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临床健康牛外周血中CD3、CD4、CD8和γδT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各T淋巴细胞亚类分布差异较大.其中CD3平均值为53.88±8.71%,CD4为17.13±3.22%,CD8为15.10±5.81%,γδT为18.77±8.07%.同时检测了广泛存在于各种淋巴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2α受体(IL-2Rα),发现IL-2Rα百分率与γδT细胞百分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即γδT细胞百分率高时,IL-2Rα也高,反之亦然.跟踪3头牛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百分率的实验结果,证明牛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的差异,与牛的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母牛子宫内膜炎的免疫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母牛子宫局部免疫随围产期和性周期中激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产后期是非特定环境微生物污染子宫的最高时期,一旦子宫发生炎症,起始应答是嗜中性白细胞(PMN)进入子宫,随后相继诱导其他炎症应答。如激活肥大细胞,趋化嗜酸性白细胞,血清外渗及补体激活等。当抗原递呈细胞(如子宫上皮细胞)把抗原递呈给上皮下的T辅助细胞(Th)和T细胞毒细胞(Tc)或B细胞后,激发了子宫内细胞和体液免疫,从而净化子宫。  相似文献   

3.
鸡白细胞介素-2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主要是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激活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和自然杀伤细胞,刺激T辅助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促进细胞因子的繁殖以及刺激γδT细胞在体外生长等功能,因此它是免疫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鸡IL-2基因克隆成功,使鸡IL-2的研究及应用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使鸡IL-2作为免疫佐剂和构建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呈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鸡IL-2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TGF- βs是一大类多功能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细胞因子 ,在子宫局部 ,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 ,调节胎盘的形成 ,调节母-胎界面有益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产生 ,并在子宫局部免疫抑制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利于胚胎附植和妊娠维持。本文从TGF- βs的生物学特点 ,TGF- βs在子宫局部的存在及 TGF-βs在子宫局部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了其在动物妊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分子免疫、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移植免疫、抗感染免疫和免疫防治等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表达功能性重排的 T细胞抗原受体 (TCR)的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加深了人们对 TCR基因重排、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过程、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分化途径及 T细胞免疫耐受形成机制的认识 ;免疫分子及其受体转基因动物成为研究其功能的直接手段 ;病毒及病毒受体转基因动物为研究病毒致病机制、抗病毒治疗及疫苗评价提供了新的模型 ;自身免疫病和用于移植免疫研究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成为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的有力工具。目前利用转基因动物已生产出多种抗体、干扰素、IL-2、TNFα、G-CSF、L F等诊断和治疗性生物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6.
趋化因子是一种能够趋化和活化白细胞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发现的趋化因子有CXC,CC,CX3C和 C共四族.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 为趋化因子C家族成员,可由CD8+ T 细胞、NK 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γδT 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主要作用于CD4+ T 细胞、CD8+ T 细胞、NK 细胞、B 细胞、中性粒细胞等[1].Lptn的结构、功能等在人及小鼠中研究较为深入,目前人和小鼠的Lptn单克隆抗体已实现商品化生产.Zavala-Flores L M等[2]已成功用乳酸杆菌表达了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并在体外做了活性验证,而Lptn的研究在猪体内却未见相关报道.为此本研究构建了猪淋巴细胞趋化因子(PLptn)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SUVEC),在体外测定了其趋化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新城瘦弱毒疫苗以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免疫和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外周血T细胞表型亚类(CD4^+、CD8^+、XCRγδ^+)的变化动态进行监测。重组疫苗和禽痘疫苗免疫之后,CD8^+和TCRγδ^+的细胞数先升高后回落;在NDV强毒攻击之后,ND疫苗免疫组的TCRγδ^+数量升高,rFPV-gB-F免疫组的三种细胞数量在第l周都下降,随后升高;ILT疫苗在免疫后的第1周,CD4^+细胞数量下降。结果提示rFPV-gB-F可以诱发相应的细胞免疫应答,但是有关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导致的细胞免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Trizol提取4—6周龄白莱航鸡、伊莎鸡、固始鸡和隐性白羽鸡胸腺组织的总RNA,再用Oligo~dT纤维素富集mRNA后,用RT-PCR扩增出鸡CD3γδ基因CDNA。PCIk产物切胶回收后连入T载体,序列分析发现伊莎鸡、固始鸡和隐性白羽鸡的CD318cDNA比白菜航鸡多一个氨基酸,且在胞外区的一个区域有4个氨基酸的差异。将白莱航鸡的CD318从T载体上切下连入pcDNA3.1(+),再将重组质粒pcDNA3.1-CD3转染COS-7细胞,用已知的抗鸡CD3的单克隆抗体测得转染细胞中CD3γδ分子的表达,这说明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正确,为下一步用DNA免疫的手段研制抗鸡CD3的单克隆抗体以及研究鸡CD3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雏鸡淋巴细胞变化规律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研究鸡在出孵1个月左右时间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状况,将SPF雏鸡分别在3、5、7、9、11、14、17、22、27、32日龄时取血液、脾脏、法氏囊及胸腺,分离并制成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检测Bu-la^+B淋巴细胞、CD3^+、CD4^+、CD8^+和TCRγδ^+CD3^+T淋巴细胞含量及血液淋巴细胞的凋亡规律。结果:在出孵1个月内T、B细胞处于分化发育阶段的初期,除胸腺外,呈上升趋势,但T细胞亚群的变化无规律,B细胞在法氏囊中和T细胞在脾脏中3~9日龄发育最快;血液淋巴细胞凋亡趋于下降,尤其是在9日龄以后:此间不断有成熟的淋巴细胞产生,不断进入血液和脾脏,使其数量有上升趋势。但是,血液中第7日龄时Bu—la^+B淋巴细胞和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最低,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第7日龄时都最低,并在17日龄时进入水平较高的又一个低谷。TCRγδ^+CD3^+T细胞则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0.
动物子宫局部免疫系统及孕体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动物子宫局部免疫系统在不同生理阶段的状况和子宫识别孕体的机理.健康、未孕的动物子宫内最主要的白细胞亚型是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这些细胞的迁移和分布明显受发情周期的影响.配种引起多形态嗜中性白细胞(PMNs)流入子宫,可以消除生殖道内的病菌和多余的精子,从而可提高繁殖性能.目前,人们主要从MHCⅠ抗原在子宫的表达和生殖道内的细胞因子两方面来解释子宫识别孕体的机理.总之,动物子宫局部免疫系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取得初步进展的同时,尚存在许多疑问和争议.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肥大细胞(MC)作为免疫系统中重要效应细胞,对器官局部功能和免疫水平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有关子宫MC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小鼠和大鼠等动物,而在牛方面研究很少,深入揭示子宫MC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将从子宫内膜状态角度丰富子宫内膜炎病理机制,为该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细胞水平探讨PRRSV GD强毒株和PRRSV弱毒疫苗接种仔猪后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运用血常规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将30日龄20头SPF猪分成3组,分别感染HP-PRRSV GD第5代强毒株、GDr180弱毒疫苗株及留作对照。于感染后第0、3、7、10、14、21、28及35天采血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HP-PRRSV GD强毒株感染可导致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粒细胞、B细胞、Tc细胞、Th细胞、Tm细胞、和γδT细胞数量的下降;而弱毒疫苗GDr180株免疫则表现为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引起粒细胞、B细胞、Tc细胞、Th细胞和Tm细胞的上升,对γδT细胞的影响不大;阴性对照组在整个检测期间各种细胞基本上保持稳定状态。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HP-PRRSV GD强毒株破坏免疫细胞不同,PRRSV弱毒疫苗GDr180株免疫接种能刺激猪免疫细胞增殖,给试验猪提供良好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接种,使牛患牛流行热,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患牛高热期外周血中CD3^ 、CD4^ 、CD8^ 、γδ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高热期患牛外周血中CD4^ 细胞数明显升高,说明细胞免疫在牛流行热中的重要性;其它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无显著变化,但CD3^ 、CD8^ 和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反刍动物中起重要作用的γδT淋巴细胞则表现为下降,其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证明,BEFV可显著刺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的急剧增殖,证明牛流行热病程中细胞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沙门氏杆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食用被沙门氏杆菌污染的家禽产品是人类感染沙门氏杆菌的主要原因。研究家禽抗沙门氏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对控制沙门氏杆菌在家禽和食物链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感染早期,机体利用固有免疫系统抵抗沙门氏杆菌的感染,然而其在体内的完全清除依赖于适应性免疫应答,其中CD_4~+、CD_8~+、γδT细胞和B细胞等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家禽抗沙门氏杆菌感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重点阐述了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以期为家禽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并攻每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灭活苗免疫后,牛的CD4^ 显著升高,可能与参与辅助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有关,攻毒后,γδT细胞均显著上升,免疫组在攻毒后3周仍保持在相当的高水平,IL-2Rα阳性细胞在攻毒后高热期也有显著升高,而CD8^ 细胞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黏膜免疫是区别于全身免疫的局部免疫,其免疫系统由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大量淋巴样组织构成.在家禽局部(黏膜)免疫系统中,富含功能各异的免疫活性细胞,当病原体与之接触后即被吸收,并诱导T、B淋巴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49-552
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方法对免疫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Bu-1a+B、TCRγδ+CD3+T细胞比例及血清IgM、IgG、IgA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组Bu-1a+B/PBL于免疫后5、7d由高至低依次为A、B和C组,且各组差异显著(P0.05);A、B组TCRγδ+CD3+T/PBL于免疫后3d略有升高且比值较接近,都高于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IgM于免疫后7、14和21d差异显著(P0.05),IgG于免疫后14、21和28d差异显著(P0.05),IgA于免疫后28d差异显著(P0.05),由高至低依次为A、B、C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MG)F株可较好的提高Bu-1a+B、血清IgM、IgG、IgA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且(MG)F株活菌浓度与Bu-1a+B/PBL比值、血清IgM、IgG、IgA浓度呈正相关;但免疫(MG)F株不能显著提高鸡外周血TCRγδ+CD3+T/PBL比值,且(MG)F株活菌浓度与TCRγδ+CD3+T/PBL比值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子宫内膜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分泌功能及性激素在子宫内膜细胞中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消化分离方法进行了孕早期家兔子宫内膜细胞的消化和分离培养试验。结果显示:子宫内膜主要包括两类细胞,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两类细胞分别在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有阳性反应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雌激素和/或孕酮刺激后,基质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表现一定的蜕膜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母畜的生殖道是粘膜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保护动物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作者分析了母山羊生殖道内总淋巴细胞、血液细胞(分泌抗体的B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型存在和分布的状况。从常规组织学方面估计了发情周期对子宫颈、子宫角内淋巴细胞和血液细胞浓度的影响。借助显微共焦和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淋巴细胞亚型。结果显示,山羊的生殖系统富含淋巴细胞。这些细胞与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混合分布在整个基质上。并在基质上观察到了淋巴细胞总体。随着山羊繁殖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的是淋巴细胞数目而不是血细胞数目。激素环境的影响对于子宫颈和子宫角是有差异的。免疫细胞化学试验证实了在子宫颈和子宫角的上皮层和基质上发生CD4 和CD8 抗体免疫反应细胞的存在。这些细胞的数目在子宫颈更多一些,并且发现它们向子宫内膜腺体的鲁米诺上皮细胞渗透。试验结果显示,分布在子宫颈和子宫角的淋巴细胞数量是不同的,并且受繁殖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总之,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亚型在山羊的子宫颈和子宫角内膜上都能够被发现。  相似文献   

20.
应用CB-HRP溶液注入母鸡输卵管子宫部浆膜下,四甲基联苯胺(TMB)组织化学呈色,以探察母鸡输卵管子宫部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定位。结果表明:母鸡输卵管子宫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位于双侧T1-LS13脊神经节、颈静脉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标记细胞数分布不均,在体左侧多于体右侧,在脊神经节多于颈静脉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在脊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有T5-LS1和LS8-LS11前后两个相对集中区,峰值分别在T7和LS11。说明尽管母鸡输卵管子宫部是单侧发育成熟脏器,但其感觉沿双侧脊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中枢,以体左侧传入为主;且感觉经脊神经传入较迷走神经传入中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