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某驴场幼驹腹泻暴发原因,采集腹泻驴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了菌落形态、PCR、生化特性、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鉴定。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为大肠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其耐药性强,对头孢氨苄等6种药物均有耐药性,对庆大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仅对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提示可选用敏感药物用于防治临床上的大肠杆菌感染,本试验为临床上驴驹腹泻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引起驴驹腹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试验对收集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MALDI Biotyper系统鉴定,同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脾脏组织内分离到一株细菌,该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MALDI Biotyper系统鉴定为大肠杆菌。该株驴源性大肠杆菌仅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链霉素、丁胺卡那和氟苯尼考等其他2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说明可选用多黏菌素B对该驴场发生腹泻的驴驹进行治疗,且临床驴驹腹泻致病菌的耐药性应引起养殖生产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某规模化羊场羔羊腹泻病例主要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试验采集腹泻羔羊肛拭子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存在或成对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结合生化试验结果初步鉴定为绿脓杆菌,命名为6f。该菌株16S rRNA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发现,与绿脓杆菌菌株核苷酸相似性达到100%,高度同源,最终鉴定分离菌株6f为绿脓杆菌。分离菌株6f对头孢拉定、卡那霉素、氨苄西林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多黏菌素B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麦迪霉素、万古霉素耐药。分离菌株6f对小鼠具有强致病性。说明引起该规模化羊场羔羊腹泻的病原菌是绿脓杆菌,该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规模化驴场主要病原的流行数据极为有限。为了解山东省驴养殖密集区的主要病原流行情况,2019—2021年,从聊城、德州、滨州等地的9个规模化驴场(繁育母驴100头以上),无菌采集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病死驴(驹)的心、肝、脾、肺、肠、肾等不同脏器病料共计742份,采用PCR与病原分离方法进行常见马属动物病原检测;采集296份临床健康驴血液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腹泻症状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为48.89%(132/270);在肺炎症状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为24.10%(80/332),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为29.82%(99/332),马链球菌检出率为22.29%(74/332);在流产症状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为44.29%(62/140);在临床健康驴血液样品中,未检出布鲁氏菌感染抗体。结果表明,导致规模驴场发生腹泻、肺炎和流产的主要是条件性致病菌,其中导致腹泻的主要是大肠杆菌,肺炎的主要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马链球菌,流产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因此,规模化驴场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圈舍卫生水平,科学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控制细菌性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采集自内蒙古地区某牧场的病料内的病原菌,对其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分离培养出的2株病原菌进行16S rDNA扩增、细菌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以及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可生长出暗红色或黑色并且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镜检可见,分离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分离菌生化鉴定结果与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测定的结果相一致;分离菌的16S rDNA与大肠杆菌标准菌株16S rDNA PCR扩增结果相一致;分离到的2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致病性,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结果提示,该次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主要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河南省某规模化兔场暴发的以精神萎靡、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原,本实验随机选取6只病死兔剖检并观察其各组织剖检病变后,通过四区划线法分离纯化并增菌培养后,分别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疑似病原菌的PCR鉴定、球虫检测、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分离菌16S r RNA基因的进化树,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剖检观察可见病死兔肾脏呈土黄色、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胸腺出血、脾脏萎缩呈深褐色、肺脏发白且有散在出血点等。疑似病原菌的鉴定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波氏杆菌及球虫均呈阴性,且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HN001株。通过PCR检测该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并采集病死兔肝、肾、肠等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将HN001株以1011cfu/mL感染家兔,一周后剖杀,观察各组兔的剖检病变,并再次从兔的内脏分离并鉴定病原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HN001菌株中鞭毛...  相似文献   

7.
从江苏省某肉鸽场发生的腹泻症状的死亡鸽中采集病料,分离出1株病原菌,通过PCR鉴定菌株,并进一步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离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属于血清O4群,该菌对20种抗生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8):107-110
为确定南宁金陵镇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化脓性肺炎的原因,从发病竹鼠肺中分离得到可疑细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经小鼠回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可致死小鼠。该菌16S rRNA与大肠杆菌(DQ337503,FJ418574,KR189581)同源性高达100%。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克肟、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奈替米星、氟苯尼考和米诺环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亚胺培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药物有抗性。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南宁金陵镇某竹鼠养殖竹鼠致死的病原菌。该菌的分离鉴定为其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秦皇岛市某山鸡养殖场山鸡大批量死亡病因,试验对分离到的致病优势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测试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利用清洁级昆明小鼠和SPF鸡胚分别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出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生化特性与大肠杆菌生化特性符合率高达99%。BLAST分析发现,分离菌16S rRNA序列与大肠杆菌的基因相似性高达99.8%。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等15种药物耐药。分离菌的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其余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该分离菌可能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较强致病性,共检测到12种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基因。研究表明,分离菌为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且耐药情况复杂,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某养殖场83例仔猪出现厌食、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腹泻,死亡率约为4.5%。为确定该养殖场猪只感染的病原菌,本试验于无菌条件下对感染猪只肺脏进行病原菌分离、药敏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在麦康凯鉴别培养基上菌落呈粉红色圆形,生化反应显示其可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蔗糖和麦芽糖;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病原菌与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吡肟、链霉素等23种抗菌药均有较强耐药性。本试验结果为肺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鉴定和临床用药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2019年6月中旬,黑龙江省肇东市某一猪场暴发疾病,部分保育猪突然体温升高至42℃且伴随呼吸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可得知该猪场发病率高达75%,死亡率为15%。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温升高、腹泻、表皮有褐色斑点等症状。无菌采取病猪病变部位提取DNA和R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同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生化试验以及革兰氏染色镜检等。PCR检测猪圆环病毒为阳性,生化试验以及革兰氏染色镜检检测分离菌为大肠杆菌,最终确诊为圆环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无菌采集病死红腹锦鸡肝脏、脾脏和心血,接种多种培养基分离细菌。以生化试验和小鼠攻毒试验,鉴定分离细菌及其致病性。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细菌16S rRNA,测定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大肠杆菌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可以致小鼠死亡。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大肠杆菌相应基因同源性超过99%。由此证明,该红腹锦鸡死于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调查广西省某山羊场一起羊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本试验采取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生化试验、PCR及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病原进行分析,并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防控。结果表明,从病死山羊的肺脏组织中分离出MS1和MS2两株革兰氏阴性的致病杆菌,分离培养或PCR检测发现支原体、流感病毒和寄生虫均为阴性。MS1菌株生化特性符合黏质沙雷氏菌,其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黏质沙雷氏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MS2菌株生化特性符合大肠杆菌,其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大肠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两株菌对小白鼠均具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黏质沙雷氏菌均对壮观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用高敏药物卡那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等相关措施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引起黑熊腹泻的病原和筛选治疗用抗菌药物,试验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都江堰某养熊场的黑熊腹泻粪便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株大肠杆菌(E.coli),并对其进行小白鼠感染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出的4株菌均为致病性E.coli,对8类14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丙氟哌酸、磺胺异恶唑和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高;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说明可选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美罗培南等药物对该场发生腹泻的黑熊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马腺疫链球菌感染驴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从山东省某驴场的2只病驴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液中分离出2株病原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PCR测序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马链球菌马亚种。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恩诺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驴感染马链球菌马亚种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奶牛关节炎对牛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采集患病奶牛关节积液,应用胰蛋白胨肉汤琼脂分离培养病原菌,随后通过形态学方法、生化试验和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及TA克隆测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在血琼脂上产生明显的β溶血;光镜下可见该菌个体为单个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该菌七叶苷、麦芽糖、蔗糖、葡萄糖、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阳性,对头孢唑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头孢吡肟8种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强力霉素、阿米卡星4种抗生素耐药;该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苷酸同源性为91%,但与肉葡萄球菌核苷酸同源性为92%.依据该菌株16S rRNA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并结合生物学特性分析,初步将分离菌株鉴定为葡萄球菌属的细菌.本试验结果可为该牛场确诊和防治关节炎提供必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临床具有神经症状的宠物鸡尾鹦鹉(Nymphicus hollandicus)的死因,对1只死亡鸡尾鹦鹉的心、肝、脾和肾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采用PCR方法对16S rR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分离致病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RT-PCR方法检测NDV、IBV和CIAV。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光镜下形态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能够发酵乳糖和麦芽糖等糖类;根据16S rRNA同源性比对,该菌与鸟肠球菌(Enerococcus avium)菌株MT_604783.1的同源性达到99.8%,可确定分离菌株为鸟肠球菌;分离菌株对哌拉西林(PRL)和米诺环素(MIN)2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其余18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3种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雏鸡具有弱致病性,能够导致肺和心等多脏器出血病变。鸟肠球菌感染是本例鹦鹉发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菌分离培养综合诊断判定,该乡冬季羔羊腹泻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用敌菌净口服液进行防治实验,其结果:治愈率91.3%-98.26%,预防有效率为93.43%,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9.
为了鉴定引起狐狸肺炎的病原菌,采用常规鉴定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肺炎的狐狸肺脏病料组织中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确定该菌为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的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分离菌与绿脓杆菌同源性达100%。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某猪场初生仔猪腹泻的病因,应用PCR、核酸序列分析、细菌分离鉴定以及动物试验等方法,对该病例进行了实验室诊断。从病仔猪的肠道及其内容物中检测到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N蛋白基因,该基因片段与近年国内流行的PEDV变异株的同一性在99%以上。同时从病猪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到了致病性大肠杆菌,该分离株具有一般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点,但产生H_2S,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大肠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9%。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处于同一分支。BALB/c小鼠(n=8)经腹腔感染分离菌株5 h开始死亡,至感染后20 h,感染小鼠全部死亡。此外,该大肠杆菌分离株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介,而对其他常用的多种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复方新诺明等多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