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线粒体DNA是真核生物核外遗传物质,其结构简单,发生变异的机率相对稳定,被广泛用于系统起源、进化、亲缘关系及物种鉴别的研究中。为了挖掘禽类(源性成分)鉴别的分子生物学数据,探讨线粒体不同基因发育信息及鉴别的可信度和灵敏度。本研究扩增鹧鸪线粒体基因组中COⅡ、ATPase8区域,克隆出1138 bp片段,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在所克隆的片段中,含有COⅠ基因部分序列、tRNASer基因、tRNAAsp基因、COⅡ基因、tRNA Leu基因、ATPase8基因全序列和ATPase6基因部分序列。分析COⅡ、ATPase8和tRNA基因显示其与鹌鹑、鸡、火鸡、鹅、鸵鸟5种禽类的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基于它们MEGA3.1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它们所含的信息量及在鹧鸪和其它禽类鉴别方面的应用潜力,发现COⅡ比ATPase8和tRNA基因含有更多的鉴别信息。  相似文献   

2.
克隆了二化性家蚕蛹体的线粒体DNAEcoRⅠ酶解 1 .9kb片段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克隆片段中包含完整的线粒体赖氨酸转移RNA(tRNA Lys)基因、天冬氨酸转移RNA(tRNA Asp)基因、ATP合酶亚基Ⅷ基因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ATP合酶亚基Ⅵ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果蝇线粒体DNA的同源性和参照果蝇线粒体DNA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顺序进行了比较 ,由tRNA的一级结构推断出可能的二级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技术,对中国山东青州野桑蚕mtDNA的ND5基因及其两端侧翼区域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2.2kb左右的片段中,含有ND5基因的完整序列及Phe-tRNA(UUC)、Ser-tRNA(AGC)、Glu- tRNA(GAA)、His-tRNA(CAC)等4个tRNA基因,该片段的基因组结构与家蚕及其它地域来源野桑蚕的基因组结构基本一致,显示蚕类线粒体基因排列的保守性。ND5结构基因在不同家蚕及野桑蚕之间的比对分析表明,它们在核苷酸水平、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很高,相似性达96%以上。4个tRNA基因的碱基错配率较高,TψC环缺乏相对保守的T-ψ-C-Pu-A序列,各臂的碱基配对数、各环碱基数目变化较大。以ND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了家蚕及野桑蚕的分子进化分析,进一步证明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  相似文献   

4.
老挝家蚕线粒体cox3基因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老挝家蚕品种L11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cox3基因(cox3)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的909bp的片段中,含有ATPase 6基因及tRNA-Gly基因的部分序列和cox3全序列。其中,cox3读码框包括789个核苷酸,编码262个氨基酸。L11 cox3和已经公布的家蚕(中国家蚕品种夏芳、日本家蚕Aojuku、韩国家蚕Backojam)mtDNAcox3基因完全一致,但与日本野桑蚕、中国野桑蚕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动物体内唯一存在的核外遗传信息载体,为双链的闭合环状分子,双链中一条为重链(H链),另一条为轻链(L链).大多数脊椎动物的mtDNA大小为16 kb左右,基因中没有内含子,37个基因紧密排列(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3个亚基CO Ⅰ、COⅡ、COⅢ的基因,细胞色素b(Cytb)的基因,两个编码ATP合成酶亚基ATPase6和ATPase8的基因,NADH脱氢酶的7个亚基的基因以及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另外还有一段和复制转录有关的控制区D-loop.  相似文献   

6.
利用兼并性引物克隆出蓖麻蚕线粒体cox2基因、tRNA Leu基因和cox1基因的部分片段。cox2基因编码框包含 6 85个核苷酸 ,编码 2 2 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起始密码子为ATG ,终止密码子仅有 1个T组成 ;蓖麻蚕mtDNA的cox2基因中富含AT ,含量为 75 77% ,GC的含量为 2 4 2 3%。通过同源性比较 ,发现蓖麻蚕的cox2与柞蚕cox2同源性最高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 89 0 %和 96 0 %。根据cox2氨基酸序列进行了 12种昆虫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感染皮蝇蛆状况及感染种类,本研究在3个地区调查了476只藏羊,对2株感染藏羊皮蝇蛆和4株感染牦牛皮蝇蛆的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只羊感染了皮蝇蛆,感染率为2.9%,总瘤胞数为2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1.9个;并扩增其长度为688 bp的序列,克隆后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牛皮蝇、纹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感染藏羊的皮蝇蛆与感染牦牛的果洛株、民和和黄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牛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牛皮蝇;感染牦牛的海晏株和贵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中华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中华皮蝇。几个皮蝇蛆分离株种内变异率小于1%,种间变异率大于8%。  相似文献   

8.
家蚕蛹线粒体DNA EcoRI 1.9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克隆了二化性家蚕蛹体的线粒体DNA EcoR I酶解1.9kb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片段中包含完整的线位体赖氨酸转移RNA(tRNA-Lys)基因、天冬氨酸转移RNA(tRNA-Asp)基因、ATP合酶亚基Ⅷ基因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ATP合酶亚基Ⅵ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果蝇线粒体DNA的同源性和参照果蝇线粒体DNA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顺序进行了比较,由tRNA的一级结构推断出可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PCR扩增和TA克隆技术,获得獭兔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全长17 361 bp,碱基组成分别为31.48%A、26.66%C、13.58%G、28.28%T。獭兔线粒体基因组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在这37个编码的基因中,由轻链(L链)编码的基因9个,它们是ND6基因和8个tRNA基因,其余28个均由重链(H链)编码。其线粒体基因组成与其他兔属动物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排列顺序一致,表明兔属动物线粒体DNA进化上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济宁青山羊催乳素受体基因长892 bp的片段,该片段含有97 bp的部分外显子8序列(外显子8全长为100 bp)、683 bp的内含子8、70 bp的外显子9及42 bp的部分内含子9。将该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质粒中,重组质粒用PCR进行阳性克隆鉴定,然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该序列与绵羊、母牛、人、大鼠、小鼠的催乳素受体基因mRNA的对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4 %、97.01%、89.22%、89.22%、88.0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4.55%、81.88%、81.82%、83.64%。  相似文献   

11.
按KoichiroTamura等 (1988)的方法制备出蓖麻蚕线粒体DNA ,用EcoRⅠ和XbaⅠ双酶解后 ,以pSK(+)(Ampr)为载体进行克隆 ,获得 1个 3 3kb的克隆片段。测序结果表明 ,所测序列包括部分 16SrRNA、完整的tRNA Leu ,nd1和tRNA Ser基因。其中 16SrRNA(3’端部分 )、nd1基因与家蚕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时以nd1基因为依据构建了 17种动物的分子进化树 ,显示出蓖麻蚕与家蚕、野蚕有最近的演化关系。根据tRNA Leu和tRNA Ser基因的一级结构 ,推定了可能的二级结构 ,并与家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I)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基因(COⅡ)片段,并进行测序,进而分析其基因变异与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的ITS-2、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长角血蜱3种基因分别为361、479和647 bp,嗜群血蜱基因分别为354、474和661 bp.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4.2%、89.0%和88.4%.以3种基因构建的NJ进化树中,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均聚类.因此,认为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间变异较小,它们是血蜱属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个有效种,支持传统形态学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3.
对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 2 .0kb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该片段包含完整的丝氨酸转移RNA基因、NADH氧化还原酶亚基Ⅰ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b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与果蝇 (Drosophilamelanogaster)的mtDNA进行了同源性比较 ,并根据无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表 ,推定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COⅡ)片段,并进行测序,进而分析其基因变异与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的ITS-2、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长角血蜱3种基因分别为361、479和647bp,嗜群血蜱基因分别为354、474和661bp。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4.2%、89.0%和88.4%。以3种基因构建的NJ进化树中,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均聚类。因此,认为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间ITS-2、COI和COII基因间变异较小,它们是血蜱属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个有效种,支持传统形态学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2.0kb片段的克降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沈兴家  赵巧玲 《蚕业科学》2000,26(4):234-238
对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2.0kb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包含完整的丝氨酸转移RNA基因、NADH氧化还原酶亚基Ⅰ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b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mtDNA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根据无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表,推定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方法测定家养山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家养山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 694 bp,共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D-Loop区。基因组的组成、顺序、编码链的选择、tRNA的结构都与绝大多数鸟类相同或相近。家养山鸡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分别为A 30.62%、T 25.27%、C 30.87%、G 13.24%,总(A+T)含量为55.89%。除COⅠ基因的起始密码子是GTG,其余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都是ATG。tRNA基因核苷酸长度为65~78 nt,12 S rRNA和16 S rRNA基因分别为966 nt和1 621 nt。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获得四川麻鸭线粒体DNA基因组全序列(mtDNA),为该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研究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用Primer 6.0设计引物16对,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获得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全长16 604bp,碱基组成为A(29.19%)、C(32.82%)、G(15.79%)、T(22.20%),包含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使用在线软件tRNAscan-SE1.21和RNA structure5.6分析发现,22个tRNA基因是标准的4个恒定臂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对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D-loop区序列分析发现含有Poly(c)、TAS、E-box、F-box、D-box、Bird-similarity box及CXB1保守框。用MEGA6.0,采用N-J法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全序列做进化树,发现四川麻鸭与隆盛鸭血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8.
家蚕线粒体基因组1.8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隆并测定了家蚕 (Bombyxmori)线粒体基因组 1781bp的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片段序列 ,根据序列同源性比较 ,推测该DNA片段包括 :ND1基因、16SrRNA基因 3′端、tRNALeu(UAG)基因和一个尚待确定的tRNA基因。家蚕与果蝇ND1基因序列同源性约为 81 85 % ,16SrRNA基因 3′端序列同源性约为 74 5 %。在家蚕、果蝇、蜜蜂、蝗虫、卤虫和人 6个物种中 ,线粒体ND1编码的疏水性氨基酸比例较稳定 ,显示了ND1基因的保守性。对上述 6个物种ND1基因序列和 16SrRNA基因 3′端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构建了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技术检测禽类源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禽类(鸽子、鸡、鸭、鹅、鹌鹑、鸵鸟、鹧鸪)线粒体DNA 12sRNA基因中的保守序列,用Primer5.0设计针对禽类动物的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禽类样品中得到大约200bp的特异条带,而参考物种牛、羊、马、驴、鱼和空白对照则无此条带,说明该引物只对禽类有特异性,能将禽类与牛、羊、马、驴、鱼区分开来。通过测序对扩增产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禽类组织的PCR产物序列与基因库中检索到的相应序列相吻合。建立了一种检测禽类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方法,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0.1%。  相似文献   

20.
鸡毒霉形体HS株pMGA多基因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kpticum,GM)基因组中存在着编码细胞表面血凝粘附素蛋白(protei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adhesin,pMGA)相关基因组的多基因族。为筛选出含有完整的pMGA基因片段,并估算出鸡毒霉形体HS株基因组中pMGA多基因族的基因数,本试验以pUC18为载体,用EcoR I限制性内切酶构建了鸡毒霉形体HS株的基因组文库。根据pMGA基因引导序列的保守区和pMG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人工合成了2个寡核苷酸探针(探针I、探针Ⅱ),经标记后,双筛选所建的基因文库,从600个转化子中共得到的38个含有pMGA基因的阳性克隆子,选其中1个7.5kb的片段(17号阳性克隆子,W17),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 I,Hind Ⅲ,Pst I,Bgl Ⅱ)酶切消化,绘制了该片段的物理图谱。该片段酶切产物经电泳、转膜后与探针I和探针Ⅱ杂交,发现2个探针杂交图谱基本相同,根据杂交带及放射信号的强度值,估测出该片段含有4个pMGA基因,以这个片段所含的pMGA基因数为标准,估算出鸡毒霉形体HS株含有39个pMGA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