著,但是T2950C与A268T存在紧密连锁。关联分析和选择压力分析说明ZP4基因可以作为猪产仔数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猪肉质性状以及肌纤维类型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巴马香猪和长白猪共96头(48头/品种),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头猪),分别为长白猪饲喂NRC饲粮组、长白猪饲喂我国地方猪标准(GB)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NRC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GB饲粮组.试验从5周龄开始,至出栏时结束.分别于保育期、生长期和肥育期末,每组选择8头体况相近猪只屠宰,采集肌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阶段显著影响了试验猪背最长肌熟肉率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MyHCⅡ易及白细胞介素-15(IL-15)mRNA表达水平(P<0.05),且随生长阶段呈增加趋势;与长白猪相比,巴马香猪的背最长肌熟肉率、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NRC饲粮相比,GB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期长白猪和巴马香猪的pH45 min(P<0.05),显著上调了保育期和肥育期猪背最长肌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P<0.05);与GB饲粮相比,NRC饲粮显著上调了生长期猪背最长肌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品种和生长阶段均可显著影响肉质性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饲粮能氮水平则主要通过与生长阶段产生互作效应影响肉质性状及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试验借助高密度SNP芯片技术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对223头中国西门塔尔牛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在SCD1基因上发现7个SNPs位点,对各SNP位点与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CD1基因的7个SNPs位点均与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相关(P<0.05或P<0.01);A10050C、A13655G、C14790T和A15565G4个位点对剪切力影响显著(P<0.05);位点A13655G对肌内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位点A10050C、C14790T、A15565G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脂肪颜色差异显著(P<0.05)。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7个SNPs位点共构成6种单体型和14种单体型组合。单体型组合H3H6与高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单体型组合H6H6与优质大理石花纹极显著相关(P<0.01);单体型组合H4H6与高剪切力值显著相关(P<0.05);各单体型组合对肉色和脂肪颜色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鸡CSRP3基因编码区SNPs及其与肌纤维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SRP3基因是肌细胞分化所必需的正向调节因子,在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以220只63日龄(上市日龄)"花山麻鸡"为研究素材,应用PCR扩增与测序首次扫描了鸡CSRP3基因编码区SNPs,并将其与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平均面积、直径和密度等肌纤维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鸡CSRP3基因编码区共发现G180A、C240T、G246A、C252T、C546T、A633G 6个SNPs,均为同义突变;相关分析表明,A633G位点的多态性与花山麻鸡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平均面积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效应(P<0.01),与肌纤维平均直径、肌纤维平均密度存在显著的基因型效应(P<0.05)。结果表明,CSRP3基因可作为影响鸡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可选择CSRP3基因编码区的633位点作为鸡骨骼肌肌纤维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杜撒♂×大长撒♀杂种猪LTBP2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育肥、胴体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测定了321头杜撒♂×大长撒♀杂种猪育肥、胴体和肌肉品质,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LTBP2基因外显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LTBP2基因多态位点与育肥、胴体、肉质的关联。共检测到T97770379C、C97752805T、C97752792A、A97751432C和C97750084T5个错义突变位点,除C97752792A位点为低度多态外,其余位点为中度多态;T97770379C位点CC型肋骨数多于TT和TC型(P<0.01);C97752805T位点CC型60~100kg日增重(P<0.01)、30~100kg日增重(P<0.05)大于TT型,活体背膘厚和肋骨数小于TT型(P<0.01),大理石纹评分大于CT型和TT型(P<0.05);C97752792A位点CC型30~60 kg日增重大于CA和AA型(P<0.05);A97751432C位点AA型30~100kg日增重(P<0.01)、60~100kg日增重和肋骨数(P<0.05)小于CC...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对我国6个地方猪种、中国野猪以及杜洛克、约克夏和长白3个国外猪品种,共307头猪的磷脂爬行酶基因(PLSCRs)外显子区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SCR4第7外显子处存在T68C的同义突变,第8外显子处存在G4A的错义突变;在T68C突变位点处,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二花脸、五指山和民猪6个猪群优势等位基因为T,荣昌和野猪群体中优势等位基因为C;在G4A突变位点处,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二花脸、五指山和民猪群体中优势等位基因为G,藏猪、荣昌、金华及野猪群体中优势等位基因A。  相似文献   

19.
小型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子区SNP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4种小型猪(五指山猪、巴马猪、香猪和藏猪)和2种中大型猪(达兰猪和长白猪)生长激素(G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现小型猪中有3处碱基突变发生在5′-调控区,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4种小型猪生长激素5′-侧翼区基因位点中,等位基因A和D为优势等位基因,与达兰猪和长白猪中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品种间的体型差异可能与GH基因5′-调控区的基因突变和前导肽中的氨基酸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1B)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SCD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而藏猪CPT1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CPT1B mRNA表达量均与IMF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