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出血症病毒较难适应细胞,病毒在细胞上传代以后不仅血凝价下降较快,并对健康兔的致病性丧失也较快。研究该病毒的细胞传代材料刺激健康兔产生免疫力的能力,可进而探讨应用细胞材料制备疫苗的可能性。本文将介绍我们用细胞上传代的病毒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结合了人 O 型红细胞的“兔瘟”病毒接种兔,探讨了有血凝活性的兔瘟病毒糖蛋白的保护作用。结果“兔瘟”病毒与人 O 型红细胞结合的复合物不能致死兔,说明兔瘟病毒血凝活性糖蛋白与保护作用有关。其机理尚有待于今后研究。“兔瘟”病毒具有凝集人 O 型红细胞的特性,其血凝素为病毒衣壳上的一种糖蛋白,本文对兔瘟病毒血凝活性糖蛋白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兔瘟脏器病变与病毒血凝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瘟脏器病变与病毒血凝价比较研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230031吴世义兔瘟病毒对家兔的各器官组织的嗜性不同,因而病毒在兔体各脏器内的分布密度也就不尽相同。笔者对人工接种兔瘟病毒后急性死亡家兔的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大体病理剖检,并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对各种脏器进...  相似文献   

4.
猪细小病毒细胞适应株的培育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临床表现为皮炎消瘦症状的仔猪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实为猪细小病毒(PPV),采用仔猪原代肾细胞和传代ST细胞分离培养,经蚀斑克隆纯化,培育1株ST传代细胞培养适应毒株,命名为PPV-BQ2007株。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检测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病毒感染细胞可被已知PPV阳性血清中和。免疫电镜可清晰见到聚集成团的大小不一的病毒粒子,近似圆形,无囊膜,直径大小约20nm-22nm。该分离株经ST细胞培养传代,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随代次显著增加,第30代后毒价达10^7 TCID50/mL以上,且毒价和血凝价稳定。测序结果表明PPV-BQ2007株VP2基因与NCBI公布的皮炎型毒株Kresse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9.8%,在系统进化分支上处于同一个分支。PPV-BQ2007株传代细胞培养适应株的成功培育和鉴定,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免疫与诊断研究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湖南是养猪大省,搞好猪瘟预防,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提高养猪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因为乳兔奇缺,我厂传统生产的猪瘟乳兔苗无法继续投产,改为生产猪瘟弱毒细胞疫苗‘为了提高疫苗质量,逐步完善猪瘟细胞疫苗生产工艺,结合生产进行了细胞带毒传代、提高疫苗产量和效价的试验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ill牛事儿:来自武汉和长沙地区112细胞营养液和维持液:05%水解乳蛋白汉克氏液l、13血清:营养液和细胞传代用犊牛血清,维持液用马血清.11.4细胞分散液:胰酶一EDTA分散液1.15毒种:猪瘟兔化弱毒经兔体继代后的新鲜脾毒1.2…  相似文献   

6.
鹅类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鹅类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特性研究表明,该病毒能凝集禽类、两栖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不凝集驴红细胞首次从病科分离的鸭胚毒不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但经数次传代后,对红细胞的凝集价可达2^4,该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NDV)的血凝试验无明显差别。本病毒为快解脱型,于56℃45分钟失去血凝活性,与NDV有相近的血凝抗原。  相似文献   

7.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血凝特性和在鸭胚中繁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S病毒CH—1分离株能凝集鸡、鸭和鹅等禽类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兔、小白鼠和人O型血红细胞。该病毒的血凝特性对缓冲液种类和浓度无严格要求。可耐受56℃24小时,但80℃作用30分钟,则几乎完全丧失血凝活性。1.0%胰酶和0.5%β—巯基乙醇对病毒血凝活性无明显影响,用0.1~0.4%甲醛37℃作用24小时血凝活性无变化,而0.5~1.0%甲醛处理后,病毒血凝价下降4~7个滴度。病毒反复冻融6次对血凝特性无影响。EDS病毒接种10日龄鸭胚后24小时就可检测到病毒的血凝滴度(2~(3.2))、96~120小时病毒在鸭胚液中的血凝滴度达到高峰(HA>2~(14)),此时胚液量也最大。病毒在鸭胚尿囊液和尿囊膜中的血凝滴度最高,其次是羊水,胚体中血凝滴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1946年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非猪源动物或用细胞传代驯化猪瘟病毒,培育猪瘟弱毒疫苗.1954年周泰冲等用猪瘟强毒经家兔传代减毒,并经继代纯化成功培育出一株能适应家兔的猪瘟病毒变异毒,该毒株对猪无致病性、遗传性能稳定[1-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就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中国猪瘟兔化弱毒株(Chinese strain,简称“C株”).目前中国广泛使用C株来生产猪瘟活疫苗,按疫苗毒源类型为牛睾丸细胞源、兔源、传代细胞.本试验主要对高效价猪瘟活疫苗(STK克隆传代细胞源)进行田间应用效果跟踪,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该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含“兔瘟”病毒肝脏在—30℃保存65~645天,血凝价约下降1~3个滴度,并均有致病性病毒存在。说明在低温保存一定时间的病科。其病毒的血凝价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其致病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原效价高低是评价疫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各厂家的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氏囊抗原效价不高。试验旨在探讨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HQ株)效价的因素,从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提升抗原效价,从而提升法氏囊疫苗产品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细胞传代比例,维持液pH,接毒量,接毒时间,收毒时间,接毒后培养温度,维持液血清含量生产抗原的病毒效价,从而选择最佳的工艺参数生产法氏囊抗原。结果表明:传代分种比例小细胞密度大的细胞接毒后病毒效价高,接毒后维持液pH7.8比pH 7.4的病毒抗原效价高;1%种毒接毒量效价最高,细胞培养至24~48h接毒,抗原效价差别小;接毒后36h收毒为最佳收毒时间,接毒后细胞培养温度为37℃最佳;接毒后维持液中血清含量为2%时抗原效价最高。综上,本试验获得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HQ株)疫苗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生产出高效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HQ株)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通过DF-1细胞增殖获得高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抗原。通过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5个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对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的增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最佳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接毒量在0.01%~0.1%之间,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48~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1%~2%,收毒时间为病毒接种后60~72 h。在此培养条件下增殖病毒毒价在108.3~108.7 TCID50/0.1 mL之间。  相似文献   

12.
肾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病雏中,采集典型病科,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到四株肾传支病毒(HN—M,HN—Z,HN—G,HN—C)。该四株病毒均能适应鸡胚生长,并致鸡胚呈明显的卷曲胚和侏儒胚;其鸡胚适应毒能感用鸡胚肾细胞(CEK),并致细胞病变(CPE);应用鸡脓毒或细胞毒回归雏鸡,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雏同样的特征性病变;每株无血凝性,以胰酶处理后可出现凝集价;经与74国际标准毒单抗作细胞交叉中和试验及用克隆和标记的IBV非编码区、非S1片段10kb核酸探针作斑点杂交鉴定,确认HN-M株为澳大利亚T抹,另三株为N—115株。应用该四株分离毒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对河南近几年流行的肾型支气管炎起到了十分理想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广东地区表现有流行性腹泻症状的病猪采集的病料通过在细胞维持液中加入每 ml 含60μg 胰酶量的细胞培养方法,可使 Vero 传代细胞在培养24小时,60%细胞出现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等特征的细胞病变,并且,经过动物回归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学、病毒核酸型鉴定和理化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病毒分离物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离获得的 PEDV,在含有胰酶的细胞维持液条件下,用 Vero 传代细胞培养传代12代,转入不加胰酶条件下,再用 Vero 传代细胞传19代,PEDV 可适应于 Vero 传代细胞生长,并出现有特征的细胞病变,继后,转用 PK15传代细胞再传22代,PEDV 已能适应于 PK15传代细胞生长,其细胞病变程度较 Vero 传代细胞更明显易看,PEDV 在 Vero、PK15传代细胞培养物中连续传53代.转用 ST 传代细胞培养,再传4代,可见 ST 传代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本试验证明、将分离的 PEDV 先后适应于 Voro、PK15和ST 传代细胞的方法是成功的,并已使之成为适应传代细胞的 PEDV 细胞毒株,命名为 PEDV-G1株,其毒价为10~(-5·37-6·1)TCID_(50)/0.05ml。  相似文献   

14.
取9只人工感染兔瘟病毒免的肝、脾、肾、心、肺等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用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复合体的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p免疽病毒抗体。结果,在坏死变性肝组织细胞,一系列肝附件、肝细胞荣和脾脏中均检测到免枯病毒抗体,并为对被检肝溶浆作免瘟病毒的W~蛋白印迹分析和病毒粒子免疫室电镜观察所证实。因此,免疫组织化学法是检测兔瘟病毒抗体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兔瘟病毒抗体@俞渭章  相似文献   

15.
1.病料采取 无菌取病死兔肝脾肺作为材料,冰冻保存。2.毒价测定 称取10g该材料加等量生理盐水,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匀浆,然后1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用15孔白瓷反应板倍比稀释做血凝试验,测其毒价为28。3.材料稀释 先将病料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用组织捣碎机匀浆,并用4层灭菌纱布过滤,滤渣反复匀浆,合并滤液。按经验兔瘟病毒毒价在23及以上就能激发机体产生坚强免疫力,因此将滤液用生理盐水稀释256/8倍。将稀释好的悬液盛放于大的灭菌细颈玻璃瓶内。4.组织灭活 在稀释液中加入试剂纯福尔马林液,使其最终含量为0.8%,充分…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索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 HL-2株)敏感的细胞种类及其在相应细胞上的培养特性和培养条件。将IBRV HL-2病毒液接种不同传代细胞,结果表明MDBK细胞对IBRV HL-2株敏感,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对各种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接种时间、接毒量、维持液血清含量、培养基种类均对收获的病毒液病毒含量有影响。通过优化,得出最佳培养条件如下:在细胞传代后24 h接种,弃掉营养液,加入含2%血清的MEM作为维持液,接入0.01感染复数(moi)的病毒液,接种后44±2 h收获,所获得的病毒液病毒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1 病原学检测 将病料以尿囊腔途径接种于9~11日龄的SPF鸡胚.收集死亡鸡胚尿囊液,将收获的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价检测,当血凝滴度达1:16以上时,确定病毒分离为阳性。若初次传代获得的尿囊液未检测到血凝性,需再盲传2代。若仍未检测到血凝性则认为病毒分离阴性。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红细胞浓度与病毒血凝特性的相关性,不同甲醛灭活浓度,不同灭活时间,反复冻融等因素对病毒血凝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繁毒时间与所繁毒量和毒价高低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红细胞浓度使病毒凝价降低,高浓度甲醛灭活也会降低毒价,不同的繁毒时间与繁毒的毒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不同的灭活时间以及反复冻融等似乎对毒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从病鸡肾脏分离到一株病毒,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100nm左右,有典型的冠状纤突。SPF鸡胚传代,鸡胚发育迟缓。气管环组织培养法测定TCID50为10^6.4/ml。分离毒对乙醚敏感,不耐热,56℃水浴15min失活。病毒无血凝特性,但径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后出现血凝性,HA效价为3Log2。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的血清型不同于已有的Massachusetts、Connecti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分离的鸽新城疫坪山毒和川沙毒对鸡胚致死性、鸡胚传代毒的血凝价、对健康鸽致病性以及对鸡胚细胞感染性等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二毒株接种鸡胚都能使鸡胚致死,川沙毒致死鸡胚时间略早于坪山毒.二毒株都能在鸡胚传代,鸡胚毒血凝价平均值约2~■.毒株感染鸡胚细胞能规律性地对细胞引起病变作用.对健康鸽都具有致病性,川沙毒致病性指数高于坪山毒,并能引起四周龄肉鸡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