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和肠道结痴、溃疡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是我市鹅的多发病。多数病例病理变化特征明显,易于诊断,但也有部分病例病理变化不太典型,给诊治带来困难。现将我们在门诊中通过实验室诊断的两例非典型病变的病例报告如下,希望这一诊断报告能给以后的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治提供参考。1 发病情况及症状1.1 病例一 本市马集镇爱国村刘某养鹅150只,25日龄注射禽流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鹅副粘病毒病在鹅群中广泛流行,对养鹅业危害严重。2010年6月,吉林省双辽市某养鹅户零散购进肉用仔鹅400余只,饲养5天后即开始发病和死亡,应用喹喏酮类、磺胺类和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是20世纪末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鹅的烈性传染病。目前,本病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本文着重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防制等方面对我国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鹅副粘病毒病又称鹅类新城疫,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是一种禽鸟共患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肿头,流泪,喜卧,下痢,脾脏和胰腺肿大,散布大小不一坏死灶,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结痂为主要特征。本病于1997年7月在我国江苏、广东等部分市县雏鹅中首次炷生,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00年8月解放军军需大学在吉林省发生的类似“小鹅瘟”病死雏鹅体内发现了典型副粘病毒和典型病变,从而证明吉林省存在本病。2004年夏秋季,某养鹅场暴发传染病,引起鹅大量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6年3月,广东省梅县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爆发一种以新生雏鹅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肿头、下痢、肠道黏膜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凝集试验等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通过采取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法,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1型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鹅地区。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高死亡率,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7%和18.2%,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多年来,此病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鹅业的发展。2011年12月,扬州邗江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发生了一起雏鹅副粘病毒病病例,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邗江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2011年11月从当地购入1500羽苗鹅,第2d注射了抗小鹅瘟血清。在饲养到2周龄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2009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万庄镇某蛋鹅场发生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诊断为鹅的副粘病毒病.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是20世纪末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鹅的烈性传染病。目前,本病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本文着重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防制等方面对我国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引起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介绍了鹅副粘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并致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市流行,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的组织嗜性、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性状等方面对鹅副粘病毒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养鹅的主要国家,近几年养鹅业呈现快速发展。同时,鹅疫病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已经弄清目前危害鹅群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除小鹅瘟外,还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腺病毒)、鹅(禽)流感、鹅类新城疫病等。鹅类新城疫病又称鹅副粘病毒病,是自1997年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鹅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其病原和新城疫病毒同属于副粘病毒科。国外学者认为禽副粘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但我国学者王永坤和辛朝安分别报道了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他们分别在江苏和广东等地的病例中分离到了对鹅具有强致病力的副粘病毒.随后,在上海、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等地也陆续报道发生鹅副粘病毒病。2009年4月初,重庆万州地区某养鹅场1000只38日龄伊犁鹅开始发病,每天死亡20多只,用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临床诊断怀疑为鹅副粘病毒病。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12.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感染各种品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鹅业危害极大。2006年我县一规模养鹅场发生过此病。现将本人对该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感染各种品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鹅业危害极大.2006年我县一规模养鹅场发生过此病.现将本人对该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20日,某乡养鹅户郑某饲养的56日龄肉鹅1200只,早晨发现有一些鹅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到下午很快波及全群,并有死亡。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肉鹅副粘病毒病与绦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黏病毒引起各年龄鹅只发病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迅速减轻,拉水样稀粪,并出现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征是脾脏和胰腺呈灰白色坏死灶,消化管黏膜有坏死、溃疡和结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98%,是养鹅业的大敌。莫旗是  相似文献   

16.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鹅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不同品种、年龄的鹅都具有易感性,主要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为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鹅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鹅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在江苏省许多县的鹅群中发生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鹅病,经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副粘病毒所致的鹅的一种新病毒。2000年2月,江西省余江县某鹅场饲养的50~70日龄灰鹅140羽中的部分鹅陆续发生以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和病变肠粘膜出血、呈糠麸样坏死为特征的疫病,发病8d内死亡40余羽。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原分离及血清学试验结果,诊断为鹅副粘病毒病,从送检病料中分离到1株副粘病毒JXGl,从而首次确定鹅副粘病毒病在江西省的存在。1 发病情况 该种禽…  相似文献   

18.
一起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讷河市二里畜牧场赵某养鹅场及附近的养鹅场,在2006年11月初相继发生类似鸡新城疫的临床和病理变化特征的鹅的疫病。经诊断是鹅副黏病毒病,采取治鹅副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控制和扑灭了疫情,鹅群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鹅副黏病毒病在养鹅地区的发生和流行渐趋严重,已给养鹅业造成严重影响.该病由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鹅流感十分相似,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引起误诊.根据我们多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所掌握的经验,对鹅副黏病毒病与鹅流感的鉴别诊断作了整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吉林省敦化市某种鹅场饲养的种鹅群陆续暴发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种鹅大批死亡。发病鹅为彼此圈舍邻近的肉种鹅群,共饲养莱茵鹅6320只,本地白鹅1080只,发病后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前后共有403只鹅发病,死亡234只。发病率为5.4%,病死率为58.1%,经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就本次疫情,浅谈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和防制措施。鹅副粘病毒病(GPM)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PM-1)引起的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扬州大学和华南农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