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义姗 《猪业科学》2020,37(7):20-24
研究探讨了妊娠后期母猪肥胖对其围产期代谢状况及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的影响。选用经产长白×大白母猪60头,将妊娠109日龄母猪按背膘厚度分为两组(正常背膘厚度组=17 mm;背膘过厚组,≥21 mm)。试验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背膘厚度过大,降低了活产仔猪总数和窝重。与正常背膘厚度母猪相比,背膘厚度过大会使母猪血糖、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稳态模型胰岛素评价抵抗值升高。过厚的背膘还降低了围产期母猪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增加了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的含量。此外,过厚背膘母猪的粪便中TNF-α水平升高,而白介素10(IL-10)水平下降。最终结论是母猪妊娠后期肥胖加重了围产期母猪的代谢紊乱,降低了活产仔猪的数量,对母猪及其后代的肠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这里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一、配种准备期的饲养管理准备期的饲养管理,应包括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后备母猪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经产母猪常年处于紧张的生长状态,均应供给全面的必须的营养物质,使之保持适度的膘况。空怀母猪七、八成膘,容易怀胎产仔高。如果太瘦会出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并易造成空怀,如果母猪太肥,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长大母猪临产背膘厚与产仔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选取妊娠107 d左右的健康长大母猪(1~7胎)214头,通过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背膘厚,并对总产仔数、产健仔数及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大母猪临产前背膘厚在17~21 mm时,总产仔数和产健仔数分别为头(14.97±1.14)和(11.40±1.01)头,高于背膘厚17 mm和背膘厚21 mm的母猪;3~6胎随着胎次的增加,长大母猪的背膘厚降低,尤其在第2胎时背膘厚发生明显下降,背膘厚与胎次呈显著负相关(P0.05);长大母猪在哺乳期由于哺乳导致背膘的消耗会使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延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适当地补充或控制营养以使妊娠母猪保持适宜的膘情有利于提高母猪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9,(2)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母猪妊娠期各阶段的背膘厚与母猪的产仔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母猪产前背膘厚能分析出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显著影响。母猪的产前背膘厚与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凸二次曲线变化。而弱仔数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凹二次曲线变化(P=0.02)。死胎数是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变化(P=0.03)。然后对母猪背膘厚与相关的母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线性拟合,当母猪背膘厚处于21~22 mm、23~24 mm时,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多,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最高,而弱仔数最少。尽管根据母猪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母猪妊娠后期背膘厚处于21~24 mm时,母猪均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建议产前背膘厚保持在21~22 mm,以节约饲料和达到最佳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吴丹  唐一波 《养猪》2022,(6):26-29
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调控母猪在不同阶段的饲料采食量、营养物质添加等,可改善母猪的膘情,提高饲粮营养消化率,减少饲料浪费,节约养殖成本。研究表明,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上产背膘厚、配种至上产背膘增量均与产仔性能密切相关。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在14~16 mm,上产背膘厚在16~20 mm,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性能;背膘厚<13 mm或者>23 mm时,母猪繁殖性能不能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6.
以168头经产长大二元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背膘仪测量母猪背膘厚度,分析经产二元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变化与断乳窝重、断乳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哺乳母猪在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3-6mm时,母猪的发情间隔最短,为5.53+1.73d;经产母猪配种背膘在14~19mm时,当胎窝均产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说明母猪背膘厚对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4~19mm,其繁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采用超声波背膘仪对201头经产长大的二元母猪背膘厚度进行观察分析,经产母猪在其配种时背膘厚度对窝均产仔成活数、初生窝重的影响。在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对断乳窝重、断乳到发情时期间隔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在哺乳时期背膘厚度减少2.5~5.5 mm时,母猪发情间隔最短,为5.79±1.61 d;经产母猪背膘在13.5~18.5 mm之间,当窝平均产仔成活数最高、初生窝重同样最重。表明母猪背膘的厚度对  相似文献   

8.
1 缩短哺乳时间,减少母猪体重损失。小猪断乳后,母猪不再经过复膘阶段,可及时发情配种。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8,(6)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系统地分析母猪各个阶段不同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及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波对加系大白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配种背膘厚、妊娠30 d背膘厚、临产背膘厚和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并根据背膘厚把繁殖各个阶段的母猪细分为4组,分析不同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对产仔性能及配种分娩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后备母猪配种背膘厚和妊娠30 d背膘厚均在21~2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都最低,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3~1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达到最低,分娩率和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妊娠30 d背膘厚在17~26 mm时,分娩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较高;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产前背膘厚为23~30 mm组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显著低于8~14 mm组(P0.05);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背膘损失在1~4 mm时发情间隔最短,断奶后7 d内发情率最高;初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7~20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经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3~16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配种时和妊娠前期背膘较厚和妊娠后期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因此,应针对不同繁殖阶段的母猪采用合理的营养控制方案来调控母猪背膘,从而提高母猪利用率,使其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8,(6)
为研究母猪怀孕后期背膘变化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将659头长大二元杂母猪和509头温系纯种大白母猪于怀孕85 d和怀孕112 d进行背膘测定。结果显示,长大二元杂母猪怀孕85~112 d的背膘差与仔猪初生重具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8;温系纯种母猪怀孕85~112 d的背膘差与仔猪初生重为中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5。表明怀孕后期背膘增加越大,仔猪初生重亦会随之增加,怀孕后期母猪的膘情变化需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1.
正背膘厚度是反映母猪身体脂肪的含量的关键指标,背膘厚度的降低意味着母猪对能量的盈亏十分敏感,而能量与繁殖表现密切相关,因此正确控制好种猪体况对于提高高产瘦肉型母猪繁殖力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瘦肉型种猪高度选育的发展,瘦肉型种猪的繁殖力逐步提升,但由于追求高瘦肉率,致使种猪的背膘过度降低。背膘厚度是反映母猪身体脂肪含量的关键指标,背膘厚度的降低意味着母猪对能量的盈亏十分敏感,而能量与繁殖表现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12.
猪背膘厚与各阶段繁殖性能关系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梓  李平  闫峻  穆淑琴 《猪业科学》2016,(10):112-113
背膘厚度能最直观地体现母猪的营养水平,而营养水平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文内对母猪各阶段的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做了综述。文献表明适当的背膘厚度才能使母猪具有更高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选择体重100 kg左右的商品猪100头,阉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宰前体尺性状、活膘及宰后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倒数3~4腰椎膘厚和倒数3~4胸椎膘厚,母猪组分别比阉公猪组降低5.97%(P>0.05)和7.32%(P>0.05);倒数3~4胸椎肌肉厚度,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7.09%(P>0.05);活体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2.67%(P>0.05);皮脂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降低3.39%(P>0.05);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1.36%(P>0.05);肉质性状,母猪组与阉公猪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测定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统计相应母猪繁殖性能数据,并根据背膘厚分为4组(17、17~18、19~20、20 mm)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索其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背膘厚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背膘厚17~18 mm组山猪的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背膘厚17~20 mm组山猪的窝产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在17~18 mm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6.
后备母猪配种期背膘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母猪膘情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背膘是母猪体况的最直接反映。有研究表明后备母猪第一胎的产仔性能对后续胎次的繁殖表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后备母猪配种期背膘往往对头胎繁殖性能影响较大〔1〕。随着养猪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一些规模猪场开始使用背膘仪对母猪背膘进行精确调控。本研究借助B超仪对规模猪场大约克后备母猪进行背膘测定,并对其头胎产仔性能进行统计,以期找出后备母猪配种期最适背膘范围,为指导后备母猪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此文研究分析大白、长白纯种母猪在配种时背膘厚度,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窝重、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度呈下降趋势,第2胎母猪下降最明显;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2.5~18.0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仔猪断奶窝重关系不明显,当背膘厚度减少3.0~6.0mm时,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5.24±0.46)天。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丹系大白母猪采食量、养分消化率及泌乳期背膘损失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胎次、预产期、体况相近的健康妊娠后期(85 d)母猪,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 g/kg GOD。试验期为58d(产前30d,产后28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g/kgGOD组显著提高了妊娠后期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泌乳期各组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GOD对泌乳期母猪养分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 1.0 g/kg GOD组母猪分娩后15 d及断奶当天的背膘厚均显著高于1.5 g/kg GOD组(P <0.05),0.5 g/kg GOD组和1.0 g/kg GOD组母猪泌乳期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 <0.05)。结果提示,GOD能提高母猪妊娠后期采食量,降低泌乳期背膘损失,对母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胎次及背膘厚度对长大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辽宁省某种猪场4 123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测定其配种及临产(妊娠110 d)时P_2点背膘值,并记录繁殖数据。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1胎的繁殖性能显著低于2~6胎(P0.05),3~6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母猪6胎时产的总仔数、健仔数出现下降趋势。初产母猪配种背膘厚度17~19 mm、临产背膘厚度20~22 mm时,产仔性能最好(P0.05);经产母猪配种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临产背膘厚度在14~19 mm时产仔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著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