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玉黄     
以高效种植的万寿菊花为初始原料,采用逆流连续萃取技术提取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叶黄素树脂,经过水解技术,异构化技术、结晶技术、微囊化技术、乳化技术,成型技术等手段,制成饲料级玉米黄素粉末等系列产品,玉米黄质高、着色效果更好、自然亮丽。  相似文献   

2.
玉米叶黄素的特性与夏季肉鸡着色欠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成夏季肉鸡着色效果较差的原因较多,例如:高温使肉鸡的采食量及叶黄素的摄取减少;高温季节肉鸡的病害明显增多,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等。本文着重介绍玉米叶黄素(包括玉米蛋白粉)的基本特性与夏季肉鸡着色欠佳的问题。一、叶黄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异叶黄素...  相似文献   

3.
玉米叶黄素的特性与夏季肉鸡着色欠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超 《广东饲料》1998,(4):14-17
造成夏季肉鸡着色效果较差的原因较多,譬如:高温使肉鸡减少采食饲料及叶黄素的摄取;高温季节里肉鸡的病虫害明显增多,真菌毒素污染的机会也大为增加;等等。本文着重介绍玉米叶黄素(包括玉米蛋白粉)的基本特性与夏季肉鸡着色欠佳的问题。1.叶黄素含且的季节性变异:叶黄素(Xanthophyll)是含氧类胡萝卜素(Oxycarotenoids)的总称,包括黄体素(Lutein)和玉米黄质(Zeaxanthin)。它们属于含共轭双键的长链化合物,其化学性质极为不稳定。当玉米或玉米蛋白粉贮存时间过长或者贮存条件不适当时,它们在玉米或玉米蛋白粉中的含量就…  相似文献   

4.
天然色素的使用和影响着色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天然色素的总类和名称叶黄素(Xanthophylls)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这些天然色素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两个六元碳环由一个含十八碳原子的共轭双键的长链相连接。由于叶黄素还含有氧原子,它们也被称为含氧类胡萝卜素(Oxy-carotenoids)。在类胡萝卜的化合物中,只有带含氧功能基因(如羟、酮、酰基等)的叶黄素类具有在家禽皮肤、脚胫和蛋黄中着色的效能(Marusich等1981)。它们并无胡萝卜素(Carotene)可转化为维生素A的作用。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含有丰富的天然着色化合物,这类…  相似文献   

5.
肉鸡皮肤着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内家禽业的发展以及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愈来愈多的人士关心肉鸡皮肤着色问题。本文是作者近几年来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的总结,供决心这一技术问题的同行们参考。1.肉鸡皮肤着色的化学原理虽然不同品种肉鸡在皮肤着色性能上有很大区别,但沉积在肉鸡皮下脂肪上的黄色都是相同的化学物质——叶黄素(Xantho-yhyll)。叶黄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这些天然色素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两个六元碳环由一个含十八碳原子的共轭双键的长链相联接(类胡萝卜素的基本结构)。由于叶黄素还含有氧原子,它们也被称之为含氧类胡萝…  相似文献   

6.
浅谈叶黄素的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黄素常见的种类有玉米次黄质、黄体素、紫黄质、玉米黄质、新黄质、隐黄质等,其中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具有着色效率,它们通常存在于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万寿菊中。绝大多数动物,包括肉鸡在内,自身都不能合成叶黄素,因此叶黄素必须从体外饲粮中摄取。饲料中叶黄素在经过体内消化、吸收、转移和酯化后,最终沉积在肉鸡的皮下脂肪内。肉鸡从开始食取叶黄素到皮肤上显出黄色需要10~15d的时间(Herrick等,1971)。由于鸡消化道内不存在专门负责吸收叶黄素的功能细胞或位点(刘清等,1996),因此叶黄素在鸡体内利用率较…  相似文献   

7.
色素是饲料工业常用的一种添加剂,它既可改变饲料产品的色泽,增进畜禽的食欲,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又可加深蛋黄等畜禽产品颜色,提高蛋品和肉品质量,满足人们对畜禽类产品的色泽需求。1 影响鸡皮肤和蛋黄着色的因素1.1 禽类品种和遗传因素  鸡的皮肤颜色是两种色素(叶黄素、黑色素)沉着的结果,叶黄素产生黄色,来源于饲料;黑色素使皮肤变暗,由一种特殊黑素细胞所形成。叶黄素在肉鸡皮肤中的沉积由一对染色体基因决定,而黑色素的沉积则受性染色体上的一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不同的黄皮肤肉鸡品系之间甚至于同一品系内…  相似文献   

8.
着色剂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中添加着色剂是为了增加动物产品的色泽,如使牛奶的黄油增色,禽蛋的卵黄与外壳增色,肉鸡皮肤、脂肪增色,以及鱼、虾肉增色等,此外还通过着色剂改变饲料色泽,刺激动物食欲。1着色剂的种类动物体内不能合成色素,只能从饲料中得到,目前添加到饲料中的着色剂有两种:一类是天然着色剂,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有万寿菊花色素衍生物和辣椒色素衍生物。另一类为化学合成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在肠壁细胞内及肝脏中可转化为维生素A,但其色素沉积能力较小。叶黄素…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叶黄素对良凤花鸡皮肤及脂肪着色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饲养试验中日粮叶黄素设2 3 36mg/kg、58 36mg/kg、1 0 8 36mg/kg3个水平,每个水平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1日龄母雏鸡,饲养期为70天。结果表明日粮叶黄素水平对1 0周龄鸡的脚胫、腹部表皮、背部表皮、胸部表皮、腹部脂肪黄色值(RYCF)有显著影响(P <0 0 5)。脚胫表皮着色效果明显高于腹部脂肪和体表皮的着色效果,胸部着色效果最差;日粮叶黄素水平对鸡的增重、肌肉生长和耗料量没有影响;日粮叶黄素水平为58 36mg/kg时可获得较理想的脚胫、胴体和腹部脂肪颜色。添加外源性叶黄素可显著提高活鸡和胴体皮肤与脂肪的黄色值。但却增加肉鸡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1前言药用真菌,即可入药又可食用(木质菌除外)且对人畜无毒害的高级真菌,如羊肚菌(M.esculenta(L.)Pers.)、香菇(L.edodes(Berk).Sing)、竹荪(P.industiata(Vent.ex)Ders.Fischer)等...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分别添加常规叶黄素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33±0.52)℃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着色效果的影响。选取60日龄、初始体重(1209±72)g、健康状况良好的雌性黄羽肉鸡14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 g/kg的常规或高玉米黄质叶黄素。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组肉鸡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常规组和高玉米黄质组成活率显著提高;饲喂24 d后,高玉米黄质组黄羽肉鸡翅下皮肤的亮度(L*)值与黄度(b*)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饲喂28 d后,常规组和高玉米黄质组跗跖b*值显著提高,高玉米黄质组喙的b*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常规组胸肌b*值显著提高;常规和高玉米黄质组胸肌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常规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着色效果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高玉米黄质叶黄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浅谈肉鸡的皮肤着色郭吉余(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鸡皮肤有二种色素,叶黄素产生黄色,来源于饲料,黑色素使皮肤变暗,由黑素细胞的一种特殊细胞所形成。任何鸡的皮肤颜色都是这二种色素中之一或两者同时沉积的结果,叶黄素在肉鸡皮肤中的沉积由一对...  相似文献   

13.
抗氧化剂对饲粮中叶黄素保护作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肉鸡皮肤着色的研究证明,能在鸡皮肤和脂肪中沉积并呈黄──橙黄色的色素是叶黄素类色素。在饲料原料中含有的或化学合成的这类色素的分子结构中有不饱和双键,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破坏而失去着色的效果。因此,在国外进行了添加抗氧化剂保护叶黄素、减少其损失的研究。我省大多数饲料厂都在预混料中添加抗氧化剂,但对抗氧化剂保护叶黄素的作用认识不足,当分析肉鸡皮肤着色不良的原因时往往忽视这一因素;也许还有很少数人不完全了解抗氧化剂的重要性,以致在饲粮中不添加抗氧化剂。本研究通过测定饲粮在贮存期间叶黄素的损失率及饲…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究天然叶黄素替代阿朴酯对黄羽肉鸡不同部位皮肤着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按照体重均一原则选用600只35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作为试验鸡。试验分3组,对照组(斑螯黄质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的斑螯黄,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阿朴酯与50 mg/kg的斑螯黄(阿朴酯组)、200 mg/kg叶黄素与50 mg/kg的斑螯黄(叶黄素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饲养周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35~70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阿朴酯组肉鸡试验第21、28天及宰后第3、5天的背部皮红度(a~*)与黄度(b~*)值均显著提高(P0.05),叶黄素组肉鸡试验第35天、宰后第1天的背部皮肤a~*值和宰后第1~5天的b~*值显著提高(P0.05),第14天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3)对于腹部,阿朴酯组肉鸡在第21、28天及宰后第3、5天皮肤a~*与b~*值显著提高(P0.05),叶黄素组肉鸡在第21天腹部皮肤a~*值和第21~35天、宰后第5天皮肤b~*值显著提高(P0.05),阿朴酯组和叶黄素组第28天腹部皮肤的L~*值均显著降低(P0.05);4)阿朴酯组和叶黄素组肉鸡第14、21天胫部皮肤的a~*值与第14~28天及宰后第1天的b~*值显著提高(P0.05),第14、21、35天胫部皮肤的L~*值显著降低(P0.05);阿朴酯与叶黄素组肉鸡第14、21、35天胫部皮肤颜色(罗氏比色扇数值)均显著增加(P0.05),且叶黄素组肉鸡在宰后第1~5天胫部皮肤颜色也显著增加(P0.05);5)阿朴酯组与叶黄素组黄羽肉鸡腹脂的a~*与b~*值均显著提高(P0.05);6)阿朴酯组与叶黄素组肾脏中β胡萝卜素加氧酶1(BCO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叶黄素组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CO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独添加斑螯黄质,饲粮中阿朴酯或天然叶黄素与斑螯黄复配均可上调叶黄素沉积效应基因BCO1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肉鸡皮肤的a~*与b~*值,降低L~*值,促进着色,且二者作用效果相近。天然叶黄素可以替代阿朴酯用于黄羽肉鸡皮肤着色。  相似文献   

15.
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叶黄素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饲料中的叶黄素含量直接影响到肉鸡皮肤及禽蛋蛋黄的着色效果,因此对于原料及配合饲料中叶黄素的检测意义重大。AOAC先后多次颁布了关于叶黄素的检测方法,最近一次所颁布的为高压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由于设备昂贵及操作的繁琐性很难在企业中推广。因此,我们在AOAC(1984)所颁布的柱层析结合分光光度计分析叶黄素的基础上略加改进,形成了目前这种饲料中叶黄素含量检测的简易方法。该方法自1992年以来,经过不同人的多年实践,证明是一种简易可靠、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l仪器a.色层柱──15min×30cm(内径宽×长)的硬质玻璃管…  相似文献   

16.
在1日龄和3周龄鸡的脾粘着(CSA)细胞中,检测到了被正常鸡血清(NCS)中和过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感染性,有3周龄鸡的(CSA)细胞中,检测到了被母源抗体(MN-Ab)中和过的IBDV的感染性。此外,发现1日龄鸡制备的CSA细胞含有补体受体(CR),1周龄鸡制备的CSA细胞既含有CR又有Fc受体(FcR)。然而,即使CSA细胞上的FcR被热凝集NCS(56℃,60分钟)阻断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建文校通过添加植酸酶来测定蛋用小母鸡钙、磷需求量的研究很少,而添加植酸酶可提高肉鸡的钙、磷利用率(表1)。BASF的研究报告(McKnight,1997)认为,添加植酸酶后日粮有效磷水平即使降到025%这么低,肉鸡的生产性也能和有效磷水平为045...  相似文献   

18.
影响肉鸡体着色程度的原因及对策余佳胜曾邦藩(广东正大康地有限公司广州510660)尽管鸡体着色程度与其营养价值毫无关系,但我国广大消费者和养鸡户仍视之为衡量肉鸡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直接影响着市场的需要。因此肉鸡的着色效果问题一直困扰着饲养户及饲料厂。...  相似文献   

19.
黄原红牛导血后产肉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液后,其杂交后代(F2、F3)的产肉性能比草原红牛有所提高(经F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导血后,净肉率F2,F3比草原红牛分别高出1.5和3个百分点,优质肉块产量也比导血前高,同月龄牛宰前活重,屠宰率和骨量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几种天然叶黄素对三黄肉鸡着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43日龄黄羽肉鸡1040只随机分成13个处理组,其中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叶黄素,其它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黄晶香(万寿菊提取物)、金丽黄(万寿菊提取物)、黄晶香+红晶香(红辣椒提取物)、玉米蛋白粉4种天然叶黄素来源物,每种叶黄素来源都设3个添加水平,共12个叶黄素添加处理组,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这几种天然叶黄素来源物都极显著提高了肉鸡脚胫着色(P<0.01)。红晶香对脚胫色度的提高作用不大,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皮肤着色剂应用。玉米蛋白粉是一种优良的叶黄素来源,5%玉米蛋白粉添加组在试验中取得了最佳着色效果。黄晶香和金丽黄对脚胫色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期的0周、2周末、4周末、6周末,随着时间的增长,色度值极显著提高(P<0.01),但色度增长度随时间的增长极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