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李笠 《兽医导刊》2011,(Z1):70-72
一、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为无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导致病毒表层蛋白质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目前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亚洲1型、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亚型,各主型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2.
万遂如 《养猪》2012,(5):114-116
2011年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口蹄疫,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疫情较为严重。当前我国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口蹄疫?本文就防控猪口蹄疫的技术措施谈点意见,仅供参考。1当前猪口蹄疫流行中出现的新情况1.1 O型口蹄疫病毒变异加快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共有A、O、C、亚洲1型和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血清亚型。各主型口蹄疫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  相似文献   

3.
2011年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口蹄疫,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疫情较为严重.文章就防控猪口蹄疫的技术措施提供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1 当前猪口蹄疫流行中出现的新情况 1.1 O型口蹄疫病毒变异加快 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共有A、O、C、亚洲1型和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血清亚型.各主型口蹄疫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口蹄疫病毒的不同亚型毒株之间,抗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互之间免疫交叉保护力很低.由于口蹄疫病毒的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近几年来,发现猪群中的古典O型口蹄疫病毒发生变异,新变异的毒株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增大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当前世界各地猪群中流行的口蹄疫以O型口蹄疫为主,共有10个亚型,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口蹄疫,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疫情较为严重。当前我国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口蹄疫?本文就防控猪口蹄疫的技术措施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1当前猪口蹄疫流行中出现的新情况1.1O型口蹄疫病毒变异加快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共有A、O、C、亚洲1型和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  相似文献   

5.
1口蹄疫 1.1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RNA病毒,星球形,直径23-25纳米。具有多形性和易变性。有7种主型,即A型、O型、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Asial型,65个亚型,各主型间不能交叉免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夏季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68天,冬季能存活156~168天,用水煮沸3分钟能杀死病毒,能被一般消毒药杀灭,但酒精、石碳酸、来苏儿对口蹄疫病毒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烂斑。1猪口蹄疫特点本病以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为特点。口蹄疫病毒在目前有7种血清型,而每种血清型还有若干亚型,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A型次之,其他型不多见。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且病毒毒株不断变异,给该病的防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疫苗的型号选择应高度重视。2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7.
采用TaqMan方法,根据口蹄疫病毒亚洲1型VP1的基因编码区基因(1D)序列,设计合成多对引物和多条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的筛选,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口蹄疫病毒亚洲1型荧光RT-PCR检测技术,试验体系采用一对引物和两条探针配对,有效降低了由于变异导致的漏检率。经一系列的试验表明建立的荧光PCR检测技术快速、敏感、特异,检测时限3个小时以内,与口蹄疫病毒A型、O型和其它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适用于样品中口蹄疫病毒亚洲1型的直接检测。口蹄疫病毒亚洲1型荧光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为我国养殖场口蹄疫亚洲1型疫情的快速诊断进而采取相应防制措施、减少疫情散播,以及动物产品中口蹄疫病毒亚洲1型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 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鼻病毒属,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该病毒易发生变异,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d。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袭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为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存在7个不同血清型,病毒VP1蛋白抗原性差异是病毒血清型划分依据,而其编码基因(1D)核苷酸序列差异是同型病毒拓扑型(Topotype)或基因型鉴别依据。采用O/A/C/Asia-1多重RT-PCR技术,对2006年自云南边境地区采集的120份动物组织样品,进行口蹄疫病原监测,检出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15份。对阳性样品中病毒VP1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代表性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边境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77.3%~98.7%,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拓扑型或基因型:中东-南亚型(ME-SA)或泛亚型(PAN-Asia)、古典中国型(Cathay)、东南亚型(SEA)。部分样品VP1蛋白表位43位、154位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病毒抗原位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抗原位点是在空间结构上相互独立的蛋白结构域,并决定了蛋白的抗原特性。口蹄疫病毒有A、O、C、Asia1、SAT1、SAT2和SAT3型7个血清型,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结构十分复杂,不同的血清型有着不同的抗原位点,并且存在广泛的抗原变异。对口蹄疫病毒的抗原位点进行分析一直是口蹄疫病毒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推动新型疫苗的研制。文章对病毒的基本特性、抗原位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黏膜、唇、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溃烂。1病原口蹄疫病毒有7种血清型,对动物威胁最大的时O型,口蹄疫病毒为高度可变异病毒,在流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特别是易感动物免疫状态的影响,容易发生某些变异。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8):76-80
为了对缅甸98谱系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的3A编码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研究O型口蹄疫病毒的演化、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株O/XJ/10-11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适应毒,以各组织液中的口蹄疫病毒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3A基因,采用Vector NTI 11.5和DNA Star生物学软件对3A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牛、乳鼠、猪、BHK-21细胞4种宿主适应毒,3A基因较稳定,变异较少;变异均发生在3A的第99、114位氨基酸上,说明FMDV 3A基因的第99、114位氨基酸在一定程度上与宿主嗜性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分析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基因组的变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7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多呈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感染的烈性传染病。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主要发生于偶蹄兽(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目前已知可感染口蹄疫的动物有3O多种。人也能感染口蹄疫病毒。感染口蹄疫病毒后的主要表现为舌面、口腔及蹄部形成水疮、糜烂。口蹄疫有几大主要特点:1、宿主范围广,口蹄疫能侵害多种动物,而偶蹄兽最易感染。2、发病率高和幼畜死亡率高。新流行地区发病率高达90%~100%。3、传播迅速和传播范围广,其传播具有蔓延式的也有跳跃式的,一般呈流行性,但可形成大流行。4、病毒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目前有7个血清主型。各流行地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在各主型下又可分若干亚型。各亚型的免疫属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迄今为止已发现65个亚型且仍可能在不同的地区出现新的变异株和新的亚型。因而给预防带来了不少困难。5、口蹄疫的危害大。虽然成年动物感染了多呈良性,若不  相似文献   

15.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具有多型性,目前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0、A、C,南非1、2、3型及亚洲型。血清型中又有很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各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对口蹄疫病毒有杀死作用的药物有:2%~4%氢氧化钠,5%~8%福尔马林,0.5%~1%的过氧乙酸等。碘酊、酒精、碳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对口蹄疫无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冠军 《中国猪业》2010,5(11):57-58
1重大传染性猪病疫苗防控进展1.1O型口蹄疫通过近年来的免疫控制,防控O型口蹄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病毒变异问题却日益突显。据国家参考实验室对田间病料检测及背景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7.
1病原区别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无囊膜。PH值6.7~10.5,表现稳定。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南非(SAT)Ⅰ、Ⅱ、Ⅲ型;亚洲Ⅰ型。多变种或亚型存在于每个血清型里。水泡病病毒(SV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无囊膜。PH值3~5,表现稳定,对环境抵抗力较强,50℃、30分钟仍不失感染力。2流行病学区别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猪病流行动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焕春 《兽医导刊》2011,(11):12-14
一、当前猪病流行趋势1.新的疫病不断增多,病原变异加快,毒力增强。圆环病毒中PCV2a基因组的1042核苷酸发生胸苷激酶的缺失即为PCV2b,PCV2b的毒力大于PCV2a。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表现Nsp2基因的部分缺失和ORF5基因糖基化位点的增加。口蹄疫病毒中传统新猪毒和泛亚毒疫苗对O型耿马属口蹄疫保护率不高。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袭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存在7个不同血清型,病毒VP1蛋白抗原性差异是病毒血清型划分依据,而其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是同型病毒Topotype型或基因型划分依据。采用RT-PCR及O/A/C/Asia1多重RT-PCR技术,对2006年期间自云南边境地区采集境外流动动物组织样品120份,进行口蹄疫病原监测,检出Asia1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7份。对阳性样品中病毒vp1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代表性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边境Aisa1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3.4%~99.5%,不同分离毒株以15%序列差异作为分型标准,存在1个新拓朴型或基因型V,且与已知的4个拓朴型或基因型不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1个新的遗传谱系Ⅶ。部分VP1蛋白表位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是危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我国规定的一类传染病。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主型,即甲型(A型)、乙型(O型)、丙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其中以甲型和乙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发病后传播迅速,给养殖造成极大的危害,我国已将口蹄疫列入强制免疫病种。目前奶牛免疫的有O型、Ⅰ型和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