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抗原(CA)是虫体在寄生阶段所释放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分泌物、排泄物、蜕皮液、囊液等。循环抗原与虫体的存在有着直接联系,其含量一般与宿主体内虫体数量成正相关,通过检测其含量可推知虫体负荷,一旦虫体在体内消失,循环抗原亦很快消失;而抗体则不然,在宿主体内一般较CA出现晚,且治疗后可在体内持续很长时间,故检测抗体不能很好地区分现症和既往感染,而循环抗原检测可达到此目的,故可用于考核疗效和早期诊断。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循环抗原在抗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对宿主有免疫保护作用,为疫苗制剂…  相似文献   

2.
用培养的泰氏锥虫制备的死、活两种虫体抗原,接种于家兔和小鼠,一定时间后用伊氏锥虫强毒株攻击,观察其血清抗体的变化及交叉免疫保护能力。试验表明,泰氏锥虫虫体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的体液抗体;免疫动物有一定的抵御伊氏锥虫攻击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动物血液中虫体出现的时间较迟,最初的数量少,临床症状轻。死虫抗原组的交叉免疫保护能力较活虫抗原组强。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病患者的循环抗原是虫体的分泌物和代谢物,其检出时机比抗体早,虫体死亡后会逐渐消失,其半衰期比抗体短。检测循环抗原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而且还可以用于疗效考核。循环抗原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寄生虫病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以对人畜危害严重的囊虫病和旋毛虫病为重点,阐明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对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马、豚鼠,家兔的循环抗原(CA)及其出现规律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感染动物47/57 CA阳性,15分份锥虫培养液CA全为阳性,而健康动物及空白培养液均为CA阴性。伊氏锥虫CA与锥虫属以外的驽巴贝西虫,传贫、鼻疽等血清不交叉,而与锥属的牛泰氏锥虫、路氏锥虫、马媾疫锥虫的血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CA比抗体出现早;感染动物完全治愈后,CA消失,而未彻底治愈者,CA仅暂时消失,但不久又出现,直到动物病死,由此认为,CA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判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疾病,因其种类多,发病表现多样,病原诊断比较困难,检测感染宿主体内产生的抗体虽然对诊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因其在治愈后仍能长期存在,容易造成误断。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检测感染宿主血液中循环抗原(circulatiflgantig6n,CAg)的报道,寄生虫循环抗原即活虫体排泄到宿主体内的大分子颗粒,主要是排泄分泌物或脱落物,具有抗原性,存在于各种组织内,含量与感染虫荷数相一致,CAg早于循环抗体(circulatingantithey,CAb)出现于宿主体内,因此检测血液中的CAg,不但能作早期诊断,而且能说明活虫…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直接用伊氏锥虫虫体进行ELISA技术着染,研究了虫体内抗原、外抗原、全虫抗原的组织定位分布。经观察,伊氏锥虫内、外、全虫抗原经第一抗体作用后,用标记酶的第二抗体复杂,废物杂色指示的抗原—抗体反应均表现在虫体外膜上,着染特点为周边着染,只有用冰冻切片机切碎的虫体着染图像向内部加宽延伸。经电镜观察,着染的虫体抗原成份在外膜上呈现均匀、规律的绒毛样排列,与膜蛋白的镶嵌结构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犬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的动态变化。方法按常规方法从阳性溪蟹中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并定量感染家犬,从感染后d4开始采血分离血清,用多抗dot-ELISA法检测犬血中循环抗原(CAg),观察从d4到d133之间感染犬血中循环抗原(CAg)及对感染卫氏并殖吸虫2个月的犬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循环抗原(CAg)的动态变化。用ELISA法检测从感染2w至19w不同间隔时间内犬血清中特异性抗体(Ab)的动态变化。结果人工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家犬,有2只犬在感染d6时有循环抗原出现,d10 6只感染犬都能检测到循环抗原,检出稀释度在1∶8~1∶128之间,到感染后14d时,稀释度最高可达到1∶256,并一直维持到34d,56d以后逐渐下降,到84d下降至零。对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犬用吡喹酮治疗3d后,其循环抗原有短暂出现上升的趋势,但在6d后逐渐下降并消失。感染犬在4周时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抗体最高滴度维持时间为4周~12周,并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结论犬在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后的10~56d内,用多抗dot-ELISA法可在其血清中检测到循环抗原(CAg),得出在这段时间检测循环抗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但感染犬在用吡喹酮药物治疗后有短暂的循环抗原出现,一周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伊氏锥虫循环抗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种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检查实验室制备的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可检出的阈值为0.049—0.195微克蛋白/毫升(0.122±0.066微克蛋白/毫升);检查泰氏锥虫和龚地弓形体抗原,即使抗原浓度分别高达180微克蛋白/毫升和200微克蛋白/毫升,亦为阴性。用此法观察了7只实验感染家兔血清中伊氏锥虫循环抗原的动态,实验兔于感染后4—8天首次呈现抗原血症,滴度于感染后8—10天达高峰,持续仅4—12天,于感染后14—28天转为阴性,而实验感染前和用拜耳205治疗后的血清则全部阴性。将治疗前已转阴的15份血清和治疗后的28份血清标本按Bout等介绍的方法解离免疫复合物再检循环抗原,前者10份阳性,后者全部阴性.此结果证明,实验感染兔于感染后2—4周血清中出现伊氏锥虫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复合物的产生影响循环抗原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以鲤吉陶单极虫孢子的可溶性抗原 ,采用 B淋巴细胞杂交瘤融合技术制备了 4A8、6 B8、7B93株杂交瘤细胞 ,并用该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了高免血清。通过对虫体进行抗原检测、定位和 Western- blot试验 ,结果发现 :4A8、6 B8、7B9和多抗经间接 EL ISA可检出抗原的最低质量浓度分别为 0 .14、0 .2 0、0 .32和 0 .86 mg/ L;IFA定位显示 ,单、多抗检出的抗原都定位于虫壁 ,其中 4A8的抗原主要位于虫体后部 (胚核附近 ) ,6 B8和 7B9的抗原主要位于虫体前部 (极囊附近 )和极丝 ;Western- blot试验表明 ,4A8结合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为 72 0 0 0 ,多抗结合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5 80 0 0、70 0 0 0、880 0 0 ,3株单抗和多抗均为抗 T.kitauei的抗体 ,4A8具有明显的种、期特异性 ;自然感染该虫的鲤鱼血清中查不到循环抗体。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傅翠娥等,对弓形虫循环抗原诊断试剂进行了研究。首先制备弓形虫的细胞质抗原(C)、代谢抗原(S)。然后用抗原C、C S、S及活虫各免疫2只家兔,收集抗血清经纯化而获得IGg抗体(多抗)并制备酶标记抗体;用上述4种多抗与多抗-HRP组合成16种双抗体  相似文献   

11.
班氏丝虫病人诊断用抗原—牛丝虫抗原的分析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虫每一虫体生活之间和不同虫种之间,均存在交叉抗原(亦称共同抗原),由于人丝虫等来源少,故可以利用容易获得的某些动物丝虫来大量制备人和动物丝虫病诊断抗原,这将有利于开展大面积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主要材料来源 (一)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qitata简称SD),虫体大都取自黄牛腹腔内。 (二)牛腹腔唇乳突丝虫(Setaria labiato papillosa简称SL),虫体大都取自水牛 腹腔内。 (三)二种腹腔丝虫的初级抗原制备:取较新鲜冻存的虫体,经研磨、冻融、高速 离心制成,存-20℃备用。 (四)牛丝虫G抗原:系上述SL虫的初级抗原经Sephadex G-200层析柱后的提纯 抗原。  相似文献   

12.
最近,随着用于检测伊氏锥虫循环抗原的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人和动物伊氏锥虫病的诊断率有了显著提高。这是由于这些试验比虫体检查更加敏感,而且、外周循环抗原的检测更加可靠地表明了活体感染。同时它们理想地评价了化疗结果,因为在经有效的治疗之后,伊氏锥虫抗原从外周循环消失。然而,直到最近,伊氏锥虫抗原检测仍然仅局限于实验室运用。Nantular所介绍的用于人和动物伊氏锥虫病诊断的平板乳胶凝集试验可望克服上述缺点。在目科的研究中,诊断伊氏维虫病的的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将用于骆驼伊氏谁虫病的诊断及评估药物对此病的化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本室保存的桂弓1虫株(猪株)和LZZ株(人株)的活虫和死虫分别对6只健康家兔进行不同途径,不同剂量、不同针次的攻击,然后对其血清抗体滴度消长情况进行系列检测。结果表明,皮下或肌肉注射均可使家兔感染成功,死虫体免疫需多次注射(间隔一定时间),才能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而活虫体只需注射1次,且抗体产生快、效价高、持续时间长,唯需严格掌握剂量,用量过大易造成动物死亡。一般感染动物后第三周即可施行家兔放血,获取免疫血清。  相似文献   

14.
胶体金法检测猪旋毛虫病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组试验仔猪分别人工感染旋毛虫幼虫1000条/头、5000条/头和25000条/头,感染后每7d抽血1次,采集全血和血清;感染后46d,将试验猪全部剖杀,取全血、血清和膈肌肉待检。所有样品均用胶体金试纸检测猪旋毛虫抗体和抗原,膈肌肉样品并需用显微镜检查有无旋毛虫包囊。结果表明,最早可于感染后21d,在低感染量试验组的1头仔猪的血清中检出阳性抗体;血清样品的抗体检出率高于全血样品;在血液和血清中未检出虫体抗原;抗体试纸条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可靠,而且敏感性明显强于抗原试纸条。建议在检疫检验工作中使用抗体试纸条检测血清或肌肉样品。  相似文献   

15.
动物机体在免疫反应中形成的抗体,是识别几个不同部位抗原分子的多细胞抗体(Polyclonal Antibodr),即使用相同抗原进行免疫,在不同的动物个体中,得到具有相同特性的免疫血清也是极为困难的。为了获得只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单一抗体,Kohler等(1975年)将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来合成抗体。也就是说,为了合成某些特定的特异性抗体,将脾脏细胞与癌变细胞融合开始独立增殖,分离的克隆能持续地合成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寄生虫抗原、宿主对寄生虫和寄生虫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免疫抑制及免疫不全状态下的寄生虫感染以及免疫学诊断、预防等方面,重点阐明其特征性的免疫现象。寄生虫的抗原非常复杂,包括构成虫体本身物质的虫体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等。寄生虫感染的重要表现是IgE抗体产生增强和嗜酸白细胞增多。特异性IgE抗体产生,是因为在寄生虫抗原中有诱导IgE抗体生成的抗原即变应原的存在,这种变应原又受特异的辅助T淋巴细胞的诱导。嗜酸白细胞不仅在血中增加,在感染组织中也见显著浸润。它除了在Ⅰ型变态反应中具有调节作用外,对寄生虫也有直接作用。寄生蠕虫类一方面可降低本身的抗原性,朝着与宿主抗原相一致的方向进化着。另一方面虫体可以把感染初期的抗体吸附在自身表面形成封闭抗体。同时蠕虫类还能产生抗补体因子和向外释放抗原物质来干扰宿主的免疫系统,巧妙地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而使自身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发生小鹅瘟死亡的鹅的病料分离病毒,经处理后制备抗原,以制备的小鹅瘟灭活油乳剂抗原对试验鸡颈部皮下注射0.5ml/只;2周后加倍量进行强化免疫;间隔2周后用灭活油乳剂抗原再次强化免疫1次,颈部皮下注射2.0ml/只;以后间隔8周进行1次强化免疫,每次颈部皮下注射2.0ml/只;用琼扩方法检测萃提蛋黄上清液中抗小鹅瘟特异抗体效价,直到抗体效价达到1:64以上即可集蛋,用于制备琼扩抗体效价达到1:32及以上小鹅瘟蛋黄抗体;并对抗体进行无菌检验、安全试验、效力试验、临床治疗试验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用鹅血清治疗鸡新城疫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常因防疫失误或漏防,致使该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流行,引起大批鸡只死亡。我们试用鹅血清治疗鸡新城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先后治疗病鸡276只,治愈226只,治愈率84.6%。现把试验情况和治疗效果报告于下:1材料和方法1.1鹅血清的制造原理根据免疫学抗体具有双重性质的原理即一种球蛋白,对异种动物是很好的抗原,对相应的病原又是抗体。如给鸡注射用鹅制备的抗鸡新城疫血清,这种鹅血清对鸡新城疫病毒来说就是抗体,能中和此病毒,保护被注射的鸡免于死亡。但鹅血清对鸡…  相似文献   

19.
青海牦牛新孢子虫病的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新孢子虫(Neopora caninum)的全虫体速殖子或来自速殖子的抗原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由于这些抗原与它相近虫体T.gondii间存在交叉反应,容易产生假阳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敏感的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用来检测N.caninum的特异性抗体。在本研究中进行了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并且用纯化的重组抗原GST-NcSAGlt作为ELISA诊断抗原,进行了牦牛N.caninum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用人单纯疱症病毒1型(HSV-1)为抗原片,玻片免疫酶(IEA)检测抗体的方法,对全场猕猴B病毒抗体阴性动物进行分区隔离。B病毒抗体阴性动物连续3年检测,B病毒感染1.05%,B病毒抗体阴性猴再次感染率不高,为日后群养动物提供可行依据。将分区隔离后B病毒抗体阴性动物每隔2周进行检测,表明潜在病毒携带者并非随时排毒。用IE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72只B病毒抗体阳性母猴所生仔猴抗体,71只B病毒抗体阴性,阴性率98.6%。结果说明,母猴抗体阳性垂直传染给仔猴几率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