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鲷、鰤配合饵料中的新蛋白源近几年世界上饲料用蛋白质资源紧缺,已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要限制因素。日本利用浓缩大豆蛋白质、脱脂大豆粕等作为替代鱼粉的蛋白源,制成配合饵料,饲育鲫、真绸,效果较好。浓缩大豆蛋白质用大豆粕精制而成,粗蛋白质含量高达70%,...  相似文献   

2.
<正> 豆饼是一种来源广、价格低、粗蛋白含量较高,具有广泛用途的饲料。但豆饼能否用作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人工配合饵料的主要蛋白源,以及豆饼蛋白的营养价值如何,对于对虾人工配合饵料来说,有必要弄清楚这问题。本试验以豆饼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为基础,再添加某些单种氨基酸,配制成不同的试验饵料,进行流水式小槽饲养试验。经16  相似文献   

3.
鱼虾加工后的下脚料,除了可以直接配制饵料外,还可制成液化蛋白,作为动物蛋白源之一,配制对虾饵料。由鱼虾加工下脚料制成的液化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动物摄食后可直接吸收,营养价值较高。用作动物饲料喂养效果显著。现将鱼虾下脚料及其配合饵料的加工途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各种不同品种的对虾,由于分布的地理位置、栖息环境条件及生物饵料品种构成的不同,形成了它们对饵料中主要营养成份要求的不同。作为对虾饵料中主要组成成份的蛋白质各种对虾要求上存在着差异。过去,人们对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龙虾及中国对虾等饵料中各种主要营养成份研究得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虾粉、鱼粉、皮革蛋白粉为动物蛋白源配制颗粒饵料,在网箱、小水泥池进行养鲤试验,结果含20%虾粉的饵料效果比含10%鱼粉的饵料效果更好,含20%皮革蛋白粉的饵料效果较差。试验表明虾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能替代进口鱼粉养鲤。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斑鳜配合饲料的制作工艺,驯饲方法、摄食行为及不同饲料对斑鳜生长影响做了详尽的阐释与分析。在网箱养殖中,对三种配合饵料蛋白源进行对照试验:Ⅰ冰鲜鱼糜、Ⅱ鱼粉、Ⅲ鱼粉+植物蛋白,三种组合的饵料都制成软颗粒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对照箱Ⅳ投喂冰鲜杂鱼。52d投喂结果表明,饵料系数、生长速度等经济性状Ⅲ最好(P〈0.05),斑鳜生长效果依次为Ⅲ〉Ⅱ〉Ⅳ〉Ⅰ,同时通过对斑鳜活动、摄食行为的观察,得出斑鳜摄食选择次序为:光度、形状、可得性、适口性。  相似文献   

7.
姚茹 《水产科技》1997,(3):16-18,21
甲壳类营养学研究是以喂养和化学分析开始的,但消化率研究仍然被认为是一项评价水产饵料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尽管配合饵料的化学成份是最佳的营养源,但必须能够被消化、吸收,否则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有关甲壳类饵料的消化率研究,以前曾报道饵料和蛋白质消化率受不同饵料蛋白源及受试验动物的年龄和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幼蟹配饵适宜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幼蟹配合饵料中适宜的能量蛋白比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能量蛋白比在水产动物的配合饲料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适宜的能蛋比不仅可以满足幼蟹对能量的需求,而且可以相对的节约蛋白质。本试验采用Lg(33)正交设计表的方法来研究试验幼蟹配饵的适宜能蛋比,其优点是在具有能量的各营养素的相互作用下,获得最佳能蛋比数据,具有实际意义,也为幼蟹饲料配方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饵料的原料:蛋白源为酪蛋白、明胶,脂肪源为鱼油,碳原为α-淀粉,混合无机盐为自配,多维素为自配,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在1978年配合饵料饲养青鱼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为了扩大饲源、节约成本,根据青鱼的营养需要,用植物性饲料作为主要蛋白源,拟订了两个新的配方,和解放公社三海桥养殖场合作,进行饲养老口青鱼同时兼养二令青鱼和单养二令青鱼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以菜饼粉和豆饼粉或以豆饼粉为主要成份的五号配方,能使老口青鱼和二令青鱼健康地生长,饵料系数为2.52,(2)以米糠和菜饼为主的六号配方,  相似文献   

10.
在饲料中添加尿素作为蛋白源,饲养反刍动物的研究,早在本世纪初业已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实际使用尿素补充乳牛和肉牛等家畜所缺乏的蛋白质。现在美国还把素尿添加到配合饵料中,制成产品使用。但是,用尿素作为鱼类的蛋白源的研究,现在才刚刚开始。到目前为止,仅见到1980年苏联学者和波兰学者在这方面作过简单报导。1981年我们在配合饵料中加入了适量的尿素代替其中部分鱼粉,用于鲤鱼饲养,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简报。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连紫海胆幼海胆期的食性开始由摄食单一的底栖硅藻变为多样化,对某些柔嫩的大型海藻(石莼,海带、裙带菜、江蓠)鱼虾贝肉等有机碎片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均表现出一定的嗜食性。幼海胆不但对不同种饵料的摄食率有差别,而且不同种饵料对幼海胆的饵料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海带和裙带菜的效果最好,幼海胆对其的摄食率分别为红藻、石莼、动物性蛋白饵料的1.2~2.3倍,而其饵料效率也分别为红藻,石莼等的1.1~1.4倍。幼海胆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将为其工厂化人工育苗开辟新的饵料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广辟对虾饲料途径,尤其是动物蛋白源,1983年江苏省淡水水产所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利用鱼虾废弃物加工对虾配合饵料》科研课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利用鱼虾的废弃物,经酶解,制成液化蛋白,并作为一种新的蛋白源,研制成营养齐全、诱食性强、适  相似文献   

13.
陈维国 《水产科学》1988,7(1):45-47
在以往用白鱼粉为饵料的鲍鱼的饲养试验中,鲍的增重率只相当于用酪蛋白为饵料的50--60%,两种饵料的显着差异以前被认为是由于鲍对两种不同饵料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的差别造成的,本次通过三组试验,分别对白鱼粉饵料的有效性同鲍的各成长阶段的关系以及采用不同温度加热蛋白源同鲍的生长和饵料效率的关系做了比较。搞清了是由于对蛋白源的加热造成了鲍的生长和饵料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鱼粉和豆饼作饲料蛋白源,经过合理配比,配合成6组不同营养水平的人工配合饵料,以平均全长2.56cm,体长1.08cm,平均尾重0.28g的牛蛙蝌蚪为饲喂对象,经过75天的饲养结果表明:牛蛙蝌蚪生长迅速、发育完全、个体大。其中以第V组最为显著(蛋白质44.44%)。  相似文献   

15.
以豆粕、菜籽粕、棉仁粕为主要蛋白源的配合饲料养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和团头鲂(Megalabrama amlycephala Yih)鱼种,经两年试验,在群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上都十分相似,而用棉仁粕为主要蛋白源的配合饲料饲养青鱼种,每生产1Kg鱼消耗的饲料蛋白明显低于豆粕和菜籽粕为主要蛋白源组,且饲养的鱼体质健壮,品味鲜美,经测定棉酚在鱼肉的含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棉仁粕养鱼既安全又有效,而且价格低廉,完全可以和豆粕、菜籽粕相媲美,应该提倡和推广用棉粕为主要蛋白源在配合饲料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过去几年我们对鲤仔鱼的开食饵料作过多种试验,都是以动物性蛋白为主的。采用这些配合饵料都没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改变鲤仔有的开食饵料,主要靠添加其它一些质量好的饵料配合剂,考虑到鲤仔鱼个体发育早期段阶的生理消化特点:4—5日龄的鲤仔鱼消化酶的活性很低。很明显,分解和消化所吃食物的能力是不强的。因此,为了保证鲤仔鱼人工饵料的高效能,应含有必要数量的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微饵料在成本、安全性、可获得性方面都优于活饵料,但微饵料并不能完全代替活饵料.仔鱼消化道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活性低,仔鱼对微饵料较低的摄食率、吸收率都限制了微饵料的使用.归纳了3种提高微饵料利用率的方法:活饵辅助微饵料,微饵料中添加外源消化酶,用水解蛋白源代替部分完整蛋白.3种方法在一些仔鱼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不同品种的仔鱼效果不稳定,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鱼虾养殖的迅速发展,配合颗粒饵料的需要量大幅度增长。各地就地取材,选用的配合饵料的种类和配方较多,取得较好效果。但目前在配合颗粒饵料的粘合技术方面报道尚少,粘合剂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饵料效果和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肠道排空速率是指鱼类摄食后,食物从肠道排出体外的速率。生产中鳡已可以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因此,研究鳡摄食人工饲料后肠道排空速率对于评价鳡对人工饵料的消耗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以得出养殖鳡鱼的科学投喂频率。此外,鳡肠道排空速率的测定还能丰富鳡消化生理的理论知识,为鳡摄食人工饵料后消化运动的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以国产蒸汽鱼粉(蛋白含量60.2%)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试验饲料粗蛋白为42.05%,粗脂肪为8.12%,试验饲料的具体配比见表1。  相似文献   

20.
用玉米油、亚麻油、鯷鱼油和猪油为饵料单一脂肪源,配制亲虾饵料,对中国对虾亲虾产卵前进行60天投喂试验,以测定和评估四种脂源对亲虾产卵量、孵化率和卵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亲虾饲喂以猪油为脂源的饵料产卵量少,卯孵化率低。饲喂以玉米油或亚麻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较好,饲喂以鯷鱼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最佳。脂肪酸分析结果,饲喂以鱼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占总脂肪酸的27.6%,而饲喂以亚麻油、玉米油或猪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HUFA的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9.5%,14.0%和12.8%。卵孵化率可能与卵中长链ω—3 HUF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