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小粒种咖啡荫蔽栽培有利于咖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能有效控制主要病虫和草害的发生,有利于咖啡丰产、稳产,提高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咖啡与热带经济作物、果树间作,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发展云南小粒种咖啡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海南岛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适合花生生长,发展椰林下间作花生有利于提高海南省花生种植面积,促进花生种植业在海南的发展。花生为喜光作物,为揭示不同光照环境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本红1号’为材料,在单作人工荫蔽和椰林间作自然荫蔽条件下,分析不同荫蔽度与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间作花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荫蔽和自然荫蔽均对花生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2种荫蔽处理均证明荫蔽能促进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在人工荫蔽条件下,随荫蔽度增加至65%,花生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在自然荫蔽条件下,25%~35%荫蔽处理下花生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其他荫蔽处理组。在人工荫蔽条件下,25%荫蔽度下花生的净光合速率[Pn,23.06 µmol/(m²·s)]、蒸腾速率[Tr,6.61 mmol/(m²·s)]、气孔导度[Gs,606.21 mmol/(m²·s)]最高;在自然荫蔽条件下,15%~25%荫蔽度处理(4 m×6 m椰林)的花生Pn[18.27 µmol/(m²·s)]、Tr[7.66 mmol/(m²·s)]、Gs[618.10 mmol/(m²·s)]最大。在人工荫蔽条件下,花生可变荧光和最大荧光先显著增高后显著降低,在自然荫蔽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产量结果显示,与花生单作对照相比,不同密度椰林间作荫蔽均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本研究证明适度荫蔽能够促进花生光合作用,4 m×6 m(15%~25%荫蔽度)为间作花生推荐的椰林种植密度,可为构建高产高效的椰园花生间作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4种不同荫蔽度下香草兰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压亏缺随着荫蔽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70%荫蔽度下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最高;胞间CO2浓度随着荫蔽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说明70%荫蔽度较适宜种植香草兰。  相似文献   

4.
小粒种咖啡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然状况下,小粒种咖啡树冠外围向阳叶的叶绿素a/b值及其光谱吸收能力都较树冠内层荫蔽叶以及同龄的人工遮荫叶大,且其叶绿体的DCPIP光还原活性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也都较强,呼吸速率较高,但其叶绿素含量(mg/g)却较低。小粒种咖啡树冠外围向阳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约为40klx,内层荫蔽叶和用3层纱布遮荫1.5个月左右的人工遮荫叶部约为15klx。向阳叶在其光饱和点时的光合速率高于荫蔽叶光饱和点时的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处于荫蔽叶的光饱和点时,荫蔽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向阳叶;当光照强度超过各自的光饱和点时,向阳叶和荫蔽叶的光合速率都明显下降,即都出现明显的光抑制现象,但这时向阳叶的光合速率仍高于荫蔽叶。小粒种咖啡光合作用的低温界限约比5℃稍高,在本实验高CO_2浓度条件下,温度高达40℃时,其光合速率仍未降低。  相似文献   

5.
茶园中适当间作荫蔽树,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是茶叶提产提质的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在选择既可适当遮荫,又有较好的经济价值树种的研究中,广大茶叶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广西大明山茶场从1982年起经过10多年的实践摸索,终于选择出了一个既有明显的荫蔽生态效应,又有相当经济价值的理想荫蔽树种-八角。很适宜在低纬度山地生态经济茶园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普洱市小粒咖啡主要栽种区病虫害及荫蔽树种类、杂草和荫蔽树与咖啡病虫害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普洱市小粒咖啡害虫有13种,病害有7种,常用荫蔽树有17种。文中还分析杂草和荫蔽树与咖啡病虫害关系,就普洱市咖农的管理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苎麻品种川苎1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对照(自然光照)、45%荫蔽(55%自然光照)、70%荫蔽(30%自然光照)处理,研究了荫蔽胁迫6天、12天、18天对苎麻旺长期植株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荫蔽胁迫显著降低了苎麻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和C_i/C_a(C_a:外界二氧化碳浓度)的比值。随着荫蔽胁迫的加重,叶绿素(Chl a)、叶绿素(Chl b)、叶绿素总含量(Chl a+b)、类胡萝卜素含量(Car)、以及Chl a+b/Car增高,叶绿素a/b(Chl a/b)降低。总之,荫蔽胁迫下苎麻光合特性的变化是对荫蔽条件的适应,变化程度与胁迫程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生产中,应采取措施避免苎麻遭受较重程度的荫蔽,确保苎麻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中国仅有的小粒种咖啡生产省份,也是世界上咖啡种植纬度最北的地区(世界其它咖啡种植最北的纬度为22°N,而云南为25.5°N),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在这次调查研究中,笔者从小粒种咖啡主要种植区普洱、德宏和保山搜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在对比相同海拔下(大约1 000 m)的不同Catimor7963样品时,发现纬度与杯品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这说明与相同海拔低纬度地区相比,高纬度地区的咖啡豆具有较好的杯品质量。因此纬度可作为杯品质量的一个地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粒种咖啡7963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宏热带农业研究所通过7年的栽培,总结出小粒种咖啡Catimor CIFc 7963(F6)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选育壮苗,深槽重肥,合理密植,自然荫蔽,\虫害防治,覆盖免耕,复干复灶。  相似文献   

11.
总结2010年以来云南河口民族地区小粒种咖啡技术创新亮点,分析认为:近年研究制定的《河口小粒咖啡综合技术规范》(DG5325/T 5.1-5.6—2013)标准,规范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试验筛选出的高抗锈良种CIF7963(6),加快了本地区良种化进程;“水压自动补偿”灌溉系统,解决了本地区传统灌溉问题;对传统湿法加工实施背压式热风穿透风干燥技术(设备)改造,改变了传统上利用水泥晒场自然晾晒咖啡豆。这些创新亮点促进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产业的可持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田条件下,采集咖啡叶片和果实样品进行氮、磷、钾、钙、镁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对小粒种咖啡的营养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果期咖啡叶片氮、磷、钾和镁含量极显著高于初花期、第1批果实成熟期和果实采收末期;第1批果实成熟期叶片钙含量极显著高于初花期、幼果期和果实采收末期;咖啡豆中氮含量极显著高于钾、钙、磷和镁含量,咖啡干果皮中钾含量极显著高于氮、钙、磷和镁含量。  相似文献   

13.
咖啡湿法发酵中使用果胶酶对脱胶时间与杯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阿拉比卡咖啡为原料,在咖啡湿法发酵环节中加入Pectinex Ultra SP-L果胶酶进行脱胶,并对加工出的咖啡豆进行理化及感官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能缩短脱胶时间,有效快速脱除咖啡果胶。其脱胶时间与果胶酶的浓度、脱胶温度、鲜果成熟度呈正相关。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所得咖啡豆的内含物质无显著差异,杯品质量干净稳定。就咖啡豆的杯品质量而言,0.01%果胶酶添加量脱胶处理要高于自然发酵脱胶,而添加量为1.00%、0.10%果胶酶脱胶处理略低于自然发酵脱胶。综上所述,果胶酶脱胶能保证咖啡品质的稳定性及提高咖啡加工效率,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普洱产区咖啡干香感官特征解析及杯品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普洱产区咖啡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s, OAVs)确定咖啡中特征干香组分,明确其感官风味特征,并邀请专业咖啡质量品鉴师团队评价杯品品质。结果表明:普洱产区14个区域咖啡中共有干香组分78种,特征感官风味组分(OAVs>1)22种,为普洱咖啡赋予黑巧克力、焦糖、奶油、烤坚果和蜂蜜的主香,同时具有枫糖浆、花信子和柑橘风味;普洱咖啡杯测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咖啡在杯测指标上虽略有差异,但整体得分较高,85.71%的咖啡达到了精品咖啡的标准;普洱产区存在区域气候环境,其中种植的咖啡同样具有较高的杯品质量。研究结果可为咖啡加工生产和销售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咖啡种植者对咖啡品种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认识不足、盲目引种而造成的生产中咖啡品种混乱,咖啡豆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普洱普遍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品种咖啡豆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小粒种咖啡品种生咖啡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Catimor系列品种之间杯品质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Panicum maximum is important for cattle production in tropical regions, and it responds well to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Many cultivars have exhibited potential for use in silvopastoral systems, although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how different levels of N can influence plant growth and nutritive value under shading. Morphogenetic and structural traits, biomass production and nutritive value of two P. maximum cultivars (Tanzânia and Massai)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ree shading levels (0, 37 and 58%) and four N rates (0, 50, 100 and 150 mg N dm?3). Plants were grown in pots under shade. Leaf and stem elongation rate and leaf blade length increased with shading and in response to N. Tiller density was reduced with shading, but showed a linear increase fashion with N under full sun and moderate shading. Under intense shading, the tillering showed a quadratic response to N. Plant biomass production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N under full sun and moderate shade, but it increased quadratically under intense shade. Crude protein (CP) content increased with shade and N and was greater for Tanzânia than Massai under shade. Contents of NDF and ADF were greater for Massai than Tanzânia. Acid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 was reduced in Tanzânia under shade, but it increased for Massai.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ositive shading effect on CP content may not result in increased nutritional value. Although N fertilization was important for increasing biomass production under full sun and moderate shade, it should be avoided under intense shading.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兴隆地区的咖啡豆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不同烘焙度(浅度、中度、深度)下的咖啡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烘焙咖啡中共检测出123种化合物,浅度豆检测出90种化合物,主要为酸类和吡嗪类,中度豆检测出103种化合物,主要为酮类、呋喃类、吡嗪类和吡咯类,深度豆检测出118种化合物,主要为呋喃类、吡啶类和酚类;电子鼻传感器可有效分析咖啡挥发性成分变化(除传感器LY2/g CT外),主成分分析(PCA)可有效区分不同烘焙度的咖啡香气。随着烘焙程度加深,咖啡中吡咯类、吡啶类、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吡嗪类和酸类逐渐减少,呋喃类和酮类先增加后减少,进而改变咖啡的特征性香气。HS-SPME/GC-MS与电子鼻技术结合可根据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为判断指标,以较好的区分海南兴隆地区不同烘焙度咖啡,为海南兴隆咖啡的烘焙加工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