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佳木斯南郊越冬异色瓢虫色斑型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琳  可晓斌  王卓微  周丽娜  王景元  罗志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53-16654,16699
于2010年10~12月间,在佳木斯南郊四丰山风景区及佳木斯大学4个学区共设5个异色瓢虫采样点,对越冬型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进行色斑型多样性调查。调查发现南郊有16个异色瓢虫色斑型分布,其中黄底型11个,黑底型5个,黄底型占68.75%,黑底型占31.25%,其中黄底型以19斑型、18斑型居多。对比2006、2008年采样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年份异色瓢虫色斑型所占比例差异不显著,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夏秋两季异色瓢虫成虫色斑类型变化及多样性分析发现,在夏季,黄底黑斑和黑底黄斑两种类型个体数目增加,橘红底黑斑和黑底红斑则减少。在黄底黑斑和橘红底黑斑两种类型中,十斑变型的表型变异占该类型总变异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而十六斑变型有较大幅度降低;十斑以下变型个体数目比例分别增加27.48%和6.32%,十一斑到十四斑变型基本不变,十六斑以上变型则分别减少27.14%和6.72%。在黑底黄斑和黑底红斑中,二窗型比例均上升,四窗型均下降。比较异色瓢虫雌雄个体数目发现,夏秋两季的总体及四种不同类型的性比均表现为偏雌现象。多样性分析可知夏季变型间个体均匀性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3.
异色瓢虫是多种蚜虫的天敌,也是典型的鞘翅色斑表现多态的亚洲物种.对于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变异,长期以来一直为分类学者和遗传学者所注目,并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根据黄底型异色瓢虫鞘翅黑斑变化规律,理论推算应有1024个变异类型,在734号供试标本中出现了106个变异.同时还研究出用数码可以简便地标记1024个任何一种鞘翅黑斑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调查了山西省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 (Pallas)的色斑类型 ,结果共发现 76个色型 ,其中黄底型占 66个 ,黑底型占 10个 ;黄底型中以十九斑变型最多 ,黑底型中以显明变型最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建筑上越冬瓢虫的多样性.【方法】通过2018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在校园建筑的窗户缝内采集越冬的瓢虫成虫,研究越冬瓢虫及不同色斑型的相对丰盛度及雌雄性比.【结果】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e)与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3种瓢虫成虫集聚在一起进行越冬(共计848头),其中异色瓢虫的相对丰盛度指数最大(81.13%),为优势种.在上述3种瓢虫的越冬种群中,均是黄底型个体的相对丰盛度指数最大,分别为75.44%,62.10%与90.10%,为优势色斑型;异色瓢虫黄底型中的Har-Y7,Har-Y8与Har-Y9 3种斑型的个体数量较多.异色瓢虫与菱斑巧瓢虫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05与0.94,而二星瓢虫种群的性比为0.81.【结论】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建筑上具有种群数量较大的越冬瓢虫种群,给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瓢虫的侵入并可通过收集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序列及低温诱导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旨在分析探索低温胁迫条件对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HSP)抗寒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为异色瓢虫低温冷藏及其抗寒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转录组获得异色瓢虫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根据特异性引物获得HaHSP47.74(基因登录号:KX161871)、HaHSP21.53(基因登录号:KX161873)和HaHSP21.52(基因登录号:KX161874)基因c DNA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pen reading frame,OR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RT-PCR)技术测定异色瓢虫3个s HSP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短时降温和短时降温后恢复处理、低温储存处理下以及不同色斑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发育阶段处理中,HaHSP47.74和HaHSP21.53在蛹期及成虫期高表达;HaHSP21.52在4龄幼虫第4天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短时降温处理中,HaHSP47.74在降温至0℃和-5℃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aHSP21.53和HaHSP21.52在降温过程中表达量显著降低。在短时降温后恢复处理中,3个s HSP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实验种群:黑底雌瓢虫HaHSP47.74表达水平在储存第5天时显著升高,黄底雌瓢虫HaHSP47.74在储存5—15 d时表达量显著升高;黑底雌瓢虫HaHSP21.53在储存5—20 d时显著性高表达,黄底雌瓢虫HaHSP21.53在15 d时显著性高表达;黑底和黄底雌瓢虫HaHSP21.52无显著性高表达;越冬种群:黑底和黄底雌瓢虫HaHSP47.74、HaHSP21.53、HaHSP21.52在低温储存中均无显著性高表达。【结论】s HSP在异色瓢虫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着作用。短时降温胁迫能够诱导s HSP基因高表达。实验种群在低温储存条件下HaHSP47.74和HaHSP21.53均出现了显著性高表达,表明这两个基因在瓢虫受到冷驯化时起到了作用。此外,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抗寒机制和抗寒能力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ISSR技术对东北帽儿山地区13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4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用于异色瓢虫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12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4.49%。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系数分析,13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6~0.60,平均相似系数为0.5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50处,13份瓢虫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显明变种、四斑变型和二窗无脊3种斑型瓢虫是异色瓢虫遗传变异的主线。ISSR分析表明,异色瓢虫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笔者还根据聚类结果对瓢虫鞘翅底色变异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鞘翅性状在浙南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异色瓢虫鞘翅性状在浙南丽水的变异情况。认为:(1)鞘翅黑底型的为该区优势类型;(2)不论黑底型的,还是黄底型的鞘翅均存在波峰和平滑尾边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型大小不仅是动物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而且与动物的生活史、生态学和进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广布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地理种群间形态分化的规律。[方法]从全国纬度在28°(浙江龙泉)至45°(黑龙江哈尔滨)之间的区域采集异色瓢虫样本,测量雌、雄成虫体长及体宽和体积,并观察色斑类型,分析形态特征变异与纬度的关系。[结果]异色瓢虫成虫存在体型性二型现象,雌虫体型显著大于雄虫;雌、雄虫体型大小的差异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雌虫体型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与贝格曼法则的预测不符;但雄虫体型随纬度上升而增大,符合贝格曼法则。种群中具有淡底色型色斑的异色瓢虫数量占优,具有暗底色型色斑的昆虫较少,暗底色型中黑缘型昆虫极少;具有淡底色型色斑瓢虫占比在高纬度地区略大于低纬度地区。[结论]异色瓢虫体型大小及色斑类型与纬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型间的四种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聚丙聚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了异色瓢虫不同鞘翅色斑型成虫的四种同工酶谱和不同色斑型间杂交后代幼期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除苹果酸酶同工酶外,各色斑型成虫间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带数、活性均有差异。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的杂交后代,在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其酯酶同工酶带数、活性有较大差异,但同一发育阶段的个体,其酯酶同工酶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黑(果皮)糯玉米主要标志性状及色泽遗传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4年时间,就黑(果皮)糯玉米色泽进行了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黑(果皮)糯玉米属于果皮遗传,其标志性特征与色泽均为连锁遗传,色泽具有部分加性效应。黑糯玉米材料作母本时显示母本黑色(或紫红色),作父本时花粉没有直感现象,当代不表现黑色,它与黄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黄色,与白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浅黄色,与黑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黑色,F1穗轴紫红(黑)色,子粒紫红(黑)色。黑(果皮)糯玉米杂交种只能用F1,F2产生分离不能留种用,其标志性主根紫红、叶脉紫红等特征在苗期可用作纯度鉴定和去杂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品质,利用自动气象观测仪监测气象数据来研究香格里拉地区这种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的气象因子,初步分析了位于金沙江沿岸与澜沧江沿岸不同海拔、不同经纬度的6个气象站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分别分析葡萄开花期(5月上旬~6月上旬)、转色期(7月上旬~9月上旬)、采摘期(9月中旬~11月中旬)的各种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此外还利用USB4000 Fiber Optic Spectrometer采集分析了香格里拉地区太阳光谱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香格里拉地区降雨量普遍较少,总辐射、紫外线辐射普遍较大,温差变化比较显著,相对湿度变化较小;太阳光中各种光谱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太阳光强度随海拔升高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泰安市1 320头异色瓢虫越冬成虫进行了观察研究,共发现表现型150种,其中未被记录的20种。按表现型将其分为4种类型:黄底黑斑、橘红底黑斑、黑底红斑和黑底黄斑,其种类数分别为64、67、11和8,各类型数目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24%、30.83%、26.14%和3.79%。黄底黑斑和橘红底黑斑型以十九斑变型最多,黑底红斑和黑底黄斑型以显明变型居多。对各斑点出现频率统计结果表明,斑点1/2在雄虫出现的频率约为雌虫的1/4,斑点9约为雌虫的1/2,其余各斑点雌虫均高于雄虫。首次对斑点和联斑不对称的异色瓢虫进行了命名,优化了记号命名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广西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种子和胚的发育情况,进行幼胚离体培养,为广西木薯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开花期采用开放式自然杂交进行授粉,11月采集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约200粒,对果实、种子和胚等相关性状进行分类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幼胚进行胚成熟培养、成苗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获得幼胚再生植株,计算胚成熟率、成苗率及移栽存活率.[结果]在木薯果实趋于成熟时采收获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类型中,根据发育阶段可将种皮颜色分为黑色(A)、棕色(B)、棕黄两色(C)、黄色顶端带黑点(D)、黄色(E)和白色(F)6种;各发育阶段单果平均种子数均小于3粒.当3个木薯品种(系)种皮颜色为A、B、C型时,果实较重、直径较长,胚发育较好,平均胚长分别为6.53~8.40、7.31~8.28、4.50~7.10 mm.除NZ199的A、B型外,3个品种(系)胚长均随种皮颜色加深而变长,表现为:A>B>C>D>E>F,胚长变化范围为0~10.66mm.可见胚率总体表现为:NZ199>SC5>J393;SC5和NZ199种皮为棕黄色时可见胚率最高,分别为66.7%和94.2%;至棕色时可见胚率分别降低至61.9%和80.6%;至黑色时SC5可见胚率降低至59.9%,NZ199则升高至85.2%;J393在种皮为黄色顶端带黑点时可见胚率为50.1%,至棕黄色、棕色时可见胚率分别降至48.8%和41.0%,以黑色种皮的可见胚率最高,为68.2%.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重量与果实直径、可见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胚长与果实重量、果实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幼胚离体培养胚成熟率为89.3%,成苗率为62.7%,移栽存活率为71.9%.[结论]3个木薯品种(系)同一果实内或相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种子内胚发育不一致;通过木薯果实的重量和直径可初步判断胚的大小;宜选择种皮颜色为棕黄色或黄色顶端带黑点的种子进行幼胚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15.
岳桦  高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1-5544
通过采集33种哈尔滨春季观花植物的NCS色彩值、开花时序特征数据,及其温度相关数据,分析其观赏性状的时序性、相遇性与其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2012年春季共31d,植物总体盛花期覆盖17d,不同种类植物的盛花期在5~22d不等;以33种植物盛花期相遇性为切入点,将其分为3类:①最早时段(4月20日~4月26日,候温15~16℃)包含4种;②植物色彩层次最为丰富时段(4月27日~5月4日,候温17~20℃)包含16种;③开花植物种类最多时段(4月26日~5月12日,候温18~21℃)包含22种。观花植物的花色主要有白(6种)、黄(12种)、粉(3种)和紫(6种)四大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