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静滴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药物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期末、舒张期末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及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CSA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体征和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猝倒、颈部压痛和旋颈试验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A、RVA和BA的VP、VE和VM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推拿联合针灸对CSA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即桥接治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桥接治疗法)、对照组53例(rtPA静脉溶栓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循环梗死血管(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率91.49%,对照组前循环梗死血管再通率50.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4 d、治疗28 d、治疗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1);根据mRS标准,观察组的预后良好87.23%,对照组预后良好52.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优于rtPA静脉溶栓疗法,对于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耳穴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疗效的比较,同时运用多导睡眠图(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P<0.0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TST(总睡眠时间)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联合治疗组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有改善(P<0.01),且与单纯针刺组比较,针刺结合耳穴组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较单纯针刺组改善更明显(P<0.05),其中单因子中联合治疗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也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3个月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足内翻积分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足内翻积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均较治疗前显著恢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施耳穴贴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五音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各条目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SAS条目1(紧张)、条目2(害怕)、条目3(惊恐)、条目7(躯体疼痛)、条目10(心慌)、条目19(睡眠障碍)的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能有效缓解TKA患者术前焦虑,而且效果优于单用耳穴贴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耳穴按压配合中医常规护理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方法 将12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中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按压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影响、社会功能障碍等4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耳穴按压配合中医常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气调血、醒脑通络"药线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F-E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通路功能的变化情况,为提高该病的疗效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调血、醒脑通络"药线灸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外周血中Keap1-Nrf2/ARE通路分子、抗氧化酶指标、血清神经损害标志物、氧化应激产物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Keap1 mRNA较治疗前升高(P<0.05),Nrf2、ARE mRNA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抗氧化酶相关指标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损害标志物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调血、醒脑通络"药线灸疗法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外周血Keap1-Nrf2/ARE通路功能,减轻脑神经损伤,提高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医五行音乐之角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肝气郁结型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选取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医五行音乐之角调干预。在干预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五行音乐之角调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肝气郁结)患者的抑郁状态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DI)对10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了检测。结果 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痰湿犯目证、肝肾阴虚证)在眼动脉(OA)血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PSV、EDV、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在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PSV、EDV和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其变异程度依次为肝郁气滞证组 > 痰湿犯目证组 > 肝肾阴虚证组。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A和CRA的血流速度下降明显,血流阻力增加,眼局部血液循环障碍,OA和CRA的血流参数可作为反映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间局部血瘀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取穴和辨证加减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原则配合常规针刺,每天1次,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检测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比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g),血细胞比容(HCT)。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同组治疗前减少,HBV、LBV、PV、Fig、HCT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HBV、LBV、PV、Fig、H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指导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可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足部反射疗法联合中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9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琥龙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足部反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尿频多、尿无力、尿线变细、会阴部坠胀痛)及治疗前后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尿频、尿无力、尿线变细、会阴部坠胀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E2水平均显著下降、T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摩、足部反射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可调节机体阴阳及脏腑功能,加快缓解临床症状,增强疗效,且物理疗法安全、无副作用,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点穴疗法及中药足浴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点穴疗法、中药足浴进行干预,于出院前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失眠情况的比较,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穴疗法及足浴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穴位按摩结合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手法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输出量(CO)及血液粘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2例因依从性差被剔除,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VRI和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贴敷用于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cy、CRP、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疗效确切,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脂、降低炎性水平达到提高脑神经功能水平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海马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点组、穴位组4大组,每组再根据再灌注后时间分为24 h、72 h组,每组5只。完成治疗后,先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处死大鼠,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Ngb的表达水平。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对照点组及穴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对照点组、穴位组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4 h组比较,72 h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对照点组及穴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b: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点组及穴位组Ngb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点组比较,穴位组Ngb的表达水平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4 h组比较,72 h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对照点组Ngb的表达水平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穴位组Ngb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可上调海马Ngb的表达水平,从而实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