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利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半细毛羊6种蛋白质饲料原料[豆粕、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棉籽粕、膨化大豆、玉米蛋白粉和菜籽粕]的营养成分含量,并通过消化代谢试验结合套算法实测饲料原料的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含量和有效能值。试验选取16只体重为(56.05±5.47) kg的云南半细毛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4组,每组4只。试验共2期,共7个饲粮,包含1个基础饲粮和6个试验饲粮。第1期饲喂4种饲粮,第2期饲喂3种饲粮。试验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玉米蛋白粉的粗蛋白质(CP)含量最高,为65.77%,棉籽粕和豆粕的CP含量为50%左右,膨化大豆和菜籽粕的CP含量为37%左右,DDGS的CP含量最低,为25.93%。菜籽粕和膨化大豆的粗纤维(CF)含量较高,为16%左右,DDGS和棉籽粕的CF含量为11%左右,豆粕和玉米蛋白粉的CF含量较低,均在6%以下。2)各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DCP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 <0. 05),其中玉米蛋白粉的DCP含量最高,为581. 79 g/kg,其次是棉籽粕、豆粕、膨化大豆和菜籽粕,DDGS的DCP含量最低,为211.48 g/kg。膨化大豆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 E)最高,分别为21.54和19.79 M J/kg,其次是玉米蛋白粉、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DDGS的DE和ME最低,分别为14.62和12.45 MJ/kg。棉籽粕、菜籽粕和DDGS的有效能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从营养成分含量上看,玉米蛋白粉品质最好,其次是豆粕、棉籽粕、膨化大豆、菜籽粕和DDGS。从DCP品质来说,玉米蛋白粉的品质最优,依次高于棉籽粕、豆粕、膨化大豆、菜籽粕和DDGS。从有效能值来说,膨化大豆最优,依次高于玉米蛋白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和DDGS。  相似文献   

2.
为对膨化大豆的品质进行分析及量化评价,文章以73个膨化大豆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其蛋白质溶解度、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棉籽糖、水苏糖、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异黄酮总含量、大豆皂苷等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分析评价指标,构架评价体系,得到每种样品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膨化大豆蛋白溶解度、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棉籽糖、水苏糖、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的含量范围为67.93%~87.46%,0.00~0.01 U/g,5.40~32.60 mg/g,3.10~79.50 mg/g,20.30~93.50 mg/g,6.87~21.36 mg/g,21.85~39.39 mg/g,586.96~1 101.13μg/g,66.56~205.57μg/g,409.33~750.70μg/g,1.15~1.99 mg/g,9.34~15.63 mg/g。同时,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脲酶活性与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异黄酮呈显著正相关,与黄豆黄苷显著负相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与大豆皂苷呈显著正相关,与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异黄酮呈显著负相关;大豆球蛋白与黄豆黄苷、大豆皂苷呈显著正相关,与染料木苷呈显著负相关;水苏糖与染料木苷呈显著负相关;黄豆黄苷与大豆皂苷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9.928%,说明前4个主成分能够代表原来12个指标的信息,并得到评价公式Z=0.307Z1+0.174Z2+0.128Z3+0.090Z4,计算出膨化大豆的综合得分,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确定了HPLC测定大豆及豆豉中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大豆异黄酮甙元的主要成分)含量的色谱条件:以甲醇-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60nm。同时确定了超声波振荡法提取大豆及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最佳方案:样品中加入100%乙醇300ml,超声振荡30min,通过检测得出大豆中大豆黄素的含量为106.5μg/g,染料木黄酮的含量为155.1μg/g;豆豉中大豆黄素的含量为312.83μg/g,染料木黄酮的含量为555.6μg/g。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美国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研究了粉碎过程中不同水分含量(13.21%、14.82%、16.71%)和筛孔直径(2.02、.53、.0、3.5 mm)对粉碎产品粒度的影响和不同挤压膨化温度(130、140、150℃)、不同粒度和不同水分含量对膨化大豆中脲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筛选出加工膨化大豆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粉碎粒度随水分含量和筛孔孔径的增大而增大;大豆最佳挤压膨化加工参数为:水分含量13.21%,筛网孔径3.5mm,膨化温度130℃。在此加工参数条件下,膨化全脂大豆的脲酶活性为0.248 U/g,蛋白质溶解度75.52%。  相似文献   

5.
为评定挤压膨化工艺对饲料原料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测定了挤压膨化处理前后玉米、大豆和亚麻籽的常规养分、抗营养因子和蛋白溶解度。结果表明,经膨化处理后,玉米的蛋白质及总磷含量分别提高2.24%、15.0%,脂肪、蛋白溶解度、植酸磷和热敏蛋白的含量分别降低38.87%(P0.05)、33.17%(P0.05)、37.5%(P0.05)及40.74%;全脂大豆的蛋白质及总磷含量分别升高1.23%、3.39%,脂肪、蛋白溶解度和热敏蛋白的含量分别降低1.26%、12.12%(P0.05)及94.65%(P0.05),大豆中的植酸磷含量基本无变化,大豆脲酶活性呈显著下降,失活率达97.46%(P0.05)。亚麻籽中蛋白质含量提高0.73%,脂肪、蛋白溶解度、热敏蛋白和总磷的含量分别降低1.35%、8.05%、40.0%(P0.05)及1.92%。饲料原料经挤压膨化后对常规养分含量没有影响,但可以降低抗营养因子和蛋白溶解度,改善原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形式及不同营养水平的几种断奶仔猪饲料原料的系酸力水平,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与膨化玉米、直火工艺鱼粉与蒸汽鱼粉系酸力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豆粕蛋白水平越高,系酸力越高(P0.01),高蛋白乳清粉系酸力极显著高于低蛋白乳清粉(P0.01),高蛋白水平发酵豆粕(CP48.03%)系酸力低于普通豆粕(CP46.4%()P0.01),膨化大豆(CP39.13%)系酸力极显著低于其他形式豆粕系酸力(P0.01),血浆蛋白粉系酸力极显著高于鱼粉和乳清粉(P0.01),矿物质饲料原料有较高的系酸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高温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为4组,分别在细胞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10、100μg/m L和1000μg/mL的大豆异黄酮,各组细胞正常(37℃、5%CO2)培养48 h后,在42℃下处理1.5 h,再正常培养12 h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发现:(1)与0μg/mL组相比,100μg/m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 0.05)。(2)与0μg/m L组相比,10~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活性氧(ROS)的浓度显著降低(P 0.05)。(3)与0μg/mL组相比,100μg/m 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 0.05),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 0.05)。(4)与0μg/m L组相比,100μg/m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内Caspase3和Bax基因的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 0.05),而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综上所述,大豆异黄酮能够通过增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以红三叶真叶、子叶、上胚轴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根据愈伤组织形态分为A型、B型和C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外植体来源和类型的愈伤组织内异黄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中,来自真叶的愈伤组织异黄酮含量最高(1.562μg/mL),其次是子叶(0.904μg/mL)和下胚轴(0.885μg/mL),上胚轴的最低(0.774μg/mL);继代培养1次后,上胚轴的含量升高(0.941μg/mL),真叶,子叶和下胚轴的含量均下降;3种愈伤组织类型,均以B型的异黄酮含量为最高,其次为A型,C型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草鱼对膨化和未膨化的菜籽、大豆离体消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草鱼对菜籽、膨化菜籽、菜麦(菜籽 小麦1∶1)、膨化菜麦(膨化菜籽 小麦1∶1)、豆麦(大豆 小麦1∶1)、膨化豆麦(膨化大豆 小麦1∶1)6种饲料原料的消化能力。试验结果,1)草鱼对6种饲料原料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籽(23.46%)>菜籽(22.21%),膨化菜麦(26.95%)>菜麦(15.74%),膨化豆麦(32.79%)>豆麦(19.36%);对粗蛋白的离体消化率为:菜籽(46.36%)>膨化菜籽(38.51%)、膨化菜麦(39.24%)>菜麦(28.34%)、膨化豆麦(52.43%)>豆麦(46.16%);对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籽(44.71%)>菜籽(44.24%)、膨化菜麦(36.59%)>菜麦(29.00%)、膨化豆麦(43.54%)>豆麦(30.04%)。2)膨化对氨基酸生成速度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添加小麦的饲料原料组中(菜麦和豆麦)降低了膨化对氨基酸生成速度的不利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了草鱼对膨化饲料原料的消化要好于未膨化饲料原料,尤其是淀粉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由于膨化加工对饲料中氨基酸的破坏,导致了膨化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有效性降低,但添加小麦可减少膨化对蛋白有效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2个红三叶品种和3个白三叶品种检测了春季茎叶中主要植物雌激素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红三叶茎叶植物雌激素总含量为3.35×103~7.99×103μg/g,远高于白三叶的0.57×102~3.81×102μg/g。红三叶茎叶主要含有芒柄花素、美皂异黄酮、染料木素和大豆黄酮等植物雌激素,而白三叶茎叶则主要含有芒柄花素和染料木素,时有少量美皂异黄酮,未检测到大豆黄酮。两种三叶草春季植物雌激素总含量的变化均取决于芒柄花素的变化,与生育进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生长激素(somatotropin,STH)、胰岛素(Insulin)单独或者协同作用对猪卵母细胞成熟及电激活后卵裂的影响。结果表明,STH、Insulin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激活后卵裂呈现双重效应。在NCSU-23基础液中添加0.15μg/mLSTH组的成熟率(73.83±1.80%)和卵裂率(64.76±2.54%)显著高于对照组及0.01、0.05、0.1、2.0μg/mLSTH组(P<0.05);添加5μg/mLInsulin的成熟率(65.05±1.34%)和8μg/mLInsulin组的成熟率(60.24±1.34%)显著高于对照组及0.5、2、10μg/mLInsulin组;添加5μg/mLInsulin组的卵裂率(61.33±2.62%)显著高于对照组及0.5、2、8、10μg/mLInsulin组(P<0.05);0.15μg/mLSTH与2μg/mLInsulin联合添加组成熟率和卵裂率最高,达到79.35±2.04%和72.31±1.19%,同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中为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肉牛,利用尼龙袋法比较研究大豆粕、膨化全脂大豆与焙烤大豆对瘤胃干物质、蛋白质降解率及瘤胃动态降解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粕相比,膨化全脂大豆及焙烤大豆的干物质及蛋白质的快速降解组分(a)比例显著下降(P<0.0001),慢速降解组分(b)比例显著提高(P<0.0001)。膨化能够显著降低大豆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进而提高蛋白质的过瘤胃比例。焙烤大豆的瘤胃干物质、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大豆粕但高于膨化全脂大豆。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膨化对饲料原料鱼体离体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菜籽、菜麦(菜籽∶小麦,1∶1)、豆麦(大豆∶小麦,1∶1)3种饲料原料。试验结果表明,草鱼对膨化饲料原料干物质离体消化率高于未膨化饲料原料离体消化率,即膨化菜籽(23.46%)>未膨化菜籽(22.21%),膨化菜麦(26.95%)>未膨化菜麦(15.74%),膨化豆麦(32.79%)>未膨化豆麦(19.36%);对粗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为:未膨化菜籽(46.36%)>膨化菜籽(38.51%)、膨化菜麦(39.24%)>未膨化菜麦(28.34%)、膨化豆麦(52.43%)>未膨化豆麦(46.16%);对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籽(44.71%)>未膨化菜籽(44.24%)、膨化菜麦(36.59%)>未膨化菜麦(29.00%)、膨化豆麦(43.54%)>未膨化豆麦为(30.04%)。这表明,草鱼对膨化饲料原料的消化要好于未膨化饲料原料,尤其是淀粉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临武鸭几种饼粕饲料原料(大豆粕、大豆渣、棉籽粕、2种菜籽粕、花生仁粕、2种芝麻粕)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8只体重2.0 kg左右的健康成年临武鸭公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全收粪法进行3个批次代谢试验,每种原料均设对照组和添加复合酶组(试验原料中添加250 mg/kg的复合酶),对每只试验鸭强饲60 g试验原料,内源组强饲60 g无氮饲粮。测定添加复合酶条件下,临武鸭对8个饼粕饲料原料的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表观利用率和真可利用率。结果表明:临武鸭对8个饼粕类原料的DM、CP、EE和CF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8.85%~62.86%、50.73%~65.39%、50.16%~74.50%和32.32%~46.46%,AM E和TM E分别为6.82~12.72 M J/kg,8.79~14.69 M J/kg,添加复合酶使临武鸭对几种饼粕饲料原料的DM、CP、EE和CF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分别为6.25~21.70 g/kg、2.60~16.73 g/kg、0.13~8.66 g/kg和0.66~2.74 g/kg,TM E提高了0.19~1.15 M J/kg。由此可知,添加复合酶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临武鸭对饼粕饲料原料的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  相似文献   

15.
采集4头体况良好、健康无疾病、妊娠早期梅花鹿的血样,采用RIA分析方法对血清中的5种生殖激素(LH、FSH、E2、P和hCG)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梅花鹿妊娠早期(2~38 d),LH含量缓慢的降低,处于低稳的水平,平均为(29.97±32.70)IU/L;FSH的含量稳步上升,平均为(1.60±0.66)μg/L;E2的含量除了一个较大的峰值(10.20±6.59)ng/L外,一直都是稳步降低,平均值是(6.47±4.28)ng/L;P的含量平均为(0.05±0.04)μg/L;hCG的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为(22.71±26.48)μg/L。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异黄酮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时期红三叶的叶(叶片,叶柄和托叶)、茎、根、花等器官中的异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所测的4种器官中均含有异黄酮;叶片,叶柄和托叶中异黄酮含量均在3月29日最高,分别为1.633μg/mg,1.184μg/mg,5月17日异黄酮含量最低,分别为0.646μg/mg,0.438μg/mg。茎、根、花3个部位异黄酮含量均在5月8日最高,依次为0.750μg/mg,0.895μg/mg和0.906μg/mg,5月17日含量最低,分别为0.321μg/mg,0.441μg/mg和0.450μg/mg。各个时期异黄酮含量均以叶片中最高,花次之,然后是根,茎、叶柄和托叶。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不同原料作为40%乳猪浓缩料的主要脂肪来源,以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饲料氧化酸败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组,各组40%乳猪浓缩料的粗脂肪含量约为11%,其中处理组Ⅰ主要脂肪来源为膨化大豆,处理组Ⅱ中10.00%的脂肪来源于毛豆油,处理组Ⅲ和Ⅳ中5.00%和2.50%的脂肪来源于毛豆油,其余脂肪来源于膨化大豆等饲料原料。每个处理作3个重复,将试验用料置于37℃恒温培养箱,每隔7 d,在8∶00~12∶00取样,对饲料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在各组40%乳猪浓缩料中,建议选用膨化大豆作为脂肪的主要来源,或者选用毛豆油和膨化大豆相配合作为脂肪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选择42±4日龄、平均体重为711.4±108.8 g健康美系力克斯断奶幼兔50只,公母比例为1∶1,根据性别、体重将50只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5只公兔,5只母兔,单笼饲养。预试期1周。5个组日粮为等能等蛋白设计,日粮中分别含有25%生大豆、25%化学钝化大豆、25%热处理大豆、25%豆粕和13%生大豆+12%豆粕。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实测值)分别为6.55、1.99、1.73、0.81和3.97 m g/g。试验6周末,从每1个组中随机选出3只公兔进行屠宰(91±4日龄,平均体重为1544.2±114.8 g),用于测消化酶活性的胰腺样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在液氮中速冻,然后转移至-20℃低温冰箱中保存。结果表明:家兔采食25%生大豆后,胰腺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胰蛋白酶活性被显著抑制(P<0.05),胰腺中脂肪酶活性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胰腺和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改进了国标测定单宁所采用的分光光度方法,以钨酸钠-磷钼酸混合溶液显色后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相结合,在760 nm紫外波长处进行测定,实现了批量样品的自动进样分析,大大简化了样品的分析过程,方法在1~6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的结果一致。用该方法检测了176个大豆饲料原料样品,并依据原料加工工艺和分布地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发酵豆粕中的单宁平均含量(5 365.0±749.0)mg/kg明显高于普通豆粕、膨化豆粕和膨化大豆,而在国内七大地域中,西南地区中大豆饲料原料中单宁的平均含量(3 758.0±1 296.6)mg/kg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金雀异黄酮(GEN)对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抗氧化保护效应,试验研究了GEN对离体培养的鸡骨骼肌卫星细胞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岭南黄羽肉鸡骨骼肌卫星细胞接受不同浓度的GEN处理48h后,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GEN对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金雀异黄酮组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1μmol/L和16μmol/L金雀异黄酮显著提高了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添加4μmol/L和16μmol/L金雀异黄酮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细胞培养液中添加金雀异黄酮具有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RNA拷贝数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